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合集下载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4.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应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总结归纳:3.相关规律——气温、气压、气流(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三个关系:温压关系: 气流受热形成低气压,遇冷形成高气压(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凸高凹低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受冷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

4.常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1.三个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时间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东早西晚推导出在同一时刻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时间数值东边的地点大于西边即东加西减。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已知经时(计算的首要条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地方时时间和对应的经度。

②同减异加(已知点和所求点经度差的计算):已知点和所求点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一度四分(根据1小时15度)④东加西减(计算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即同为东经,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经,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和值,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3.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除得的商加1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

②已知区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时区和对应的区时。

③时区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④东加西减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已知时区的西边用减号。

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时区,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合值,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

二、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1.日期范围计算原理人为日界线:大体与180°经线重合;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点(24点)经线。

新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自然日界线;旧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人为日界线★2.新一天和旧一天计算方法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进入旧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24减几小时。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全归纳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全归纳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全归纳目录第一章宇宙中的大气 (2)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2)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9)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1)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1)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2)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20)第一节水循环 (20)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2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27)第四章地貌 (30)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30)第二节地貌的观察 (34)第五章植被和土壤 (37)第一节植被 (37)第二节土壤 (41)第六章自然灾害 (47)第一节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47)第二节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 (53)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54)第一章 宇宙中的大气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

星云、恒星(如 太阳 )、行星(如 地球 )、卫星(如 月球 )、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 船等)。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从总星系到地月系共4级,天体系统的层次由 高 到 低 ,。

[常考点对练]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

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B )A. AB. BC. CD. D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 太阳总星系 也称为银河系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地球月球地月系(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巨行星);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2)天体的种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②人造天体: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级关系: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1)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②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有液态水可观测宇宙 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1)组成成分:氢和氦(2)表面温度:约6000K(3)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分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为地球上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光照和热量。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使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差异。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①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等。

②间接利用太阳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光球层:最底层,可见光最强,肉眼观测到的太阳表面。

(2)色球层:中间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知识点汇编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知识点汇编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知识点汇编1、天体是指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包括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地球太阳系和地月系。

3、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组成,八大行星按距离由近到远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4、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和运动特征上,特殊性在于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5、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和适宜的大气等。

1、太阳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大气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厚度小,色球层亮度小,日冕层厚度大但亮度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直接提供光、热资源、是大气和水的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

4、太阳在不同层次上的活动包括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层的太阳风。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其周期为11年。

这些活动对地球产生了多种影响。

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它们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此外,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同时,这些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还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非常重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化学能和天体引力能。

地震是地壳中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震动。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而烈度则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包括上地幔、下地幔和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

地理知识点默写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知识点默写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必修一地理知识要点填空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和。

2.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分别是:星、星、、星、星、星、星、星、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的星球。

4.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原因:、、;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原因:、。

5.太阳辐射是地球和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 ,是地球上、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6.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分别是:层、层、层。

分别有:、、等太阳活动。

7.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和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8.对地层和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化石,一般出现在岩中。

9.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代、代和代,其中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恐龙灭绝在代。

10.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和。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是的发源地。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

1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和 ,它们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2.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气和气。

13.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等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14.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层、层和。

15.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 ,并充分利用各层大气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

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

16.平流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平流层适合飞行,有。

17.太阳辐射加热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热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的热源。

18.大气通过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19.地表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20.大气的水平运动即。

风主要受力、力和力的影响。

21.水循环包括、、、、、、等环节。

2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循环、循环和循环。

23.水循环维持了,使得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和过程之一。

24.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版(鲁教版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版(鲁教版新教材)

直接破坏物种,使物种减少;环境污染导致一些物种死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板结
变硬、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破坏,对生物种群构成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战争、核试验及其他意外灾害和事
故会导致物种破坏、减少。
3.简化的地质年代表
宙代

开始年代(百万年前)
主要事件
第四纪 新 生 新近纪 代
古近纪
显 白垩纪
生 侏罗纪
199.6±0.6
恐龙繁荣,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


物繁荣
三叠纪
251.0±0.4
恐龙出现,盘古大陆(泛大陆)形 成;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古 二叠纪

299.0±0.8
地球上 95%的生物灭绝,盘古大 陆轮廓初现
4
代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前寒武纪(寒武纪 之前的时期)
359.2±2.5
6
跟付叔学地理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 b);随着地面辐射冷 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 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 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 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冬 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二是冷空气下沉(地形逆温)。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会沿斜坡流入山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 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三是空气平流(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 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 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 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2)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 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加剧近地面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 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 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 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4. 大气的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 作用。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 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6.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年整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年整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年整理〗⼈教版⾼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中地理必修⼀考点复习第⼀章⾏星地球第⼀节宇宙中地球⼀、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地形式,如恒星、⾏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地层次由⼤到⼩是地⽉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中地⼀颗普通⾏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星由近及远依次:⽔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命地⾏星——地球上存在⽣命地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地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地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地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运动和⽣物活动地主要动⼒;⑶煤、⽯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地太阳能;⑷⽇常⽣活和⽣产地太阳灶、太阳能热⽔器、太阳能电站地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地影响(课本P11)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

(课本P11活动);⑵影响:①造成⽆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极光;④地球上⽔旱灾害、地震等⾃然灾害地发⽣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地运动★⼀、地球运动地⼀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1.太阳直射点地移动规律如图⽰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点地判断 23°26′S依据:看⽇地球⼼连线和⾚道地位置关系——连线在⾚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地夏⾄点;连线在⾚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地冬⾄点简便⽅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地判断依据:1⽉初,地球运⾏⾄近⽇点,公转速度最快;7⽉初,地球运⾏⾄远⽇点,公转速度最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