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汇总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览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览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和概念。

在高一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各种有关地理的知识,其中第三章是关于地球与地图的学习。

本文将为你总览高一地理第三章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形状和地球的结构在地理学中,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对我们理解地理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球形状主要有椭球和实际形状两种,而地球的内部结构则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二部分: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坐标与时区地球不仅有自转运动,还有公转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的变化,而公转则导致了我们熟悉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坐标与时区使我们能够准确计算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和时间。

第三部分:地球的独特环境地球拥有独特的环境,其中包括大气圈、水圈和陆地。

大气圈维持着氧气和其它气候要素的存在,水圈则涵盖了地球上的水资源,而陆地则提供了我们居住和发展的空间。

第四部分: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工具,它能够以平面形式展示地球表面的信息。

学习地图的绘制与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和分析地理问题至关重要。

掌握经纬度、比例尺、图例等地图制作要素能够帮助我们制作准确的地图。

第五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GIS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第六部分: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指的是地球自然界所赋予的材料和能量,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人文资源则是人类在地球上创造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如城市、交通网络等。

综上所述,高一地理第三章主要涉及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坐标、地球的独特环境、地图制作与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地球上的资源。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奥秘,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地理复习总结 必修1第三章

地理复习总结 必修1第三章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相互作用影响)水文: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地貌生物土壤2、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1)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况,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不同气候类型的存在→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见书P64○1太阳辐射(不同维度)○2大气环流(热量和水分的交换)○3下垫面因素海陆差异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陆水分条件差异)洋流的影响(调节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地形的影响(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其他因素的影响(地表物质等)○4人类活动释放废热(热岛效应)改变大气成分(释放的各种废弃→温室效应)改变下垫面性质(造成局部气候变化)3、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各组成要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称为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1纬度地带性(热量变化为基础,水分条件差异起一定作用)○2经度地带性(沿海地区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高一地理第三章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三章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三章复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一学年,学生们将学习到各种地理知识,其中第三章是重要的复习章节。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第三章的复习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基本概念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分类: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的学科,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领域。

2. 自然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土壤等方面的研究。

3. 人文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二、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其直径约为1.28万公里。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次。

3.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自转和公转。

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三、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1. 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四个层次,其主要成分为氧气、氮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等。

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大气圈中的水分、温度和气压的分布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3. 水圈的组成和循环:水圈由地表、地下、大气中的水分组成,其中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循环过程。

四、地球的陆地和海洋1. 世界大陆的分布:世界上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其中欧亚大陆是最大的大陆。

2. 高原和山地的特点:高原是海拔较高的地形,山地则是地面上突起较高的地形,两者都对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

3. 世界海洋的分布和特点:太平洋是最大的海洋,而大西洋为最大的边缘海。

五、地球的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的类型: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旱灾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

2. 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往往由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3. 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等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二)1.水体分类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雨水补给我国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水量变化大②时间集中③不连续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季节性②水量稳定③连续性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

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冰川融水补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三)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第三章主要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系统等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匀速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地球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

地球每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其影响使得某一地点的太阳看起来从地平线上升起,再沉入地平线。

这形成了一天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

地球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等,所以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差异。

二、地理经纬度系统地理经纬度系统是一种描述地球上任意位置的方法。

经度和纬度是地理经纬度系统的基本要素。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它是从本初子午线起,以东西向360°范围内逐渐增大(0°~180°东经,0°~180°西经)。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一点与赤道之间的夹角。

它是以赤道为基准,向北或向南180°范围内逐渐增大(0°~90°北纬,0°~90°南纬)。

经纬度可以用来确定任意地点的准确位置,对于地理类的研究和导航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并不完全垂直,而是倾斜的。

地球自转轴与垂直面夹角为23.5°,这就是地球的倾斜角度。

地球倾斜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半倾斜向太阳时,这一半的太阳照射不断,日照时间长,温度较高,形成夏季。

而当地球另一半远离太阳时,这一半的太阳照射减少,日照时间短,温度较低,形成冬季。

四、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地球自转导致时间的变化,为了统一时间,全球划分为了24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度约为15°经度。

当经度每增加15°,时间相对于前一个时区就要加一个小时,反之亦然。

高一地理第3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3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3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作为地理学的起始课程,将帮助我们建立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章是高一地理课本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地区划分。

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其最主要的运动有两个,分别是公转和自转。

1.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现象称为公转。

这是地球运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我们分辨季节变化的重要依据。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而距离太阳的位置会有所变化,这也是导致季节差异的原因之一。

2.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现象称为自转。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各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同时,由于地球对自转轴的倾斜,各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也会有所不同。

二、地区划分地区划分是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1. 地理区划:根据地球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将地球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划体现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联系,帮助我们研究地球的分布规律和地理问题。

2. 自然地理区划:根据地球自然环境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

例如,根据气候、植被或地势等因素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或生物带。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平衡。

3. 人文地理区划:根据人类活动和文化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人文地理区域。

例如,根据语言、宗教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或经济区。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和文化差异。

三、地理图谱地理图谱是地理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之一。

地理图谱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球表层的特征和分布。

1. 陆地地图:展示地球陆地分布、地形特征、水系等信息的地理图谱。

陆地地图通过不同的符号和色彩表现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貌和分布情况,方便我们获取地理信息。

2. 水系图:展示地球水系分布、河流流向、湖泊分布等信息的地理图谱。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水循环1.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2. 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进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联系与转化,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

3.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4.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 洋流的形成: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 洋流的分布规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形成“8”字形环流模式,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

同时,洋流分布还受到地形、陆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污染等方面都有影响。

例如,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携带的养分可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洋流还可以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聚集。

4.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可以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此外,还可以根据风带分布判断洋流流向和性质。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概念: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 水资源的特点: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等。

3.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等。

4.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用水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

以上是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1)海水是主体(2)冰川是是陆地淡水的主体,但直接利用的不多。

2.河流水的补给类型3.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其中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环节最完整,(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循环的意义:a.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c.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课本P57图3.5和读图思考题记忆)1.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刚好相反。

2.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注意看课本P59案例1):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知识点1 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完成右表)
2.特征: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陆地水体
(1)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
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2)相互关系: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
互补给的关系。

知识点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如下列各图)
研习1 河流的补给类型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知识点1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________。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________。

(3)形成因素:主要动力是________。

其流动方向还会受到陆地形状的限制和________的影响。

以北半球冬季为例)
2.洋流分布(
I
补充:渔场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知识点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1)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

(2)沿岸气候:暖流有________作用,寒流有________作用。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1)寒暖流交汇:易形成大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北海道渔场。

(2)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1)海轮________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2)寒暖流交汇处海区往往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

(3)北极地区洋流:携带冰山南下,对海上航行造成较大威胁。

4.影响海洋污染:
利:;弊:。

研习1 洋流的分类
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如下表所示:
洋流流向水温海水等温线示意图及寒暖流分布
暖流从低纬流
向高纬
比流经海区水温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
寒流从高纬流
向低纬
比流经海区水温低,
等温线向低纬凸
研习2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在气压带、风带、海陆分布及轮廓特征、地转偏向力的综合影响下,世界大洋各名称分布组成特点
反气旋型
大洋环流
中低纬度海区________
气旋型大
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________
________(寒流)南纬40°~60°
之间的地区
绕纬线圈的环流
季风环流北印度洋海区________
研习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知识点1 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 (1)广义: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2)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 (1)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分布。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_______-_______=径流量) (3)不平衡性的表现
范围 表 现 大洲 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国家 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中国 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1.水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科技与水资源的利用
(1)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

(2)科枝发达的近现代
①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

②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

③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

④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

知识点3 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问题
(1)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导致需水量增加。

(2)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2.合理利用措施
(1)_______: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_______: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环境类型 影响 举例
气候
高、低纬度间进行热量和水分输送
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平
衡(影响全球)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的形成
洋流性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影响局部地区)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荒漠环境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
北海渔场(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
→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环境 利:加快净化速度;
弊: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行不利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其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