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世界复合医学.doc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探讨

膀 胱炎 和尿 道炎 , 中以 肾盂 肾炎 、 其 膀胱 炎 较为 多 见 。临 床 表现 以尿 频 、 尿急、 尿痛 、 尿 为主证 。急性 肾盂 肾炎 常伴 发 热 、 战 、 痛 ; 性 肾盂 血 寒 腰 慢 肾炎 可伴 见腰 酸 、 腰痛 、 力 、 色苍 白 , 热 或轻度 浮肿 。 以妇女 患者 为 乏 面 低 多见, 尤其 是孕妇 。在 中 医学 中 , 于 “ 淋 ” 范畴 。 尿血 的 , 为 “ 属 五 的 称 血 淋” 小便 频数 涩 痛 , ; 而滴 沥 不 尽 的 , 为 “ 淋 ” 尿 道 灼 痛 的 , 为 “ 称 气 ; 称 热 淋” 每逢 劳累 即发的 , 为“ ; 称 劳淋 ” 。 本 病 的发生 , 主要 由于外 阴不洁 , 湿火 热毒从 尿道 口侵 入 , 犯膀 胱 , 上 甚至 肾脏 , 下相 连 。其病 理 变 化 , 上 主要 是 下 焦 湿 热 。湿 火 热 毒 互 相蕴 结, 刺激尿 道 , 淫膀胱 或 肾脏 , 浸 气化不 行 , 故见小 腹胀 急 , 腰痛 , 尿道 口灼 热 , 便 色黄 量少 , 漓 涩痛 不 已; 火 热 毒久 郁 膀胱 , 络 受 伤 , 液随 小 淋 湿 血 血 溺 而 下 , 见血 尿 ; 斥 三焦 上下 , 卫表 里不 和 , 高 热寒 战 。 故 充 营 故 尿 路感染 在 西医上 的治疗 主要 是 通 过抗 生 素 抗菌 、 化尿 液 以减 轻 碱 尿道 刺激 症状 等方 法治疗 , 合并 症的 急性 泌尿 系感染 ,O 的病 人对 药 无 8 物治 疗有 效嘲 。首选 药 为磺 胺 类 药 物 , 同 时 做 尿液 细 菌 培 养 , 不好 并 如 转则 可根 据尿 培养细 菌的抗 菌素 敏感 试验 , 择对 病原 体极 度敏 感 、 菌 选 杀 作用 持续 时间 长 、 肾脏 的毒性 最 小的抗 生 素 , 对 而且最 好是 联合 用药 可增 强单个 用 药的抗 茵作用 , 减少单 个用 药 的用量 , 可 防止或 延迟 耐药 菌 的 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 6 陈瑜 . 证 治 疗 慢 性 胃 炎 癌 前 病 变 4 辨 5例 疗 效 分 析 [] 中 医 J.
杂 志 , 9 ,5 4 8 1 4 3 :1 . 9 [ ] 垂 杰 , 贵 元 , 学 文 , . 癌 胃泰 冲 剂 治 疗 胃 癌 癌 前 病 7王 张 周 等 阻 变 的 胃黏 膜形 态 学 及 幽 门 螺 杆 茵 变 化 [] 中 西 医 结 合 脾 胃 杂 J. 志 。9 8 6 2 . — 8 . 1 9 , ( )7 9 O
如 果 机 体 免疫 防 御 功 能 低 下 , 无 力 抗 御 某 些 致 癌 物 的 侵 害 , 则 机 体 易 遭 受 反 复感 染 而 产 生 恶 性 肿 瘤 , 且 免 疫 系 统 还 具 有 免 并 疫 监 视 功 能 , 识 别 并 杀 伤 体 内 经 常 出 现 的少 量 异 常 细 胞 , 能 包 括 癌 细 胞 。如 果机 体 免 疫 监 视 功 能 低 下 , 可 导 致 恶 性 肿 瘤 的 则 发 生 。有 研 究 结 果 提示 中 药具 有 调 节 机 体 免 疫 的 作 用 , 可 以 并 阻 止 肿 瘤 的生 长 、 散 和 复 发 。林 胜 友 等 LJ 芪 珍 胶 囊 的 研 究 播 l对 表 明其 具 有 明 显 抑 瘤 作 用 , 以 提 高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 升 白 细 可 提 胞 , 善 患 者 体 质 状 况 。李 如 军 等 _J 究 复 方 天 仙 胶 囊 对 恶 性 改 l研 6
( o :2 —9 9 1 )97 2 .
[O 郝淑 兰 , 丽 坤 . 1] 刘 中药逆 转 胃癌 多 药耐 药研 究 进 展 [] 新 中 J.
医 ,07 3 ( ) 9 9 . 2 0 ,, 乎 . 种 中 药 抗 胃癌 多 药 耐 药 性 的 实验 1] 朱 卜. 几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中医治疗 ; 尿路 感染 ; 研 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R 2 7 7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1 ( c ) ' 0 1 9 7 — 0 2
尿 路感 染 ( u , I ’ I ) , 简称 尿感 , 是指 病原 体侵犯 尿 路粘膜 或组 织引起 的尿路炎症。细菌是最多见 的病原体 , 真菌 、 病毒、 寄生虫 等也可 引起感 染。根据 感染部位 , 尿路感染 可分为上尿路感染 和
下尿路感 染 , 前 者为 肾盂 肾炎 , 后 者主要为膀 胱炎 。根据 有无基
手法下 针。对 于急性病症 加地机 , 发 热的病症加 曲池 . 以及 慢性
础疾病 , 尿路感染还可分 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 。
1 中医对疾病 的认识 源自尿路感染 在 中医学 中属于 “ 淋证” 、 “ 腰痛 ” 等范 畴 , 其 主要 的 病机为湿热下 注、 膀胱气化不 利。其在 中医上 的治疗 主要有针灸 推拿 、 中药 口服 、 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 淋之 为病 , 小便如粟状 , 少 腹弦急 . 痛 引脐 中” 即为金匮要略I 1 】 中对 尿路感染 的描述 。 古代 医者 按照病症 的虚实将尿路感 染分为虚 证和实证 。前 者主要包 括阴阳两损证 、 肾阴虚损证 、 心脾气虚证 、 肾气 不摄证 、 肾虚湿热证 、 奇 经虚损证 。而 后者主要有气 闭郁滞证 、 心肝 火盛 证、 精瘀 阻窍证 、 湿热下 注证 ; 现代的许多 医家 按照肺腑 的标准 , 将其 分为脾虚气 陷型、 肝郁气滞 型、 湿热型 、 。 肾元 亏虚型 。 目前 许多 医家临 床诊治 的主要依 据 大多是 按照景 岳全 书口 中提到 的 以膀 胱热 为标 、 肾虚为本 的治疗原 则 , 即“ 凡 下陷者 宜 升提 , 涩者 宜利 , 热者宜 清 , 阳气不 固者 宜温 补命 门 , 虚者宜补 。”
浅谈现代中西医治疗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浅谈现代中西医治疗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王丹钖;符强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5
【摘要】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指尿路内大量微生物繁殖引起的尿路炎症,可有或无临床症状,波及范围从尿道到膀胱、输尿管、肾脏。
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重者可导致死亡。
对于单次发作的急性感染,抗生素治疗效果尚佳。
但亦有部分病例因耐药菌株的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于患者而言使用受限,一般抗生素治疗难以获效,导致病情缠绵、迁延不愈,许多患者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UTIs在明显缓解症状、个体化辨证论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笔者就近年来现代中西医治疗尿路感染的研究情况作以总结概括,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与方法。
【总页数】6页(P1101-1106)
【作者】王丹钖;符强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尿路感染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3.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4.IgA肾病的现代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5.心房颤动的现代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
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的范畴,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的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主要的病机关键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尿路感染为今年来的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若经久不治,反复发作,可引起肾脏纤维化,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应寻找一个稳定、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兼顾预防与调护。
1、尿路感染的西医研究进展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大部分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其他细菌包括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发病突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除上述症状外,患者患侧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并可出现全身的感染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此外,无症状菌尿近年来也呈发病增高趋势,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其他疾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脊肋角压痛,耻骨上区疼痛和发热等)。
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其导致的后遗症也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包括尿脓毒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可逆和不可逆等。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强调其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
接着详细阐述了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理论基础,包括辨证施治和药物应用。
并探讨了中医药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和预防作用,强调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最后对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中医药在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病因、流行病学特点、理论基础、临床应用、预防、研究现状、价值、前景1. 引言1.1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概述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一种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的尿路感染类型,常常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器质性病变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导致感染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身体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复发率等。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有许多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对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概述,从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理论基础、临床应用、预防作用到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在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尿路感染。
其病因包括泌尿系解剖结构异常、尿路梗阻、尿路湿疹、尿液逆流等因素,这些因素使得细菌易于侵入尿路并引发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2-12-06T05:22:44.9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9期作者:李美玲[导读]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进行研究。
李美玲光泽县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科室福建省南平市 354100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采取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
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应引起临床关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研究;疗效;复发率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社会压力增大等原因使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工作及学习。
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由细菌引起的占绝大多数,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且疗效欠佳[1]。
而中医药在治疗上有独特优势,尤其对改善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中医认为本病属“淋证”范畴,多由湿热内生或外邪侵袭所致。
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统一,注重整体调节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将传统中医药理论融入现代医疗实践中,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2]。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内经》中就有了关于“诸淋者,皆属于火”的记载。
现代医学通过实验方法证明中药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从而起到免疫增强效应,减少免疫反应损伤[3]。
本研究目的是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进行探究,特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采取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22-65岁,均值45.39岁;观察组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23-66岁,均值44.29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及疗效分析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的规范化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尿路感染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左氟沙星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八正散进行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尿路感染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和协同性,标本兼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复发,从而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下尿路感染;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尿路感染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而且多发生于女性,尤其是育龄妇女,大多是由于多种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所导致的疾病,而且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时尿道口有刺痛、尿急、尿频等,还伴有排尿困难、尿滴沥、以及尿失禁[1]。
目前,临床采用西药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随着西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毒性等问题逐渐出现,同时如果西药抗生素治疗不彻底,患者一旦抵抗力下降容易复发,近几年来很多研究报道中医治疗尿路感染,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取得效果令人满意。
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尿路感染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
对照组男26例,女58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6.2±21.6)岁,观察组男28例,女56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6±21.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世界复合医
学,
《世界复合医学》
:姜海艳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130021)
保留:吉林省教育厅课题,【2014】第93号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
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的范畴,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的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主要的病机关键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尿路感染为今年来的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若经久不治,反复发作,可引起肾脏纤维化,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应寻找一个稳定、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兼顾预防与调护。
1、尿路感染的西医研究进展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大部分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其他细菌包括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发病突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除上述症状外,患者患侧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并可出现全身的感染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此外,无症状菌尿近年来也呈发病增高趋势,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其他疾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脊肋角压痛,耻骨上区疼痛和发热等)。
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其导致的后遗症也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包括尿脓毒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可逆和不可逆等。
西医临床针对尿路感染总的治疗原则是祛除诱因,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以消除体内感染症状,纠正尿路梗阻等复杂因素,同时辅以全身支持疗法等。
其中抗生素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2、尿路感染的中医研究进展
淋证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閟”。
根据病因的不同,《诸病源候论》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
《备急千金要方》有“五淋”之称。
《外台秘要》在五淋的基础上指出:“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
淋证的病因,《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认为是“热在下焦”。
《丹溪心法淋》亦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进一步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景岳全书》奠定了“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论治原则。
淋证临床上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诸淋的证候特征,除此以外,各种淋证又有其不同的特殊表现。
其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肝脾关系密切。
因淋证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肾虚而膀胱气化不利、而肾者,水脏,主开阖,统五液,故淋证病位在膀胱和肾,且脾主升清、肝主疏泄、脾虚中气下陷,则小便淋沥不已,肝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则影响膀胱的气化,所以淋证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若病延日久,热郁伤阴,湿遏阳气,或阴伤及气,可导致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则病证从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
近年来,广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并积累了大量经验。
龚氏将尿路感染分为3型来辨治。
(1)膀胱湿热证:见于急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患者,治以清热利湿通淋,常以八正散加减用药;(2)阴虚湿热证: 见于急性尿路感染恢复期、急性转入慢性期以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治以滋肾清利,多以知柏地黄汤加减用药;(3)脾肾两虚证: 多见于慢性肾盂肾炎,菌尿长期不转阴者,治以培补脾肾,常用四君子汤加味组方治疗。
[1]
黄氏认为,尿路感染急性期以清利为主,缓解期以补益为主。
根据其气阴两虚为病之本,湿热、瘀血等余邪留滞下焦为病之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上应标本兼顾。
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湿热内阻的儿童或45岁以下中青年女性患者,常用柴苓汤桃仁承气汤
治疗;辨证为肾气不足、痰瘀蕴阻( 或瘀血阻络、水道不利) 的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患者或反复发作性尿道炎、无菌性尿道综合征、膀胱炎患者,常用知柏地黄汤治疗;辨证属气阴不足、脾肾阳虚、上热下凉等证的老年妇女患者,用清心莲子饮治疗。
[2]
结语:目前西医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抗生素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抗菌药的发展和应用为本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大大提高了单纯性尿路感染、初发性尿路感染的治愈率,但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复发率、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死率并未由此获得改善。
另外抗生素的滥用,不仅易产生大量耐药菌株,而且对患者肝肾功能极易造成损害。
与西医治尿路感染不同,中药治疗不以杀菌为手段,而主要是通过清利湿热来达到治愈病症的目的,具有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无耐药性等优势。
它利用中药既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又能够提高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的作用,调理、改变尿路黏膜局部的内环境。
此外,尿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冲刷尿道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尿路感染的机会。
近年来,中医药在尿路感染治疗中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在增强疗效,防止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寻找一种合理有效、使用方便、口干好的中药制剂已成为当下需要。
[1] 戴云.龚丽娟治疗尿路感染经验.光明中医,2007,22(2):30
[2] 张丽芬,赵进喜.黄文政教授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05,12(4):39
世界复合医学| 张燕| 2016/8/10 11:39:51 | 20 |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