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教媒体优势 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如何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应用在多个方面。
例如,可以结合课本、课堂教学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进行多媒体化的教学展示。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将教学资料呈现在电子白板上或大屏幕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语文知识并且更加深入地理解。
二、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网络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资源库。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例如结合微电影、音乐视频、文化短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词语引申义、故事典故等信息。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利用教育软件与电子课件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教育软件和电子课件应运而生,这些工具为教师的教学效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编写电子课件的形式,将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
同时,教育软件也可辅助教学,如成语学习软件、汉字书写软件等,既能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也能够提高学习质量。
四、利用互动教学提高学习效果互动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PPT幻灯片讲解的方式,通过提问、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可以结合课文创造一些情境,让学生互相表演,从而加深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电教媒体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汉语语言的魅力。
让电教多媒体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让电教多媒体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山东省平邑县东城赛博中学 273300山东省平邑县实验小学 273300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其学习兴趣。
利用电教媒体,总结出小学语文阅读的需要,让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根据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对策,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电教多媒体;策略分析1巧用电教多媒体,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万事万物的总结与归纳,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所以,知识的最终去处也必然会回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教学改革现状来看,更多是在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学。
小学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正处于智力发育、思维发育以及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
那么,在这个时期,语文教学除了知识传递,也要强调其他方面的内容。
要利用好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悟,并从生活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夯实基础。
例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从饮食、习俗等角度进行了北京春节的描写。
同时,以“红色”为主要色调对颜色方面进行了概括。
对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的春节景色,同样注意红色的基本色。
然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自己身边是怎么过春节的?又是什么颜色的?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任何人都掩饰不住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思念。
小学生尚未远离家乡,所以他们所理解的春节或许少了这样一层含义。
教师可以将着重点放在日常的亲情上,放在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平日生活中。
在课文学习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关于父母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巧用电教多媒体,实现信息多渠道传播小学生因其年龄及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对新事物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且多采用形象思维。
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教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生动的图片、视频和音频,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电教媒体的互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问题,分析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00字】1.2 问题提出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需求。
随着电教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发掘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潜在优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教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从视觉化教学、多媒体互动性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能力。
通过研究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教媒体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正确地巧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一、借助电教媒体丰富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
借助电教媒体,教师可以将各种形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纳入教学中。
在讲解一个古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配有形象化的动画、有声有色的语音朗读以及相关知识的图片和视频,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古文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情感共鸣。
二、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尤其是对于古诗文和古代文化知识。
而电教媒体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授一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选择配有古钱币、古城景点、古建筑等图片和视频,甚至可以通过一些交互式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感受到趣味性的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文。
三、借助电教媒体拓展思维空间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教媒体的引入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讲解一则情景对话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细节,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辩论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和创造力。
虽然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电教媒体资源。
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质量,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注意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控制和引导,避免过度依赖电教媒体,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教师还应该注意电教媒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注重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发挥电教功能提升阅读效果

发挥电教功能提升阅读效果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充分发挥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进行阅读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凭借电教手段,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学生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产生高亢而深厚的阅读兴趣。
如教学《孔乙己》伊始,我便打出孔乙己穿着破长衫,站着喝酒的投影,让学生观看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投影上穿着破长衫的人是谁?他的外貌怎样?为什幺会如此的狼狈?”学生看到投影上的人物穿着破烂,胡子苍白、乱蓬,满脸伤痕,一副穷酸潦倒的样子,议论中充满同情与好奇,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文。
见此,我再次用投影打出:“能否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在学生找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后,再追问:“小说中穿长衫的都是什幺样的人?站着喝酒的又是什幺样身份的人?他穿长衫却站着喝酒,这样写矛盾吗?……”这样开头就用投影直接展现出人物肖像,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又让学习开始就抓住了人物性格特征,并直接把学生引入小说的中心处展开讨论,“牵一句而动全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训练的和谐统一。
巧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朗读,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如《最后一课》最后的“宣布下课”这部分,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的集中表现。
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将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呢?朗读是理解文意、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掀起故事高潮的最好手段。
为此我先让学生试读,再通过录音机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
使学生从对比朗读中体会到:“‘我——我——’这两个‘我’要读颤抖的声音,表现出韩麦尔先生极其悲痛的感情。
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用电教媒体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趋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巧用电教媒体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选择合适的电教媒体资源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选择合适的电教媒体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动画、PPT等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记忆和理解,并提高语文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巧妙使用电教媒体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播放一些精彩的视频片段或动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增强学习氛围
利用电教媒体资源可以增强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通过播放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视频或音频资源,可以使学生融入更好地感受课堂氛围,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四、丰富教学手段
巧妙使用电教媒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播放一些精美的图片或动画,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课堂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也可以结合实际场景或案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模拟演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五、提高知识传递效率
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提高知识传递的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PPT等资源,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逐步拆解,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
1.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像、播放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制作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制作教学视频,讲解语文知识点和技巧,并将其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观看。
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并给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
3. 互动教学:利用电子白板或教育游戏等互动工具,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4. 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料和阅读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5. 利用社交媒体:教师可以创建微信群、QQ群或使用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
通过互动和分享,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6. 进行电子阅读:引导学生利用电子阅读器或平板电脑进行阅读,通过标注和笔记等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总而言之,电教媒体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设计出富有创新和互动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发挥电教优势 提高阅读能力

发挥电教优势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力培育同学具有阅读的力量,注意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展独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何调动同学阅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主动参加意识和阅读力量,我觉得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优势,对实现阅读目标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下面说说我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录音,激发爱好,提高阅读力量。
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可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同学朗读文字教材的趣味,有助于老师在教学中提高阅读力量。
例如:教学《特别的葬礼》这篇课文,上课开头,我打开录音机,立刻,教室里传来悲壮的哀乐声,随着乐曲,我随机讲解并描述:1986年9月的一天,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葬礼。
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礼服。
亲自主持葬礼仪式。
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进行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孩子们被老师讲解并描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产生了剧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爱好。
“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我让同学带着问题再次听配乐朗读录音〔从“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见到这样的'情景,都绝望地离去。
”〕。
接着,全体同学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我用录音机把同学们的朗读录下来,和原文录音对比一下,大家有没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然后,让两位“朗读能手”读,一个读“夕日的瀑布”,一个读“今日的瀑布”,同时,用录音机把“朗读能手”的朗读录下来,再让同学们评议,他们有没有读出语感,有没有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这样,通过放录音、录音、齐读、指名读和评议,同学们很快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同学们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中学得轻松、开心,也到达了乐于学的效果。
同时,利用录音机指导同学背诵课文,还有它独特的作用,能调动同学主动性,关心同学积累词汇、语汇,到达事半功倍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电教媒体优势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摘要:充分发挥电教煤体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电教媒体教学效率阅读教学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地说,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习兴趣的”发生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
上课伊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
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
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
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人了情境之
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情境,引发思维。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
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当讲到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时。
要求学生在瞪着、迸射、坚决等词语下加着重号来认真体会并提问:瞪着、迸射还可用哪些词语来代替?在学生回答可用看着、瞧着、射出、发出等词语后紧接着提问:”
那么为什么不用刚才说的词语呢?”学生一时议论纷纷,此时打开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体会到这些字词、语言充分地表达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和炸堡不可动摇的决心,从而理解这是他关键时刻能舍身的思想基础。
2.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认识,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
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
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三、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
学生只有融人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
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
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
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
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
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
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
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
”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
它,无疑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