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八课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看漫画:
有地 “ 引, 我 力怎 看 ?么 到 ”没 了 看苹 到果 万落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散,放进张开的渔网里, 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网纲,午夜, 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 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 了渔网,说:“凶手在此。”网内竟是一只 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像钢针一样的 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地。一个 “乞丐”怎么如此神通广大?这个彼特利克 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 他观察研究古堡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 难怪会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
“栈道”是从关中翻越秦岭,南通汉中、巴 蜀的古代交通要道, 由秦岭古道、褒斜道、 连云栈道组成。全长250公里,架于悬崖 绝壁 和泥沼之地。“陈仓”是宝鸡的古名,这里 特指渭河北岸的陈 仓古渡口。栈道在关中的 出口斜谷关距陈仓古渡相距约70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手下的大将军韩信用“明 修栈道,暗渡 陈仓”之策开始军事行动,韩 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佯修已 被刘邦进 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 架势,章邯 闻讯立即加强斜谷防御。
说明“海市蜃楼”的现象与本质
结论: 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做法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 种现象。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那么我们亲眼 所见的现象都是真实可靠的吗?为什么?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八课_课件

一 、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现象?本质?两者的关系?(p79)
任何事物都有其现象 也有 其本质 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春夏秋冬 四季更替 声东击西 太阳东升西落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一框
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现象与本质
1.现象的定义: 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P80 2.本质的定义: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 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 能把握。P80 联系:(P80) 3.两者间的联系和区 别 区别:含义不同
问题思考: 1、杨某只抢劫了3.5元,为何被判刑四年零六 个月?试问:在这一司法活动中,其相关的现 象是什么?其本质又是什么? 2、正确把握事物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对我们 认识和处理问题有什么意义? 3、结合上述事例,说说中职生怎样才能明辨是 非、抵制诱惑,远离犯罪?
问题解析: 1、这一司法活动的现象是:杨某等对女子进行 拳打脚踢、威胁恫吓、勒索搜身;本质是:我 国《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侵犯财产罪。依据《刑 法》第263条的规定,对侵犯财产罪,处3年以 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人们科学对待实 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p61,猫毁法军)
3、区分真象与假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 一只猫毁了法军司令部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德国打仗时,法 军一个旅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地下指挥部,人员 深居简出,十分隐蔽。不幸的是,他们只注意了 人员的隐蔽,、而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当 时,德军一个参谋人员在观察战场中发现:每天 早上八九点钟,都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 一座坟包上晒太阳。于是,德军做出了如下判断: (1)这只猫不是野猫,野猫白天不出来,更不能在 炮火隆隆的阵地上出没;(2)猫的栖身处就在坟包 附近,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掩蔽部,因为周围没有 人家;(3)根据仔细观察,这只猫是相当名贵的波 斯品种,在打仗时还有条件玩这种猫的绝不会是 普通的下级军官,从而他们断定那个掩蔽部是高 级指挥所。于是,德军集中6个炮兵营的火力对那 里实施急袭。事后查明,他们判断的完全正确, 法军指挥所人员全部阵亡。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8课时)

第8课时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12【【【【2【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说明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案例: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
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能够促进公平正义,排除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现象。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逻辑思维
运用逻辑性,辨别事物之 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知识储备
积累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 提高辨别事物的准确率。
多角度思考
考虑多种观点和立场,拓 展思维和认知方式。
在生活中应用明辨是非的例子
1
选择工作
明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目标,选择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现象指的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
特点
现象具有显性、变异性、时空性和因果性。
例子
树叶的颜色、鸟儿的鸣声、水的凉爽等都是现象。
不同的现象类型
1
物理学的现象
2
如运动、力、能量等。
3
社会学的现象
4
如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
形而上学的现象
如真理、理性等抽象概念。
媒体素养
2
合适的工作。
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免受误
导和欺骗。
3
和家庭的利益。
结论和总结
明辨是非是人类认知和判断的基础。只有准确分辨事物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 地掌握世界和自我。
心理学的现象
如感觉、知觉、情感、思维等。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
是我们感知事物的表象。
本质
是事物的内在质量和实质。
例子
鲨鱼的外表是现象,而其强 大的捕食能力和地位则是其 本质。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1 促进健康发展
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盲从和迷惑。
2 提高判断能力
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事物,提高自身认知和思维水平。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电子教案

“
到 万 有 引 力 ? ”
落 地 , 怎 么 没 看
我 看 到 了 苹 果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 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 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 助仪器观察到的。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 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 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 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 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然后把珠宝装 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无 中 生 有 的 点
【解析】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威斯特于 1997年发现勒索闪烁的网格幻觉,这种幻觉产生的原因目 前还不十分清楚 。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眼光注视哪一块,哪一块就会停止
故事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眼见未必都为实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 日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 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 把饭端来时,孔子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 道:我方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 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在怀疑 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才是柴灰落进 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就把那点 儿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 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 眼睛,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这个 小故事蕴涵着一个道理:仅从表面现象来判 断事情,是很容易失误的。
哲学与人生 第八课

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 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 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 起,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似乎 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一、透过现象认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 (三)指导意义。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 识。 地心说统治1000多年,直到哥白尼日心说。认识不是一 帆风顺的。 “海市蜃楼”现象。 怎么形成的,认识的 局限性,而引发很多 的传说。
“万有引力”是本质,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 去把握。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 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 “万有引力”是本质,只 能由人理性思维去把握。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2)统一。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 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 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1)避开诱因。 (3)联想后果。 (5)专时专用。 ( 2)学会拒绝。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6)请人监督。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二)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我们只有明辨是非,区分 善恶,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 制诱惑,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13
案例一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 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 片面性。(假象)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 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 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 主观成见。 (真象)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 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 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此成语用来表达贬义,现在常用 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 美丽而无修养内涵的人。
第八课
现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 力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 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 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共时对照幻觉:
叉部分的白点是不是显得比白色方格更白更亮?
【解析】白色方格看起来 更白一点,尽管二者并没 有区别。小白格看起来好 像位于黑色背景上,这强 化了每一个小方格和它背 景之间的亮度对比。
闪烁的网格:当你的眼睛环顾图像时,连接处的圆片将会一闪一闪。
几年以后,来了位叫彼特利克的乞丐老人,声称能破此 案,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渔网在乔治遇难 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散,放进张开的渔网里, 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网纲,午夜,一团黑影从堡 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 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说:“凶手在此。”网内竟是 一只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像钢针一样的嘴,扎入 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地。
一个“乞丐”怎么如此神通广大?这个彼特利克原来是 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他观察研究古堡红蝙蝠 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难怪会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 之谜。
请结合本节课最后一个案例,说明现象与本 质的联系。
谢谢观赏!
谢谢大家!
落 地 , 怎 么 没 看
我 看 到 了 苹 果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 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 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 助仪器观察到的。
本质则不同,本质是事物的 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 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 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 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 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 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 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 错误的来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小华是我校文秘专业高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在学期实习中,她被分到学校人事办公室实习。
一天,人事办公室老师外出开会,留下小华一个人在办公室录入文件。
这时候,小华的班主任王老师进来了。
小华赶紧站起来,问:“老师,您有什么事其他老师都外出开会了。
”王老师一听就很着急:“哎呦,我要办一个事情,需要学校开个证明,证明都写好了,就缺盖个学校的公章。
这可怎么办啊”小华一想:上次一个老师来盖印章,人事办公室老师在抽屉里拿出来印章就给盖上了,王老师是自己班主任,不会有什
么问题的。
于是,她就试着拉开抽屉果然找到了学校的公章:“王老师,我替您盖上吧。
”王老师有点犹豫:“小华,这合适吗”
思考:你觉得小华的行为合适吗她应该怎么办
案例2
于雪是公司主管销售的王副总经历的新上任秘书,她工作能力强,办事有效率,经常受到王副总的夸奖。
有一次,王副总要去外地出差十天,临行前,他嘱咐于雪在工作中有什么事跟他电话联系。
主管领导走后,于雪的工作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一天,主管市场的田副总经理来找王副总,当他知道王副总不在的情况后,问于雪:“小于,你手头的工作忙吗”于雪说:“不忙。
”田副总说:“正好这几天我们部门有个项目,急缺人手,我找你们王副总,就是想让他从你们这儿抽调个人帮我几天,你不忙,就先帮我们几天吧。
”于雪一想:反正主管领导不在,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只要不耽误办公室日常工作,帮忙就帮吧,都是公司的事,正好自己也可以多学一些东西。
她就痛快地答应了。
于雪的表现再一次受到销售部同事们的赞扬,她很高兴。
十天很快过去了,王副总出差回来了,于雪回到销售部继续着自己的秘书工作。
但是,敏感于雪发现王副总对自己的态度有些变化,变得不冷不热,还时不时地挑一些小刺。
她觉得很委屈,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处理和王副总的关系。
思考:你知道王副总对待于雪态度出现变化的原因吗请评价王副总的行为,并为于雪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