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
思修第三章(人生价值)

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 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 价值就越大;反之,人生价 值就越小。
人生价值评判的根本尺
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 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 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 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 值的普遍标准。
3.人生价值的评价
2.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 的原则:
平等原则:一视同仁 诚信原则:诚实信守 宽容原则:与人为善 互助原则:关心帮助
3.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 合作的关系
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有助 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客 观地评价自己、展现才华、不 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 的发展。
正确认识合作。真正伟
大的力量是合作。社会越发 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泛, 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在现 代社会,不懂得如何与他人 合作,即使掌握的知识和技 能很多,也无法在工作中施 展。
展的生活资料。
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
觉与否,人们都会形成与自 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 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 法、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 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 人生观。
2.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 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 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 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 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价值评价是人生价 值观的基础。要掌握客观、 公正的评价尺度和科学的评 价方法。
第一,坚持社会价值与 自我价值相统一,以社会价 值为本。
社会价值决定自我价值。 社会越发展、越进步,自我 价值实现的条件也越充分。
第二,坚持创造与享用 相统一,以创造为先。
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 劳动、奋斗中,才能创造价 值;只有在不断满足人们物 质和精神需要的创造中,才 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表现为: 学习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60分万岁”; 生活上松散疲沓,放任自流,既无时间观念, 又无纪律观念;人际关系上独来独往,既感 叹人情淡漠,又对别人一副铁石心肠,既不 关心他人,也不关心集体,既折磨别人,也 折磨自己。
大学生消极、悲观、无为的人生态度:
追求享乐、贪婪营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 “不惜献身傍大款”的“情感派”;“牺牲 一家人幸福我一人”的“消费发烧友”;置 一切于不顾的“麻将先锋”、“网游大将”、 “舞林高手”
(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基础之上 的。 (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之上的。 (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取决于无产 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
作为社会的普通一员,在我们平凡的 工作和生活中,只要诚实劳动,做好本职 工作,不损公肥私,不损人利己,就是为 人民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爱 护他人,坦诚地帮助他人,也是为人民服 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依法交易,有偿 服务,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
不能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不能把某个人
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
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 基础。 2、人的个性发展应 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 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 系
1、世界观 2、人生观 3、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 证关系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 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可以转为“四 德”,“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 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 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后来,汉代董仲舒 加上“信”,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封建社会 伦理的“五常” 。孟子的性善论,通过《三字 经》的通俗化而广泛传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授课人所在部门思政部授课班级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授课时间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用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资料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3、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
他们在高中的政治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
然而,一部分学生对枯燥的公共基础课有厌烦情绪。
他们上政治课时,往往是只带耳朵来听,不带书本来记;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
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法分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得到新的知识。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

韩素云
思想道德修养 38
影像资料
课堂讨论
北大高材生殒命雪峰,值不值?
思想道德修养
39
四、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通过俞敏洪的事例,你认为实现人生价值
需要什么条件和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
40
主观条件
选择正确的人生 价值目标,这是 人追求人生价值 的精神支柱
自觉提高自我 的主体素质, 这是实现人生 价值的关键。
思想道德修养
47
俞敏洪:从绝望中寻找
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十年前,可能整个北大 知道俞敏洪这个名字的 人都屈指可数;十年后 的今天,全中国的大学 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 知道中国有个俞敏洪, 有个新东方。
思想道德修养
48
俞敏洪的老家在江苏的农村。经过三年的高考,他终于
在1980年考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俞敏洪说,这是一 种幸运——他本来的目标是江苏当地的师范学院,可是 没想到高考补习期间成绩直线上升,所以干脆报了北大, 没想到竟被录取了。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看来“不堪回首” 的大学生活。用俞敏洪自己的话说,他在大学期间是被 遗忘的角落。从农村来到北大的他,在全新的环境和各 地的同学面前头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这个曾经的班 长,曾经的孩子王,在北大同学的侃侃而谈面前露怯了, 在“各方神圣”的渊博的知识或出众的能力面前突然感 到了失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郁闷如潮水一样袭来, 让他变得沉默寡言,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结核,使他更 加压抑。大学期间,他几乎没有在北大学生经典的卧谈 会上自信地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没有参加过任何一种学 生活动,没有主动交往过女生,也就没有了竞争的意识 和信心。
思想道德修养 16
选择A 有点悲观型:旅馆的游泳池之类的,一般说来都在 窗边,这种距离感转换成时间轴时,以长久的态度 而言,觉得将来是抓不住的,稍微有点悲观的成分 存在。 选择B 乐观型:看得到旅馆外的东西的距离感,表示你多 少对长远的将来抱有一点展望,一般说来,这是认 为自己的将来很乐观唷。 选择C 超乐观型:可以看到那么远的距离的话,你的将来 是不是很安乐、无忧无虑呢?不过,比起忧郁地沈 思,还不如开朗一点更能招来运气。 选择D 严重悲观型:只有看到这么近的东西,你的未来观 实在是非常悲观!已经少有乐观想法,是不是已全 部都像河水一样流光啊
第三章人生观

样的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决定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1825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得失
人生矛盾
幸福
生死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 ‚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它许多问题也 就不易解决‛。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观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 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 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9卷,第406页
2、人生价值在人生观体系中的地位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范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人生 观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思考人生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观, 是人们自我意识觉醒并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价值目标、 价值标准)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 的运动‛。 —— 《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文学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 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 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列宁
第三章把握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延伸阅读
一位前文化部长的价值观 “他人就是地狱” 现代文明启示录 《荀子·天论》
问题探索
1.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许 多 人 都 很 “ 实 际 ”,你认为“为人民服务”还能否作为大 学生的人生目的。
教学小结
大学生在了解人生观与世界观辨 证关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摆正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 乐观、进取、积极、科学的人生态度,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2.与各类型个性的人打交道你能适应吗? 13.当你遇上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你认为他 喜欢你的可能性大,还是不喜欢你的可能性大? 14.你能否相当容易地去找你需要找的人? 15.你是否愿意与他人共度周末? 16.你是否能在短时间内与你所遇的各种人 物熟悉交谈起来?
互动教学
17.你觉得你所遇到的人,是否大多数都容 易接近呢?
人是大自然的 派生物,是自然的 组成部分,走出蒙 昧时代,人类可以 认识自然,并利用 自然为人类造福。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 的和谐相处。大禹 治水就是典型的例 证。
“右 制图 天: 命荀 而子 用提 之出 ”
下图:传说中大禹用“疏导”的 办法治水
课堂点击
马家爵事件 天上人间
卢刚事件 敬畏自然
江西退耕还湖扩大鄱阳湖面
美丽的鄱阳湖
互动教学
测试你的人际关系状况
说明:如果下列题目符合你想的或做的,请划正 号反之划负号。
1.当你离开和朋友相处的地方时,朋友会 感到依依不舍吗?
2.当你有病在家休息时,总有朋友在你身 边谈天说地,使你不感到孤独吗?
3.你很少为一点小事与别人争吵吗? 4.你是否觉得有很多人都给你留下了美好 的印象,从而使你喜欢他们?
第三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观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价环境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 1、世界观的科学内涵及形成
❖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 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于人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
价值的本领。 ❖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 1、身和心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 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
❖ 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后,不 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罗曼·罗兰)
❖ (宋)李纲诗《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 病卧残阳。”
爱因斯坦论为别人而生存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 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安乐和幸福关系 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为许多 我们所不认识的人,同情的纽带把他 们的命运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 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 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 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 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2、端正人生态度
❖ 人生须认真; ❖ 人生当务实 ; ❖ 人生应乐观; ❖ 人生要进取。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 价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范畴,一般来说,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即客体对主体的 有用性。 有划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生价 值三大价值之说。
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第三章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
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除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型: 注重关系与友爱,为人处事公 平正义;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可信; 喜欢民主有效的集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科学型: 重知识,爱科学;看重能力, 勤于思考,追求真才实学;讲原则,不拘人 情;重理轻利,理性化。 3、实用型: 看重事物的功利价值,追求实 用性,讲究经济效益,追求财富积累;以是 否有利于个体或集团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作 为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 务的职业 ,我们就不会为任何 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 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得 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 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 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 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 们将洒下热泪。
•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以共同的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 所具有的属性。
只有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生命个体并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人。“现实的人”总是历史的、具体的、 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离开一定的社会条 件,人不可能有语言、不会有思维、也不会有 人的情感和创造,充其量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 的自然存在。
中国国学与人生
三十岁学儒家,活得自信;四十岁学道家, 活得自在;五十岁学易经,乐天知命。 儒家:责任--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世界。 道家:态度--用整体的观点看待人的一生 易经:变法—以发展变化看待人生和世界 精彩的人生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 洒脱的人生能够承受失去淡泊名利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范畴,一般来说,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即客体对主体的 有用性。 有划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生价 值三大价值之说。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 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内容: 一是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 二是价值尺度和准则。
道德境界 的人
天地境界 的人
应 该 成 为 的 人
比尔· 盖兹捐赠了所有个人财产565亿美元。 你怎么评价? “有容德乃大 ,无求品自高”。 当一个人把社会、世界看得比自己大的时候, 就是他的品德提升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一个 最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多的人,而是欲 望最少的人。 “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 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进步而激动不 已。”
二、人生目的与人生观 1、人生目的的内涵
从字源看,甲骨文、小篆中,目象眼睛形, 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其本义是 眼睛,作动词是“看”;的:箭靶的中心。 目的二字合起来,其意思便是:瞄准靶子 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才被人们引申为 行为主体预计达到的行为结果。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 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 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 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黑格尔)
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生 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 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
(2)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意义:说明人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何 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性格。
(续)
o(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 那么应当说,牛在找到草料吃 的时候是幸福的。” o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 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 叫它猪栏的理想。”
•为己与为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 淹) 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后,不 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罗曼· 罗兰) (宋)李纲诗《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 病卧残阳。”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 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 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 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 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 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 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现 在 自然境界 的人 就 是 的 功利境界 人 的人
爱因斯坦论为别人而生存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 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安乐和幸福关系 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为许多 我们所不认识的人,同情的纽带把他 们的命运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 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 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 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 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1)人性
人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区别 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即人的各种特 性和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构造和 自然本能。
第一、人的自然属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
志,而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的佐证。 第二、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不完全相 同,是经过社会文化熏陶了的自然属性, 是受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的自然属性。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A、人生的目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 为己型(极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b. 为他型(极端):“专门利人,毫不利己” c. 兼顾型:既要实现个人利益,又要实现社 会利益 B、人生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得更好或 越来越好。人生活的三层次: 生活下去——最低要求 生活得好——知足常乐 活得更好——不段提升人性实现的程度和质量, 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真正意义。
价值观类型
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 核心因素。价值观作为一个系统,它有多种 成分,德国哲学家斯普朗格在《人的类型》 中提出了六种价值类型:科学型,实用型, 社会型,政治型,信仰型和审美型。价值观 是在社会文化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不 同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如研究者的群体多以科学型为主导价值观, 艺术家群体多以审美型价值观为主,企业家 多以实用型价值观为主等。
4、信仰型: 追求理想与信仰;喜欢探索人生的意义 与宇宙的奥秘;注重精神生活与道德修养;凡事随 缘,顺其自然;相信宗教与自然的力量。 5、审美型: 追求艺术美感,做事尽善尽美;讲究生 活、学习、工作的丰富多彩、和谐完美;喜欢以美 感、对称、和谐的观点评价与体验事物。 6、政治型 :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以振兴中华为 己任;追求自尊与自强,责任感强;重视领导管理 能力的培养,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与影响;关心伟 人生平;勇敢顽强,喜欢奋斗与竞争。
•为物质与为精神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是 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罗素) 头脑理智冷静而内心充满热情,献出自己的 才智与力量,同周围的社会苦难相抗争并努力 给人们予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手段,不 达目的决不罢休。(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人的精神自主性
人是理性的存在,人能使自身的生命 活动本身成为自己的意志和意识活动 的对象。人的意识使人意识到自然的 必然性,从而获得生命活动的自由, 并进而利用自然的必然性。
“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无 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 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 (康德) 人能超出他的自然存在,即由于作为一 个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区别于外部的自然界。
(2)共产主义运动的宗旨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 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 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
• “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 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 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 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 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
三、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内涵
所谓态度是人们或个体对某一对象所 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 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 倾向和基本看法。
2、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们在生 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和评价 标准,也就是关于什么样的人生目的最值得 去追求、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的观点。
对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 义,称为社会价值
人 的 生 活 实 践
判断社会价值的标 准是个体对社会和 他人所作的贡献 判断自我价值的标准是 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 的满足程度。
8月10日, 比尔· 盖茨在 “水立方” 为选手的出 色表现鼓掌。
讨论题
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 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对研究生提出要求,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 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多数网民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 师道本无价一标价就掉价。人生如果只为钱, 不需要读书。部分网民则认为这是一种激励。 任志强认为董藩的话是老师的“一种希望”。 请你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2、人生观与人性、人的本质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 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 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 法。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 论为指导,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他认 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将人不仅 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
关于人生目的的思考
人活着至少三个问题要经常思考: 1、我能知道什么:认识问题,如人怎么来的, 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内心世界可以知道吗 2、我应当干什么:伦理学问题,如追求真善 美,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劳动致富 3、我可以期望什么:信仰问题,如可以期望 永远年轻美丽吗,长生不老可能吗,信仰、 想象力可以满足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