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2018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

2018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

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年级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上交。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的签字笔填写好,用2B铅笔将准考证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答第Ⅰ卷时,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答第Ⅱ卷时,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梵.语(fán)拎.包(līn)契诃.夫(hē)戛.然而止(jiá)B.仓廒.(áo)房檩.(lǐn)血.淋淋(xuě)身陷囹.圄(líng)C.藤蔓.(wàn)趿.拉(tā)潭柘.寺(zhè)棠棣.之花(dì)D.癖.好(pǐ)傩.戏(nuó)白鹄.舫(gǔ)戎马倥.偬(k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画销锋镝轻车简从一年之季在于春B.渔具峭楞楞以德抱怨是可忍孰不可忍C.泄秘一摊泥惹是生非制之死地而后生D.砥砺爆发力牟取暴利多行不义必自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响的梁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B.您就别再难为这孩子了,他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的苦衷。

..之隐C. 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专注于低点买进高位抛出的时点研究,对于一些常规却置之度外....,忽略向基金公司补全或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

D.秀兰·邓波儿这位六岁就已闻名世界的童星,年仅22岁就因星途黯淡退出演艺圈,其后半生外人知之甚少,与其早期风靡一时不可相提并论....。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最新--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南昌二中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江西省上高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高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江西省上饶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A卷(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A卷(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语文(A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2018最新试题资料-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5 c 上高二中手;像—相;D项,钢—刚;烂—滥。

3 A[解析]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和形容融洽,和谐。

始终自始至终,从头到尾持续不断;最终最后的结果。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静观其变”冷静地观察事情的进展变化。

4 B解析 A项,不合逻辑,概念并列不当,可修改为“舞蹈、戏剧、音乐等艺术表演”;c项,语意重复,把“由”去掉;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等问题”。

5 c (从整组语句中可以初步判断,段讲解对象是马修先生的观点问题。

由“灭绝”到“重新充满”的逻辑联系,故②④是衔接在一起的;由“没有先前的”到“也可能产生”的逻辑联系,故①⑤是衔接在一起的;再由“还”、“这些观点”判断答案c。

)6D解析 A 千里走单骑是《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而派张辽劝降关羽是在二十五回,前后颠倒,无因果。

B 不是妙玉,妙玉是尼姑,是史湘云醉卧芍药,但不是这一回,是将“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混在一起了。

)c 第一次给他帮过忙,第二次自己阻止过他二、(9分,每小题3分)7.c(A.说法绝对,“不择手段”的前提条是目的利益必须合理;B.两者的价值追求并不“都是相同的”;D.对“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的具体表现理解不当,“经历伟大的爱情”不属于“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且不应将之简单分为三个方面)8.D(A.“创作量多”不是主要原因,且“主要原因”应是“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 B.不是所有主人都具有这些品质;c.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与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ɡã) 悚.然(sǒnɡ)勾.当(ɡîu)逸兴遄.飞(tuān)B.标识.(shí) 裙裾.(jū) 隽.永(juàn) 风靡.一时(mí)C . 蕈菌.(jùn) 诓.骗(kuānɡ款识.(zhì)刀耕火种.(zhîng)D.馄饨.(dùn) 房檩.(lǐn) 睥睨.(nì) 宁.缺毋滥(ní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原生态常年累月吉人自有天象B.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C.问候照像机额首称庆明人不说暗话D.受理金钢钻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他作品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________。

②“医疗改革试点”方案是《卫生局工作要点》中20个亮点之一。

然而从年初开始酝酿,到年底还在讨论,整整一年,这个亮点________没有亮起来。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___________。

A.融合始终拭目以待B.融合最终刮目相看C.融和始终另眼相看D.融和最终静观其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总耗资达5 500万英镑的“伦敦奥运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1 000万张免费门票让公众有机会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戏剧、艺术、音乐表演。

B.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

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C.由于浙江等地近日发生多起因由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卫生部20日发布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

D.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对4 100多名年龄20岁到24岁的瑞典男女研究1年后发现,那些经常使用电脑或手机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压力增大、睡眠紊乱以及沮丧抑郁。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还指出“没有先前生物的模型或胚种”②他似乎认为世界上的栖息者在陆续的时期内几近灭绝③马修先生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④其后又重新充满了这个世界⑤也可能产生新类型⑥这些观点表明他似乎认为生活条件的直接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已清楚地看到了自然选择原理的十足力量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①⑤②④⑥ C.③②④①⑤⑥D.②④①⑤③⑥6.下列关于名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

B.“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妙玉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

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竟醉卧在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吟诗。

(《红楼梦》)C.卡西莫多记起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

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

第一次自己阻止过他,第二次给他帮过忙。

他想起成千的细节详情,觉得抢走埃及姑娘的一定是副主教无疑了。

(《巴黎圣母院》)D. 高老头是个面条商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很想通过女儿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但在他病入膏肓之时,连女儿也抛弃了他。

他几个女儿的婚姻表现出了金钱的“魔力”,也不无讽刺意味地表现了当时新老贵族之间的矛盾。

(《高老头》)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穿越小说是国内近几年创作量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网络小说,它的魅力不仅来源于它的曲折跌宕的英雄传奇、成长故事、爱情长跑,来源于书中塑造出的一群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来源于体现在其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

当下穿越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体现出的个人主义色彩虽然招致众多文评家的非议,但这种个人主义,还远未发展至极端利己主义,而是限定在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体系之内,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下杜会人们的道德取向。

无论是在穿越英雄小说还是在穿越言情小说中,每一部书里都至少有一至两位主人公在拥有顽强、自信、热情、不甘落后等进取品质的同时,还善于谋算、精明狠辣,为实现个人的目的利益不择手段。

但是,这个目的一定是合理的,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以及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命的意义。

目的合理,这一类人就成为心机深沉、智慧超绝又不失良善的成功者典范,是正面形象,一定赢在最后。

目的不合理,就成为反面人物,是最后的输家。

也就是说,穿越小说家们实际是赞同个人为上、利益至上的关系处理原则,但前提是所有行动都要出自合理的目的,这已成为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

如何判断穿越人物的行动目的是否合理呢?穿越小说里的人物们遵循的是一套政治民主原则:崇奉个性、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个人对幸福追求的权利。

实际上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思想,本就意味着民主、自由和平等最为重要,家族、集体、社会和国家应减少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

在穿越小说里,男主人公们穿越到古代后,往往肩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而穿越女主人公们,虽然到古代的目的是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民主、自由和乎等的思想也时时刻刻呈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

与其他类型小说的道德诉求有一个很大不同的是,穿越小说从不耻于谈钱,也从不耻于“好逸恶劳”,很多穿越主人公们的梦想,就是潇洒地在古代走一遭,赚很多很多钱,寻一个风景秀丽处,醉生梦死过“米虫”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穿越男、穿越女们虽然都想做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米虫”,却也勤劳、热情,不甘落后。

这种对金钱的坦然与热爱,其实也是个人主义的一种体现,因为个人主义主张维护的是财产私有制,自然对私有财产及获取私有财产的行动与方法持着尊重倡扬的态度。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在于迫使人们在无穷尽的、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中热爱生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追逐财富、崇奉金钱的现象很普遍,个人主义的道德诉求早已充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穿越小说之所以广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在于它这种个人主义的内在精神结构和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是关联呼应的。

小说阅读快感的产生基于文本与读者生活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包括差异性相关与相似性相关。

穿越小说与当下社会的精神结构共振是一种相似性相关,而它提供的背景又是异时空的,适度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形成一种差异性相关,所以,它既能够复现读者在生活中所体验过的种种关系和感受引发读者共鸣,又能使读者获得一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心理补偿。

但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方式,除了娱乐消遣外,也负有对人的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生存状态深刻的道德关注甚至终极关怀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穿越小说家们还得加强自己的哲学素养。

(有删改)7.下列有关“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的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就是个人主义的道德模式诉求,它主张个人为上,为了个人的利益,人们可以不择手段。

B.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与当今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人们追逐财富、崇奉金钱、好逸恶劳的价值追求都是相同的。

C.穿越小说内在精神结构反映了当下社会人们的道德取向,它们之间能产生共振,从而让读者在阅读小说时获得阅读快感。

D.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具体表现为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经历伟大的爱情,以及追求金钱、享乐这三个方面。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本看,穿越小说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创作量多,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且人物有着鲜明突出的性格特征。

B.穿越小说的主人公不仅顽强、自信,富有热情,积极进取,而且都精明能干,智慧超绝,且不失良善。

C.穿越小说人物要么是追求基本需求满足,要么是追求生命的意义,前者目的不合理,其人物是反面角色,后者合理,其人物属正面形象。

D.穿越小说也是文学,作为精神存在的方式,不仅要有娱乐消遣的功能,还应从道德层面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甚至要担负终极关怀的责任。

9.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能联系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来分析穿越小说中人物的个人主义表现,同时揭示了其个人主义的本质,因而文章显得理性、深刻。

B.与许多评论家所持的态度不同,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对穿越小说中表现出的个人主义色彩是认同的,认为它限定在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恕道德体系之内。

C.穿越小说有着异时空的背景,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使读者在阅读小说中能够获得一种在客观生活中很难得到的心理补偿。

D.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然后从人物品性、目的追求等角度对个人主义道德模式作了具体阐释,最后借托尔斯泰的话指出它存在的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木假山记【宋】苏洵(1)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汾③,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2)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3)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注】①孽(niâ):树木的嫩芽。

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

③汾(fãn):水边。

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A. 或孽而殇,或拱而夭. 夭:死亡、夭折B. 而其激射啮.食之余 啮:啃、吃C. 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 几何:时间短暂D. 岌然决无阿附..意 阿附:逢迎、依附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 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求人可使报秦者.D. 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