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诗歌
简短汉代诗歌名篇大全(精选10篇)

简短汉代诗歌名篇大全(精选10篇)1.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一秋风辞两汉: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飞。
草木枯黄雁南归。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思念美人难忘怀。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2.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二生年不满百两汉:佚名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整天不快乐的人,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就显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3.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三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离也没有多远。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4.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四《五噫歌》梁鸿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答案登上北芒山啊,噫!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5.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五《歌》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汉代诗歌的发展

汉代诗歌的发展汉代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众多的诗人和文人争相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形成了一个精彩的诗歌文化时代。
汉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汉代诗歌的起步汉代初期,诗歌还处于萌芽阶段。
当时流行的是乐府诗,它是一种民间歌谣,以在乐府之上唱诗为主。
乐府诗的内涵比较简单,表现生活的欢乐和痛苦,以及爱情、友情等感情。
早期的乐府诗缺乏文学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乐府诗的艺术性逐渐得到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是一位著名的乐府诗人,他的《将进酒》、《出师表》等作品至今仍然被广为传诵。
二、汉代诗歌的繁荣汉代中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个时期,名家辈出,文化交流频繁。
诗歌创作的语言更为丰富和优美,内容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富有思想。
在这个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汉代的音乐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到了西汉时期,五音九声就已经被确定下来,这不仅对诗歌本身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后来的乐府诗奠定了基础。
三、汉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在音乐体系的基础上,汉代诗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的特点之一是善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包括个人情感、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等等。
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在于汉代时期国家的思想与文化层面上的开放程度。
同时,汉代诗歌也注重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现具体事物和情感境界,使诗歌的表现力更加细腻而深刻。
四、汉代诗歌的影响汉代诗歌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汉代诗人的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参考,而且它也为后世所学习和传承提供了依据。
在后来的唐代,大量汉代诗歌被重新发现和传承,唐代的早期诗人会对这些作品有所借鉴,从而产生新的创作效果。
同时,汉代诗歌也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其他创作奠定了基础,其中乐府诗的影响尤为深远。
总体而言,汉代诗歌对中国文学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而且实现了中国诗歌飞跃式的发展,为古代和现代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汉代诗歌总结PPT课件

1
NO.1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狂志 妄满 自意 大得
直抒胸臆,雄豪自放,王霸之气
2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
东汉文人诗
文人五言诗的源流:
《诗经》中的一些五言诗句可以作为它的源 头。
到西汉以后,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 。汉初 戚夫人的《舂歌》、五帝诗李延年的《北方 有佳人》、成帝时的歌谣《斜径败良田》都 是西汉时期的五言诗作。
6
四愁诗 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16
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
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 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 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 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 我同你断绝相思! 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 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 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 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10
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 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
• 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 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NO.4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
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诗作)

后世影响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 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 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宫室等,曾一度霸据文学的题材领域,让位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 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 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
南朝刘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 诗》)
南朝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写作“行行复行行”。重,又。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生,硬的 意思。
2.相去:相距,相离。涯:边际。 3.阻:指道路上的障碍。安:怎么,哪里。知:一作“期”。 4.胡马:北方所产的马。依:依恋的意思。一作“嘶”。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5.已:同“以”。远:久。缓:宽松。 6.白日:原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喻指未归的丈夫。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7.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流转迅速,指年关将近。 8.弃捐:抛弃,丢开。复:再。道:谈说。加餐饭:当时习用的一种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9.郁郁:茂盛的样子。 10.皎皎:皎洁,洁白。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 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
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诗作)
汉代无名氏诗作
01 作品原文
03 创作背景 05 后世影响
目录
汉代诗歌——精选推荐

汉代诗歌第四章汉代诗歌汉赋和散⽂是汉代⽂学的主要样式,诗歌虽然不如汉赋发达,但亦有可观者。
汉代的诗歌,逯钦⽴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前收录最全的本⼦。
汉代诗歌以乐府诗和《古诗⼗九⾸》成就最⾼。
第⼀节帝、妃诗汉代有些帝王的诗歌值得注意汉代最早的楚歌,可以追溯到项⽻的《垓下歌》。
汉五年(前202),项⽻被刘邦⼤军围困于垓下,⼭穷⽔尽,⾛投⽆路,他对着⼼爱的美⼈虞姬慷慨悲歌:⼒拔⼭兮⽓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歌和“霸王别姬”的故事,常被作⼀种爱情意义上的解释,但这是不充分的。
在⼥性作为男性附属品⽽存在的时代,⼀个权势⼈物遭受失败的最明确最严酷的标志,是他的⼥⼈将作为财产为胜利者所占有并重新分配。
倘若虞姬不⾃杀,那就是她的未来。
对项⽻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世的英雄来说,虞姬这个活⽣⽣的⼈物,以最刺激感情的⽅式,显⽰着他在短短⼏年内登上成功的绝顶⽽主宰天下,复⼜坠落失败的深渊⽽不能保护⼀个⼼爱的⼥⼈这样急剧的变迁。
他愈是对个⼈的能⼒保持骄傲和⾃信,就愈是感觉到在历史与命运的巨⼤压迫下,个⼈的渺⼩和⽆⼒。
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风歌》。
《汉书·⾼祖本纪》载,刘邦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弟佐酒。
发沛中⼉得百⼆⼗⼈,教之歌。
酒酣,上击筑⾃歌⽈:⼤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兮守四⽅?刘邦借着秦末农民战争的⼤风暴登上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个从社会底层出⾝的最⾼统治者。
他的⼈⽣之路的⽅向与项⽻相反,境遇的剧变却是相同。
⽀配这种剧变的命运⼒量同样是刘邦所难以理解的;并且,他也⽆法预料所打下的江⼭未来命运究竟如何能否有猛⼠来为他守卫四⽅?汉武帝刘彻著名的《秋风辞》:秋风起兮⽩云飞,草⽊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时兮奈⽼何?这⼀⾸优美的作品描写了典型的秋⾊,抒发了乐极⽣悲、⼈⽣⽆常的感伤。
古诗75首 精华版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者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背景主题这首诗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
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
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
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
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此为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词语注释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翻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古代送别诗歌赏析

古代送别诗歌赏析1.《汉乐府》:汉代民间诗歌集。
所收民歌感情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
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简短赏析】诗歌叙述了一个垂老的城市贫民在统治者的暴政下长幼无衣无食,为了活命,带武器出东门铤而走险,以图换得一饱。
虽妻子表明愿与丈夫同吃粥,劝丈夫考虑到上有苍天,下有幼子,切不可这么干,但作为丈夫已经别无选择。
不听妻子劝告,反而呵斥她,认为白发随时脱落,已经去迟啦。
从对话中刻画出当时社会的罪恶。
2.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辞赋散文家。
诗作平和冲淡。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简短赏析】借离别时孤舟远逝,抒发自己向往归隐生活的心绪:时时深深向往的是“山泽居”、“返班生庐”,象飞鸟、游鱼一样自由自在。
至于当初出仕也并非真心追求功名,而是随运顺化而已。
3.杜子春:隋朝人,《三言》中人物。
感怀诗九扣高门十不应,耐他凌辱耐他憎。
如今骑鹤扬州去,莫问腰缠有几星。
【简短赏析】作者发迹去扬州,相别亲眷诗。
表达自己发迹了向亲友发出人生慨叹,世事情态。
相别歌我生来是富家,从幼的喜奢华,财物撒漫贱如沙。
觑着囊资渐寡,看看身上丝丝挂。
欢娱博得叹和嗟,枉教人作话靶。
待求人难上难,说求人最伤感。
朱门走遍自彷徨,没半个钱儿到掌,若没有城西老者宽宏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旁,请列位高亲主张。
【简短赏析】作者叙述了穷苦时求人无处,求助无门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一股怨气。
4.王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诗作清新流畅,质朴自然。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豫章故都,洪府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汉乐府古诗词

汉乐府古诗词乐府是中国古代设置于宫廷的一个音乐舞台机构,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属于少府管辖。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置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机构的设置,延续了先秦时期采诗的传统,而出现的乐府诗,又很好地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对后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汉乐府的诗歌收录在了《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
本文就选择其中最有水平的和大家分享。
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材于东汉末年发生于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和刘兄逼迫,离婚再嫁的故事。
最终,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自杀。
该诗通过对焦母和刘兄的卑劣描述,讽刺了儒教伦理纲常对人身自由的戕害。
在汉代时期,儒学取得了独尊,儒家的忠孝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正是这种愚忠愚孝酿造了这一场悲剧。
该诗长达350余句,是乐府诗之冠,也是中国五言体中的名篇,于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
不过该诗的写作年代还有争议,诗歌的题材发生于建安年间,但是诗歌的写作年代可能更晚。
2,《陌上桑》《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收录于《相和歌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陌上桑》讲述了一位名为秦氏罗敷的采桑女,面对太守之类官员的调戏而从容不迫,并以盛夸丈夫的方法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同时又展示出了强烈的民间歌谣的风采。
《陌上桑》语言通畅、韵律自然和谐,对仗工整,证明了当时的五言体诗歌已经走向了成熟。
3,《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 雀 东 南 飞》
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我 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与《木兰诗》、《秦妇吟》、并称 为“乐府三绝”。
衣 。“
鸡十 鸣三 入能 机织 织素 ,, 夜十 夜四 不学 得裁 息 。 ”
…
“ 十 五 弹 箜 篌 , 十 六 诵 诗 书 。 ”
姥不 ,堪 “ 及驱 非 时使 为 相, 织 遣徒 作 归留 迟 。无 , ”所 君 施家 。妇 便难 可为 白。 公妾
▲
《上 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 地合,乃敢与君绝!” 一女子的爱情誓言,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 追求。 采用“博喻”修辞手法 ,罗列五种极其 反常的自然界现象,把主人公的决心表现得淋 漓尽致。 以二言开头,五言结尾,中间三、四、五、 六杂言,音节短促,语气连贯紧迫,充分表现 出主人公感情的热烈。
艺术成就: 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勤劳、美丽、善良、坚毅。她性格的 主要方面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是沉着、果敢和 不卑不亢的自尊。 焦仲卿:善良、孝顺,但受封建礼教影响深, 缺乏独立意识,显得懦弱。 焦母和刘兄:他们都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焦 母主要表现为专横、凶恶,刘兄则主要表现为 粗暴、势力。但冷酷、残忍则是他们的共同特 征。
2、诗人们将自身生命的短暂存在与 自然中永久的存在相对比
或感慨于那长年“青青”的“陵上柏” 和始终“磊磊”的“涧中石”,或感 慨于那永远不会变化的“金石”,从 而更加深了自己的感伤和悲哀。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 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 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 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 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怜”,暗含有关情爱的隐微内涵。
♥ “向往自由说” --“鱼戏” 图 “鱼”是自由的象征,满足了人对自 由的向往。(王富仁《鱼,自由的象 征》)
前二句为兴起,构成了鱼戏的美的背景和鱼戏 的明确的方位感。 几个方位词排比使用,加强了读者对鱼的自 由性的感觉,鱼没有任何固定方向的限制, 没有客观强制性力量的迫使,没有主观的目 的性的制约。 对鱼戏的敷衍铺排的表现方式造成动态感, 与鱼的自由、活泼的形态感统一在一起。
二、思想内容
(一)、感伤生命主题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 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宦途失意 者的伤时失志之悲。二者相互补充, 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感伤生命主题 的两个方 面。
1、生命短促、人生无常,这个主题直接 在“古诗”中以强烈的感觉反复出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 青陵上柏》);“浩浩阴阳移,年命 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驱车 上东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 岁忧”(《生年不满百》)。
到了东汉末年的桓灵之际,由于社会 现实日趋黑暗,很多诗人如郦炎、赵 壹、蔡邕等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内 心的愤恨和避祸远害的心理。这就使 得这一时期的诗风较之前一阶段有了 明显的不同。 郦炎的《见志诗》二首抒发了怀才不 遇的感慨,也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 之气。
赵壹的《疾邪诗》是附在《刺世疾邪 赋》之后,以秦客和鲁生对唱的形式 出现,二人是各申己志。 蔡邕的《翠鸟诗》是首寓言诗,它可 以说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真实 写照。它既是蔡邕本人自身经历的形 象反映,也传达出汉末文人身处乱世 的惶恐之情。
《江 南》(相和歌辞·相和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江南》 赏析(三种说法) ♥ “劳动愉悦说” (朱东润本) ♥ “爱情隐喻说” --“鱼戏莲”图
① “鱼”为情爱的隐语,以鱼的多子象征 配偶的繁殖功能,可见古人对生殖的崇拜。 “民歌中,隐语的例子很多,以鱼代替配偶 或情侣的隐语,不过是其中之一”。(闻一 多《说鱼》) “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 男与女戏。”(同上)
刘的死并不主要为殉夫情,而为保卫自己 的生命尊严而死,以死抗议无爱的人间。 焦的死也不主要为殉妻情,而是为证明自 我的存在,找回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价值。 本诗表现出对两性爱情关系的向往,说明 传统的封建礼教总是以维护家庭婚姻的和谐 美满为自己的职责,但真正造成婚姻的不幸 和家庭解体的,恰恰是封建礼教制度本身, 焦刘的悲剧即是例证。 人格的独三类 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 女的命运
▲ 《有所思》
♠ 是一首真挚热烈的情诗。采用自述 口吻,描写人物情感变化细腻、深刻; ♠ 运用比兴,以物寄怀; ♠ 表现手法灵活多变; ♠ 采用重复的形容来加重语气,感情 色彩更加浓重。
有 所 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 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 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 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 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重构 主题:人的生与死 、人的命运 焦刘夫妇的悲剧故事:
强横的母亲和她所代表的强横的封建礼教; 具有强大内心力量和独立个性的妻子; 依违于其间的懦弱的男子;
刘自遣的话语(积愤、自己的价值、 对焦的失望); 焦的懦弱、自欺欺人(同情、安慰、 为己辩护); 分别场面(同舟共济的感情、焦的愧 疚); 刘许婚后的最后相见及自杀(对人生 的绝望、报复、懦弱灵魂的最后挣扎、 对自己的谴责)。
[4]、两汉乐府诗在刻画人物方面也取 得了很大的成就,塑造了一批栩栩如 生的人物形象。 [5]、两汉乐府诗在叙事技巧上做到叙 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第一、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第二、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 写首尾始末。 第三、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1]、汉乐府民歌与《诗经》都是现实主义作 品的典范。 [2]、汉乐府民歌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 在新的条件下,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叙事 诗。 [3]、汉乐府民歌突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 它句式灵活,长短不齐,以杂言为主,并逐 渐趋向五言,这些充满活力的诗歌新形式表 现出人民群众在艺术上的巨大创造了。 [4]、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赋、 比、兴手法。
※ 《江南》 赏析
♥ “爱情隐喻说” --“鱼戏莲”图 “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喻女性。”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莲与怜(爱人)同音,鱼与吾音近, 即从四面八方与恋人戏谑之意。” (吉川幸次郎《中国文学史》
♥ “爱情隐喻说” --“鱼戏莲” 图 ② “莲”在古代常象征爱情: ⊙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便以莲(荷) 寄托对爱人的情思; ⊙ 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乐府诗集· 读曲歌 89》第4、71首均以莲谐
在东汉乐府中,五言诗已经是其主要的形式。 班固的《咏史》----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 其内容是咏西汉缇萦救父的故事。后世对其评 价为“质木无文”。 张衡的《同声歌》----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 自述。措辞奇妙,兴寄高远。 《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七言诗,开后代 七言歌行的先声。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 情诗成熟的标志。
[2]、运用夸张、铺排的艺术表 现手法。 [3]、语言即质朴又流利晓畅。 [4]、结构紧凑完整。 [5]、幽默的情调。使全诗具有 喜剧色彩。
东汉文人诗
一、文人五言诗的源流:
《诗经》中的一些五言诗句可以作为它 的源头。 到西汉以后,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 。 汉初戚夫人的《舂歌》、五帝诗李延年 的《北方有佳人》、成帝时的歌谣《斜 径败良田》都是西汉时期的五言诗作。
☆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风格
Ⅰ、语言风格: 语言朴素但极其符合人物的微细心理变 化和其独特表现形式,如刘的话语总有几种 解读方式,常用赞扬的语汇表达对对方的不 满,用顺从的方式表示异义,以尊敬的言词 表示蔑视… Ⅱ、长诗总体为写实,但铺排描写及结尾却颇 富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 此诗的艺术成就极高,被称为“长诗之 圣”(王世贞《艺苑后言》)、“古今第一 首长诗”(沈德潜《古诗源》)。
若 遣府 此吏 妇长 ,跪 终告 老, 不伏 复惟 娶启 !阿 ”母 : “ 今
今 人 肖 玉 田 作
“ 鸡 鸣 外 欲 曙 , 新 妇 起 严 妆 。 ”
上 堂 谢 阿 母 , 母 听 去 不 止 。
却 与 小 姑 别 , 泪 落 连 珠 子 。
“ 举 手 长 劳 劳 , 二 情 同 依 依 。 ”
◆ 第二类 反映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 及对阶级压迫的反抗
◊《东门行》
描写一个城市贫民因为家庭生活濒临绝 境被迫奋起反抗的过程。 全诗不足八十字,描写了人物的生活处 境、心情神态及对话,揭示了尖锐的社 会矛盾。 同类诗歌有《妇病行》、《孤儿行》等。
东 门
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 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 难久居。”
《古诗十九首》
汉末文人的忧生之 嗟
一 、简介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无名文人之 手。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 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 《古诗十九首》。 它们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 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情别绪和士子文 人仕途的失意之感,充满感伤情调。 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a、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来塑 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b、利用环境和景物的铺陈描写来 渲染。 c、运用抒情性的穿插。 d、比兴和浪漫手法的运用,对形 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贺贻孙:“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 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 达浑,皆在净丑。《焦仲卿》篇, 形容阿母之虐,阿兄之横,亲母之 依违,太守之强暴,丞吏、主簿、 一班媒人张皇趋附,无不绝倒,所 以入情。若只写府吏、兰芝痴态, 虽刻画逼肖,决不能引人涕泗纵横 至此也。”(《诗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