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区划图简介

合集下载

第二节地震危险区划

第二节地震危险区划

第二节 地震危险区划地震危险区划是对未来百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和强度进行预测,它是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的基础。

地震危险区划是以地震区、带为单元进行分析、研究的。

它是在综合分析出各地震区、带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的趋势及各级地震强度、次数后,根据区、带内各类强度地震发生的地质标志,寻找和判定不同强度地震可能发生的地段的基础上圈定的。

根据国家地震局1978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1∶300万)》表明,涉及安徽的地震危险区主要有7个,见图1—3,具体分述如下。

[1] [1]安徽省各地震危险区划情况,除合肥—庐江—桐城5.5—5,75级危险区外,其余(加引号部分)均引自国家地震局198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

16图1—3 安徽省地震危险区划图摘自1978年出版《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 一、合肥—庐江—桐城5.5—5.75级(Ⅰ0=七度,即震中烈度,下同)危险区本区西起肥西、合肥一线,北到肥东梁园,东经巢县,南止于桐城的铁铺,呈北北东向的椭圆形。

本危险区位于北北东向的郯—庐深断裂和北西西向的肥中断裂,梅山一南港断裂和张冲一晓天断裂的交汇处,周围有梁园、撮镇、义城、桃溪等一些新生代盆地,沿上述断裂还有温泉分布。

71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1585年巢县5.5级和1673年合肥5级地震,近年来常有小震活动 二、泾县5.5—5.75级(Ⅰ0=七度)危险区“本区位于江南深断裂带上。

以南为皖南、浙西强烈隆起区,以北则为句容—宣城中、新生代盆地。

区内有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交汇,历史上曾于1743年发生过5.5级左右的地震”。

三、霍山—六安5.5—5.75级(Ⅰ0=七度)危险区“本危险区位于大别山山麓低山丘陵区。

北起六安县城,西经苏家埠、诸佛庵一线,南至大华坪,东到凤凰台。

呈北东向延伸”。

“本危险区横跨北西西向的肥西—韩摆渡大断裂、梅山—南港大断裂、张冲—晓天深断裂,这三条断裂在区域重力图上均有显示,前两条在新生代以来皆具有活动性。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版简介精品PPT课件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版简介精品PPT课件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大部分为“第二组”,局部 为“第三组”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区划界线图: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表C.2 天津市城镇峰值加速 度和特征周期列表:
GB18306-2015 主要特点:
与GB183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3.城市抗震设防水平有所增加。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 设防水平变化较大的约占12.5%,其中6.9%的城市 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从0.05g提高至0.1g或 0.15g,4.6%的城市从0.1g或0.15g提高至0.2g, 1%的城市从0.2g提高至0.3g。
GB18306-2015 主要特点:
与GB183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加速 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 在2个方面: 2.城市抗震设防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 有14.8%城市的特征周期分区值有提高,只有1.8% 的城市略有降低,其余83.4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加速 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 在2个方面: 1.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及以上地 区面积有所增加,从55%上升到59%。其中,0.40s 地区的面积从24%增加到27%,0.45s地区面积从 31%增加到32%;
天津市行政分区情况
天津市内外共计16个区县
1. 市内6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 、红桥区; 2. 市外7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滨海新区; 3. 外围3县: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按国家规范,房屋的防震烈度为7度,就是说至少能承受烈度为7度的地震。

抗震度数和地震的里氏级数不一样。

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分6-9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

根据2002年起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图中由浅色到深色,地震烈度依次为5-9级
从地震烈度对人的感受来说: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
等崩塌,铁轨弯曲;
图为我国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6度以上地区分布(数据来源于网络)
抗震设计要求做到:当遭受50年一遇地震影响时,房屋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475年一遇地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1641-2475年一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通俗的说,2001年以后新建住宅小区房的抗震标准为:小震不坏(五级以下)中震可修(七级以下)大震不倒(七级以上),图中这些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快看看你的房子在这个区域里吗?看看施工标准里是否做了防震设计?
•地震
•建筑
•房产。

贵州地震区划图表

贵州地震区划图表

镇远县 施秉县 天柱县 岑巩县 非震13
非震5 非震共计42
册亨 晴隆
兴义Biblioteka 盘县4 修文县 六枝特区 遵义县 关岭县 石阡县 纳雍县 晴隆县
5 息烽县
绥阳县 紫云县 玉屏县 织金县 普安县
6
桐梓县 镇宁县 松桃县 金沙县 兴仁县
7
仁怀市
沿河县 大方县 贞丰县
8
凤冈县
万山特区 黔西县 安龙县
9
正安县
德江县
10
余庆县
江口县
11
湄潭县
12
道真县
13 14 15 16
非震3
务川县 非震11
序号
贵阳地区 六盘水地区 遵义地区 安顺地区
(5)
(4)
(13) (6)
铜仁地区 (10)
毕节地区 (8)
黔西南地 区(8)
1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市 毕节市 兴义市
2 清镇市 水城县 赤水市 普定县 印江县 威宁县 望谟县
3 开阳县 盘 县 习水县 平坝县 思南县 赫章县 册亨县
非震8
非震2
设防烈度 第一组 为7度 第三组
望谟 威宁
设防烈度 第二组 为6度 第三组
六盘水 赫章
水城 普安
黔东南地区 黔南地区 共有县市82
(16) (12)

凯里市 都匀市
麻江县 长顺县
黄平县 惠水县
丹寨县 罗甸县
雷山县 福泉县
榕江县 从江县 黎平县 锦屏县 三穗县 剑河县 台江县
贵定县 龙里县 瓮安县 平塘县 独山县 荔波县 三都县

地震区,带划分 潜在震源区划分

地震区,带划分 潜在震源区划分
2011/6/13
第二篇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综述 第三章 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
3.1 地质构造调查和分析 3.2地震调查与分析
地震区、带划分与 潜在震 潜在震源区划分 划分
第四章地震危险性评定 4.1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 4.1.1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 4 1 2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4.1.2 地震区 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4.1.3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4.1.4地震活动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原则 4.1.5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③由于地震区在大地构造和组成物质上的巨大差异,常 常作为地震波衰减的统计单元。 ④由于地震区、带内的发震构造有可比性,所以地震区、 带,特别是地震带常常作为发震构造条件和震级上限确 定的构造类比范围。 ⑤根据我国现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的技术思路, ⑤根据我国现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的技术思路 潜在震源区划分一般在地震带内进行,因而(1)地震 带是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基础,一个潜在震源区不能横跨 两个地震带因为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是通过地 震带内地震活动性参数分配而来的,(2)也是地震活 动性参数分配的基础。
1
2011/6/13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机制反映 的构造应力场的非均一性
地球物理场的非均一性--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图
箭头为主压应力方向
中国地震区划技术途径 (中国地震局1996)
4.1.2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地震广泛分布,但地震活动的 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往往局限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和条带
它也是二级潜在震源划分的基础
中国大陆地震呈带分布图
②地震潜在震源---二级潜在震源,在一级潜在震源 内根据更精确的地质构造条件,进一步划分潜在震 源-称为潜在震源区- 计算单元。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地震动参数区划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o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映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抗震设防要求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 quake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 技术要素3.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

3.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3.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

3.4《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4 使用规定4.1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全球地震几种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中国地震带分布在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第一、“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

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

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

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

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

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

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

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

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

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和地震烈度区划图

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和地震烈度区划图

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地震烈度区划图
1.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等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基本烈度和地震烈度区划图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国家地震局于1990年颁布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图给出了全国各地的基本烈度的分布,供全国建筑规划和中小型工程设计应用。

3. 小震与大震
小震烈度,我们称为第一水准烈度;基本烈度即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所规定的烈度称为第二水准烈度;罕遇烈度,即大震烈度作为第三水准烈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区划图简介
一、我国地震区划图的沿革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四次编制了全国性的地震区划图,分别为:
1、1957年地震区划图
2、1977年地震烈度区划图
3、1990年地震烈度区划图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000年8月1日,以国标形式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采用反应谱双参数标定形式给出了一般场地条件下(Ⅱ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特征周期区划图及参数调整表,并对其适用范围作了严格界定。

新区划图强调了地震环境对反应谱形状的控制作用和场地条件对特征周期的调整,其结果更有表征性。

已颁布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采用了新区划图的成果,按此进行抗震设计,提高了城市大量涌现的十几层至二十几层高层建筑的抗震水平。

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主要内容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形式颁布实施、并以首次地震动参数形式给出的区划图,所采用的抗震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重现周期为475年),是根据地震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及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综合确定的,这是目前国际工程界通常采用的风险水准。

新区划图图件比例尺为1:400万,基础图件比例尺1:25 0万—1:600万。

主要内容有:
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新区划图为Ⅱ类场地对应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分区图,共分7个区:<0.05g、0.05g、0.1g、0.15g、0.20g、0.30g、≥0.40 g。

《中国地震动烈度区划图(1990)》共分为5个区:<Ⅵ度、Ⅵ度、Ⅶ度、Ⅷ度、≥Ⅸ度。

新区划图与《中国地震动烈度区划图(1990)》相比,相当于在Ⅶ-Ⅷ度、Ⅷ-Ⅸ度间进一步细分,增加Ⅶ度半、Ⅷ度半两档。

采用上述分区形式主要是考虑与烈度区划图的衔接,以及现行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的顺利过渡,能够满足面大量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

峰值加速度的分区原则见表1。

表1 加速度分区原则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新区划图按Ⅱ类场地、阻尼比0.05考虑,将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g分为三个区:
1区:0.35sec;2区:0.40sec;3区:0.45sec。

Tg主要取决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对50年10%地震动贡献最大的潜源的震级上限,震级上限越大,Tg越大。

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相比,新区划图给出的Tg偏于保守。

从近年来获得的大量强震加速度记录分析来看,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一般较长,与现行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差异较大。

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例,修订后的GB50011-2001规范采用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给出的Tg值,Ⅰ类场地设计地震一组、二组、三组的Tg分别为0.
25sec、0.30sec、0.35sec,而基岩实际地震记录的Tg有时可达0.5sec甚至更长。

美国新编的地震区划图及相应的抗震设计草案资料中,基岩加速度特征周期处于0.25-0.35sec内的占44%,0.35-0.45sec内的占26%,0.45 sec以上占24%,因此美国新编区划图中基岩场地的特征周期均达到0.40-0. 50sec。

日本建筑设计新草案中,基岩特征周期则达0.65sec。

对于深厚软土场地,上覆土层的滤波、放大将使地震动长周期分量变得相对丰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长周期部分的谱值大大增加,地震动卓越周期往往达1.0sec以上。

如1970年3月28日土耳其Gediz7级地震中,位于几百米厚极软亚粘土冲积层上的Fiat—Tofas汽车厂场地地震动卓越周期达1.2sec;1989年9月19日墨西哥8.1级地震中,距震中约400km的墨西哥市古湖床场地的地震动卓越周期更是高达2.0—4.0sec。

特征周期区划图反映了地震环境对反应谱的控制作用,场地条件的影响通过特征周期调整表(表3)调整。

新区划图特征周期的分区原则见表2,区划图中给出的Tg应理解为最低标准。

表2 加速度反应谱拐点周期分挡
表3 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值(ses)
三、新区划图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2、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3、编制防震减灾规划
4、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

四、新区划图应用中的过渡问题
新区划图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现行有关技术标准中涉及的地震基本烈度概念,应根据新区划图逐步修正,修订前按附录D处理:
(1)抗震验算采用新区划图给出的地震动参数;
(2)涉及构造措施、地基处理及其它防震减灾措施时,可由新区划图表D 1(表4)确定地震基本烈度值。

表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