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经济发展讲解大纲
延安市经济分析报告

延安市经济分析报告延安市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该市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根据地区域,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
随着开放的进程,延安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延安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苹果、葡萄等水果。
农业产值在整体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延安市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延安市的工业也在快速增长。
该市的主要工业包括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等。
其中,冶金工业是延安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产值在整体工业中占比较大。
建材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延安市的煤资源丰富,为建材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此外,延安市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也成为延安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延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延安革命纪念馆、华山景区等。
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延安市的革命历史,增加对延安市的了解和认识。
近年来,延安市积极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积极引进外资、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
特别是延安市紧紧围绕打造“煤电铁新能源三线一网五带多极核心发展区”的目标,加大对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延安市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值。
在延安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例如,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工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比仍然较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延安市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
总之,延安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通过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延安市的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延安市还将继续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P6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无产阶级革命性最强,此外它还具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等优点。
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p15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殖民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技术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各人民解放的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P16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 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p1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p27 民族意识的觉醒p34 1.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看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郑观应:《盛世危言》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施行“君民共主”制度,主张吸纳西方经济政治学说,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2.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1898 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894 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p37为什么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填空)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简答)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及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

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 概念规划南泥湾概念规划1.概述(1)地理概况南泥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处在延安市区到壶口瀑布的主要交通连线上,距延安市区东南45公里,距壶口瀑布175公里。
南泥湾镇辖区225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南泥湾景区内三道川组成一个“丫”字地形,南为九龙泉、西为南蟠龙、东为南阳府。
_二川交汇处为阳湾,行政村桃宝峪位于西川南蟠龙内,行政村金盆湾位于东川南阳府内。
(2)自然环境南泥湾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
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 /S o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6-9月,四个月平均气温14.5摄氏度,比延安市低4.8摄氏度,较北京、西安更低,适于避暑度假。
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
南泥湾森林覆盖率为78.3%,以次生林为主。
农耕地3万亩,川水地为三分之一。
南泥湾地下水位高,水源相对陕北其它地区丰富,黄土源干旱,而沟底湿润,在陕北干旱生境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其林业、农牧业生产在陕北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种植玉米、_豆类、糜子、薯类、香紫苏、烤烟等;畜牧业以猪、羊、牛为主。
优势树种主要有辽东栋、山杨、桦树、侧柏、油松、山桃、山植、山杏、沙棘等。
地下矿藏主要以石油为主。
(3)社会经济南泥湾镇建于1984年,全镇辖14个行政村,19个驻镇单位。
总人口6671 人,其中,农业人口4171人。
到2002年底,全镇经济收入1662.63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粮食总产量2493吨,人均产粮598公斤。
近年来,根据中央关于“再造秀美山川”的指示精神,延安市为南泥湾制定了“依托资源,面向市场、突出特色、择优开发、以农奠基、强农兴牧”的发展目标。
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延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25•【字号】延政发〔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延安市人民政府2021年3月25日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2月24日延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开启新时代追赶超越新征程 (2)第一章发展基础 (2)第二章发展环境 (8)第三章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9)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第五章战略定位 (13)第六章奋斗目标 (14)第二篇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18)第七章以后整理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8)第八章以高端能化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 (23)第九章以文化旅游催生服务业新优势 (28)第十章以新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33)第三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37)第十一章畅通区域经济循环 (37)第十二章扩大有效投资 (38)第十三章释放消费潜力 (39)第十四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0)第十五章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1)第四篇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45)第十六章优化区域布局 (45)第十七章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52)第十八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56)第五篇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61)第十九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1)第二十章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64)第二十一章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67)第六篇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70)第二十二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70)第二十三章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73)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75)第七篇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 (78)第二十五章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78)第二十六章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79)第二十七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82)第二十八章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85)第二十九章推进健康延安建设 (87)第三十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91)第八篇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延安 (94)第三十一章推进法治延安建设 (94)第三十二章维护社会安全 (96)第三十三章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98)第三十四章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101)第九篇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103)第三十五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103)第三十六章规划保障措施 (104)第三十七章规划落实措施 (105)“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弘扬延安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环境

一、陕甘宁边区总体经济状况
(一)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在经历内战之后,经济遭到了 严重破坏,百废待兴。
(二)抗战中后期,首先是 1941 年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政府拒绝支 付给八路军、新四军军饷,并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其次 1940 年至 1942 年的自然灾害给边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破坏;再次为了抗战和保 卫边区安全,中央调回部分军队到边区,造成非生产人员增加。以上因素 导致 1939 以后边区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四)金融发展状况。党和政府把金融开发列为边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的是减少高利贷对农民和小生产者的剥削,解决财政困难、发展商业贸 易、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就开始了金融建设, 首先设立了陕甘宁边区银行。其次还建立了信用合作社,解决农村农民 资金周转的问题。边区金融机构在金融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 了经济的发展。
财经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环境
■ 屈珂时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环境对边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 进程具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主要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当时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环境
(二)工业发展状况。抗战后,尤其是 1939 年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 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得边区的发展面临困境。边区工业建设的重点为 公营工业、私营工业、手工合作社。抗战时期边区的工业建设,解决了产 品缺乏的问题,保证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形成相对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 促进边区经济的发展。
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2011年8月)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
全市辖1区12县,总人口219万,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延安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救国的出发点和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
5000多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部落联盟式国家,轩辕黄帝的陵寝安卧于我市黄陵县桥山的苍松翠柏之间,是海内外华人寻根溯源、谒祖祭奠的圣地。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成效十分显著、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2006年以来,全市GDP相继突破400、500、600、7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885.4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4.8%,人均GDP位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底的45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年均增长18.5%,人均财力位居全省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3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倍;7个县区先后跻身西部百强,6个县跨入陕西十强。
(二)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一是能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延安是国家能源的重要战略接续区,全市已探明石油储量13.8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2000亿立方米以上,煤炭储量115亿吨。
当今延安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当今延安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延安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优越的区位条件。
近年来,延安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当今延安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延安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2018年,延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
主要经济指标表明,延安市的经济增长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区位优势的促进。
延安的优势产业主要包括能源、旅游和农业。
能源产业以煤炭为主,延安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该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旅游业也是延安的重要支柱产业,地处陕北的延安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此外,延安的农业发展也值得关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二、社会发展延安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教育、医疗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教育方面,延安的学校数量和师资力量都有较大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医疗资源也得到了加强,各级医院设施完善,医疗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此外,延安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待遇。
三、文化发展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文化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延安加大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建设了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研究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此外,延安在艺术、体育和娱乐等文化活动上也取得了进步,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节目和活动,提升了延安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发展机遇与挑战虽然延安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延安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虽然延安的能源、旅游和农业等产业发展较好,但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可能会给延安带来一定的风险。
疫情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研究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专项研究项目 新冠疫情常态化对陕北经济的影响及企业与政府的应对策略(YCX2022033)㊂训的工作,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负担㊂职业院校承担的全日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的职能,是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由职业院校提供招聘㊁培训的一体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的用人困境㊂3.3㊀职业院校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内在机理分析(1)知识时代的到来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新产品㊁新技术㊁新工艺和新流程更新周期不断缩小,研发频率大幅提高,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等更新周期的缩短带来研发任务与成本的大幅上升,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对接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促进技术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并且集聚了优秀的对应专业人才和研发设施㊁设备㊂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既是各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各产业新技术㊁新工艺㊁新流程和新产品的发源地㊂(2)产业转型升级㊂随着我国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型升级,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无论是资金㊁管理水平,还是技术㊁专业的积累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企业生产的重心已从低端生产转向了研发设计等产业高端环节,条件更好地企业已从低端产业升级到高端产业,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重心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转型,企业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需要整合企业内外智力资源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办学,围绕产业技术服务集聚了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需要对接产业企业共同研发产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新技术㊁新工艺㊁新流程和新产品㊂参考文献[1]吕合.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7,(02):50-51.[2]钱益祥.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02):14-16.[3]张小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11.疫情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王维杰(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㊀要:新冠疫情以来,延安市旅游业出现了旅游消费萎缩㊁旅游型企业经营困难等多种困境㊂鉴于此,本文在疫情常态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对延安市旅游业进行系统的SWOT 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战略研究,以实现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延安市旅游业能够尽快走出危机,迎来持续㊁健康㊁有序的发展㊂关键词:延安市旅游业;疫情常态化;SWOT 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3.0141㊀延安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概况1.1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在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㊂下辖2个市辖区㊁10个县㊁代管1个县级市人口228多万面积3.7万平方千米㊂延安市2013年至2022年地区GDP 如图1所示㊂从近十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趋势来看,延安市在2015至2017年受全国经济下行的影响,出现了GDP 总值走低的迹象,同样在2020年至2021年受疫情影响,延安市生产总值也出现了反复,从增长率来看,2014㊁2015年度分别同比增长6.5%㊁6.2%,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8㊁2019㊁2020年度分别实现了同比增长7.6%㊁9.1%㊁6.7%,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2021至2022年度为疫情常态化后的第一个发展年,延安市实现了2004.6亿元的社会生产总值,近五年的平均增速达到6%,人均GDP 也高于全国水平㊂2021至2022年度延安市疫情后的迅速复工复产,使得延安市社会生产水平快速恢复至疫情前的增长速度㊂1.2㊀旅游业发展概述延安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三个大的阶段,首先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延安市政府着手发展延安红色旅游㊂其次是从21世纪初起,延安市相关部门积极挖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并积极主动引导延安旅游业快速发展㊂延安旅游业从无到有㊁从小到大,到今天已经拥有各级别景区50处,为延安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㊂最后则是2019年底遭遇新冠疫情后,至今日的 疫后重建 阶段,2019年延安市接待国内外旅客达7308万人次,并实现了495亿元的旅游综合创收㊂2020年受疫情影响,来延旅游人数直线下降至1847.69万人次,仅创收108.69亿元㊂2021年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延安市全年实现接待游客3582.3万人次㊂2㊀疫情常态化之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SWOT 分析2.1㊀优势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㊂延安市资源丰富,拥有5808处历史遗迹,18处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㊁14座石窟寺㊁12座㊃43㊃建于唐代的古塔㊁140多处近代革命旧址,以及宝塔山风景名胜区㊁子长钟山石窟;在自然景观方面,延安市壶口镇有号称 千里黄河一壶收 的黄河壶口瀑布,有中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㊁延安国家森林公园㊁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㊂随着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旅游需求已经呈现出求新㊁求异㊁求知的趋势,而陕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和古老迥异的黄土高原民族风情,极大吸引了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有限旅游市场,具有很强的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力㊂(2)红色旅游文化底蕴深厚㊂延安共有445处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㊂主要代表景点有枣园革命旧址㊁杨家岭革命旧址㊁延安革命纪念馆等㊂是中国最完整㊁规模最大的革命遗址群㊂历史文化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在购买文化㊁消费文化㊁享受文化㊂而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其本身的文化功能也是内在的㊂红色旅游的核心是感受和享受红色文化㊂在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市场,由于线下旅游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固有功能的优势,从而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旅游㊂(3)区位优势明显㊂延安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北接榆林和鄂尔多斯,南通咸阳㊁铜川和关中诸地,东隔黄河与山西诸市相望,西临甘肃兰州㊁宁夏银川等省会城市,被称为 三秦之钥,五路咽喉 ㊂毗邻多座城市的特点符合在疫情常态化下人们更青睐于中短途的旅游需求㊂(4)全运会的积极影响㊂2021年是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二年,在疫情常态化之下,陕西成功举办十四运,作为分会场之一的延安市承办了国际式摔跤㊁乒乓球㊁山地自行车三项赛事,位于延安新区的延安大学体育中心承担了本次十四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全部赛事任务,其中竞赛馆可以容纳405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现场观看比赛㊂延安市全运会在疫情之下仍然通过科学的防控手段,顺利按时举办至闭幕,其中的经验为今后延安和全国范围旅游业如何更好地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发展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㊂2.2㊀劣势分析(1)基础旅游服务设施不匹配疫情常态化㊂近年来,尽管延安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在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仍有很多亟须改进的地方㊂由于疫情的突然出现,使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未能满足疫情常态化下发展旅游业的要求,面向景点处的核酸检测点覆盖较少㊁多处景点未设置临时隔离点等一系列防疫应急措施均不能满足疫情常态化的要求㊂包括景区内部,也缺少相应的标识提示人们戴好口罩㊁做好个人防护㊂从车站到景点的旅游专用巴士也较为少见,仍以出租车或公共交通为主㊂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足以支持延安市旅游业在当下环境中的发展㊂(2)缺乏复合型高素质旅游人才㊂随着疫情的常态化,旅游行业展现了对复合型高素质旅游从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旅游管理㊁公共管理和公共医疗卫生人才的短缺㊂面对疫情的常态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在确保旅游活动的安全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目前,延安市从事旅游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大多只有专科学历,少数具有本科学历,相对而言缺乏必要的技能辅导㊂在景区日常的管理工作㊁旅游项目的研发上缺乏对疫情常态化缺乏理解,无法与疫情下的旅游市场结合接轨;在景点日常的营运中,也缺少专门负责疫情防控的人员来对景区进行管理引导,缺乏对市场的正确定位和理解㊂2.3㊀机遇分析(1)互联网人文旅游㊂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新发展模式使得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㊂而疫情常态化之下倒逼旅游业也应做出相应的信息化革命,5G网络㊁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为延安特有红色人文旅游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动力㊂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方式,便捷的交互网络,使延安红色人文旅游在疫情常态化之下有条件做出突破式革新,被纳入全国化㊁甚至全球化布局成为可能㊂网络技术的普及更为疫情常态化之下的延安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㊂(2)后疫情时代的市场机遇㊂疫情之下,本就随着居民消费结构转型而产生的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市场潜力会更大㊂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居民收入普遍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以解决温饱为主转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此大背景之下,经过2020年疫情的影响,居民在旅游业的消费热情被压抑,因此出游率将在疫情常态化之下逐步㊁稳步提升㊂延安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是全国规模最大㊁最美红色革命的发源地,其 两圣 (革命圣地㊁民族圣地)和 两黄河 (黄河壶口瀑布㊁黄土风情文化)的地理和文化渊源使延安在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市场中占据消费者的首选位置㊂(3)国家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㊂2021年底,国家专门出台了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㊂规划指出,未来我国的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为 大众旅游 ㊂同时指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目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各地政府要加大旅游行业的改革开放力度,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服务好国内市场,释放我国内部需求压力,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贡献更大力量㊂ 十四五 对旅游业的规划要求,使得各地政府务必落实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与发展,延安市政府应抓住 十四五 中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要点,落实旅游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的目标㊂2.4㊀威胁分析(1)国内竞争激烈㊂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释放了积极的信号,规划指出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㊂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在疫情常态化下的逐渐复苏㊂这意味着市场积攒的压力会加剧国内竞争,延安旅游业面临巨大的挑战㊂作为中国旅游业的一部分,延安的红色旅游主要面临来自于全国其他同类型旅游地的挑战㊂据统计,我国有上百个知名红色旅游景点,覆盖了22个省㊁5个自治区㊁4个直辖市,想要在众多红色旅游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市场地位,延安市旅游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㊂(2)疫情对人员流动的影响㊂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地共计存有高风险地区2处,中风险地区65处,以及2022年上海疫情的爆发,可见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各省市的重中之重,而实地旅游作为各地旅游的基本表现形式,在疫情常态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各省市人民在实现跨省旅游的时候,受旅游目的地省市的防疫政策规定,需要进行多次核酸㊁抗原检测,特殊情况下甚至需要进行隔离,因此疫情的常态化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国的人员流动,限制了各省市旅游市场的全面发展㊂㊃53㊃2.5㊀swot综合战略分析2.5.1㊀S+O=SO:优势+机会=机会点(1)延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红色旅游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在互联网时代,5G网络以及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为延安的红色人文旅游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动力,使得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迈出革命性的一步,为抢占线上旅游市场提供先机㊂(2)2021在疫情常态化之下,延安市面向全国顺利举办全运会,这给延安市的疫情防控积攒了宝贵的经验㊂在面对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的要求,随着居民收入普遍上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型,居民的旅游消费结构也更加追求质量与安全,延安市拥有宝贵的防控疫情经验,势必将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安全旅游城市,受到旅游市场青睐㊂2.5.2㊀W+O=WO:机会+劣势=抑制(1)延安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在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仍有很多亟须改进的地方,延安市可以按照 十四五 中关于旅游规划的文件所指出的 大众旅游 的旅游市场特点,来针对性地重点发展旅游基础建设㊂(2)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延安市旅游业也应做出相应的信息化革命,针对延安市旅游业缺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劣势,延安市在更新从业人员的时候,更应注重倾向于互联网型的复合型人才㊂2.5.3㊀S+T=ST:优势+威胁=脆弱(1)延安市无论自然旅游资源或者人文旅游资源都相对丰富,但面临疫情常态化之下人员流动性差的现实情况,延安市更应该着重于景区的旅游安全建设㊁旅游质量建设㊁旅游服务建设㊁特色旅游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在保证省内旅游市场的前提下,尽可能去争取有限的国内旅游市场㊁国际旅游市场㊂(2)疫情常态化之下,有限的国内旅游市场将会受到各省市的激烈竞争,而延安市在2021年顺利举办全运会,积攒了防控疫情㊁发展旅游的宝贵经验,延安市旅游业应在此基础上,虚心总结㊁吸取建议㊁改正不足,确保延安市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㊂2.5.4㊀W+T=WT:劣势+威胁=问题(1)国内旅游市场的激烈,放大了延安市旅游业基础设施不足的劣势,延安市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旅游企业,对各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达到国内领先标准㊂(2)疫情常态化对人员流动影响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延安市旅游型企业在面向社会面招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时,受限于省内人才市场㊂延安市应该加大对应聘人才的福利待遇,积极争取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员㊂3㊀疫情常态化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应对策略3.1㊀政府层面的应对策略(1)政府经济支持㊂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社会将处于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之下,为夯实旅游基础推动旅游业快速恢复,政府应在可行的情况下,在税收㊁信贷以及社会保险㊁租金㊁工人工资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在整个疫情期间因不可抗因素停工停产的企业或者个人以及一线的防疫工作者提供经济补贴㊂在货币政策㊁税收政策㊁降低成本等各个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㊂同时,增大对旅游业的支持补贴力度,相关部门应该提供一定的复工补贴给予受影响特别严重的旅游型企业㊂(2)建立预警机制㊂2020-2022年疫情的反复暴发使整个国家时刻都处于高度防控的状态㊂目前,延安市各层面对重大疫情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的建设,无论是在面对排查本省内的流通人员,还是面向全国的疫情防控建设,都存在一些不足㊂因此,延安市政府部门应加强第一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并引导本市旅游型企业自我加强应对重大疫情危机的预警机制㊂逐步引导旅游业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改变㊂(3)调整假期安排㊂疫情常态化时期,社会休假安排不固定,逐渐复苏的旅游市场一方面面临 错峰出行 的社会共识,一方面面临 想出行却没有固定假期 的问题㊂对于直接在政府上班的工作人员,政府应按实际情况实施错峰排假的政策,错开与社会面工作人员相同的休假时间㊂除此之外,本着 错峰休假 的原则,避免旅游市场把积攒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引发过度流量增加防控负担,可针对一线医务人员㊁抗疫一线工作者㊁志愿者等特殊群体分别设置不同的假期安排㊂3.2㊀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1)凝练特色稳定市场㊂国家文旅部早在2020年初就出台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文件指出各地区以坚持分区分级为原则,为延安市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提供了方法指导㊂随着疫情趋于常态化,延安市旅游业逐步展开相应的市场振兴措施㊂对此,各景区首要任务是稳固省内主要旅游市场,针对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强化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以自力更生㊁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为核心,以延安革命纪念馆㊁清凉山革命旧址㊁王家坪革命旧址㊁枣园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基地为基础,强化红色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打响延安红色旅游的文化品牌㊂(2)创新本地旅游业态㊂我国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已经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大平台㊂例如,中国各地多个景点和博物馆目前已陆续开发了云旅游产品,完成了从传统的 线下游 到新型的 云旅游 和 云参观 ㊂这对延安市红色旅游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延安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对于文化旅游的体验感和浸入感营造等方面也颇有经验,对此,各景区应将精炼文化旅游质量作为当务之急,不断提高云游产品的真实感,通过将VR技术应用到线上旅游的全景导览系统,游客将通过设备传感以及专业讲解,足不出户地感受延安红色革命精神,通过线上 云旅游 使得游客充分感受到红色旅游的魅力,从而刺激游客的线下旅游欲望,达成二次来延旅游的目的㊂(3)加强旅游队伍建设㊂各景区应针对工作人员定期开展防疫防控的技能讲座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㊂同时,员工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健康,掌握一定的疫情防控常识和技能㊂同时,旅游企业也要在聘用员工方面优先选择高素质水平的应聘人员,加强导游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水平,为旅游市场后疫情时代的反弹做好充分准备㊂参考文献[1]邓吉祥.新冠疫情影响下湖南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5):68-71.[2]李煌琪,彭旦,邓炎芳,等.新冠肺炎疫情对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西部学刊,2021,(17):130-133.[3]吴世辉.长沙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2):108-110.㊃63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经济发展讲解大纲一、延安经济在全省所处位次(一)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1、从2006年开始,延安经济总量(GDP)从“十五”时期(2001—2005年)的第五、第六位,晋升到第三位;2006年—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全省十一个省辖市(含杨凌区)第一。
2、拐点是从2009年开始,经济总量滑到第五,直到2011年依次是西安市、榆林市、咸阳市、宝鸡市、延安市,但延安市人均GDP仍排在全省第二,榆林市人均GDP第一位。
3、经济增长速度由“十五”时期(2001年—2005年)的第一、二名,到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半(含2012年上半年)全省倒数第一。
4、延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份额从2005年开始到2011年这七年中,分别是9.82%、11.27%、11.36、10.40%、8.80%、8.84%和9%,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9%。
(二)财政收入状况1、地方财政总收入近几年来在全省一直排名在第三位。
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排名依次是:西安市318.55亿元,榆林市180.25亿元,延安市120.7亿元。
2、人均财力分别是:西安市3774元,榆林市5380元,延安市5501元,我市排第一。
(三)城乡居民收入情况1、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高到低的省辖市依次是:杨凌区2.5999万元,西安市2.5998万元,宝鸡市2.2337万元,咸阳市2.2224万元,延安市2.1188万元,榆林市2.0721万元,延安市排在第五位。
全省平均1.8245万元,全国平均2.1810万元。
延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高到低的省辖市依次是,西安市9788元,杨凌区9110 元,延安市6565元,榆林市6520元,延安排第三位。
全省平均5028元,全国平均6977元。
延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延安经济总量占全省总量的9%,排名处于十一个市区中游,人均GDP和财政收入水平靠前,居民收入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既是我们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也是我们现在的起点。
二、延安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1、南部县穷民富,北部县富民穷。
2011年,南部的洛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978元,东北部的延川县仅有4970元,相差38%;北部的吴起县地方财政收入20.7亿元,南部的黄龙县仅1809万元,相差115倍;2、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 3.23:1,高于全省水平(2.6:1);3、按照省上确定的2500元低收入标准,我市仍有44.7万低收入人口,占农业人口的37%。
(二)三大产业结构失调,市场风险较大。
1、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及其与之相关的服务业;第二产业为采矿业、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
第三产业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科学研究地质勘查、水利环保、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等。
2、自“十五”开始,随着石油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市三大产业比例呈现失调的趋势,到2011,年我市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是:7.8:73.2 :19;全省的比例是:9.8:55.2 :35全国的比例是:10.1:46.8:43.13、在占比最高的第二产业中是以采矿业或者以能源工业为主要产业。
采矿业的主要特点是为第二产业提供加工原料,属于最上游的产业;第二,一次性不可再生;第三,人类的附加劳动较少,所含劳动价值较低;第四,因为稀缺,所以税率较高。
而制造业、建筑业等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度加工率太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采矿业或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提供了70%以上的生产总值和80%以上的财政收入。
而石油、煤炭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所以市场很不稳定。
(三)农村优质资源大规模流向城镇,城镇承载能力严重不足。
农村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快速向城镇集中,但我市的城镇普遍规模小、基础差、产业发展滞后,吸纳不了快速膨胀的人口和生产要素。
(四)所有制结构失调,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三大产业结构畸形性比例失调,所以导致所有制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是国有经济占比过大,非公经济或民营经济占比过小。
1、2011年全国非公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全省为50.5%,我省的其他市的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大都在48%以上(只有铜川和渭南分别为43.8%和43.7%),和我市经济结构相近的榆林市也已达36.1%,而我市从2005年到2010年六年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2%、12.1%、11.5%、13.8%、16.3%、17.1%,2011年达到18.1%。
2、2005年到2010年,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的比例是:3.4%、3.17%、2.87%、2.88%、2.99%和3.02%,远远低于GDP的占比。
为什么?3、这是因为,石油煤炭天然气实行国家垄断经营,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进入这些领域,而国家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大可能放开这些行业,这是由于国家经济安全所必须的。
而我市其他非能源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这样一来,非公经济所固有的吸纳就业、释放民间资本活力和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功能就大大降低,这就是我市我市民营经济多年以来规模小、发展慢、缺乏活力地根本原因。
4、由于非公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所以我市的就业渠道太少,就业面太窄,大家都在挤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和村官这仅有的几条独木桥。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成为众多家庭的负担。
5、经济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营经济占比至少要达到5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经济能否达到一定规模,是延安经济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五)社会财富增长较快,但与群众得到的实惠不对称。
1、2011年,我市的GDP总量已达1113.35亿元,人均达50745元,换算成美元人均已突破80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已经属于中等偏上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绝大多数群众并不能感受到我们人均8000美元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什么?2、因为GDP是财富的价值表现,其由四部分组成,(1)劳动者报酬,(2)生产税净额,(3)固定资产折旧,(4)营业盈余。
这都是初次分配。
3、劳动者报酬。
十多年来,我市初次分配的城乡居民收入总量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偏低的。
2011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共计111.18万人,占总人口的50.67%,其中在社会组织、各类企业从业的在岗职工23.11万人,农村劳动力88.07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4.16亿元,占GDP的9.5%;农村劳动力初次分配总收入45.56亿元,占GDP的5.51%;城乡居民一次性分配总收入129.72亿元,占GDP的14.65%。
而全省在岗职工工资额占GDP的比例为12.12%,农村劳动力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5.64%,城乡居民一次性分配占GDP 的比例为17.76%,高于延安3.11个百分点。
那么这些财富到哪里去了?4、财政收入收入。
2005年,我市财政收入占当年GDP 的比例为27.19%,2010年达到38%,2011年是36%,而同期全省的占比分别是13.44%、17.79%和20.80%。
这是由于延安产业结构是“油主沉浮”,税收较高,所以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例很高。
5、财政收入的主税源是能源工业,所以上缴中省的比例又很高。
2005年,我市的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省的比例为58%,2010年、2011年分别达68.74%和70%,而同期全省省辖市财政收入中上划中省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8%、46.8%、41.86%,可见我市上缴中省的比例很大。
另外,石油行业的折旧率、利润率都较高,占GDP的比例也高。
6、多年来,在社会经济人均八主要项指标中(即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唯独能够反映群众生活水平的两项指标,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我市自有统计数字以来就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到2011年,全省人均社零总额分别为7167元、8563元和10126元,而我市人均分别是4406元、5130元和5913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1.4%、59.9%和58.4%;这三年社零总额占全省的比例分别是3.32%、3.51%和3.42%(人口占全省的5.9%)。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居民存款全省人均水平分别是:1.4608万元、1.7871万元和2.1263万元,同期我市居民人均存款分别是1.1981万元、1.4933万元和1.6710万元,分别是全省人均水平的82%、83.56%和78.59%,这三年间我们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占全省人均的比重分别是4.67%、4.66%和4.39%。
以上就是我市人均GDP很高但群众得不到8000美元实惠的原因。
(六)水资源十分缺乏,生态环境脆弱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全省平均水平的53%。
(七)建设资金短缺,本土资金外流。
从1999年开始,我市银行信贷存贷差由负数变为正数以来,到2011年,存款余额达到826亿元,存贷差达到410亿元,但存贷比例一直徘徊在50%左右。
一方面建设资金短缺,另一方面本土资金大量外流。
三、延安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一)以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1、统筹城乡发展既是实现“三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具体说就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能增收的问题2、解决城乡、区域资源流动障碍,城乡居民机会不均等问题。
(二)以延长产业链破解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1、延长能源化工产业链,改变有能源无化工的状况。
利用石油、煤炭生产甲醇、醋酸、聚丙烯、聚乙烯、甲醛、烧碱等化工中间体产品,并利用陕北及周边地区生产的中间体产品,进一步生产如树脂合成橡胶、各种塑料、电缆、复合管材、农药、化肥、涂料、合成纤维、光盘、非织造布、绝缘材料、PVC管材以及众多的生产用品和生活日用品。
这些最终消费品由于投资相对小、准入准入门坎低、又在原料产地成本低,所以这就是民营企业大发展的方向。
为此,我们规划了“三区九园”。
2、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为契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36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目标,通过产业复合开发、资源循环利用、现代物质装备、体制机制创新、多元主体参与,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建设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炎黄子孙朝圣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黄土风情文化体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