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并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为主题,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按顺序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3.故障修复: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实验验证,确认具体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三、实验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经过初步观察,电子设备无法开机,电源指示灯未亮起。
将该现象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故障原因:a.电源问题:电源线连接不良或损坏,电源开关故障等。
b.电路板问题: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等。
3.故障修复:a.检查电源线连接情况,发现电源线连接良好。
b.使用万用表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发现电源开关无故障。
c.拆卸电子设备,对主板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电容器破裂。
推测该电容器故障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开机。
d.更换故障电容器,重新组装电子设备。
e.进行开机测试,电子设备正常开机,故障修复成功。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成功修复了电子设备的故障,使其能够正常开机。
故障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供电。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以便确定故障原因和进行有效的修复。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这次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备故障检修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

土木工程综合实验报告(隧道与轨道工程方向)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一、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的格式形式应统一。
(2)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一般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装置或连接示意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或结构说明等)。
(3)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
(4)每个实验要求实验记录数据完整、计算正确、图表清晰。
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或标准(1)本课程考试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评定标准:要求每名学生按指导书要求参加所列所有试验项目。
实验成绩组成:出勤 20%、实验操作 30%、实验报告 5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
目录试验一量测仪器参观与操作练习 (3)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4)试验三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7)试验四锚杆拉拔试验 (11)试验五隧道周边收敛量测 (13)试验六钢筋扫描检测实验 (16)试验七桥梁跨中挠度验证设计实验 (18)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一、试验目的通过参观、练习,进一步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用途,掌握使用方法。
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机械百分表、机械千分表。
这些仪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前后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该原始长度称为初始值。
它们的刻度值分别为:0.01 mm,量程分别为:mm 。
三、量测位移的仪表装置有:机电百分表、位移计和测高仪。
四、量测力的仪器装置有:拉力测力计、压力测力计、拉测力传感器、和压测力传感器。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精度、(2)量程、(3)误差。
用它们测挠度应配读数显微镜,测应变应配手持应变仪,测转角应配倾角仪,测力应配测力传感器。
同组实验者:张友明张伟峰李榕波陈敏陈湘曹吉伟实验时间: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一、目的要求1.了解回弹仪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回弹仪的使用方法与技术要求;3.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二、试验内容用回弹仪在测区内随机布点测得回弹值三、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材料1、混凝土回弹仪;2、检测钢砧;3、混凝土试件。
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记录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我校组织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力的作用效果”为主题,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 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 探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四、实验材料1. 实验桌2. 弹簧测力计3. 钩码4. 橡皮筋5. 木块6. 纸条7. 秒表8. 记录纸和笔五、实验步骤1. 观察力的作用效果(1)将橡皮筋固定在实验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2)记录不同拉力下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2. 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1)保持橡皮筋长度不变,改变拉力大小,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2)保持拉力大小不变,改变橡皮筋的长度,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3)保持橡皮筋长度和拉力大小不变,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3.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1)将木块放在实验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记录拉力大小。
(2)将纸条固定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纸条,记录拉力大小。
(3)比较两次实验中拉力的大小,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当拉力越大时,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
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1)保持橡皮筋长度不变,改变拉力大小,实验结果显示,拉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
(2)保持拉力大小不变,改变橡皮筋的长度,实验结果显示,橡皮筋的长度越长,形变程度越小。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资料

2011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指导老师:时间:组员:目录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 (1)实验二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VE高级营养霜 (8)实验三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波 (10)实验四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水花露水 (12)实验五果胶的提取与分析 (16)实验六一种含N-P-Al阴离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棉布的阻燃性 .. 20 实验七阿司匹林的合成 (23)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一、实验目的1、掌握洗涤剂的配方设计及检验方法。
2、掌握泡沫测定法。
二、实验概要洗涤剂洗衣服一般最常用的是洗衣粉。
洗衣粉的生产,一是要将液体原料(烷基苯磺酸钠、硅酸钠等)喷雾干燥成粉;二是固体原料(三聚磷酸钠、NaCO3)溶解成浆状再喷雾干燥成粉。
而人们在使用时,洗衣粉又要溶解成水溶液才能进行洗涤。
这样生产时耗用大量热能与工时,使用亦有不便。
而液体洗涤剂制法简单,节能,使用方便,尤其在洗衣机中使用,更受重视。
洗衣用洗涤既要有较好的去污能力,又要在寒冷冬季和酷热的夏季都能保证透明,不分层、不混浊、不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粘度。
因此虽然生产设备简单,但配方设计却不那么容易。
配方中一般包含去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增加溶解度的增溶剂,适用硬水洗涤的螯合剂,同时还有缓冲剂,增粘剂、增泡剂等。
本实验就是洗涤剂配方设计选择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吸滤瓶500ml 酚酞指示剂古氏坩埚25—30ml 硝酸乙醇95% 铬酸钾5%无水乙醇AgNO3标准液0.1NPH试纸罗氏泡沫测定仪量筒1000ml分液漏斗无水CaCl21000ml容量瓶MgSO4·7H2O NaOH漂白布1张炭黑布4张电动搅拌白度计QBDJ–1型电炉(500W)搪瓷盘瓷研钵四、实验内容1、配制洗涤剂(1)按下表配制如下四种液体洗涤剂表1.洗涤剂配方组分配方编百分比号原料组分1 2 3 4作用烷基苯磺酸钠13 9 10 18 去污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5 10 5.4 去污烷基醇酰胺 3 1 增粘、增泡柠檬酸三钠2.1 8.2 螯合剂焦磷酸钾25 螯合剂甲基磺酸钠 3 5.7 PH缓冲剂硅酸钠 3 5 PH缓冲剂氯化钠1.6 增粘剂尿素 3 增溶剂将上表的原料每组按比例(配制50g)称取,在小烧杯中一一溶解,然后混合均匀,配制成四组洗涤剂。
六年级综合实验报告

六年级综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水分供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如豌豆)2. 不同光照强度的LED灯箱3. 不同水分供给的喷壶4. 不同土壤类型的花盆5. 尺子三、实验步骤:1. 将种子分别种在三种不同土壤类型的花盆中,置于相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2. 在种子发芽后,将每种土壤类型的花盆分别移至三种不同光照强度的LED 灯箱中,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3. 在种子发芽后,将每种土壤类型的花盆分别给予三种不同水分供给的喷壶,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4. 在实验期间,使用尺子测量并记录每种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生长数据。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 在相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显著。
例如,砂质土的植物生长最快,而黏土的植物生长最慢。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在较强光照下,植物生长得更高、叶片更绿;而在较弱光照下,植物生长较慢,叶片颜色较淡。
3. 水分供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样明显。
充足的水分供给使得植物生长得更快,叶片更绿;而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枯萎现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照、水分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或者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例如,在光照充足的季节里种植需要充足阳光的植物;在雨季时注意排水,避免水分过多影响植物生长;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土壤质量,如添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等,以提高植物的生长效果。
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天平、滴定管、烧杯、锥形瓶、试管、酒精灯、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等。
2. 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综合性实验方法。
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验证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2)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2)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沉淀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沉淀溶解;(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等。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读数误差、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等。
3. 沉淀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沉淀剂加入过量、沉淀溶解不完全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性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操作实验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综合实践实验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垃圾分类与回收作为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本实验设计旨在通过社区垃圾分类与回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到社区环保实践中。
二、实验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 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
- 了解不同垃圾的回收处理流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 增强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准备阶段(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选出组长。
(2)资料收集: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包括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分类方法、回收处理流程等。
(3)活动策划:每组讨论并制定社区垃圾分类与回收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流程、所需物资等。
2. 实验实施阶段(1)社区宣传:各组在社区内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等。
(2)实地考察:各组在社区内选取不同地点进行垃圾分类实地考察,了解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3)分类实践:各组在社区内进行垃圾分类实践,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4)回收处理:各组将分类后的垃圾送到指定的回收点,了解垃圾的回收处理流程。
3. 实验总结阶段(1)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活动成果,包括活动照片、视频、宣传资料等。
(2)心得体会:各组撰写活动心得体会,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总结评价:教师对各组活动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实验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实践实验法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实验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该方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实验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
- 理解实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以“探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实验准备1. 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2.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明确分工。
3. 分配任务:- 每组选择一个实验项目,如:水的沸腾、盐水的凝固、气体的溶解等。
- 每个学生负责一个实验环节,如: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
第二阶段:实验操作1. 实验指导:-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 小组合作:- 各小组按照分工进行实验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1. 数据整理:- 各小组整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2. 讨论交流:- 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
3. 评价反馈:- 教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 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合作是否默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实验报告之六:综合实验报告人:蔡泽恩学号:080700401组别:15同组人:周智敏指导教师:张雯实验日期:2009-5-1至2009-5-27缴交报告日期:2009-6-15(一)淀粉酶的离子交换层析一.实验目的: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蛋白。
掌握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各种蛋白质分子在同一ph值时带电量不同,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有差异。
因此可以根据亲和力由大到小的顺序被洗脱峰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效果。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1)试剂与材料淀粉酶溶液(大约10mg/ml)、离子交换树脂(DEAE-纤维素)、平衡缓冲液(pH8.0,0.02MTris-HCl缓冲液)、NaCl固体(2)器材20cm*1cm层析管、试管(10ml*/120)、试管架、梯度混匀器、蠕动泵、部分收集器、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四.实验步骤:(1)装柱:取直径1cm,长度为10~12cm的层析柱。
将柱垂直于铁架上。
关闭层析管出口,自顶部注入经处理(膨胀、预先用pH8.0,0.02MTris-HCl 缓冲液平衡)的树脂悬浮液,待树脂沉降后,放出过量溶液,再加入一些树脂,至树脂沉降至层析柱的3/4处即可。
(2)平衡:用平衡缓冲液把层析柱加满,与层析柱入口相连的管经排气后,与入口相连。
用平衡缓冲液以2.0ml/min的流速平衡树脂。
(3)上样:打开出口,让柱内缓冲液液面与树脂面相切,关闭出口;由柱上端仔细加入0.5ml的蛋白样品,打开出口,让样品进入树脂,同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当柱内液面与树脂面相切时再关闭出口;加入平衡缓冲液冲洗加样品处,带缓冲液面与树脂液面相切时,再加入缓冲液,重复此步骤。
(4)洗脱:将0.3mol(0.877g)NaCl与平衡缓冲液50ml混合做为洗脱缓冲液1,将0.5mol(1.462g)NaCl与平衡缓冲液50ml混合做为洗脱缓冲液2。
分别用洗脱缓冲液1、2以2ml/min的速度洗脱;每3min收集一管,共收集20~25管,测定各管A280nm.(5)绘制洗脱曲线收集吸收峰的试管,倒入5ml离心管,写上学号,置于冷藏备用。
(共有三个吸收峰)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应控制好层析柱的液面,以免树脂干掉;2.平衡树脂时,应先用缓冲液将层析管液封,赶出空气;与层析柱相连的入口管也应事先排气,以免气体进入层析柱,导致液面不稳。
六.实验数据:洗脱曲线:思考题:离子交换分离蛋白的原理是什么?答:各种蛋白分子在同一PH值时带电量不同,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不同。
(二)淀粉酶的活力测定一.实验目的:经过本次试验,掌握酶活力测定的一般流程,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葡萄糖以a-1,4糖苷键及a1-6糖苷键连接的高分子多糖,是植物植物最主要的储藏多糖,也是人和植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
淀粉酶是加水分解淀粉酶的总称。
淀粉酶作用淀粉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
淀粉酶主要包括a-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
a淀粉酶可以随机的作用于淀粉中的a-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的黏度降低,因此又称液化酶。
β-淀粉酶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每次水解下一分子麦芽糖,又称为“糖化酶”本实验内容为测定实验(一)中收集的洗脱峰原淀粉酶中的a-淀粉酶的活力。
淀粉酶催化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淀粉酶的活力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
用标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这座标注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和原料1、实验材料淀粉酶原液和洗脱峰2、仪器:恒温水浴(40℃、100℃)、试管:21*2100型试管20支试管架(带编号)、刻度吸管:2ml*1,1ml*4,10ml*1烧杯(50ml*1)、分光光度计3、试剂(均为分析纯)(1)标准葡萄糖溶液(1mg/mL);精确称取100 mg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
(2)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精确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溶于20 mL2mol/L NaOH溶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盖紧瓶塞,勿使二氧化碳进入。
若溶液混浊可过滤后使用。
(3)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0.1mol/L柠檬酸):称取C6H8O7·H2O 21.01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
B液:(0.1mol/L柠檬酸钠):称取Na3C6H5O7·2H2O 29.41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
取A液55 mL 与B液145 mL混匀,既为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4)1%淀粉溶液:称取1g淀粉溶于100 mL0.1mol/L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中。
(本次实验四种溶液已经配好)四.实验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表1 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1.取14支干净的试管,编号,按表1加入试剂,做两份平行2.摇匀、置沸水浴煮沸5min3.取出后冷却接近室温,加蒸馏水8ml,即总体积为10ml4.以1号管为空白调零,在54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光密度,个浓度均取平均值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1、酶活力的测定(以淀粉酶原液为例,其他各组洗脱峰处理方法类似)表2 酶活力测定取样表取3支干净的试管,编号,按表2进行操作。
将各试管摇匀,显色后进行540nm比色测定光密度,记录测定结果。
【实验结果】表3:葡萄糖标准曲线光密度标准曲线的绘制: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曲线如下:表4洗脱峰与酶原液活性测定数据记录表由于洗脱峰1测出的光密度是负值,故舍去该组数据。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此反应条件下,温度40℃,PH=5.6,以2%淀粉为底物,反应1min转化1mol还原糖为1U。
酶原液的光密度为=0.085酶原液所还原的葡萄糖含量=0.085÷0.0005=170ug淀粉酶活力的测定=170/180/0.5/10=0.18则1mL唾液淀粉酶的酶活力=10*0.018=1.8洗脱峰1的光密度为=0.019洗脱峰1所还原的葡萄糖含量=0.019÷0.0005=38洗脱峰1活力的测定=38/180/0.5/10=0.04则1mL洗脱峰1的淀粉酶活力=10*0.04=0.4洗脱峰3的光密度为=0.037洗脱峰3所还原的葡萄糖含量=0.037÷0.0005=74洗脱峰3活力的测定=74/180/0.5/10=0.082则1mL洗脱峰3的淀粉酶活力=10*0.082=0.82洗脱峰2的光密度为=0.055洗脱峰2所还原的葡萄糖含量=0.055÷0.0005=110洗脱峰2活力的测定=110/180/0.5/10=0.12则1mL洗脱峰2的淀粉酶活力=10*0.124=1.2思考题:(1)唾液和淀粉溶液为什么用100ml0.1mol/L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稀释?答:α-淀粉酶的最适pH是4.7~5.4,把唾液用100mL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稀释,可以使它达到最适pH,使其表现出最大活性,以加快反应速度。
(2)为什么要将各试管中的淀粉酶液和1%淀粉溶液分别置于40℃水浴中预保温?答:预保温是为了消除起始温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同时也使酶处于最适温度加快反应进行。
(3)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后再40℃水浴中保温是为什么?答:使淀粉酶酶处于它的最适温度,表现出最大活性,加快反应速度。
(4)I-1试管为什么先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答:使I-1试管中的酶失活,作为I-2试管和I-3试管的对照。
(5)100℃沸水浴的目的是什么?答:使还原糖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反应能充分快速进行,在淀粉酶活性测定中还可使淀粉酶完全失活。
(三)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一.实验目的:测定实验中原液和洗脱峰中蛋白的含量。
掌握folin-酚法测定蛋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分光计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folin-酚法包括两个步:第一个步骤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骤是此络合物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产生深蓝色的磷钼酸-磷钨蓝混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洗脱峰液体、原液2、仪器移液管(0.5ml、1ml、5ml )、量筒、分光光度计3、试剂0.5mol/lNaOH、试剂甲、试剂乙、标准牛血清白蛋白实验时这四种试剂已配好四.操作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表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制作取12支普通试管,按表1加入标准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和蒸馏水↓加入试剂甲5ml,放置10Min,再加入试剂乙0.5ml,立即混合均匀↓30min后,以一号试管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于560nm下测光密度↓以牛血清白蛋白含量(ug)为横坐标,以光密度为纵坐标2、样品制备及测定(包括两个洗脱峰和酶原液)从洗脱峰中各取1ml溶液,分别加入5ml甲,混合放置10min↓再加入试剂乙0.5ml,迅速混合均匀,放置30Min↓于65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五实验结果1、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标准曲线数据表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标准曲线制作如下2、样品的测定数据表由于上次试验各洗脱峰的含量剩余不多,所以此次只做了一组,没有对照组。
4、样品及原液的测定计算出两重复样品光密度的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对应的蛋白质含量X(ug),再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计算式蛋白质含量(%)=X(ug)/体积ml×10^6×100酶原液蛋白质含量=8.18÷(1×10^6)×100=0.0008洗脱峰1蛋白含量=62.7÷(1×10^6)×100=0.0062洗脱峰2蛋白质含量=78.1÷(1×10^6)×100=0.0078洗脱峰3蛋白质含量=75.4÷(1×10^6)×100=0.0075六.回答课后思考题查阅课本、参考书,试述有几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极其简要原理和优、缺点七.结果分析:本次实验较为成功,在熟练掌握分光分度计及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实验做的比较得心应手。
八.结论: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此络合物将Folin试还原,产生深蓝色,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通过测定A650nm吸光值制定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曲线,最后计算得出:酶原液蛋白质含量为0.0008洗脱峰1蛋白含量为0.0062洗脱峰2蛋白质含量为0.0078洗脱峰3蛋白质含量=为0.0075(四)SDS-PAGE 电泳鉴定蛋白纯度一.实验目的利用SDS —PAGE 电泳的方法鉴定蛋白质纯度的方法和操作都较为简单,通过实验最终得到电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