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态度。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积累和传承的过程。
2.选择一个古代中国的发明或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份PPT,展示该发明或发现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传播情况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每组10分钟汇报时间。
"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你们更深入地挖掘古代发明和发现的历史价值。"
3.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论证能力。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原因、条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些重要发明吗?这些发明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起来探索这些发明背后的故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发明的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其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及传播情况。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的价值和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树立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2.掌握古代中国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代表性成就。
3.学会分析古代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古代科技成果,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提高课堂趣味性。
3.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到古代,体验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课堂参与度。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科技成果的产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共1课时)

2.分析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在600字左右。
3.选取一个古代科技发明,设计一份简短的科普介绍,以面向大众为目标,要求语言简洁、生动,易于理解,字数在300字左右。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体会,要求观点独到,具有启发性,字数在400字左右。
5.制作一份关于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6.挑战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古代科技发明,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发明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影响、现代应用等,字数在1000字左右。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科技成就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反思科技创新的意义。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如对古代科技成就的自豪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等。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科技成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跨学科教学,将古代科技成就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教案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教案教案标题: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重要发明和发现,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等。
2. 掌握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历史背景、原理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2. 掌握古代中国其他重要的发明和发现。
3. 分析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历史背景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历史背景和原理。
2. 分析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
3. 学生手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介绍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讲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原理和影响。
2. 接着,讲解其他重要的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如丝绸、瓷器和草书等。
解释它们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对世界的影响,并列出几个观点。
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各组的观点,强调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分发学生手册和笔记本,让学生记录课堂讲解的重点和自己的思考。
2.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古代中国的其他发明和发现,并在下节课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提醒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准备下节课的分享内容。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的参与度和质量。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优秀教学案例

2.以故事化的方式讲述四大发明的背景、发明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让学生探讨四大发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四大发明的意义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通过对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认识科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四大发明对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3.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发明进行讨论。
2.讨论话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所选择的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时间、背景、发明者以及发明过程。
2.掌握每项发明对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3.能够分析四大发明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认识科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4.通过对四大发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必修3人教版3.1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教案

科目历史年级高二班级时间课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值记数法﹑珠算﹑《石氏星表》﹑授时历﹑《氾胜之书》等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发明发现与重要科技的著作。
通过学习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史料探究问题、实验体验、历史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先贤们探索和经验的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与态度。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难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和精神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学习用具自主学案创设情境导入:创设情境:今年暑假李子明同学参加了一个国际中学生夏令营.在夏令营里他认识了许多外国朋友,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大多都有浓厚兴趣.然而有一位朋友汤姆却说:“中国很落后,他们古代人只会喝酒吟诗, 在科技上能有什么贡献!”结果遭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反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情况.李子明带领大家参观了中国古代科技博物馆并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跟随他的摄像机镜头一起去领略中国古代科技的独特魅力吧!多媒体显示:中国古代科技展……发明发现篇第一展厅:四大发明馆投影: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牛骨、青铜器、玉石器和竹木筒和丝帛。
组织活动:让学生体验使用竹木简书写的不便,学生讨论各种书写材料的缺陷。
过渡:如何才能获得便宜而实用的书写材料呢?投影:西汉时期,东汉时期的纸残片蔡伦及蔡侯纸。
师生互动:讨论纸的发明的伟大意义。
纸发明于何时呢?(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推论: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阅读材料: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后传入欧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完美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程目标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四大发明(一)成就1.造纸术(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纸。
(2)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
宋代是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2)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
3.火药(1)中国古代练丹家发明;(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3)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评价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打开了世界市场。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教案范文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的一些重要发现,如甲骨文、中医药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生能够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教学重点: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意义和价值。
2. 第二课时:甲骨文与汉字演变教学重点:甲骨文的发现、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3. 第三课时: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教学重点:中医药的基本理论、重要药物和疗法。
教学难点: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现代价值。
4. 第四课时: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成就、数学成就。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天文学和数学的影响。
5. 第五课时:古代中国的地理学和物理学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地理学成就、物理学成就。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地理学和物理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事例为例,深入剖析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速度和创造性。
3. 单元测试成绩:学生对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个人研究报告:学生对古代中国某一发明或发现的深入研究。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讲课人:邹爱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难点:明朝时期中西科技应用的差异。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三单元的导读部分。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以第八课的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艺术瑰宝。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6页。
仔细阅读一下教材的导言和第一子目四大发明的内容,思考一下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那四大?四大发明发明发现的历程。
(板书第一子目)(二)【讲授新课】1、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同学们知道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哪四个了么?学生回答。
是的,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并且这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那么同学们又知道这四大发明是怎样被发现发明的么?接下来,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四大发明发明发现的过程吧。
A:造纸术:在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就尝试过很多种书写材料。
那么,同学们知道纸发明之前,人们都用过哪些书写材料么?学生回答。
(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教材引言部分)是的。
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等。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这些书写材料有很多缺陷。
比如龟甲、兽骨比较难得,青铜器、玉器比较贵重,而竹木简又携带不便,帛呢也是比较奢侈的书写材料。
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纸(同学们可以看到书上的图片资料,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那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纸)。
而到了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就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了便于书写的纸。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魏晋南北朝的时期,造纸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
纸张的白度,质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纸逐渐取代了简牍,成为了主要的书写材料。
到了唐宋,造纸产地迅速的增加了很多。
751年,唐朝与古时的阿拉伯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的造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也随之传到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非洲。
了解了造纸术,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印刷术的发明的过程。
B:印刷术: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国家。
最初的书是手抄的,到了隋唐之际,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就进入了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首先是雕版印刷术的过程,先是雕刻反文,在雕版上刻出反字来。
然后是上墨,涂上颜色,最后是印刷。
到了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关于活字印刷术,它是使用可以移动的胶泥或金属字块,用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阳文,篆刻中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
)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利用数学立体模型说明)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
向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
1450德国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使活字印刷术普遍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而且,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印刷术外传对欧洲影响(很大),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C: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无意发明了火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无意将硫磺,硝石,碳混合在一起,产生了爆炸性的效果,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末年战争频繁,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这里的火箭和我们现在的火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是一种类似于我们现在过年玩的那种窜天猴的烟花)、火炮等。
宋朝开始广泛使用火药。
我们在学习必修一政治史的时候就知道了,宋朝为了抵抗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于火药的使用,在古代,人们还曾想利用火药的使用来实现飞天的梦想。
相传,中国明代的一位名叫万户的人,让别人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风筝,在椅背上绑了当时最大的一些火箭,然后叫人将这些火箭一齐点燃,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上天飞行。
万户的试验失败了。
他是人类第一位用火箭做载人升空飞行试验的人,也是人类第一位为探索空间飞行勇于献身的人。
当然我们国家现在的航天航空技术已走在了世界了前列,一系列的航天成就都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D: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司南。
中国古代人民早在战国时期就发现了磁石的指示南北的特性。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占卜和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到了北宋时候指南针才开始应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后来的欧洲航海家利用指南针进行航海活动。
过渡: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中国的四大发明的产生与发展。
那么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何影响?3、四大发明的意义(1)看到教材上: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廉价的纸张很快就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纸,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使用的书写材料是羊皮和牛皮纸,造纸术传入以后,结束了羊皮纸、牛皮纸的时代,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所以纸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的一大重要贡献。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是非常重要的,正是有了造纸术才会有后面的印刷术。
(2)那么,再来概括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世界有何影响?看到教材上归纳的影响: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1450年,德意志人古登堡在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机)(对于思想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它)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那么再来看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有何影响?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在(在火药武器的攻击下)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就像学思之窗中马克思提到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4)(指南针发明以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为欧洲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所以它)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对中国:四大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对欧洲:总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推到欧洲社会的转型!除了四大发明,我国在其他领域科学技术成就也领先于世界,那么到底是哪些科技成就影响世界了呢,请大家跟着老师快速阅读第二子目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板书第二子目内容)二、《九章算术》和珠算(好,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子目的内容)(一)《九章算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时期,采用十进位记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专著。
1、成书时间:东汉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意义和地位:(1)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2)《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1、算筹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
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质地与制作也愈加精致。
“运筹帷幄”的筹就是指的算筹。
2、算盘后来,算筹演变成为了算盘。
中国的穿珠算盘制作简单,物美价廉,配合珠算运算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与发展。
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了加减乘除开平方和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明朝的时候,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过渡:了解了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以后,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石氏星表》和浑仪这部分的内容。
思考:天文学发展的原因以及天文学的成就有哪些?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1)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2)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知识。
并且不少封建王朝设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成就(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
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文观测记录①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上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以及有最早的星表。
②《石氏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天文观测工具的发明浑仪、简仪同时啊,为了更好的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造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察仪器,如浑仪、简仪。
(我们一起看到书上38页下面的两幅图,左图是?学生答。
对,是浑仪。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是中国的浑仪,到汉武帝时期已经有这种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