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烈度表

合集下载

日本与中国的地震烈度(内容清晰)

日本与中国的地震烈度(内容清晰)

日本与中国的地震烈度饶扬誉孟慧付燕玲罗兰(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日本气象厅的地震烈度(IJMA,Intensity of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称为“震度”,从0到7度共划分为8个等级(表1)。

除根据宏观地震现象外,日本的地震烈度主要考虑地震时地面的最大水平加速度。

表1 日本地震烈度表烈度(震度) 名称说明加速度(cm·s-2)0 无感人无感觉,地震仪可以记录到。

<0.31 微震静止的人或对地震特别注意的人能感到有地震。

0.8~2.52 轻震多数人可感到,屏风仅有轻微的震动。

2.5~8.03 弱震房屋摇动,屏风咔咔响,电灯等垂吊物在摇动,容器内水面发生波动。

8.0~25.04 中震房屋强烈摇动,放置不稳的花瓶等倾倒,器内水外溢,行人有感,人逃屋外。

25.0~80.05 强震墙壁裂缝,墓碑、石灯笼倒塌,烟囱毁坏。

80.0~2506 烈震房屋倒塌30%以下,山崩、地裂、多数人无法站立。

250~4007 激震房屋倒塌30%以上山崩、地裂、有断层发生>400在发布实时地震预警信息时,往往采用随时间而变化的实时地震烈度(Ir)[1]。

为了进一步区分破坏性烈度的等级,常常把5度和6度进一步细分为5-、5+、6-和6+,表示5度弱、5度强、6度弱和6度强的震感。

所以,实际发布的烈度有10个等级(负值烈度除外)。

实时地震烈度,是地震灾害速报和预警的基础,而核心是采用时间域近似滤波法。

以往,计算IJMA是在频率域进行滤波变换,往往需要在地震动结束时才能算出烈度值,地震预警的时间延误十分明显。

后来改进了滤波方法,采用在时间域近似滤波方法[1],这样,就可以得到随时间而变化的实时地震烈度值Ir,而时间序列内Ir的最大值Ia(近似地震烈度,发布系统自动舍小留大),就是与IJMA对应的地震烈度。

它和中国的12等级的地震烈度有较大差别。

中国的地震烈度从Ⅰ度~Ⅻ度共划分为12个等级(见表2)[2]。

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2010年04月21日:全国降半旗为玉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玉树2064人遇难同胞默哀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2009年12月19日21时03分:台湾花莲东南方海域发生6.8级地震。

2009年8月28日09时5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纬37.6度,东经95.8度) 发生6.4级地震。

日本与中国的地震烈度

日本与中国的地震烈度

日本与中国的地震烈度饶扬誉孟慧付燕玲罗兰(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日本气象厅的地震烈度(IJMA,Intensity of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称为“震度”,从0到7度共划分为8个等级(表1)。

除根据宏观地震现象外,日本的地震烈度主要考虑地震时地面的最大水平加速度。

表1 日本地震烈度表烈度(震度) 名称说明加速度(cm·s-2)0 无感人无感觉,地震仪可以记录到。

<0.31 微震静止的人或对地震特别注意的人能感到有地震。

0.8~2.52 轻震多数人可感到,屏风仅有轻微的震动。

2.5~8.03 弱震房屋摇动,屏风咔咔响,电灯等垂吊物在摇动,容器内水面发生波动。

8.0~25.04 中震房屋强烈摇动,放置不稳的花瓶等倾倒,器内水外溢,行人有感,人逃屋外。

25.0~80.05 强震墙壁裂缝,墓碑、石灯笼倒塌,烟囱毁坏。

80.0~2506 烈震房屋倒塌30%以下,山崩、地裂、多数人无法站立。

250~4007 激震房屋倒塌30%以上山崩、地裂、有断层发生>400在发布实时地震预警信息时,往往采用随时间而变化的实时地震烈度(Ir)[1]。

为了进一步区分破坏性烈度的等级,常常把5度和6度进一步细分为5-、5+、6-和6+,表示5度弱、5度强、6度弱和6度强的震感。

所以,实际发布的烈度有10个等级(负值烈度除外)。

实时地震烈度,是地震灾害速报和预警的基础,而核心是采用时间域近似滤波法。

以往,计算IJMA是在频率域进行滤波变换,往往需要在地震动结束时才能算出烈度值,地震预警的时间延误十分明显。

后来改进了滤波方法,采用在时间域近似滤波方法[1],这样,就可以得到随时间而变化的实时地震烈度值Ir,而时间序列内Ir的最大值Ia(近似地震烈度,发布系统自动舍小留大),就是与IJMA对应的地震烈度。

它和中国的12等级的地震烈度有较大差别。

中国的地震烈度从Ⅰ度~Ⅻ度共划分为12个等级(见表2)[2]。

中国地震烈度 地壳稳定性判别表

中国地震烈度 地壳稳定性判别表
表1中国地震烈度表
烈度
在地面上人的感觉
房屋震害程度
其他震害现象
水平向地面运动
震害
现象
平均震害指数
峰值加速度m/s2
峰值速度m/s

无感

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

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
门、窗轻微作响
悬挂物微动

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0.51~0.70
干硬土上出现许多地方有裂缝;基岩可能出现裂缝、错动;滑坡坍方常见;独立砖烟囱许多倒塌
5.00
(3.54~7.07)
0.50
(0.36~0.71)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
大多数倒塌
0.71~0.90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
现;基岩上拱桥破坏;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0.63
(0.45~0.89)
0.06
(0.05~0.09)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
轻度破坏——局部
破坏,开裂,小修或
不需要修理可继续
使用
0.11~0.30
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地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坏
1.25
(0.90~1.77)
比较均匀变化,缺乏梯度带。
M<5.5
Ⅰ≤6°
0.05-0.1
良好
稳定性较差
区Ⅱ
镶嵌结构,深断裂断续分布,间距大,地壳较完整。
存在第四纪断裂,断裂长度不大,第四纪地壳沉降速率0.1—0.4mm/a,缺乏第四火山。

全国地震烈度表

全国地震烈度表

全国地震烈度表一、地震烈度等级划分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通常分为12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Ⅴ度、Ⅵ度、Ⅶ度、Ⅷ度、Ⅸ度、Ⅹ度、Ⅺ度和ⅩⅡ度。

其中,Ⅶ度及以上烈度地震对建筑物和人类生命财产会造成严重危害。

二、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关系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震源深度越浅,烈度也越大。

此外,地表地质的差异也会影响烈度的大小。

三、不同烈度下的人的感觉和影响在地震烈度达到Ⅵ度及以上时,人们会有明显的感觉,可能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现象。

烈度达到Ⅶ度及以上时,建筑物会出现明显的破坏,甚至倒塌,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四、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烈度关系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烈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烈度越高,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越大。

根据不同烈度下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出烈度等级。

五、各种地质条件下的烈度变化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影响烈度的变化。

例如,山区和平原地区的烈度分布就有所不同。

此外,地下水位、岩性等因素也会影响烈度的变化。

六、地震烈度的测定方法和标准地震烈度的测定通常采用宏观调查和仪器测定两种方法。

其中,宏观调查主要依据人的感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等因素判断烈度;仪器测定则是利用专业设备进行测量。

目前,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是《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年版)。

七、地震烈度表的使用和解读地震烈度表是指导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数据。

使用地震烈度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地质、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其次,要结合实测数据和历史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要注意不同版本的烈度表可能存在差异。

解读地震烈度表时应注意数值大小、变化趋势等方面。

八、历史上的大地震及其烈度情况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

这些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这些历史大地震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影响,进一步做好抗震防灾工作。

中国地震烈度表 2021

中国地震烈度表 2021

中国地震烈度表 2021中国地震烈度表是地震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工具,用于描述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

2021年版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以更准确地反映地震发生后的实际情况。

中国地震烈度表按照地震破坏程度的不同,将地震分为十个等级,分别为I度到X度。

其中,I度表示无感地震,即地震发生时人们几乎感觉不到;X度则表示特大地震,即地震发生时会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引发灾难性后果。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不同烈度的地震所引起的破坏情况也有所不同。

比如,I度地震通常只会在科学仪器上进行记录,对人类生活和建筑物基本无影响;而X度地震则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土地滑坡、河道改道等严重后果。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修订是基于大量的地震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

地震学家通过对历史地震事件的分析,结合现代地震监测技术,对各个烈度等级的定义进行了细致的推敲和修正。

这样的修订工作有助于提高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为地震灾害的防范和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地震的烈度与震级并不完全对应。

震级是用来描述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而烈度则是描述地震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

同样的震级地震,在不同地区可能造成不同烈度的破坏,这取决于地震发生地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结构强度等因素。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用于科研和学术领域,也用于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

地震烈度表的发布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随着地震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地震烈度表也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未来的地震烈度表可能会更加精细化,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地震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地震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努力寻找更好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地震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国地震烈度表是地震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客观评估地震破坏程度的工具。

地震的基本烈度

地震的基本烈度

地震的基本烈度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和工程建筑影响的强度。

(或者解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它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取决于地震时人们的感受或震后物体的反应程度、工程建筑的损坏或破坏程度以及地表的变化的宏观尺度。

强度与离震中的距离有关,离震中越近,强度越大。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大小来决定,能量越大、震级越高,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震级的主要意义在于根据释放的能量对地震进行分类。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结构重要性、所处地震带位置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是建筑等级划分的一个标准。

设防烈度越高,抗震等级就越高(一、二、三、四级,数小等级高)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但对于某一个给定的地区来说,每次发生地震的震级是不定的,地震的烈度也是不定的;但是抗震设防烈度是国家规定好的,这个就目前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设防烈度是设计时考虑抵抗地震的大小。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地震的基本烈度 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

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

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地震基本烈度ⅷ度

地震基本烈度ⅷ度

地震基本烈度ⅷ度
地震基本烈度Ⅷ度是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或其他类似国家标准,衡量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破坏程度的一个具体等级。

在地震烈度划分中,Ⅷ度属于较高烈度级别,表示地震时的震感极强,且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较大。

1.地面运动:Ⅷ度地震会使大部分人站立困难,部分建筑物出现严重损坏,砖
石结构的房屋可能出现墙体开裂、局部倒塌,非框架结构的老旧建筑可能整体受损或倒塌。

2.建筑物影响:对于一般设防烈度较低的建筑,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
按照相应抗震设计标准建造的建筑物也会受到较严重的损害,但理论上不应倒塌。

3.自然环境:Ⅷ度地震还可能导致地面裂缝明显,山体滑坡、道路断裂等次生
地质灾害发生,以及桥梁、输电线路、供水设施等基础设施遭受破坏。

在工程抗震设计中,地震基本烈度是决定一个地区必须达到的最低抗震设防要求的重要依据之一。

针对Ⅷ度区,新建项目应按照不低于该烈度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以提高抵御地震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17742-1999)
1、范围
本标准采用12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从Ⅰ度到Ⅻ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2、房屋震害程度 damage degree of building
地震时房屋遭受破坏的轻重程度。

2.3、震害指数 damage index
将房屋震害程度用数字来表示,通常以“1.00”表示全部倒塌,以“0”表示完好无损,中间按需要划分若干震害等级,用0-1.00之间的适当的数字来表示。

2.4、平均震害指数 mean danmage index
一个建筑物群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所有建筑的震害指数的平均值,即受各级震害的建筑物所占的比率与其相应的震害指数的乘积之和。

3、中国地震烈度表
表1 中国地震烈度表
4、使用说明
4.1、用本标准评定烈度时,Ⅰ度-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及其他震害现象为主;Ⅵ度-Ⅹ度以房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综合考虑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度-Ⅻ度以地表震害现象为主。

4.2、在高楼上人的感觉要比地面上室内人的感觉明显,应适当降低评定值。

4.3、表中房屋为未经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砖混和砖木房屋。

相对建筑质量特别差或特别好以及地基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各烈度相应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予以提高或降低。

4.4、平均震害指数可以在调查区域内用普查或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

4.5、在农村可按自然村为单位,在城镇可按街区进行烈度的评定,面积以1Km2左右为宜。

4.6、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表列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