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分类06凸透镜成像专题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题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题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则()A.焦距可能为18厘米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由题意可知,物距是30cm,像距20cm,可知物距大于像距;而且此时光屏出现了清晰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可以判断此时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u f30cm2>,故AB不符合题意;则15cm f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时,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所以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时,此时的物距变为20cm,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应该为30cm,即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cm B.30cm C.20cm D.10cm【答案】D【解析】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即2f>U>f,v>2f;而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即v=40cm,所以,40cm>2f,解得:20cm>f,只有D选项符合条件.故选D.思路分析: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则不可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从而可以计算出该透镜的焦距.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凸透镜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3.如图是用来研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 )A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 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30cm 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f=15cm ; 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时,物距为10cm ,即u <f ,所以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在光屏上看不到;故选D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物距20cm u =,像距30cm v =,可知u v <,而照相机的是u v >,A 错误;B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B 错误;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正确;D .由题意可知10cm f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 刻度线处,此时5cm u =,u f <,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移动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随物 距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 A 、B 、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蜡烛处于 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 C 移动到 B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 .将蜡烛从 B 移动到 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u=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2)根据物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详解】(1)由图象知,220cm u v f ===,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 f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A 、蜡烛处于AB 间某一位置时,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选项错误.B 、蜡烛处于BC 间某一位置时,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错误.C 、将蜡烛从C 移动到B 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正确.D 、将蜡烛从B 移动到A 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错误.故选C .6.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调节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试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试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

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A.于甲>于乙>于丙B.于丙>f J于乙C.于甲<于乙</丙D.于乙</丙<f甲【答案】B【解析】【详解】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田>u>f,所以u>f>u;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u>2f,所甲甲甲2 乙以f v u;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4>u;所以,r>、>f。

乙2 丙丙甲乙故选B。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甲匕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要解决此题,除了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和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要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A. 2厘米<f<4厘米B. 4厘米<f<5厘米C. 5厘米<f<8厘米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f <8cm< 2f,即4cm<f <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 ---- 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2019届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6课时透镜凸透镜成像课件

2019届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6课时透镜凸透镜成像课件

凸透镜的焦距是___1_5_.0___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
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
__靠__近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
动.
2.(C2017·乌鲁木齐)家用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像
时( )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像距一定大于物距
D.像距一定小于焦距
的链式反应速率
4.太阳能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能源之一.太阳能汽车是利 用太阳能电池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动 机来驱动汽车的一种新型汽车.如图22-1所示的是一辆太 阳能实验车,车上太阳能电池接受太阳能的面板的有效面 积为S=8 m2,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每1 m2面积上辐射功率 为P0=1 kW,在晴朗的天气,电池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 U=120 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I=10 A的电流,试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点_燃____(填“点燃” 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投_影__仪_______(填“照 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 同.
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A )
A.正立、放大
B.正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 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
的焦距( A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3.(2017·滨州)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 线.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考点2019年各地中考题汇编: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考点2019年各地中考题汇编: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3. (2019南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 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答案:(1)放大(2)75(3)右(4)左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及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题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60.0 cm-50.0 cm=10.0 cm.由题图乙可知,u=15 cm,v=3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f<u<2f,v>2f,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2)若将题图乙中的凸透镜移到55厘米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2f,光屏也应移到距凸透镜2f处,即要将光屏移到75 cm处,此时像距v=u=20 cm,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3)若在题图乙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新的像将成在光屏的后方,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实像.(4)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吹气,A点左侧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烛焰右侧的空气会将烛焰压向左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判断需要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故将光屏向左侧移动.21.(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________,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1)长度最短10.0(2)缩小35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凸透镜及其成像的相关知识.(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太阳光的方向与尺长度的方向平行时,尺在地面上的影子最短.由题图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 cm-0 cm=10.0 cm.(2)由题图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题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20 cm处,u=50 cm-20 cm=30 cm,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v=65 cm-50 cm=15 cm;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15 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15 cm+20 cm =35 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0. (2019南通)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将发光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呈现一个圆形光斑,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将________.甲乙(2)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去小灯泡,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 cm 刻度处,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小华发现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0.0不变(2)右放大烛焰摇晃,物距改变,使得像距随之改变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焦距为10.0 cm.当把小灯泡放在焦点处,从焦点发出的光经透镜折射后变为平行光,因而移动光屏时,光斑大小始终等于透镜的口径;(2)蜡烛放在15 cm 处,物距为15 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则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题图中光屏到透镜距离恰为2倍焦距,需要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烛焰摇晃,物距会发生改变,像距也随之改变,但现在光屏与透镜的位置固定,故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26. (2019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最简便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发光体F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清晰实像,________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3)接着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不移动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答案:(1)将三者聚拢对齐(2)缩小照相机(3)远离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1)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最简便的操作是将三者聚拢对齐;(2)物距大于2f,像距在f和2f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是这一原理的应用;(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时,像向后移动,成在光屏的后面,为了使像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要使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____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蜡烛向上移动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体垂直于主光轴移动时,像和物体移动方向相反,故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火焰向下移动,则蜡烛火焰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以将蜡烛向上移动或者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10.(2019徐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A. 是放大的B. 是缩小的C. 是等大的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说明此时的物距u>2f,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原来的一半,有三种情况:①当物距u>4f时,则调整后的物距仍然大于2f,则成倒立、缩小、实像;②当物距u=4f时,则调整后的物距等于2f,则成倒立、等大、实像;③当物距4f>u>2f时,则调整后的物距大于f且小于2f,则成倒立、放大、实像.综上所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性,选项D符合题意.13.(2019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答案:15缩小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距透镜15 cm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5 cm,即此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此时u>2f(40 cm>3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光现象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光现象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3.光现象一、选择(2019福建)3.图1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D(2019深圳)14.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答案】A;【解析】A.“凿壁偷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镜面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漫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19深圳)15.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照相机原理;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监控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该选项符合题意;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019盐城)6.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C(2019福建)6.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2019鄂州)18.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A. 50cmB. 1mC. 1.5mD. 2m(2019鄂州)19.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2019武威)3.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2019黄冈)1.下列现象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是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凸透镜成像(2019鄂州)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原卷版+解析)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原卷版+解析)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 像距(v)f<v<2f v=2f v>2f 不成像 v>u 正倒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大小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虚实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 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 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 放大镜 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 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同侧 成像作图 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2、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1)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或物远像近像变小):蜡烛越靠近透镜,像变得离透镜越远,像变得越大;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变得越靠近透镜越,像变得越小。

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或物远像远像变大):蜡烛越靠近透镜,像越靠近透镜,像越小;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越远离透镜,像越大。

(2)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透镜:当移动后的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原来成倒立、缩小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放大的像;原来成倒立、放大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缩小的像。

3、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眼镜(或透镜)(1)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透镜(或眼镜)后,为使光屏上仍成清晰像时光屏或蜡烛移动方向判断:①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远视眼镜(凸透镜):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凸透镜时,会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成在光屏前方)。

②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近视眼镜(凹透镜):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时,会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光屏后方)。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作图题 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等(共40题,有答案)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作图题 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等(共40题,有答案)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作图题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等(共40题,有答案)1.(2019•滨州)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2019•常德)如图所示,请完成折射光路图。

3.(2019•盘锦)凸透镜的焦点F处有一点光源S,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及光线SA的折射光线。

4.(2019•西宁)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完整光路。

5.(2019•朝阳)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恰好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

根据给出的光线作出进入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从水面出来的折射光线。

6.(2019•抚顺)如图所示,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上方的焦点。

请画出:(1)入射光线。

(2)反射光线。

(3)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7.(2019•铁岭)如图所示,SA为水面上方的点光源S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该光线射到水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刚好指向水面上方凹透镜右侧的焦点。

请画出:(1)光线SA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8.(2019•本溪)如图甲所示,手持凸透镜观察湖面上的鸟巢S,可以看到鸟巢倒立、缩小的像S1,通过平静的水面又能看到鸟巢的倒影S2.图乙是这一过程的简易光路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O是光心,光线SA与主光轴平行,请画出:(1)光线SA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像点S1的位置。

(2)像点S2的位置。

9.(2019•鞍山)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透镜的焦点,S是水中的点光源,请画出由S发出的射向左侧焦点F并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10.(2019•日照)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作凹透镜的虚焦点。

如图,F点既是图示凸透镜的焦点,也是图示凹透镜的虚焦点,请画出图中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2019年中考物理选择专题复习——光现象选择题(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选择专题复习——光现象选择题(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选择专题复习——光现象选择题(二)答案解析1.(2018•常德)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分析】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属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错误;D、景物水中形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018•毕节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白日不到处”,就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3.(2018•临沂)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专题1.(2019长春,14)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实像,利用这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写出一种即可).2.(2019赤峰,18)(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之前务必要把拨回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如图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右侧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cm(选填“10”、“20”或“30”)。

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光学设备是(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3.(2019荆州,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 42cm 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 30cm 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 30cm 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4.(2019邵阳,6)小红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放大的虚像D .倒立的实像C .倒立的虚像B .放大的实像A.5.(2019河北,7)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6.(2019烟台,10)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次实验操作情景,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cm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A.D.C. 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放大的实像OF为物镜焦14)图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进镜,为光心,(7.2019广州,点,焦距为 500mm。

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在图中画出光线(1)(2)目镜是_____透镜(选填“凹”、“凸“)。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_____ (选填“倒立”、“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12天津,2019(8.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则()A. 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cm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B.C. 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cm 10D. 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9.(2019北部湾,25)小明同学经常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物理的奥秘。

在某次实验中。

(1)用一只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甲所示,纸板上出现的现象表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2)用如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调节纸板与透镜的距离,纸板上会出现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该光斑与透镜的距离。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cm,透镜与纸板的距离为_______cm。

(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放置在光斑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增大,说明光能可以转化为______能;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鄂州,810.(2019下列说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透镜的焦距后,法正确的是40cmA. 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B.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C.原理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D.11.(2019阜新,5)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12.(2019盐城,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_____方。

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或__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28扬州,13.(2019.(1)使发光体 F 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最简便的操作是:_____ 。

(2)如图所示,发光体 F 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的淸晰的实像,______ 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

(3)接着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不移动发光体 F 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淸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靠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14.(2019淮安,26)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

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________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日常生活中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________。

15.(2019巴彦淖尔,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凭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凸透镜、蜡烛、)1(.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凭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A.10.0cmB.20.0cmC.30.0cmD.35.0cm(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16.(2019辽阳,29)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玲玲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井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玲玲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填“光屏”或“凸透镜”)。

(4)玲玲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 cm 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现清晰的像。

(5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变,玲玲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透镜的焦距应(填“大于”或“小于”)10cm。

17.(2019威海,2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当u=25cm时,像距ν应该在(选填“15﹣16”、“16﹣17”、“17﹣18“、“18﹣19”或“19﹣20”)cm范围内;当u=60cm时,光屏上成(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此时,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的像会(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

(3)LED光源的高度h=10cm,小明经过认真测量,得到像高h′与物距u的数据,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画出h′与u的关系图象。

18.(2019淄博,2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

(选填“照相机”、“幻灯片”、“放大镜”)ABA'、如图丙所示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

(2)BAB 处所成的像)。

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分别表示蜡烛在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________;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

________原因可能是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光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________。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19.(2019重庆A卷,16)小薇同学探究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规律:(1)先将光具座上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至____________;(2)移动蜡烛,光屏上呈现了烛焰的清晰像,如图所示,生活中的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她想用大小合适的玻璃板替换凸透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现有厚、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较_______的玻璃板;(4)再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光具座上的刻度可以方便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___关系。

20.(2019包头,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凭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凭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