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必修二)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2 两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必修2)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பைடு நூலகம்
(1)根据材料一说明 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
了哪些变化?简析其
原因。 答案: (1)世界市场 不断扩大;商业交换 的品种增多。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扩张的加剧
结束放映
栏目导引
史 料 研 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读史三步曲] 材料二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 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 (2)根据材料二, 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 简要概括科技 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 进步促进资本 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 主义世界市场 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 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 最终形成的主 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 要表现。 建,都加强了洲际联系。②有线电 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 答案: 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 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栏目导引
史 料 研 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史料应用]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 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 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 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 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 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 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 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 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 及葡萄。①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 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 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 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 编《世界史· 近代史》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步:粗读 材料二反映科技 的进步促进了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
栏目导引
史 料 研 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 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 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 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 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 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 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 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 果,如橄榄以及葡萄。①美洲的特 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 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 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 近代史》
返回导航页
பைடு நூலகம்
(1)根据材料一说明 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
了哪些变化?简析其
原因。 答案: (1)世界市场 不断扩大;商业交换 的品种增多。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扩张的加剧
结束放映
栏目导引
史 料 研 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读史三步曲] 材料二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 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 (2)根据材料二, 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 简要概括科技 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 进步促进资本 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 主义世界市场 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 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 最终形成的主 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 要表现。 建,都加强了洲际联系。②有线电 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 答案: 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 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栏目导引
史 料 研 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史料应用]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 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 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 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 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 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 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 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 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 及葡萄。①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 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 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 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 编《世界史· 近代史》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步:粗读 材料二反映科技 的进步促进了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
栏目导引
史 料 研 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 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 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 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 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 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 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 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 果,如橄榄以及葡萄。①美洲的特 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 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 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 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ppt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Leabharlann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不 同 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 同 点
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
技术发明
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 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来源于科学研究,科学 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同
点 主要国家
英 国 美德等几国同时进行
起始行业 纺织业等轻工业
四个方 国家及人 主要成就
面
物
电力的 广泛应
德国人
用
西门子
发电机
(电灯、电车、电 影放映机)
内燃机 德国人 和交通 卡尔·本 工具的 茨 创制
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 船、飞机
新通讯 手段的 发明
美国人 贝尔 意大利人 马可尼
化学工 瑞典人 业的建 诺贝尔 立
电话 无线电报
炸药(甘油火药) 塑料、纤维 石油化工的产生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 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 作出最大贡献者。”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 明了多种炸药,结果使他获得巨款。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 笔巨款用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 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 者,并起管理这笔资金的作用,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 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相 生产力的
进步
蒸汽时代
同
点
生产关系 的变革
资本主义(工厂模式)
能源等重工业 电气时代
垄断资本主义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 制出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日本2000年研制的智能机器人阿西莫能 双脚行走。
索尼QRIO智能机器人
1957年10月4日 ,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成功地进行了宇宙飞船
载人太空飞行。图为世界第一个飞上太空
可 供
的宇航员加加林。
人
类
在
太
工业3.0 信息化时代
02
工业2.0 电气化时代
01
工业1.0 蒸汽机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1.0 蒸汽机时代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立宪制之后,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 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 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 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 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 不断扩大市场需要,于是,一场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的革命呼 之欲出。
成就
成就领域
国家 发明家
主要成就
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 用
德国 美国
西门子 爱迪生
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 放映机
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和新交 通工具的制造
德国
卡尔·本 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 推动石油开采和石油
茨
飞机
化工业产生
新通讯手段的 发明
美国
贝尔
意大利 马可尼
电话、无线电报
世界各地政治、经济、 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重越来越重的作用,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其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 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开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52《工业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2

第十八页,共39页。
❖易混点 ❖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xìngzhì)的生产形 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 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
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答案(dáàn):C
第三十页,共39页。
❖ 2.(2009·广东文基,3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 果是( )
❖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 C.电力机车(diàn lìjī chē)
D.汽车
答案(dá àn):A
第三十一页,共39页。
【创新(chuàngxīn) 预❖测1.】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曾这样概述:“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
阶段。
第二十页,共39页。
❖(2)不同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 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第一次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tóngshí)发生在几个先 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 展也比较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等尚未完 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提示:(1)18世纪70年代 棉纺织部门 ❖(2)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级相对 越来越贫困化,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 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3)经验教训: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经济发展过程(guòchéng)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易混点 ❖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xìngzhì)的生产形 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 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
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答案(dáàn):C
第三十页,共39页。
❖ 2.(2009·广东文基,3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 果是( )
❖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 C.电力机车(diàn lìjī chē)
D.汽车
答案(dá àn):A
第三十一页,共39页。
【创新(chuàngxīn) 预❖测1.】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曾这样概述:“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
阶段。
第二十页,共39页。
❖(2)不同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 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第一次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tóngshí)发生在几个先 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 展也比较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等尚未完 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提示:(1)18世纪70年代 棉纺织部门 ❖(2)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级相对 越来越贫困化,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 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3)经验教训: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经济发展过程(guòchéng)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轮复习课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新体制的大 门; …… 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 立宪政体。
材料三: 19C中后期 英国海外贸 易示意图
问题探究一 结合材料一、二、三探究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条件
考点梳理
第二次工业革命
——步入文明(现代)的世界
理论先导——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生产应用于生产
条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件
市场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 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新式工业涌现出来。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 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 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 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 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 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 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步入文明(现代)的世界
电的广泛使用 成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就 化学工业的建立
钢铁工业的进步
史料研习二
材料一: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
年份
指数
年份
指数
18生50产年 力发展:9 人类进入18电80气年时代 27
材料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新体制的大 门; …… 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 立宪政体。
材料三: 19C中后期 英国海外贸 易示意图
问题探究一 结合材料一、二、三探究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条件
考点梳理
第二次工业革命
——步入文明(现代)的世界
理论先导——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生产应用于生产
条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件
市场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 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新式工业涌现出来。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 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 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 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 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 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 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步入文明(现代)的世界
电的广泛使用 成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就 化学工业的建立
钢铁工业的进步
史料研习二
材料一: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
年份
指数
年份
指数
18生50产年 力发展:9 人类进入18电80气年时代 27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提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科技发明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夯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2.读下图,概括哪四个方面的具体发明成果,谈谈你的发现。
提示 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和资 本日益集中,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2)其实质是什么?有何主要影响?
提示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 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两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的深刻动因及工业 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 问题的能力。 2.借助历史图片和历史史料,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发明,探 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涵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 实证素养。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引 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 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的能力。 4.通过学生分享瓦特、史蒂芬孙、富尔顿、爱迪生、本茨、莱特兄 弟等众多科学家的发明过程或成长故事,涵养学生敢为人先、孜孜 求索、坚定信念的家国情怀。
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 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 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 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 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电力、石化、 汽车等工业、电器制造业。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两次工业革命

•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 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两个字的写法不同。
• 4.手工工场与机器生产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 式。
• 手工工场与机器生产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 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 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在工厂里,生产是以机器生产进行;规模不 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 产的过渡形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开辟了“蒸汽时代” 迎来了“电气时代”
生产组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 出现垄断组织、跨国公司等新
织形式 要组织形式
的生产组织形式
国际 格局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 建立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
影 响
世界 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对中 国的 影响
欧美列强发动侵华战 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 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中 国出现了一股西学思潮
• 5.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主要阶段,开始出现于第二次 工业革命时期,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垄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 上实行有计划生产,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03
考点突破
考点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 类的经济活动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而第一次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欧 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 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的根源。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0.2两次工业革命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
考试大纲
考 点 搜 索
两次工业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两 革命 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圈地运动 (3)劳动力:_________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生产技术 (4)技术:手工工场的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
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交通工具 ②交通通讯:新型_________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 商业信息 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_________的交流和传播。
(2)主要途径。 瓜分 势力范围 ①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_________,掀起____ 世界 ______的狂潮。 ②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 资本 地或半殖民地输出_____。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3)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导的世
界市场基本形成。
4.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世界市场 ①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_________,同时也需 要世界各地的原料。 蒸汽机车 ②交通:________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开始改变世界的
面貌。
【史论要旨】工业革命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导致机器大生 产取代手工生产,促使了现代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推动了工业 文明代替农业文明,奠定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基础;工业革命 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促使欧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逐步确立其在世界范围内 的统治。
考试大纲
考 点 搜 索
两次工业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两 革命 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圈地运动 (3)劳动力:_________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生产技术 (4)技术:手工工场的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
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交通工具 ②交通通讯:新型_________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 商业信息 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_________的交流和传播。
(2)主要途径。 瓜分 势力范围 ①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_________,掀起____ 世界 ______的狂潮。 ②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 资本 地或半殖民地输出_____。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3)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导的世
界市场基本形成。
4.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世界市场 ①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_________,同时也需 要世界各地的原料。 蒸汽机车 ②交通:________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开始改变世界的
面貌。
【史论要旨】工业革命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导致机器大生 产取代手工生产,促使了现代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推动了工业 文明代替农业文明,奠定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基础;工业革命 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促使欧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逐步确立其在世界范围内 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欧美各国的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科研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带来
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_______成功;人类进入 发电机 “_________”。 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迅速推动了_________领域的革新,出现了 交通运输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 物质,并制成多种_________材料。 (4)传统工业的进步:由于_________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 化学合成 高。 炼钢技术
问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体系的关系。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 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
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
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________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②英国已经成为_________,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世界工厂 (3)影响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 思想和_________,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生产方式
2.发展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_____________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新型交通工具 ③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_________的狂潮。 (2)表现
(2)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
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3)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国际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 增强,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增强,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1)条件 ①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_________。 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_________条件。 交通运输
主题 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的出现
材料一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
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
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
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探究1: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1)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 大成果。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3)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例如:德国、日本。 (4)主要发生于重工业领域。
问题1:垄断组织的出现有何影响?
提示:(1)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影响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
的代表者。
(3)促进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导致瓜分 世界的狂潮出现。
问题2: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和深度。概要指出各阶段特征。 提示:(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 打破,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自由经营 (3)对外扩张:资产阶级加快了_________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殖民扩张
问题1: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
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2)不同点:手工工场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机 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手工工场的规模要 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
考 试 说 明 两次工业革命 (三年2考)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与 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 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与发展的过程、途径与 影响
考查情况
工业革命的发明、 蒸汽动力的推广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制度:18世纪英国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 (2)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_________。 海外市场 (3)劳动力:_________使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圈地运动 (4)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_________进一步发展。
二、从新史观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 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 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
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历 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 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材料二
列宁曾将垄断称之为规模极大的技术生产单位,认为
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
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Nhomakorabea—恩格斯
探究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2)垄断组织使技术发明和改进过程社会化。垄断组织由于资
主题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保守主义的政治和快速发展的
经济几乎同行。静悄悄的革命就是在一个极端保守的时代“暗 度陈仓”的。
探究1: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指什么?何以能够在英国“极
端保守”的年代里“暗度陈仓”?
提示:(1)工业革命。 (2)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 术知识;圈地运动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 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备选要点】英国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工业革命冲破种种阻力,向欧、美和亚洲扩展。工业革 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 断传播发展的过程。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后,
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被引进法、德、美、俄等国,推动了这些
国家工业革命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刺激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 敦人口暴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 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
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 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
一、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
文明,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 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国内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 式。 2.引起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 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 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
生产技术
2.进程 (1)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发明了“_______”,引发了一系列 珍妮机 的发明创造。 (2)动力技术: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___,推动了机器的发明 改良蒸汽机 和使用。
3.影响 (1)社会经济: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农业在国 工厂 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工业日益重要,_______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化 (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 工业无产阶级 阶级;资产阶级要求_________、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瓜分世界
①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②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_________日益明显。 国际分工
(3)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当地的______ 民族资 _______工业艰难发展。 本主义 ②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_________________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终建立起来。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说:“北
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 茶叶,西班牙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葡萄园,我们的棉田,长期 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张到各个热带地区
去了。”
探究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后,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工厂”;通 过殖民扩张,形成了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 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表现 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 两大对立阶级。
4.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 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促进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问题2: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也已基本形成。二者是什么关系? 提示:19世纪中期,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继而欧美其他国 家相继开展。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
扩展殖民地,向殖民地掠夺原料和输出工业制成品,从而促进
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 场得以基本形成。
探究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
世界市场形成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