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测试题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课程标准:(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了解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3)了解比热容,并能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运用公式Q=cm(t-t0)进行简单的计算知识整理: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相互_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_______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力和____力,并且同时存在,不能相互抵消。

4、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_____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

5、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为_______和_______。

其中______是能量的转化,______是能量的转移。

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_______的。

6、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存在_______差。

高温物体______热量,内能______,低温物体________热量,内能______。

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Q吸____Q放(选填“>”、“=”“<”)。

7、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_,热量总是从_______的物体传递给_________的物体。

8、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_,物体对外界做功,本身的内能______。

9、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_____的热量与它的_____和_____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大小与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____。

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附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附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3、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4、在开展"生活处处有物理"的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家里的厨房设备,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气体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低C.不慎滴入几滴水到锅内热油中会发出"吱吱"声,这是发生了升华现象D.用煤气炉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提高汤的温度5、用锤子反复击打铁块,铁块的温度升高,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被击打前分子是静止的B.击打时锤子将温度传给铁块C.击打时锤子的内能转化为铁块的机械能D.铁块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6、《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

新化的腊肉、猪血丸等食材广受娄底人青睐,其中"三合汤"更是以麻、辣、嫩、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B.切腊肉前,需把刀磨快,是为了增加压力C.制好的猪血丸,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三合汤"的山胡椒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时才运动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8、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9、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煤炉烧水C.压缩空气升温D.搓手取暖10、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11、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2、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A.0.84×105J B.1.2×105JC.2.52×105J D.都不是,不能计算13、我们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防止人们被动吸食"二手烟","二手烟"被吸食的主要原因是烟的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14、如图14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________。

2022年九上教科版物理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22年九上教科版物理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D.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雪花飘飘B.香水打开瓶盖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C.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D.打扫卫生时,尘灰四起4.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5.2022年9月,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6.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7.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B.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常用水作为冷却介质D.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所含有的热量多9.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矿泉水瓶中的酒精如果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会变小B.纸筒飞出后的瞬间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D.纸筒飞出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

2018年教科版九上物理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18年教科版九上物理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汽车在泥路上驶过,尘土飞扬B.醉酒驾驶员使驾驶室充满酒精味C.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把白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捏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4.下列四字词语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①花香四溢②大雪飘扬③狼烟滚滚④臭气熏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一﹣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7.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8.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9.如图是小王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的情景,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的转化相同B.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C.壶盖和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烧水时水温升高,是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二.多选题(共5小题)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D.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较大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说明它的分子运动越剧烈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1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直接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B.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C.清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现象D.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5年后互相渗入14.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剧烈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D.水沸腾过程中,其内能不变15.下列对物体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内某一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D.热量总是由含热量多的物体传向含热量少的物体三.填空题(共5小题)16.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蒙蒙细雨从空中下落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炒菜时,满屋飘香2.(201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

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3.(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

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4.(2011达州)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5.(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6.(20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8.(2011烟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海陆风形成的原因.()A、海上的风比陆地上的大B、由于陆地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C、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陆地的温度始终比海水的温度高D、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低9.(2011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D.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0.(2011山西)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所示,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内能不断增大,温度不断升高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11.(2011年杭州市)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12.(201l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A.×103J/(kg·℃)B.×103J/(kg·℃)C.×103J/(kg·℃)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2011连云港)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______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全套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全套测试题

6、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水温从80OC上升到90OC B、把铁圆柱体拉成细铁丝
C、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 D、水结成冰
7、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
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A、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B、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
D、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
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卷(一)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相等
4、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A、液体A的 -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5、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 )
A、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 B、把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
C、水被太阳晒热 D、烧红的铁块放在冷水中温度降低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综合测试卷(含答案)(新版)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综合测试卷(含答案)(新版)教科版

第4题图 第7题图 第9题图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综合测试卷(含答案)(新版)教科版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考试中书写单位时,均要求用字母标注,整卷三次以上未用字母标注的,最多可扣1分.一、填空题(10小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运动;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因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2.利用一个空瓶子和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平板玻璃盖住瓶口)证明气体的分子是运动的,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实验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的 方;将注射器筒内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使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嘴,在用力推活塞,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3.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可以 (填物态变化过程)成水蒸气;北极的冰山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4.如下图所示,女孩呵气是通过 方式取暖;男孩搓手是通过 方式取暖.5.我国研发出一款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环保车.汽车使用前需要压缩存储气体,使气体内能增加.开动时,释放的气体推动发动机,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 能,此车紧急刹车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6.如果质量为m 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Q ,温度升高了△t ,则 叫做这种物质比热容,物理学中许多物理量都是用这种比值法建立起来的,请你再写出另一个用此方法建立起来的物理量名称: .7.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综合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综合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

2022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章热学综合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1-10题为单选,每题3分;11、12题为多选,每题4分;共38分)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铁块难被压缩,说明铁原子之间没有引力2.已知铝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相同的热量,则()A.铜升高的温度较高B.铝升高的温度较高C.铝和铜升高的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升高的温度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是由于吸收了热量B.物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表示1 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D.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不具有内能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一定不变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也可能发生热传递5.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NO2)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

对于玻璃瓶如图所示的四种放置方法,最合理的是(ρ二氧化氮>ρ空气)()A.B.C.D.6.下列各物理量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①密度②体积③质量④比热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如图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图甲),若两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不计液体热量散失,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

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 a>m b,则c a=c b B.若m a>m b,则c a<c bC.若c a<c b,则m a<m b D.若c a=c b,则m a>m b8.如图四种情景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B.左边肥皂膜戳破后棉线被拉向右边C.抽去玻璃板后,空气瓶内也慢慢变成红棕色D.注射器里的空气很难被压缩9.如图所示是一新款跑车,当跑车在水平路面上疾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跑车提供动力的是压缩冲程B.跑车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C.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夏天在户外的车身较热,这是通过做功增加车身的内能10.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对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雾,塞子跳起来的过程与选项中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原理相同的是()A.B.C.D.(多选)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小,主要原因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有关B.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C.两种燃料比较,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D.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的功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多选)12.关于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现象表明热的物体一定比冷的物体内能大B.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混合,这种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是运动的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该过程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丁图,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顺序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7分)1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活塞压缩筒内空气,空气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法改变内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
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 C 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
2.下列现象中不能..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B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3.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 .“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 .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 .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扩散现象
1:宝来桥码头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

2.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分析错误..
的是( )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在每年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游人很远就能闻到桂花芳香。

这是一种 现象,说明花粉分子 。

三、物体的内能
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面上,里面倒入少量乙醚,
用塞子塞紧,拿一根绳子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绳子,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塞
分子运动 理论、 内能 内能
子 ,这是 使金属管的内能 温度 ,通过 把金属管子的一部内能转移给乙 醚,使乙醚的 增加,温度 。

2.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
B .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
C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 .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对物体做了功
B .将壶里的水烧开,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 .火炉旁烤手是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D .物体的温度不变,它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
四、热量
1、夏天中午天气真热,这个“热”字表示 ;摩擦生热,这个“热”字表示 煤燃烧时,向外放热,这个“热”字表示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少
B .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 .在物体对外做功过程中,物体不断地放出内能
D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变化就越大
3.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五、燃料的热值
1、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天然气的热值为7.1×107J/m 3,它表示的意思是 。

3m 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能放出 J 的热量。

2.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B .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C .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3.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 ,现需要9.2×106J 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由燃烧汽油提
供,则要完全燃烧_________kg 的汽油。

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400g 的某种燃料来提供,则这种燃料的热值为_________________。

六、比热容
1、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水温从80O C 上升到90O C
B .把铁圆柱体拉成细铁丝
C .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
D .水结成冰
2.由c =)
(0t t m Q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B .若质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减至一半
C .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D .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3.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

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

若这些热
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将 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o C的水比0o C的冰效果好
七、热量的计算
1、1g水温度升高10C,吸收热量为 J;1J热量可使1g水升高温度0C
2、天然气是当今家庭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能源,现用天然气(甲烷)来加热水。

(1)为使2Kg的水温度从200C加热到1000C,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如果加热过程中,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只有50%被水吸收,则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3×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0C))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 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0的冰块也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4.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铁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让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把铝块与铁块再放在一起时,则( )
A. 它们间不会有热传递
B. 热从铝传到铁
C. 热从铁传到铝 D.无法确定
5.已知铅的比热容为0.13×103J/(kg·℃),质量为100g的铅温度由600℃降低100℃,可放出______________焦耳的热量,这些热量能使200g的铜温度从200C升高到___________0C.铜的比热容为0.39×103J/(kg·℃)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使500kg的水温度升高30℃,那么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__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取7×107J/m3,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7.有A、B两物体比热容之比2:1,质量之比是3:2,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8.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
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
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
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

9.有一个能装50㎏水的太阳能晒水箱,其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为2㎡,该晒水箱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E=3.2×106J∕(h·㎡)。

求:
(1)如果每天接收太阳能的时间为8h,则该晒水箱每天可以接收多少焦的太阳能?
(2)由于热量的散失等原因,水的吸热效率只有60%。

那么,该晒水箱一天吸收的太阳能可使这50㎏、温度2a50C的水升高多少0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