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内能-经典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丁为实验中的四种状态),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C.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需要20 天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A.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B.将两个铅柱底削平、削干净,紧压在一起,它们就结合起来了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擦黑板时粉尘飞扬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都贴了禁烟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面包一捏就扁了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C.扫地时,可以看见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把两块铅紧紧挤压在一起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5.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B.分子是运动的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6.下列现象中,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A.放在水中的花粉粒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桂花飘香C.落叶随秋风四处游走D.打扫校道时可见尘土飞扬7.疫情期间,小玲用酒精湿巾擦拭双手,会闻到一股浓浓的酒精味道,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物质由分子组成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9.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10.关于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抽出玻璃板,两瓶内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说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D.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11.下列说法是小乐同学对生活现象的物理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住车,是因为该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写作业时能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是利用了分子引力C.人提着西瓜在水平路上走时会累,是因为人对西瓜做功了D.袋装膨化食品在高原地区变鼓,是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12.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C.“原子核、电子、原子”是按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列的D.“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是按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列的14.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现象:钢丝绳很难被拉断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现象:水和酒精可互溶推测:分子之间有间隙15.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A.风的形成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16.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瓶子是空气,另一个瓶子装着密度更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_____(均匀/不均匀),这个现象叫_____,在实验开始前,______________(A/B)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这样可以避免受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17.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初三年级的学生于3月下旬才开学,并且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练习题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能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磁铁吸引大头针B.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吸引轻小纸屑C.紧压在玻璃上的塑料吸盘很难被拉开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在它下方能挂起较重的物体2.“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4.下列哪一幅图所描绘的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A. 抽去玻璃板,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B. 两块紧密接触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C.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 充足气的气球,过几天就瘪掉了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铁块难以被压缩B.铁丝难以被拉断C.打开的香皂,能闻到香味D.磨光的铅片和金片,在室温下压紧五年后,可以相互渗入约1mm深6.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存在着斥力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微观世界中,分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粒子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C.海绵能吸水,因为分子间有空隙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C.大铁块的密度一定比小铁块的密度大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原因是分子间有斥力9.固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10.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1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孤掌难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B.“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12.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1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14.在一满杯水中,慢慢加入两小勺细沙糖,杯中的水不会溢出,这说明;过一会,取一勺上面的水,尝一尝,发现水有甜味,这是因为的缘故.15.把酒精和水在试管中混合后,用手上下颠倒几次,发现总体积变小,该实验直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春天,校园里充满了花香,这是现象,说明了.16.两滴水银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银,说明,水银很难被压缩,说明;鸭蛋放入盐水中变咸,说明.17.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黑色,这说明;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18.厨师在爆炒肉片时,先把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入热锅里爆炒,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附近能闻到肉香,这是现象.19.清晨,兰州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牛肉面的清香,这是现象.拉面的师傅将面胚拉成细长的面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0.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在实验开始前,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21.小丽从网上学会了“鱼香肉丝”的做法,“母亲节”那天,当她做好这道菜,她的妈妈恰好进家门,就惊讶地叫道:“她爸,今天的菜好香啊!”,小丽高兴地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走到妈妈的面前,对着妈妈说:“祝妈妈节日快乐!”.从物理学来说,妈妈能闻到菜香是由于分子的现象,说明了分子做规则运动.(选填“无”或“有”)2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棕子时,棕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现象;课堂同步物体的内能【基础练习】1、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能和能,还具有能。

分子热运动及内能习题

分子热运动及内能习题

分子热运动及内能习题(1-12题为基础题型,带※为拓展题型)1、分子的热运动是指()A.少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温度较高的分子运动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3、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无间隙4、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它们的体积小于两升,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比较合理的是()A.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种分子渗入另一种分子中间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扩散现象5、分子间的__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_力。

我们常说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____力,同时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____________力。

通常固体、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气体间的作用力要____________。

6、鸡蛋“散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容易“散黄”(可询问父母并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会这样)?7、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的水有内能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9、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 B.放进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10、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11、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12、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

新编2013-分子热运动_内能_比热容试卷

新编2013-分子热运动_内能_比热容试卷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量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D.亲戚远来香2、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A.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C.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3.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是0 ℃的水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B.这叫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C.这叫扩散现象,它只能发生在液体中D.清水的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慢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5.物体内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物体运动的速度B.物体的温度C.物体所处的高度D.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所处的高度6.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其原因是()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它一定放出了热量C.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D.可能是它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热量多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内能大C.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热量从热量多物体向热量少物体传递8.烧红的铁块在冷却的过程中,它具有的内能()A. 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9.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也一定大C.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0,但是它的内能不可能为0D.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10.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11.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1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15-6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A.a的比热大,是水B.a的比热大,是酒精C.b的比热大,是水D.b的比热大,是酒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1分)13.内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物质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14.“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15.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_________,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填“变”“增大”或“减小”)16.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内能练习题

内能练习题

内能练习题1.我们把物体内分子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就越剧烈,内能就越。

2.把一小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个杯子都红了,这种现象叫做现象。

液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扩散现象。

(填“能”或“不能”)。

3.课本中“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浸有乙醚的棉花,这是因为做功,空气的内能,温度的缘故。

4.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

5.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感到暖和,这是因为。

在炉旁烤火身体感到暖和,这是利用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6.使用锯条锯木时,锯条的温度升高,内能(热能)增加,这主要是通过______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7.克服摩擦做功可使物体内能______。

气体被压缩时内能______,气体膨胀做功时内能______(填“增大”、“减少”、“不变”)。

8.用热量、温度、热能三个物理量填入下面的空白处: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______;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

9.热水与冷水混合后,热水放出的热量和冷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它们最后的温度______。

10.使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吸收的热量多些,这是因为它的______大些。

11.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局部存有着______,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______的时候为止。

12.如图(19)所示,两个相同的烧瓶用根玻璃管连接,塞子密封,其中右边一个烧瓶涂黑,原来水柱C在玻璃管的正中间,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水柱C会向______方向移动,这说明______色的烧瓶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本领强。

14、在以下过程中,因为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C、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D、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顶起13.下面各例子中,属于物体内能做功的是()A、物体从高处下落B、未装满热水的热水瓶,盖子被弹起C、电动机通电后高速转动D、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14.下面几个例子中,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枪膛中的火药燃气推动弹头飞出枪膛B、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气筒变热C、将一盆水放在阳光下,一会儿水变热D、给电炉丝通电后,电炉丝变热15.以下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磨菜刀时菜刀发热B、用重锤锻打工件,工件发热C、冰块从冰箱取出后融化成水D、夏天白天变长16.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温度升高是因为铁锤()A.把温度传递给铁钉B.把热量传递给铁钉C.把内能传递给铁钉D.对铁钉作了功.17.以下过程,哪一个是通过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 压缩筒内空气,使乙醚达到着火点.C.铁片在室外被太阳晒热.D. 流星在空气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18.以下过程中,哪一个是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B.压缩筒内空气,使乙醚达到着火点.C.铁片在室外被太阳晒热. D. 流星在空气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19.在下面的例子中,属于内能(或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钻木取火.B.刀在石头上被磨得发烫.C.烧红的铁钉慢慢地变凉.D.烧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20.物体吸收热量后,不会发生的情况是()A、温度升高B、温度不变C、内能增大D、动能增大21.物体的温度没有变化,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一定没有改变B、物体的内能可能发生改变C、物体一定没有吸热D、物体与外界之间一定没有做功22.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A.比热B.质量C.温度 D.热量23.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木头和金属,觉得金属比木头更凉一些,这是因为()A.金属比木头温度低. B.木头比金属传热快.C.金属比木头传热快. D.金属比木头密度大.24.甲乙两个物体放在一起,甲物体吸收热量,乙物体放出热量,则:()A.甲物体的比热大 B.乙物体的比热大C.甲物体的温度低 D.乙物体的热量多25.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B.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C.质量相同,温度降低一样的两个物体放出的热量是一样的D.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26.质量和温度相等的铁块和水,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之后,把铁块放入水中,则()A.它们之间没有热传递B.热从铁传向水C.热从水传向铁D.无法判断27.若一物体放出热量,那么它的温度将()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可能不变D.可能升高.28.关于热量和温度关系的准确说法是()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B. 一个物体的温度下降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所具有的热量和温度成正比.2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准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加. B. 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会增加.C.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时,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30.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A.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会升高.B.只要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就一定吸热.C.只要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31.完全燃烧0.05千克的煤油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假如这个热量全部被10千克的冷水吸收,那么水的温度升高多少0C?(煤油的燃烧值为4.62×106焦/千克)。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 下面描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春风杨柳万千条B. 夏日炎炎似火烧C. 金秋桂花遍地香D. 寒冬北国白雪飘2.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C.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B. 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C. 少量工业区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D. 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4. 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扩散”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 绿树荫浓夏日长B. 楼台倒影入池塘C. 水晶帘动微风起D. 满架蔷薇一院香5. 如图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主要是()A.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导致的B.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导致的C. 由于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D.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6. 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荷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纷飞7. 关于图中的四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A. B. C. D.8. 2012年5月31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禁烟日,主题是“生命与烟草的对抗”.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会使他人被动吸烟,他人被动吸烟是因为()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空隙 C. 分子间有作用力 D. 分子很小1 / 7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9. 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B. 金属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 0℃冰,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将停止D. 只有不同的气体之间能够发生扩散现象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0. 如图所示,用吸盘吸住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表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力.11.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这是升华现象,打开衣柜门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______ 现象,这表明______ .12. 2015年的国庆节,小陈一家开车去黄山旅游,他们开车到加油站加油,工作人员开始加油时,小陈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这是______ 现象.13. 五月玉兰花绽放时,在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此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 .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______ .14. 在医院等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理由是:______ .15. 新装修房屋到处弥漫着剌鼻的味道,这是______ 现象,说明了分子______ 做______ 运动.16. 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______ ,冰箱中的食物相互“窜味”属于______ 现象.17.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 (选填“上”或“下”)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做______ 运动.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18. 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 运动;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因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 有关.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9. 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滴一滴红墨水,5分钟之后观察到的情景如图所示,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 .20. 在两杯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一滴墨水,发现热水杯中先混合均匀,说明:______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A3. A4. D5. D6. B7. D8. A9. AB10. 引11. 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2. 扩散13. 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14.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5. 扩散;不停的;无规则16. 斥力;扩散17. 下;无规则运动;④18. 无规则;温度19. 剧烈20.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解析】1.解:A、春风杨柳万千条,是杨柳枝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夏日炎炎似火烧,说明夏天的温度高,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金秋桂花遍地香,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符合题意.D、寒冬北国白雪飘,是雪花在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它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要把它与物质运动区别开来.2.解: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选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3.解:A、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符合题意;B、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C、少量工业区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D、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故选A.3 / 7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知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与微小物体的运动区分开来.4.解:A、绿树荫浓夏日长,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正确.B、楼台倒映入池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正确.C、水晶帘动微风起,是由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正确.D、满架蔷薇一院香,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2)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5.解: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还要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题目难度不大,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6.解: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荷花飘香,荷花并没有运动,而是荷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周围空气扩散着该物质的分子.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C、黄沙扑面,黄沙的小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于空气而四处飘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空气中水遇冷凝结成似花的冰粒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飘飘.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生活中的扩散、挥发等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析现象时,注意分析是由物质的小颗粒形成的现象,还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形成的现象,虽然现象相似,但形成现象的本质是的很大不同的.7.解:A、实验中,用力向下压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棉花开始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中,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中,水蒸气把橡皮塞推出,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中,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说明由于分子引力两个铅棒粘在了一起,故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由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可得出各现象演示的规律,而后再据题目中的提示信息选出合适的答案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掌握,是一道综合性题目.8.解: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分子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故选A.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因为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会应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某些生活中的现象.9.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正确;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B正确;C、任何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扩散现象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故D错误.故选A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注意用分子观点解释的现象都是用肉眼看不见的现象.10.解: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故答案为:引.本题可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内容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1.解: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变小,这是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打开衣柜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和分子运动现象,内容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解:在加油站加油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这是汽油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5 / 7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3.解:闻到花香,是芳香物质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能产生相互作用力的距离.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此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难点.14.解: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烟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周围人会被动吸烟.故答案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15.解:新装修的房屋内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不停的;无规则.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有些分子的运动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本题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能力.16.解:(1)铁棒的分子间距离很近,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铁棒很难被压缩;(2)食物“窜味”是冰箱内不同食物的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斥力;扩散.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答: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17.解: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在30℃时,气体扩散最快.故答案为:下;无规则运动;④.①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要尽可能的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干扰因素.18.解: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茶泡的越快.故答案为:无规则;温度.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9.解: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红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剧烈.解决本题需掌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本题考查扩散的实际现象,掌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就变快了,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0.解: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冷水温度低,分子运动慢,所以热水杯中墨水扩散快,冷水杯中墨水扩散慢,这个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故答案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着间隙.(2)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7 / 7。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练习题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练习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小测题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在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D.固体的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2. . 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 .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C .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3.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4. 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6. 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7.烩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图中,厨师将面坯拉成长长的面条,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在锅里煮面时,通过___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___产生的.8.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大家饮用烧开后的水。

分子热运动精选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分子热运动精选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4)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选填“引力”或“斥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数,液体就在蒸发.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考点: 分子的运动
2.D
【解析】
试题分析: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5微米相当于2.5×10-6米,分子直径大约为10-10米,所以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并不是单个分子,远大于分子直径。颗粒物悬浮在空中,并不是分子运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悬浮颗粒物体也受到重力。实施绿化工程,可以减少地面的灰尘被风吹起,同时也可以吸附灰尘,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2.2014年全国各地又发生雾霾天气,也引发了大众对PM2.5的关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下列对于PM2.5的认识合理的是( )
A.PM2.5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PM2.5的直径介于分子和原子之间
C.PM2.5悬浮在空气中时不受重力作用 D.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考点: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2.引力;间隙;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有: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1、以下有关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B、分子是紧密排列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C、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D、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2、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
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3、能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现象是()
A、花香四溢
B、漫天沙尘
C、落叶纷飞
D、细雨绵绵
4、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
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内能的理解和改变内能的方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铁块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
2、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
D、0℃的冰没有内能
3、对于同一个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较大时,温度一定较高
B、物体内能较大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一定更激烈
C、物体温度较高时,内能一定较大
D、物体温度不升高,内能就一定不会增加
4、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是因为具有相
同的()
A、热量
B、熔点
C、内能
D、温度
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7、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8、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容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B、物体不对外界做功,外界也不对物体做功,物体的
内能一定不变
C、一个物体不吸热也不放热,它的温度一定不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10、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
B、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
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E、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F、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G、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H、0℃的冰熔化成的0℃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
能不变
12、救灾汽车正在公路上急驰,突然发现山体滑坡,紧
急刹车。

此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能,这一过程是通过_____实现的,但能量的总量是_____。

13、“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1年时间里,可能会
遭遇两次月食,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____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4、夏天,放入水中的冰很快就融化了。

这是通过__
__的方式改变了冰的内能,放入冰块将使水分子
的运动更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0℃
的冰熔化成0℃水的过程中,冰的内能______,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______。

(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15、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_
____,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其内能增
加的。

16、如图,瓶中中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
子上的开口往瓶中打气,当塞子从瓶中跳起来时,
瓶内会有_______出现,这是由于瓶内的气
体对瓶塞_____时,瓶内气体内能_____
_,温度______,瓶中的水蒸气_____
形成的。

17、用活塞式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的过程中,气筒的
筒壁通常会发热。

筒壁发热的原因是______
做功和________做功。

请设计实验证明究竟哪个是主要的发热原因。

18、质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比较,它们的内能哪
个大?内能大的原因是什么?多出的这部分能量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19、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
使水沸腾。

(1)水沸腾这个过程中,燃料的_________能转化为
_______能,又通过做功,把_____能转化为
________能。

(2)观察实验装置发现试管外面装有金属网,这个金属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