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 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围绕历史的三个教学维度和五个核心素养,我将本课做如下设计:第一部分一、教材分析《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作出的独特贡献,以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既可以对物质层面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有一个大致了解,又可以为学习后面两节课的精神层面的成就打好基础,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讲授对象是高中学生。
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性强,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抽象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分析问题不再只纠结于表层现象,并且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是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以及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还需训练他们的解读材料和相关方面的能力。
并且,学生在七年级《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辉煌的隋唐文化》和《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但对于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还了解的不够全面,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设计重点结合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对古代中国的发明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技的基础知识及发展演变的过程,掌握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史,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等材料为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并且运用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初二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教案

初二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几个主要领域和具体内容;3. 能够理解科技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将其与当代科技进行对比。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概述;2. 农业科技成就;3. 水利工程;4. 纺织业;5. 造纸术;6. 指南针和火药。
三、教学过程:【教学引入】教师可用图片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并引发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主体】1. 概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丰富多样,不仅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影响,也在世界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在农业、水利、纺织业、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领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就。
2. 农业科技成就古代中国农业科技成就突出,如耕作工具改进、水稻引种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保障了人民的生活。
通过农耕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农民成功地解决了食物问题。
3. 水利工程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非常发达,如大禹治水、修建灌溉渠道等,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保证了丰收,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灾问题。
4. 纺织业古代中国的纺织业也非常发达,出现了丝绸、棉布等纺织品,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纺织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5. 造纸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它的发明与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保存。
造纸术的发明,让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方便,进一步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发展。
6. 指南针和火药中国古代还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
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导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火药的发明则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两个发明对世界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很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当代科技的对比,我们也能够看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古代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医学等领域;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和感想;3. 学生可以深入研究某个古代科技成就,并进行展示。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整体设计本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包括四大发明及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封建社会后期,中国自然科学渐趋落伍。
本课分五目内容,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四大发明”,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实物图片,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传入欧洲,重点阐述了四大发明对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进而推动世界发生巨变的深远影响。
第二目“《九章算术》和珠算”,重点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两个突出成就,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第三目“《石氏星表》和浑仪”,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两大突出成果。
第四目“《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农学方面的两个方向的突出成果。
第五目“《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介绍了古代中国在传统中医学方面的成就。
除此之外,本节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原始资料,对以上五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有助于学生对各项成就的了解和掌握。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层面较为广泛,建议在教学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采用相应的实物图片及影视资料进行教学演示,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了解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
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
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案设计3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
2.知道科学技术与运用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的。
3.辩证地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地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辩证地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地影响。
三、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寻找生活中的科技2.教师准备:课件媒体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对世界的认识1.播放视频:《地心说vs日心说》2.补充背景:了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时代背景师生讨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对于人类认识宇宙有着怎样的影响?3.科学的佐证:伽利略望远镜播放视频;《不说不知道, 8 世纪的伽利略用这种望远镜证实了日心说》4.指名交流:伽利略的望远镜对当时有何意义?5.出示资料:伽利略遭到教会的谴责和审判思考:哥白尼和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活动二伟大航行1.了解我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说2.航海家的积极探索: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家?收集相关资料,说说它们的故事。
根据交流出示相关资料3.整理 15 世纪初开始的航行大事件4.观看视频,师生讨论:新航路的开辟有哪些作用?5.小结活动三对自身的认识1.过渡: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认识。
2.人类起源的说法:1.过渡: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认识。
2.人类起源的说法:(1)神创论:你了解哪些关于神创作人类的故事?(2)自然进化论,也就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3.介绍达尔文及《进化论》板书设计:8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对世界的不断探索;追求真理新航路的开辟自然进化论第二课时活动一: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1.各小队交流汇报。
2.教师根据小队交流汇报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
(1)人类早期科技萌芽:如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来发展农业,中国人很早就种稻、栽桑、养蚕,这就是最早的农业科技;埃及发明面积、体积计算方法,这就是最初的几何学,希腊人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最初的物理学,中国人锻铜铸铁、发明火药,就是最初的化学。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4)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列表对比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的不同命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三、《石氏星表》和浑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外国学者曾经感慨的说道:“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不仅如此,西欧更有一名谚耐人寻味,那就是------“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可以说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小学五年级历史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教案

小学五年级历史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 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3. 掌握几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3.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
三、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科技发明》;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和视频素材。
六、教学过程引入:导入学生对科技发明的思考,并引导他们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探究: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素材,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几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
讨论:分组展开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代科技发明对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发明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和分享自己在探究中获得的新知。
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提醒学生要珍惜科技创新,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
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展示,如图文并茂的海报、口头报告、模型制作等。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教案范文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2)掌握四大发明的相关背景和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学会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自豪感;(2)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观念;(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特点;(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四大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四大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四大发明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探讨四大发明的起源和发展;(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四大发明的背景、特点和影响;(2)穿插历史故事、图片等资料,增强课堂趣味性。
4. 互动环节:(1)学生提问,教师解答;(2)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四大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四大发明的意义和价值;(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3)布置课后作业:深入了解四大发明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中国古代科技史》;2. 辅助资料:四大发明的图片、历史故事、相关论文和书籍等;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课件等。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六、教学内容1. 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1)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2)造纸术的传播途径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示例文章篇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超级厉害的智慧宝藏》嗨,大家好!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中国古代超级酷的东西——四大发明。
你们知道吗?这四大发明就像魔法一样,改变了我们整个世界呢!我先来说说造纸术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呀,人们想要记录东西可不容易呢。
那时候没有纸,人们只能把字刻在乌龟壳上,哎呀,乌龟壳又硬又不好刻,刻一个字都要费好大的劲儿,就像要在石头上画画一样难。
还有人把字写在竹简上,那竹简可重啦,要是写一本书,得用好多好多竹简,搬起来都费劲,更别说带着到处走了。
这时候,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就像变魔术一样,把一些破布、麻什么的变成了又轻又薄的纸。
有了纸之后呀,人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写字、画画了。
你想啊,如果现在我们还在用竹简写字,那我们的书包得有多重啊!而且纸还可以用来印书呢,好多好多的知识就能轻松地传播开来啦。
我就想啊,如果我是古代的小朋友,看到纸被发明出来,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大喊:“哇,这简直是世界上最棒的东西!”接着就是印刷术啦。
在没有印刷术之前,书都是靠人们一个字一个字抄的。
这得花多长时间呀!而且很容易抄错。
我想象一下,要是让我抄一本书,估计抄到一半我就累得不想干了。
可是印刷术一出现,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有了一个超级复印机一样。
一开始是雕版印刷,就是把字先刻在木板上,然后再印。
不过这个也有点麻烦,要是印不同的书,就得重新刻木板。
后来呢,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就更厉害了。
那些字就像一个个小积木,可以拆下来重新组合。
这样印不同的书就方便多啦。
我跟小伙伴讨论这个的时候,小伙伴说:“这就像搭乐高一样,想搭什么就搭什么。
”我觉得他说得可太对了。
有了印刷术,书就可以大量地印刷出来,知识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很多人的手里。
要是没有印刷术,我们现在可能都看不到这么多有趣的书了呢。
再来说说火药吧。
火药可神奇了,它最初是那些炼丹的人不小心发现的。
那些炼丹的人就像一群爱做实验的科学家,整天在炉子里捣鼓各种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教案
整体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农学和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②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③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推论中国四大发明产生的便利,在老师引导下理解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②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在数学、天文学和农学上的成就,在老师引导下探讨中国古代的科技结构,并分析其原因;
③学生通过对比东西方在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联系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而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通过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萌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②学生通过探讨中国科技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科学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习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对于数学、天文学和历法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课件展示本课课题)
问题情境1:说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家最为熟悉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找到关于四大发明的回答)
问题:那为什么大家对于四大发明会最为熟悉呢?(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提问所
询问的实质内容,即“四大发明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利用课件中四大发明传播的路线和课本学思之窗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回答对中国的影响推及到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1)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衰弱,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2)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为近代欧洲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创造可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3)欧洲人借鉴了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教师引导:概述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子目了解四大发明发展的具体过程。
)
【推进新课】
一、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
1、造纸术
(1)学生阅读课文完毕后,教师让学生概述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并进行归纳总结
(2)展示西汉时期与东汉时期出土的纸,阐明造纸术发展到不同时期纸张有不同用途
2、印刷术
(1)由老师来概述中国古代印刷术由雕版印刷术向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11世纪中叶,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大革新。
(2)简要讲述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操作办法,展现古人的智慧
3、火药
(1)由老师来概述中国古代火药的发现与应用
火药最初萌生与中国古代的炼丹家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最早的火药武器如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代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炮
(2)展示文字与图片材料概述火药在军事在运用
4、指南针
简述中国指南针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时期指南针利弊,概述我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现有技术发挥出的卓越智慧。
(过渡:四大发明虽然是我们现在最为熟知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但是在古代中国人心中最有价值的科技却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几项科技成果)
二、《九章算术》与珠算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让学生自行总结,教师检查补充
2、讲述《九章算术》姓名来由、成书时间,并根据《九章算术》目录阐明《九章算术》是一部注重实用的数学专著。
(《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
)
3、重点介绍十进位制计数法与算筹的运用。
关于十进位制计数法,先讲述关于古人学习“一、二三”后对其后数字写法的笑话,提出进位制的优点,其后对比十进位与美洲玛雅人20进位和巴比伦60进位体现十进位的便利,最后用马克思在《数学手稿》中称十进位计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
4、讲算筹时重点突出他与阿拉伯数字表示法的对比,分析其原因:①携带便利
②表示简单③在纸张应用还不是很发达时,算筹具有巨大的优势
5、算筹后来演变成了珠算,随着明代商业的繁荣,珠算最终淘汰算筹,人们已经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运算问题,现在会计资格考核中,还保留着珠算的评级。
明朝时珠算法以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过渡:为什么在中国古人心中数学会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呢?)
三、天文学成就
1、通过提问导入数学对于天文历法和农学成就的重要作用,进入对天文学成就的讲述
2、讲述天文学成就:
(1)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A.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B.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现存做古老的星图)
C中国首创赤道坐标的科学性及价值为现代天文学所承认:赤道坐标
(2)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
四、历法与农学成就
1、简述历法脱胎于天文,简述《夏小正》“殷历”,讲述历代皇帝重视历法,改朝换代后第一件事就是颁布新历。
2、简述《授时历》姓名的来由、地位与成就,重点讲述《授时历》中回归年的记述离现代科学测定的回归年长度仅相差26秒。
另外为了编订《授时历》,元代历官在东西6000余里,南北长11000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27个测验所,进行实测完成。
合起来涵盖面积达到165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中国领土的1.5倍还
要多。
3、简述干支纪年法
4、简述四大农书,主要注重,四部农书的区别,重点介绍《齐民要术》的名字内涵和内容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现存最早的农学专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起自耕农,终于醋酸”
元朝:王祯《农书》全国范围的农业经验总结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政策与农业技术
(过渡:中国人民在与农业相关科技方面的成就表现了其农业文明的特征,但同时中国人民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也十分显著,并创立了与西方医药学相区别的独立的中医学系统)
五、医药学
1、医学:简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成就
2、药学:简述《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
3、简述中国独特的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
由于这些特点导致了我国后来的科技发展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课件显示表格材料
提问:通过表格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
于是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长期领先的原因:
(1)政治:最早确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2)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3)民族交流、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断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自己。
(4)教育事业发达,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衰落的原因:
(1)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
A 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B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和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C “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2)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3)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看下一段材料和之前看过的圆明园视频,分析除了先前讲到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迷信观念盛行、对科学态度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