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生命 生命》说课稿优秀5篇

《生命生命》说课稿优秀5篇生命生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弹”;正确读写“鼓动、欲望、震撼、糟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名言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2、感悟课题: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经常读到的文章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指名说)原来我们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是同一个词的重复。
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题目呢?题目里又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遇到生字新词大声读三遍,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3、学生认读词语。
(请同学们快速读两遍词语,再读两遍生字。
)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骚扰听诊器4、教师指导书写。
“撼”是左窄右宽的字,右半部分是“感”,上边不要写成“成”。
“欲”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诊”右部下面的三个撇要注意位置。
(教师指导书写,注意指导笔画间的穿插迎让。
生命 生命说课稿

《生命生命》说课稿王家小学马伟琼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生命生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做以说明。
一、说教材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第五组教材就是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主题,选编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生命生命》是本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出自台湾女作家杏林子之手的优秀散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二、说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中蕴含的意思。
2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含义深刻的重点句子: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2、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尚浅,所以围绕三个事例,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懂得珍爱生命。
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四、说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生命的感悟。
五、说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教学法”和“品读感悟法”:(一)启发教学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
让四年级的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自读交流,“品味生命的印象”“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读懂生命的价值。
(二)品读感悟法宋代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 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
课文《生命,生命》说课稿

课文《生命,生命》说课稿(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文《生命,生命》说课稿课文《生命,生命》说课稿《生命,生命》说课稿1一、教材解读《生命,生命》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发问:生命是什么?接下来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飞蛾绝境求生、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表现出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真谛的思考、探究与领悟,最后一节道出心声。
向读者传递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件小事看似浅湿,实则含义深刻;看似并列,实则层层递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策略“生命是什么”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设计教学流程时,我紧扣文路,设计教路,铺垫学路,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播放一组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图片,然后引用杏林子的话导入新课: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季节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到与普通生命绝然不同的画面,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呢并自然引出课题“生命,生命”。
(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就急于想从文本中找出答案,这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飞蛾求生的这个事例中感受生命的跃动,让学生划出令自己震撼的句子,重点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句中飞蛾求生欲望之强烈,显而易见,学生在“挣扎”、“极力鼓动”这些重点词语的朗读中,能想象出飞蛾为了一线生机使出所有力量,这时,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飞蛾是在什么情况下挣扎求生的?通过品悟,学生明白飞蛾此时身处绝境,毫无生还的希望,然而追求生存的力量却又是如此强烈,让它奋力拼搏,飞蛾绝境求生给学生震撼与启迪:生命是如此重要。
生命生命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

生命生命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生命生命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生命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1一、说教材《生命生命》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时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篇课文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生命的感悟。
六、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生命生命人教版说课稿

生命生命人教版说课稿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能力和责任感。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生命》这一课的说课稿,这是一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课程。
以下是本节课的说课内容。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够:1. 理解生命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2. 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学会尊重和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4. 培养对自然和动植物生命的关爱。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生命的定义:探讨生命的本质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
2. 生命的多样性:介绍不同形式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3. 生命的价值:讨论生命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4. 生命的尊严:强调每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5. 珍惜生命: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对生命的珍惜和保护。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2. 案例分析:引入真实的生命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
3.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不同生命角色,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主题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开场提问:你认为自己了解生命吗?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2. 知识讲解(15分钟)- 生命的定义:讲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 生命的多样性: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不同生命形式的特点。
- 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价值。
3. 互动讨论(2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生命的多样性和价值。
- 全班分享: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或补充。
4. 案例分析(10分钟)- 分析真实案例:通过一个具体的生命故事,让学生分析生命的脆弱性和珍贵性。
生命生命说课稿(必备3篇)

生命生命说课稿(必备3篇)1.生命生命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说学生】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
利用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
教学本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说设计理念】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
《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
这类课文极容易上成道德课,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但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而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语文说课稿《生命生命》5篇

语文说课稿《生命生命》语文说课稿《生命生命》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生命生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说课稿《生命生命》1一、说教材分析1、课文特点:《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的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这篇优秀的散文。
作者以女性的细腻和和敏感观察寻常的生命现象引出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贵。
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
《生命生命》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本单元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本课安排了以下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中三个事例所蕴含的内涵。
(2)学会品味精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3)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获得不同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和讨论,形成一种活泼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进学生阅读本文的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生命生命一等奖说课稿

生命生命一等奖说课稿《生命生命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生命生命一等奖说课稿一、分析教材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均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宝贵与美好,学习本组课文,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熏陶。
另外,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生命生命》是本组教材的第三篇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另外,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含义深刻的语句来揣摩文章道理的方法,本课教学将继续训练学生对此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
本次说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目标有: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
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理念指导,精心设计:(一)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五、教法与学法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我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生命》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课《生命生命》。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均向我们阐释了生命的宝贵与美好,而本文作者正是通过对生活中普通的飞蛾,瓜苗、心跳三件事的细致刻画,通过强烈的“生命生命”的呼唤,以小见大,让读者从三个事例中去感悟生命的力量,从字里行间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而且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熏陶。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震撼、欲望、糟蹋、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经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为: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教学我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理念,为了能够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图片扩展法 2.以读代讲法 3.创设情景法 4.点拨法结合教法,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朗读品味 2.想象体验 3.合作探究以上方法的运用,会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所体现。
三、说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解说教学过程:(一)题诗引趣,导入新课。
伴着悠扬的乐曲,老师娓娓道来:竹叶林间那一笔翠绿,是生命;傲雪腊梅的那一抹粉红,亦是生命。
听,林中、幼鸟的叫声昭示着生命的到来;花间小虫的嗡声诉说着生命的力量……多媒体随机出示:翠竹、腊梅、幼鸟,小虫图片。
通过图片将“生命”这一抽象的概念简化,让学生带着对“生命”的懵懂认识,走进课文,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引情入境的目的。
齐读课题后,进入本课第二环节:(二)初读课文,温故知新。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温习词语,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我设计以下两组词语:第一组:动弹即使短暂(侧重点:读音)第二组:骚扰震撼糟蹋(侧重点:解义)温习第二组词语时,我将完成如下教学步骤:首先,在理解“骚扰”一词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字组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本意,此后引导学生发现原文中“飞来飞去”、“捉住”等词语准确地反映出“骚扰”一词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更深层次地理解词语。
其次,运用选词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辨析本文中出现的两个近义词“震撼”“震惊”。
大屏幕出示: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一幕幕生死离别的场景给观众强烈的()。
听到汶川发生特大泥石流的消息,全国人民都()了。
最后,运用反义词解词法理解“糟蹋”。
通过读文可以了解到与“糟蹋”意思相反的态度是“好好使用”,因此在“好好使用”前加“不”就等于“糟蹋”。
大屏幕出示:不好好使用=糟蹋回顾词语温习环节,不仅让学生习得了学习词语的方法,而且为后面难点的突破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并且在解词、读句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整体感知。
至此,也就顺势进入了教学第三环:(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便提问“生命是什么呢?”,进而采用三例展示生命的意义,首先看第一例:1.飞蛾求生事例我采用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是什么引发作者的思考,画出相关句子,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读写结合,加深印象。
多媒体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待学生朗读交流感受后,教师适时点拨:1)指名读后,提问: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感受到飞蛾在尽力挣扎时,教师追问:从哪些词语中能体会到飞蛾在尽力挣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极力、鼓动,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与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
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语生动的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2)老师范读本句,学生想象当时飞蛾求生的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猜想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
当学生说:“会想到,手中是一个小生命”时,教师顺势点拨:那么,现在捏在作者手指间的,还仅仅是一只飞蛾吗?显然不,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哪!引导学生运用原文中的关键句,概括本段内容,即:飞蛾求生的欲望。
的确,正是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引发了作者的思考 3)在这段话里面,作者给我们勾勒了小飞娥绝境求生的一幕,首先写了飞蛾的处境,又写了飞蛾的表现,最后写了作者的感受,根据这三个层次进行分角色朗读。
有了第一个事例的学习基础,剩下的瓜苗生长与静听心跳事例我将分别采用学生合作探究及以读代讲法完成教学任务。
2.学习瓜苗生长段1)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又是什么在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指名读第三段,让学生画画相关语句。
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大屏幕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节小瓜苗。
引导学生体会“竟然”一词,准确地描绘出作者当时的惊讶之情。
2)种子生长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有什么可惊讶的呢?引导再次回归文本,从下文中找出作者惊讶的原因。
孩子们一定会在这句话中找到答案:多媒体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他仅仅只活了几天。
水分、泥土、阳光,此处无一具备,然而这小小的瓜苗却能够:(引读)大屏幕出示:在没有阳光的砖缝中,它——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它——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它依然——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3)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这句话的结尾——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从“仅仅”、“只”、“几天”几个字中体会出小瓜苗虽然生命短暂,但却有顽强的生命力。
从“即使”一词中再一次体会出作者对小瓜苗的赞美与敬佩。
4)继而,引导学生运用本段中的关键句概括出,正是瓜苗顽强的生命力,再次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就这样在合作交流感悟词语的过程中,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又一次接受了生命的洗礼。
教师及时启发:大自然中表现生命力顽强的事物有很多,为什么仅仅是飞蛾和香瓜子给了作者如此大的冲击呢?学生广泛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是的,连动物,植物中最弱小的都能如此珍爱生命,更何况是比他们大得多的人呢?所以接下来作者写到了她自己。
3.学习静听心跳段1)我会和学生合作读本段:师: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同学们,你听。
(播放心跳的声音)这心跳——生:沉稳而又规律师:你静静地再听。
(播放心跳的声音)这心跳——生:沉稳而有规律师:尽管病痛的折磨让人难以忍受,但她听到的心跳,依然——生:沉稳而有规律2)师:就是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让作者想到了——大屏幕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淡淡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可以”、“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既然不同的态度,显然杏林子选择了前者。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屏幕出示:在轮椅上渡过的49年里,坚强的杏林子没有向命运低头,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坐在轮椅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做出贡献。
她离世后,家人根据其遗愿把其躯体捐献给了医院供医学研究。
在反复朗读品悟的基础上,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点拨及背景资料的扩充,学生逐渐能够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的意义。
至此,引出杏林在对生活的感悟一段,呈水到渠成之势。
4. 同学们齐读,,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引导:1)在这一段话中有一组反义词,用笔圈画出来。
2)什么叫有限,什么叫无限?学生充分交流后,多媒体出示:杏林子生前作品。
帮助学生对有限无限的理解。
学生能够总结出她的生命是有限的,作品是有限的,她的精神是无限的,她对我们的影响是无限的等说法。
多媒体出示:杏林子图片,提问:此刻你觉得杏林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总结:她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
我们不但要活着,还要活得有价值。
3)让我们借助这些关联词语,将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刻印在我们的心间。
大屏幕出示: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
于是_____________。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
3)引用名言点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四、板书设计:生命生命飞蛾求生的欲望?瓜苗顽强的生命力热爱生命“我”沉稳而规律的心跳提问事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