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心理定势对“视而不见”事故的影响
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

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良好心理状态的活动,而驾驶人的心理因素对其驾驶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驾驶人的心理因素可以导致风险驾驶行为,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了解和认识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压力和焦虑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比如时间紧迫、交通拥堵、路况复杂等。
这些压力和焦虑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增加了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处于压力和焦虑状态下的驾驶人更容易出现超速行驶、不安全变道、违反交通信号等风险驾驶行为。
减轻驾驶人的压力和焦虑,对于降低其风险驾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驾驶人在驾驶前进行放松和冥想,及时调整心态和情绪,避免在情绪激动或压力较大时进行驾驶。
二、愤怒和暴力倾向一些驾驶人容易因为交通拥堵、违章驾驶等情况而产生愤怒和暴力倾向。
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驾驶人做出冲动和危险的驾驶行为,比如拥挤其他车辆、强行变道、争抢车道等。
它不仅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还会使驾驶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陷入危险之中。
驾驶人要学会自我控制,避免因愤怒和暴力倾向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也需要提高道德和文明意识,尊重其他交通参与者,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
三、注意力不集中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一些驾驶人可能因为疲劳、厌倦、分心等原因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这会使他们容易错过交通信号、忽视交通标志、忽视盲区等,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集中是避免风险驾驶行为的关键。
驾驶人在驾驶前要做好充分的休息,避免在疲劳和厌倦状态下进行驾驶;同时要避免在驾驶过程中分神、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等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和集中注意力。
四、自信过度一些驾驶人可能因为自信心过度而导致风险驾驶行为。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交通建设也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车辆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频发,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通常在道路安全事故中会将驾驶人当作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而在驾驶人的实际行车过程中也会受到人、车、道路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驾驶人的心理状态不稳定,从而出现交通事故。
因此,驾驶人的心理安全是其安全行车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驾驶心理、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的相互关系。
心理是行为的诱因,人的某种心理活动诱发了人的某种相应的行为,而当这些行为的出现会导致相应的结果发生。
基于此,在交通安全领域,相关学者对交通心理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主要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道路交通系统中有关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并以此分析驾驶人的心理活动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运输。
其中对于驾驶人的心理分析、活动规律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可以有效对驾驶人的不当驾驶行为进行矫正,达到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目的。
一、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1.驾驶人认知过程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在驾驶人实际的驾驶行为过程中,驾驶人会通过对周边环境中的车辆、行人以及相关交通信息进行驾驶活动,这个过程中就是驾驶人的认知过程,其中知觉会对交通安全产生直接影响,注意是决定是否会产生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
(1)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是以感觉为基础产生的。
驾驶人在实际的驾驶行为中就是依靠知觉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并对这些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后进行驾驶行为的判断和决策。
通常驾驶人的知觉中直接关系到驾驶人的实际驾驶行为的有速度知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风险知觉等,驾驶人会通过这些知觉的综合运用对自身的驾驶行为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并以此避免单路安全事故的发生。
基于以上理论,相关专家学者做出了广泛的研究分析,发现大部分事故多发驾驶人的速度知觉相比一些安全驾驶人要低,而且年轻驾驶人以及驾驶年龄较短的驾驶人的深度知觉也较低,当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也就是驾驶人的视觉、听觉等负荷工作的状态下会导致驾驶人对风险知觉的降低,从而影响驾驶表现,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汽车驾驶员是一个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公民,并通过车辆交通管理部门核考取得驾驶执照的人员。
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
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
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
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在无法避免事故了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
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
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
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交通系统中,驾驶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交通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紧张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心理素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为紧张情绪。
紧张情绪包括焦虑、恐惧和愤怒等各种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会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还会导致决策能力下降和反应速度变慢。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驾驶员在紧张情绪下容易产生干扰,导致目光不集中、不愿意与其他驾驶员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会增加驾驶员与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冲突风险,并导致潜在的交通事故。
二、自信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与紧张情绪相对应的是驾驶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驾驶员对自己驾驶技能的信心和自我评价。
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和决策水平,同时还能够增加驾驶员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
然而,过高的自信心也可能导致驾驶员对自身能力的过于自信,从而产生不理性的行为和高风险的决策。
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三、压力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通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时间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会对驾驶员的情绪和理性思考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压力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还可能引发焦虑和愤怒等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会影响到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和对危险的应对能力。
四、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改善策略为了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交通安全水平,以下是几项有效的改善策略:1. 提供专业的驾驶员培训: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素质培训,帮助驾驶员了解和掌握理性思考、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这样可以增强驾驶员面对各种驾驶情况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构建驾驶员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等措施。
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研究

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研究一、引言交通事故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作为交通的主要参与者,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风险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交通安全政策和提高驾驶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驾驶员心理因素的类型和特点1. 个人心理特征:个人的性格、情绪状态、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对驾驶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冲动、焦虑、不良情绪等个人心理特征容易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失误等行为,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2. 驾驶员自信心:驾驶员的自信心在驾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程度上的自信心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过高的自信心也可能导致驾驶员对危险情况的忽略,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3. 驾驶员压力和疲劳:长时间驾驶、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可能导致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压力。
疲劳驾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压力状态下的驾驶员,其情绪易波动,反应迟钝,增加了交通事故的潜在风险。
三、驾驶员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1. 注意力分散:驾驶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但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
例如,在驾驶员情绪不稳定或焦虑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错过道路上的重要信息,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 决策能力受损: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可能会降低其决策能力。
过高的自信心可能使驾驶员过于乐观,并采取冒险的驾驶行为。
疲劳和压力可能使驾驶员的决策反应时间延迟,导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下降,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 驾驶行为变化: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可导致其驾驶行为发生变化。
例如,情绪波动可能导致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变得激进和冲动,使其更容易对其他车辆采取危险驾驶行为。
驾驶员的情绪状态还与道路愤怒和道路冲突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愤怒、压力、疲劳和酒驾等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本篇文章将分析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
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会导致驾驶员过度担心或害怕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让驾驶员不能应对突发状况。
据研究表明,焦虑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高于正常情况下驾驶员的风险。
对策:驾驶员需要了解自身的情况并采取一些缓解焦虑的措施。
例如听轻松的音乐、呼吸练习、冥想等都能减轻焦虑。
此外,驾驶员需要保持冷静。
道路上的每一种紧急情况都需要对应的反应,如果紧张的情况下,驾驶员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愤怒愤怒是一种强烈而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愤怒往往是由不满和失望引起的,如果在驾驶过程中遇到不良的驾驶行为,容易激发驾驶员的愤怒。
在过度愤怒的情况下,驾驶员很难冷静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消除愤怒的技巧。
例如,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采取一些深呼吸和冥想技巧,让自己放松一下。
当然,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驾驶员也可以选择停车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上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压力压力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常常由工作时间、压力、以及生活负担等各种因素引起。
当驾驶员处于高压环境下,其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变得有些迟钝,常常产生疲劳,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缓解压力的技巧。
例如,进行放松练习如冥想、进行一些运动等,这些都可以缓解压力。
同时,驾驶员也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睡眠调整,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疲劳疲劳是一种身体状况,会导致驾驶员在车上打瞌睡、反应速度变慢,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减弱。
根据研究结果,疲劳驾驶时间长达二十四小时,其影响与酒后驾驶达到一样的程度。
对策:驾驶员需要避免疲劳驾驶。
如果在连续行车中出现疲劳的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停车休息一下。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最新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最新版)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 繁 扫 视 后 视镜 , 观察后方车辆 . 评 估 超 车 的可 行 性 。在 一 处拐弯处 , 前 方 有 一辆 大 货 车 , 驾驶员决定再 次超车 , 他 依
旧扫 视 后 视 镜 . 当 他 的 视 线 重新 回 到 道路 前方 时 , 惊 恐 地 发 现 前 方 大 货 车 近 在咫 尺 . 然而 。 刹 车 已经 来 不 及 … …此 次 事
如果 驾 驶 员 的注 意 指 向性 错 误 , 选择无关或错误信息 , 会 造成 心理 活动 或 意 识 无 法 觉 察 到 影 响驾 驶 安 全 的重 要 信 息. 造 成 无 意 视 盲 和 变化 视 盲 , 进而引发“ 视 而不 见 ” 事故 。
无意视盲是一种与驾驶有关的注意现象 , 首 先 由 Ma c k
李晓峰 , 马锦飞 2
( 1 . 大 连 舰艇 学院 , 辽宁
[ 摘
大连
1 1 6 0 0 1 ; 2 . 辽 宁 师 范大 学 心 理 学 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9 )
要] 心 理 定 势作 为个 体 的一 种 预 备 状 态 , 是 先 前 的 活 动 倾 向 对 后 来 活 动 的 影 响 。 本 文
了道 路 中 的 危 险对 象 上 . 但 是并 没有 注 意 到危 险 , 从 而 引 发
的交 通 事 故 。 2 01 1年 7月 。 在辽 宁某高速 公路上 , 一 辆 载 满 乘 客 的
长 途 客 车 正 在行 驶 。 驾 驶 员 是 一 位 经 验 丰 富 的老 司 机 , 行 车 里 程 超 过 百 万公 里 。 为 了在 规 定 时 间 内 到达 目的地 , 驾 驶 员
刺激 . 要 求 观 察 者判 断 “ + ” 横 臂 和纵 臂 的长 短 。在 实验 的关
键环节 中. 一 个 非 预 期 目标 ( 一 张 图 片或 者 单 词) 在“ +” 附 近
车 驾 驶 员 足 够 的 注 意 。另 一 方 面 . 通 过 事 后监 控 录像 分 析 ,
驾 驶 员 在 超 车 时 对前 方 道 路 的注 意 力 关 注 不 够 .连 续 扫 视
通 过 对 一起 严 重 的 高速 公 路 交 通 事 故 的 案 例 分 析 , 阐述 心 理 定 势 的发 生 机 制 , 分析汽 车驾驶 员
常见的心理定势现 象。 从 而 说 明 汽 车 驾驶 员 的 心 理 定 势 对 交通 安 全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 为 军 队 汽 车
驾驶 员培 训 课 程 的确 定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故造成驾驶 员 、 乘 务员及多名乘客死亡 , 数 十名乘客重伤 ,
整 辆 客 车 前 部 被 挤扁 . 冲击 力 之 大 , 以至 于 座 椅 被 连 根 拔
起 。
和 Ro c k ( 1 9 9 8 ) 提出 . 是 指 当 观 察 者 集 中注 意 于 某 个 物 体 或 事 件 的 时 候 。他 们 经 常 不 能 觉 察 到 显 著 的 、 与 众 不 同 的 物
2 0 1 4年 第 7期
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 观 察
Th e o r e t i c Ob s e r v a t i o n
No. 7,2 01 4
( 总第 9 7期)
S e r i a l No . 9 7
汽车驾驶员心理 定势对 ¨ 视 而不见 ” 事 故 的 影 响
[ 关键 词 】 驾驶员 ; 心理定势; 视而不见; 军事 培 训
[ 中 图 分类 号 ] B 8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2 2 3 4 ( 2 0 1 4 ) 0 7— 0 0 6 0— 0 2
一
、
引言
这 样 一 位 经 验 丰 富 的 老 司机 . 为 什 么 会 犯 这 种 错 误 ?他 没 有 看 见 前 方 车 辆 吗 ?通 过 其 超 车 意 图 可 以 看 出 , 他应 该 是 看见前车 了, 但是未发现前 车是死车 , 当发 现 时 , 已 经 来 不
及转向 , 甚至没有刹车迹象。那么下一个问题便是 , 他 看 见
“ 视 而不见 ” 是 指 看 了却 没 有 看 见 ( 1 o o k e d b u t f a i l e d t o
s e e , L BF S) 。而 “ 视 而不 见 ” 事 故 是 指 虽 然 驾 驶 员 的视 线 落 在
又 在 阳光 明 媚 的 午后 , 使 尾 灯 非 常 不 明 确 。没 有 引 起 长 途 客
c a p t u r e ) , 关 注 的焦点是 。 观察 者是否 觉察 到 了非 预期 的刺 激“ ] 。 Ma c k和 Ro c k在 电脑 屏 幕 上 简 短 ( 2 0 0 ms ) 呈现 “ +” 静 态
前车 。 为 什 么 没 有 判 断 前 车 是 死 车 ?在 汽 车 驾 驶 员 安 全 心 理 学 的研 究 领 域 . 这一现象被称为无意视盲 , 一 种 由驾 驶 员 定
势 引 发 的心 理 现 象 . 对 交 通 安 全 构 成 巨 大威 胁 。 二、 汽 车 驾 驶 员 无意 视 盲
体, 这种现象被称为“ 无 意 视盲 ” ( i n a t t e n t i o n a l b l i n d n e s s ) 。这 类 问题 的研究 多被 称为 外显 注 意捕 获 ( e x p l i c i t a t t e n t i o n a l
事实上 , 前 方 大 货 车并 不是 正 常 行驶 . 而 是 由于 车 辆 故 障, 抱死 路 边 。 但是 . 货 车 驾 驶 员 没有 按 照交 通 法 规 规 定 . 在 5 0 0米 前 设 置 路 障 , 加之该 车的尾灯被污泥遮挡掩盖 , 当时
的 注 意 区 呈 现 。实 验 结 束 后 , 询 问 观 察 者 是 否 看 到 新 物 体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