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搬运作用
高考知识点总结-外力作用和常见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和常见地貌类型13、外力作用概况(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2)主要实施者:风、流水、冰川、生物、波浪等。
(3)主要方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前四种方式为主要的形式。
(4)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14、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1)风化作用与风化地貌①概念: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并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和化学风化(2)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①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②侵蚀地貌a.水蚀地貌:流水破坏地表岩及其风化物,形成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峡谷)、瀑布等;或者流水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b.风蚀地貌: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c.冰蚀地貌: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形成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d.海蚀地貌: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3)搬运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①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它本身不形成地貌,但为堆积地貌的形成、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②搬运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a.流水搬运:泥石流b.风力搬运:沙丘移动,严重时形成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c.冰川搬运:物质迁移d.海浪搬运:物质迁移(4)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①堆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②堆积地貌a.流水堆积地貌:地势起伏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缓,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三角洲b.风积地貌: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弱,形成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c.冰碛地貌:冰川融化后,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形成冰绩地貌,如冰碛湖等d.海积地貌:波浪遇到倾斜海岸,速度减缓,形成海积地貌,如沙滩、潟湖15、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③高山、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形成高山峡谷,中游搬运河道变宽,下游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域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堆积地貌等1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05第五章 海洋及湖沼地质作用

第二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
•基本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和最终的积水 盆地和沉积场所。海洋沉积物大部分为陆源物 质(碎屑物、溶解物),其次为海洋内源物质 (生物碎屑、海洋化学物)及火山喷发物等。 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环境下形成的。
~ 70% of terrigenous suspended load provided by SE Asia Milliman and Meade, 1983
海蚀崖
波切台
海蚀凹槽
2、海蚀作用
• 海岸类型: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泥质 海岸。
b.砂质海岸:地形较为平坦,波浪和潮 汐形成的进流带动沙粒向岸运动,退流又 把部分沙粒带回海中。
中立点:进流和推流带动的沙粒往返数量相 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沙质海岸平衡剖面的形成过程
• 在中立点上,进流和退流动力与沙粒重力 沿斜坡的切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沙粒只绕各自的平衡点作往复运动。
陆源碎屑物多,生物丰富。
浅海
外陆架 内陆架海域 海域 高潮面 低潮面 浪基面
滨海
前滨
后滨
3、半深海:水深200~2000m的海域,是大陆坡分布地带。
地形坡度大,平均坡度>4.3°, 平均宽度仅为20~40 km。大陆 坡上发育有大峡谷、地形崎岖、浊流发育。透光性差、水温 低、生物以浮游为主。
4、深海:水深>2000 m,包括洋盆和洋中脊的广阔水域。
根据波浪运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浅水波和深水波。 •深水波:深度大于1/2波长的水域,水质点作 规则的圆周运动。波浪规则对称,不发生变形。 •浅水波:海水深度<1/2波长的海域。海浪中水 质点的运动轨迹受海水与海底岩石摩擦力的影响, 呈椭圆形,波形不对称。
海洋的地质作用

称为泻湖。
二、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 性力的共同努力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8.2
海 水 的 运 动 及 其 侵 蚀 搬 运 作 用 ( 潮
汐 潮汐运动示意图
)
潮汐的侵蚀、搬运作用与波浪相似。
常使河口形成三角港。无三角洲沉积
影视:潮汐
8.2
( 为是由浊流搬运而来的。
浊
总的说,海水的搬运以波浪搬运作用为主。一般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流 较粗、重的颗粒搬运距离近(在近岸沉积),较细轻的颗粒搬运距离远,
) 化学溶蚀物质搬运更远。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的粗细、轻重,分析当时
距离海岸的远近。
第三节 海水的沉积作用
为什么说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就是因为大海的肚量 之大,是最大的大肚罗汉。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广阔 的沉积场所,因此海水的沉积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构造运动及板块扩张速度的变化,更是地质历史时期
海 海进海退的主要因素。 水 的 进 退
谢谢各位!
作
沉淀,形成海缘石和菱铁矿等。
用
c.最后是碳酸盐类沉积,形成石灰岩、
(
白云岩等。
浅 4.浅海生物沉积特征
海 沉
由于浅海中生物大量繁殖和死亡,它们的
积 骨骼和外壳就在适宜的环境下沉淀下来,形成
) 生物沉积岩。
主要有:贝壳灰岩、有孔虫灰岩、硅藻岩
等,最常见的是珊瑚礁灰岩。
(四)半深海及深海沉积
8.3
1.沉积物的特点:
浅海——是指水下岸坡以下(以水下砂坝为标志),直
8.3
至200米深度的海域,其海底为大陆架。
海
水
的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2、湖泊的物理化学条件 湖泊对大气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由于水的密度在4OC时最大,气温的 变化使处于此温度的水体沉降至湖底, 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造成了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地球化学条 件的差异。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水的含盐度变化较大,由小于1%至大于25%,这与含盐度一般为3.5 %的海水则有明显的不同。此外,湖泊汇集了来自不同源区河流的流水,故 湖水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湖泊的地球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区物 质和盆地气候条件的变化。除盐度外,湖泊中的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 海洋也有一定差别。如湖泊中18O/16O,13C/12C的比值比海相中的低,而海 相碳氢化合物的硫同位素34S/32S的比值较为稳定,湖相中变化大。微量元素 B,Li,F,Sr在淡水湖泊中含量比海洋中少,Sr/Ba比值在淡水湖泊沉积中 常小于1。
湖泊的沉积类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和物质来源,尤其是气候干旱程度、 地理环境、沉积物类型及其供应的充分程度,首先划分出永久性(稳定性)湖 泊和暂时性(间歇性)湖泊。永久性湖泊进一步划分为陆源碎屑沉积型、化学 沉积型、生物沉积型、湖沼沉积型等四种湖泊类型。暂时性湖泊又可进一步划 分为干盐湖沉积型和盐沼沉积型两类(如图19—2所示)。
B 按照沉积物特征:可将湖泊分为碎屑沉积湖泊和化学沉积湖泊,前者以陆源碎 屑沉积为主,后者以化学盐类沉积为主。两者之间亦常有许多过渡类型。就其分布而 论,前者比后者更为广泛。
C 按照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近海湖泊和内陆湖泊。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D 按地貌:分为高原湖和平原湖。 E 按照湖泊成因:可分为构造湖 (断陷湖、拗陷湖)、河成湖(如鄱阳 湖、洞庭湖)、火山湖(如长白山的天 池)、岩溶湖和冰川湖等。 石油地质中常采用的湖泊分类方案 是综合考虑构造作用、气候和地理位置 及含盐度所划分的湖泊类型,例如近海 断陷淡水湖、内陆拗陷盐湖等(吴崇筠, 1992)。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19)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19)胡经国第四节搬运作用一、搬运作用概述如前所述,搬运作用(Transportation)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石碎屑和溶解质等岩石风化产物被地质外营力(简称外营力)从原地搬运到别的场所(如海洋、河流、湖泊、低洼地等)的作用过程。
它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沉积岩形成作用的一种重要的作用和环节。
搬运作用的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流、海流、冰川、地下水、风和生物作用等。
在搬运过程中,风化物的分选性以风力搬运作用为最好,冰川搬运作用为最差。
搬运作用的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
不同的搬运外营力有不同的搬运方式。
二、搬运作用分类按搬运营力,搬运作用可分为流水搬运作用、风力搬运作用、海浪搬运作用、冰川搬运作用、地下水搬运作用、生物搬运作用等几种类型。
㈠、流水搬运作用流水搬运作用是指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和溶解质以及推动河底砾砂运移的作用过程。
1、流水搬运能力流水作为主要的外营力之一,除了具有很强的侵蚀能力以外,还能搬运大量岩石的风和化侵蚀作用产物,其以推移、跃移、悬移和溶移等方式搬运物质的能力是惊人的。
其搬运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流的流速。
⑴、推移质搬运能力据试验测定,被搬运的球状颗粒物的重量(M)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即:M = c V6上式中,c为系数(不同河流其数值略有不同)。
该公式表明,当河流流速增加一倍时,被搬运的球状颗粒物的重量将增大64倍。
具体计算推移质搬运量(又称为推移质输沙率)的公式很多,常用的有迈耶-彼得公式、爱因斯坦公式。
估算悬移质输沙率的公式有一度流处理公式和二度流处理公式。
一度流处理公式为:S* = k ( V3 / gRω )m式中,S*为不冲不淤临界情况下的水流含沙量;V为断面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R为水力半径;ω为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k为系数;m为指数。
国内外一些河流的年平均输沙量如下表所示(来源:网络):河流年平均输沙量(104T)河流年平均输沙量(104T)黄河16.40 亚马孙河 3.63长江 4.78 密西西比河 3.12西江0.69 科罗拉多河 1.35恒河 4.51 尼罗河 1.11(注:引用资料中年平均输沙量单位指数不清晰,仅供参考)⑵、悬移质搬运能力水流搬运悬移泥沙的能力,称为水流挟沙能力;只要含沙量不超过一定限度,挟沙能力大约与流速的3次方相关。
地球科学概论B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水流方向
在河流中的砾石多是 以推移搬运,砾石的 最大扁平面倾向河流 上游,并呈叠瓦状排 列。
河流沉积物(冲积物)的特点 沉积物分选性好 常发育层理 砾石的磨圆好 发育二元结构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逐渐变细
(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沙滩:主要由砂组成的海滩叫。砂粒 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成分单一 ,不稳定矿物少,以石英砂最为常见。 沙滩表面具有不对称波痕,内部具有 交错层理。
潮坪沉积: 在宽阔平缓的海岸地带, 波浪波及不到这里,只有高潮时海 水才能到达。因而这里以潮汐作用 为主,此地带称为潮坪。 潮流把细砂、粉砂和粘土搬运到 潮坪上沉积。潮坪沉积具有双向斜 层理,沉积物表面发育波痕、泥裂 、虫迹等。
坡积裾和洪积扇。
洪积物的特点: 分布及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分选、磨圆差 层理不发育 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
坡积物的特点: 坡积物成分比洪积物简单 分选、磨圆比洪积物差 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有洪积物的分带 现象 坡积物分布于坡麓形成坡积裾
二、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水将携带的物质沉淀、堆积下来 的过程。
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Al、Fe、Mn 以胶体状态随河流迁入海中,在近岸地 带遇电解质而凝聚沉积。 海成铝土矿是由铝的氢氧化物组成,铁 质沉积物主要为赤铁矿和褐铁矿。 锰质 沉积物则以水锰矿、硬锰矿的形式出现 。 海绿石是一种绿色粘土矿物,海水中硅 、铝、铁的胶体吸附钾离子而成。
横向搬运使碎屑物质产生良好的分选 ,并造成碎屑物质由岸向海呈带状分布 ,即砾石、粗砂在岸边,较细的物质在 海洋一侧。 滨海砾石的长轴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其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洋。
碎屑物质在海、湖水体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图解
1、 铁、锰、铝氧化物首先析出。
2、铁、锰、铝氧化物析出后,大量的二氧化硅开始沉 淀。大部分的二氧化硅是呈胶体状,在海岸或三角洲地带 沉淀下来。另外还有少部分二氧化硅搬至离海岸较远的地 带,在弱还原的环境下,与氧化亚铁(低价铁)化合生成 铁的硅酸盐矿物—海绿石、鲕绿泥石等而沉淀。
3、继二氧化硅析出后,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等) 开始沉淀。当铁的硅酸盐—海绿石、鲕绿泥石沉淀之后, 剩余的氧化亚铁将以碳酸盐—菱铁矿的形式沉淀下来。
提问:
1、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的分异?
三、碎屑物质在海、湖水体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碎屑物质在海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波浪:
① 浪底(波基面):指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位 置。一般40~60米,最深不超过200米。 ②波浪通过时,水质点的运动特征:海水作波浪式 运动时,其中水质点基本是在原地作圆周运动,而很 少向前移动。
在大陆流水中,腐植质一般都较多,这就是河水 中搬运的胶体物质较多,而河流沉积中胶体沉积物少的 重要原因。
胶体溶液的浓缩:胶体溶液在蒸发时由于浓度加大, 使分散相质点非常接近,相互接触而凝聚沉积。 如干燥气候下湖泊干涸时,泥质岩类的沉积,主要 由此原因引起。
三、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真溶液物质主要是Cl、S、Ca、 Na 、 K 、 Mg 等, P 、 Si 、 Al 、 Fe 、 Mn 等也可部分地 呈真溶液状态。 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 是溶解度:即溶解度大的物质不容易沉淀,溶解度小 的首先沉淀。 而物质的溶解度又受PH值、Eh值、温度、压力 和CO2含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水介质的物 理化学条件会影响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对 溶解度较小的Si、Al、Fe、Mn等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影响尤其重要。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推移 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 推力。当P≥f·(G-F-R)时(f为摩擦系数),碎屑颗 粒就会沿着介质底面滑动和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被推移的物质一般为粗碎屑物质,如粗砂和砾石。
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跃移 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前 进的过程叫跃移。一般来说,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 跃移为主。当R≥G-F时,碎屑颗粒就会从地面上跃起 ,并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上举力减小,在重力作用 下,颗粒再次落到地面上。
跃移是风搬运砂粒的主要形式,一个飞扬的颗粒如 果撞击在基岩上,其跳跃几乎像弹性体,很少失去动能 。如果飞扬的颗粒落在松散砂质沉积物上,被撞击的颗 粒就会被抛向空中,这样就发生了“连锁反应”。 在正常的地面风条件下,粒径小于 0.1~0.2mm的 颗粒,可呈悬浮搬运;粒径小于0.005 mm的粉砂与粘土 ,可以像尘埃一样弥散在空气中被长距离搬运。当发生 风暴时,这种搬运作用就更为强烈。
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悬移 细小的碎屑颗粒在流体中,由于R+F>>G,故 不易沉到底部,总是呈悬浮状态被搬运,这种搬运方式 称悬移。
载移 被冰川搬运的物质,有的堆积在冰川表面,有 的冻结在冰体内,随冰川一起运移。恰似一条传送带载 运物质,称为载移。
冰川的搬运作用--载移
图6-9 三角洲构造及层序
1-顶积层;2-破坏期沉积;3-前积层;4-底积层
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 磨圆度较高。。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 丰富(如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其中,倾 斜的交错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⑤冲积 物在剖面上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展布,少 数呈平行板状延伸。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 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 沉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浪搬運作用
1.沿灘漂移+ 沿岸漂移
沿灘漂移是由與海岸成斜角相遇的波浪所引起的。
沿灘漂移的過程沉積物被沖流對角地沖上海灘。
在地心吸力的影響下,回流以直角方式將沉積物沖下海灘。
隨後破浪的沖流以斜角方式將沉積物沖回海灘後,回流再次將沉積物沖下海灘。
這種鋸齒形的移動使沉積物沿海岸向側移動。
影響沿灘漂移會令海濱失去一部分海灘,而這些海灘物質的沉積會在其他海岸地區堵塞河口。
沿岸漂移沿岸漂移是由於強勁的向岸風將波浪推向海濱線,接近離岸的海濱附近水平面經常輕微上漲。
沿岸漂移的過程水平面的上升沿平行流動的沿岸流。
這種洋流能和海濱平行,沿海床帶走泥沙。
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沉積作用的因素有低風速,有防護的海岸線,波浪小,離岸帶海床的平緩坡面或淺水區和離岸水中含過量的搬運物,有利沉積作用。
1. 海灘是坡度平緩的地貌,由泥,沙,卵石,石礫等組成。
波浪沉積作用將
這些物質積聚於海濱。
2.濱外沙洲的形成過程沿著坡度平緩海岸,水一般很淺,這使波浪在海濱堆大
量沙粒,形成一個孤立的山脊的沙堆,叫做沙霸或濱沙洲。
3.沙咀的形成過程沿岸漂移不會受到海岸方向劇烈變化的影響,並繼續沿原來
的方向移動。
當漂移進入平靜的水域中,它所搬運的沉積物開始沉積。
沉積下來的沉積物,不論是沙還是石,都可能形成一個狹長的地形,稱為沙嘴。
4. 連島沙洲(例子香港的長洲)
繪圖說明連島沙洲的形成
4.泥灘
泥灘在何種條件下形成在淺水的海灣和河口灣內,當海水非常靜止時,海水中帶有的泥就會沉在海底。
當泥在海底積聚,一層層向上堆積時,便形成泥灘。
泥灘會形成何種生態環境沼澤
例子后海灣的泥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