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讲义工心肺机
ecmo课件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ECMO可以更加智能化地进行调控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便携式与可移动设备
ECMO设备需要进一步小型化和便携化,以便在患者转运和急救过程 中更好地应用。
ecmo与其他辅助循环的比较研究
与传统机械通气比较
ECMO与传统的机械通气相比具有更 多的优势,例如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 通气和氧合,减少肺部损伤等。
ecmo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急救中的应用
在急救医学中,ECMO可以作为 急救措施之一,为患者提供呼吸 和循环支持,提高生存率。
灾难救援中的应用
在灾难发生时,ECMO可以用于 救援伤员,为伤员提供呼吸和循 环支持,提高生存率。
THANKS
ecmo课件
目录
• ecmo概述 • ecmo技术 • ecmo的临床应用 • ecmo的并发症及处理 • ecmo的未来展望
01
ecmo概述
ecmo的定义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系统,通过短期或长期替代心肺功能 ,为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提供呼吸循环支持,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处理方法
预防血栓形成是关键。可以采用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等抗 凝药物;同时,定期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 整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如果发现血栓形成,可以采取溶栓 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感染及处理
01
感染
02
处理方法
ECMO过程中,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等原因, 容易出现感染。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肺炎等严重后果。
提供了生存的希望。
04
05
ecmo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ECMO的适应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肺功能严重受损,如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心脏骤停、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ECMO基础讲课PPT精选课件

58
溶血预防与处理
控制辅助流量和HCT 控制静脉引流负压:<40mmHg,流量不足时正确处理 游离血红蛋白监测 碱化尿液维持尿量,血透 更换ECMO装置 缩短ECMO时间
59
肾功能不全预防与处理
维持肾脏血液循环和供氧:维持足够的循环流量、动脉血压和血液携氧 ECMO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血管收缩药物的使用
❖ 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 潜在的严重慢性肺脏疾病,如严重COPD、慢性肺栓
塞等; ❖ 终末期疾病,如继发性肿瘤发展期、肿瘤恶液质; ❖ 无法控制的代酸,提示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期,循环
呼吸支持后微循环恢复的可能性小。
28
呼吸支持相对禁忌症
❖ 败血症休克 ❖ 严重的肺高压 ❖ 急性或慢性不可逆的心肌功能障碍 ❖ 免疫抑制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 ❖ 出血性疾病 ❖HIV
➢肺部X线改善,肺顺V-应A模性式 改善;
呼吸机参数有上调空肺间脏;:正停常机观察时间
超过7h。
心脏:SaO2↑,血压↑,心电图正常 超声:心脏收缩舒张正常
流量:减至1L/min, 流量小于心输出量的10% 药物:
62
thankyou
63
43
氧合器定时检查单
❖氧合器气体流量是否与血流量匹配 ❖氧合器血流量是否在氧合器性能范围
内 ❖气体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氧合器气体出口是否开放 ❖氧合器气体出口内积液是否清亮 ❖氧合器顶端是否有气泡 ❖目视氧合器内有无血栓形成
© M4A4QUET
2021/7/10
44
血管插管定时检查清单
❖是否缝扎固定 ❖插管创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渗血 ❖管道内有无凝块 ❖插管是否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床边/
《人工心肺机》课件

安全性提高:未 来人工心肺机将 更加注重安全性, 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THANKS
汇报人:
体外循环:在人工心肺机可以替代心肺功能,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体外循环:在人工心肺机可以替代心肺功能,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Part Three
人工心肺机的组成 结构
血泵
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
结构:主要由泵体、叶轮、轴、轴承等组成 工作原理:通过叶轮的旋转,将血液从泵体吸入,再通过泵体将血液输送 出去 特点:高效、稳定、耐用,能够满足人体血液输送的需求
氧合器
功能: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 结构:由膜材料制成,具有透气性和透水性 工作原理:通过膜材料进行气体交换,实现血液与氧气的接触 应用:在人工心肺机中,氧合器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关键部件
滤器
功能:过滤血液中的杂质和毒 素
结构:由多层滤膜组成,可以 高效过滤血液
材质:采用高分子材料,具有 高透水性和抗污染性
操作不当导致机器故障:需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避免误操作 机器故障无法启动:检查电源、线路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及时维修 机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声音:检查机器内部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及时清理 机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温度:检查机器散热系统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及时维修
Part Five
人工心肺机的维护 保养
人工心肺机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人 工 心 肺 机 的 概 述
03 人 工 心 肺 机 的 组 成
结构
05 人 工 心 肺 机 的 维 护 保养
04 人 工 心 肺 机 的 使 用 方法
06 人 工 心 肺 机 的 优 点 与局限性
徒手心肺复苏术讲义

广南县中医院朱和英第一节、概论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胸外心胸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是初期心肺复苏的主要措施,因不须要借助有关设备和器械,所以,又称之为徒手心肺复苏。
由于心跳停止很快导致呼吸停止,同样,呼吸停止几分钟也将引起心跳停止,虽然二者停止时间可能稍有间隔,但是,心肺复苏必须同时进行。
一般认为脑缺血缺氧时限为4至6分钟,如超过这时限,大脑细胞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损伤,即使初期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及循环基本恢复,也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如“植物人”等。
心肺复苏的首要问题是争取时间,贵在迅速,有时仅分秒之差,也可显著地影响复苏的效果,只要诊断及时,抢救得当就可以使相当数量病人重新健康生存。
在人口从多的我国,预计每年需要施行心肺复苏病人可达数万人。
为此,普及推广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实为重要,不仅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徒手心肺复苏,并尽可能多的非医务人员也能基本掌握徒手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发生率:心脏骤停发生率:36—128/10万/年,随年龄增加,男多于女,75%死于院外猝死的危险因素1、冠心病占80%,有20%以猝死作为首先临床症状。
2、心衰,射血分数低者。
3、心电图异常。
4、左心室肥厚。
5、有猝死家族史。
6、粮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
7、肺活量低,红细胞压积高,静息时心率快。
据估计,如果发生于医院外的心脏猝死病人于心脏停止4分钟内得到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并在8分钟内获得进一步诊治,则其治愈率可达45%或更高。
因此,应该将医疗力量和社会群众力量结合起来。
心跳骤停超过4至6分钟时限,也不应该轻易放弃复苏措施。
再者,脑复苏近年来已有一些新进展。
所以,现已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
第二节、心跳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心脏不收缩,处于静止状态,无心电波。
2、心室纤颤:心室肌肉纤维呈不规则的颤动,心排出量几乎为零。
第一章人工心肺机

第一章 人工心肺机
HEART-LUNG MACHINE
07X2 07J2
1
本章主要内容
1. 人工心肺机及发展情况 2. 体外循环工作原理 3. 血泵(滚柱泵、离心泵) 4. 氧合器(鼓泡式、膜式) 5. 热交换系统 6. 主要参数及监护装置
2
Definition:人工心肺机定义
1. 人工心肺机:实施体外循环灌注的机器 2. 心内直视手术OPEN-HEART SURGERY时
人工心肺机代替了人体心脏的泵血功能及 人体肺脏的气体交换功能
3
Surgical procedures in whic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s used
1.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2. Cardiac valve repair and/or replacement (aortic valve, mitral valve, tricuspid valve, pulmonic valve)
13
我国人工心肺机发展情况
• 1956年上海胸科医院和上海医疗器械厂协 作设计了滚压式血泵和鼓泡式氧合器
• 1957年制成第一台国产人工心肺机、先后 于西安和上海开展了体外循环的动物实验
• 1958年6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苏鸿熙用人工 心肺机成功为6岁男孩施行室间隔缺损直视 修补术
• 58年上海胸科医院应用国产人工心肺机, 在体外循环下成功为1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 窄患者进行了矫治术
性和管壁不同,实际流量可不同。
52
转速显示
• 转速显示可以间接地显示流量 • 流量或转速:一般可由选择开关同
心肺复苏讲义

人工呼吸
捏住鼻子
捏住患者的鼻子,防止气体从鼻腔漏出。
吹气
深吸一口气后对患者进行吹气,吹气时要确保胸部隆起。
04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确保安全
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应确保周 围环境安全,避免对救助者和
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及时呼救
在实施心肺复苏前,应先拨打 急救电话,确保专业救援人员
循环与呼吸比例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 例应为30:2,即每按压30 次循环进行2次人工呼吸。
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按压位置不正确
纠正方法为确保按压位置在患者胸骨下半部,避免按压到剑突等 位置。
按压深度不足或过度
纠正方法为保持按压深度在5-6cm之间,避免过深或过浅的按压。
人工呼吸吹气不足或过度
纠正方法为确保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使胸部隆起,避免吹气过 快或过度用力。
人工呼吸是通过口对口吹气或使用简易 呼吸器,向患者肺部吹入空气。
开放气道是通过抬头提颏法或推举下颌 法,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保持气道通畅。
基本步骤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 工呼吸,需要在黄金抢救时间内持续进 行。
胸外按压是通过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下半 部,使胸腔内压力升高,促使血液流动 。
,提高技能水平。
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在实践操作中始终牢记安全第一 的原则,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意
外伤害。
准确判断
在实施心肺复苏前要准确判断患者 的意识和呼吸情况,确保患者符合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
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心肺复苏的操作规范进行, 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 无效操作。
第七章_人工心肺机2

• 体外循环有两种: • (1)全部循环,即我们所说的体外循环。 • (2)局部循环:包括单侧心脏循环和降主 动脉循环。
单侧心脏循环
降主动脉循环
二、人工心肺机的组成
• 1、血泵
• 2、氧合器
• 3、过滤系统
• 4、热交换系统
• 5、基本的监护系统
1、血泵
• 血泵是体外循环的动力部分,作用是代替 心室的搏出,术中失血回收以及心脏停搏 液的灌注。
• 鼓泡式氧合器特点是形成一个气血界面, 将血液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氧合。 • 模式氧合器的特点是气血不直接接触,利 用一层薄膜进行氧合。
本节小结
• 1、人工心肺机的原理是什么?
• 2、人工心肺机的组成?
• 3、为何泵槽内壁的开口角为210度?
• 4、氧合器的种类?
• 5、鼓泡式氧合器与膜式氧合器的区别?
(1)血膜式氧合器 • 血膜式氧合器是比较早的一种氧合器,氧 合原理是使血液均匀地在氧合部分形成薄 的血幕,并且直接暴露在氧气中,达到氧 气和二氧化碳的充分交换。
• 分为直立垂屏式和转碟式。
• 目前已被淘汰。
(2)鼓泡式氧合器
• 是通过发泡然后再去泡而达到氧合目的的 一种氧合器。 • 工作过程分为五大部分:氧合、消泡、过 滤、贮血和变温。
• 4、过滤器的作用是滤去体外的(栓子)和 (微栓)。 • 5、为减少血球破坏,一般是以测定(回流 阀)来调节泵压的适当松紧度。
• 6、进行心肌保护的三个必要措施为什么? ①全身血流降温 ②冠状动脉冷停跳跃灌注 ③心脏周围置冰袋降温
无须密闭易于清洗和擦拭开口角210度是为了保证两个滚柱在旋转式始终有一个或两个滚柱能挤压泵管使血流流动稳定减少冲击泵运转中起保护作用防止液体或异物溅入泵内损伤泵管
心肺复苏讲座重点讲义

误区二:按压深度过浅或过深
总结词
正确的按压深度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般为5-6厘米。
详细描述
按压深度过浅可能无法有效挤压胸腔,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按压深度过深则 可能造成肋骨骨折或损伤其他内脏器官。正确的按压深度一般为5-6厘米,能够 确保足够的血液流动,维持重要器官的供血。
误区三:人工呼吸吹气量过大或过小
成功案例分享:心肺复苏救人的真实故事
案例一
一位中年男子在公园里突然昏倒,心跳骤停。路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急 救车。经过持续的心肺复苏和急救处理,患者最终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成功脱 离危险。
案例二
一名儿童在游泳池边突然晕倒,溺水导致呼吸停止。在场人员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经过连续的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患者恢复自主 呼吸和心跳,被成功救活。
心肺复苏讲座重点讲义
• 心肺复苏概述 •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 心肺复苏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 心肺复苏的常见误区和纠正方法 • 心肺复苏的成功案例和效果评估 • 心肺复苏的未来展望和研究方向
01
心肺复苏概述
心肺复苏的定义
总结词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医疗救助技术,旨在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
0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CPR黄金三步骤
01
02
03
胸外按压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通 过胸外按压来挤压心脏, 促使血液流动,为大脑和 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氧气。
开放气道
清理呼吸道,确保呼吸道 畅通无阻,以便进行人工 呼吸。
人工呼吸
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 式,向患者肺部吹入空气, 帮助患者呼吸。
正确的手位和按压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面板
• 一般的心肺机血泵上的控制装置为: 电源开关、流量旋钮、流量显示、 转速显示、管径选择、指示灯、反 向转流开关、搏动控制开关
49
电源开关
1. 按键式或触摸式开关。有的泵为保 证安全防止错误操作,进行双指按 压触摸启动。
2. 电源开关均配有保险装置,以防电 压不稳时将泵烧坏
50
流量旋钮
成新型的鼓泡式氧合器,并成功地应用于
临床
15
膜式氧合器
• 1958年,面积为25m2的膜式氧合器在临床为 成人进行气体交换
• 1957年发现硅橡胶膜对氧和二氧化碳有特别 高渗透性,其生物相容性好,促进了适用于 临床常规使用的膜式氧合器的发展和商品化
• 膜式氧合器已由25m2,减少到2.5m2。微孔 Teflon膜(聚四氟乙烯)或空心聚丙烯微纤 维,仅0.8m2的交换面积,气体交换效果远远 超过了硅橡胶膜,能满足成人气体交换。
人工心肺机代替了人体心脏的泵血功能及 人体肺脏的气体交换功能
3
Surgical procedures in whic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s used
1.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2. Cardiac valve repair and/or replacement (aortic valve, mitral valve, tricuspid valve, pulmonic valve)
12
人工心肺机发展的各阶段
• 第一例真正的临床:1953年Gibbon利用垂 屏式氧合器和滚压式泵进行体外循环,为1 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修补, 从而使心脏外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1956年美国、瑞典、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相 继在临床开展了心内直视手术,至1957年 体外循环便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 1933年Banerott采用人工血泵和同种肺脏来 维持动物体内的血流循环
11
人工心肺机发展的各阶段
• 1937年Gibbon在短暂阻断犬的肺动脉 期间, 用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维 持生命,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 1944年Ko1ff及Berk发现血在盘卷型人 工肾中被氧合,因而,设计了聚乙烯 毛细管盘卷型膜式氧合器
• 泵要求在一定阻力范围内不改变 流量,在低流量和高流量时均应 稳定。
• 07J4
39
流速
• 泵管内径的粗细、泵管弹性、泵槽直 径、泵的转速及泵管的出入口大小, 均会影响血流通过的速度和血液破坏 的程度。
• 在高流量时,泵速和流量呈线性关系。
40
泵压
• 要求:无过度挤压、无反流,取决于 ①滚柱和泵槽之间可调的精密度; ②泵管壁厚薄均匀,误差小。
2. 应注意:在非搏动与搏动之间的转换 时流量的改变,尤其在由搏动改为非 搏动时,流量增加,谨防泵空贮血室 。
第一章人工心肺机
精品
本章主要内容
1. 人工心肺机及发展情况 2. 体外循环工作原理 3. 血泵(滚柱泵、离心泵) 4. 氧合器(鼓泡式、膜式) 5. 热交换系统 6. 主要参数及监护装置
2
Definition:人工心肺机定义
1. 人工心肺机:实施体外循环灌注的机器 2. 心内直视手术OPEN-HEART SURGERY时
2. 如此血液不经过自体的心肺进行氧合和组 织灌注的过程,称为心肺转流(心肺旁 路),亦称为体外循环。
21
人工心肺机的作用
泵血功能:用人工心肺机来维持心脏泵 血功能
气体交换功能:用人工心肺机来维持肺 脏的气体交换功能,给术者提供一个心 脏停搏状态下安静无血的手术野,进行 心脏及血管的手术治疗
22
人工心肺机基本设备
• 按其使用的目的分为: 动脉泵、静脉泵、吸引泵和灌注泵
31
滚柱泵
• 滚柱泵构成:
泵头、 泵控制面板、 电气传动装置
32
泵头的功能
传动装置: 蜗杆蜗轮、皮带轮、低速电机 传动方式:电机旋转运动通过(蜗杆蜗
轮、皮带轮、或直接)传入泵中心轴, 带动与中心泵轴相连接的两个自行运转 的滚柱,在大于半圆形的泵槽内作旋转 滚动,推动血液向前流动。
1. 一般顺时针方向为增大流量 2. 在同等流量时,各泵头流量旋钮旋
转的弧度不同,灌注师应了解熟悉 所使用的旋钮,以便灵活操作
51
流量显示/转速显示
• 一般机内电脑计算流量是以硅橡胶 泵管或聚乙烯塑料管的内径为标准, 每转搏算公式) • 但两种相同内径的泵管,由于其弹
• 血泵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心室的搏出 功能、手术中失血的回吸、心脏停搏 液的灌注
• 一台完整的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系统 应由4~5个泵头(pump head)以及 其它装置设施共同组成
29
血泵及控制 面板图 血泵
血泵控制部分
30
血泵分类
• 按结构可分为: 指压式泵、往复式泵、滚柱式泵和离 心泵等。
13
我国人工心肺机发展情况
• 1956年上海胸科医院和上海医疗器械厂协 作设计了滚压式血泵和鼓泡式氧合器
• 1957年制成第一台国产人工心肺机、先后 于西安和上海开展了体外循环的动物实验
• 1958年6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苏鸿熙用人工 心肺机成功为6岁男孩施行室间隔缺损直视 修补术
• 58年上海胸科医院应用国产人工心肺机, 在体外循环下成功为1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 窄患者进行了矫治术
• 1910年Hooks研究了搏动性血液对肾脏的 作用,强调了灌注中脉压的重要性
10
人工心肺机发展的各阶段
• 1916-1918年先后从动物的心脏和肝脏提取 肝素,1936年达到在人身上应用的程度。
• A、B、O血型的发现,推动了体外循环研 究工作的进展,使之进入更高的实验阶段
• 1930年Tepebukuu通过多次动物实验,认为 有可能应用体外循环的方法,以维持心肺 功能
14
我国人工心肺机发展情况
• 上械厂先后研制成Ⅰ型人工心肺机(垂屏 式氧合器)和Ⅱ型人工心肺机(转碟式氧 合器)
• 80年代,上海、广州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 体外循环设备技术交流会,对体外循环器 械和灌注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国外新型鼓泡氧合器的蓬勃发展,我国上
海、天津、广州、西安和长春也先后试制
5. Repair of some large aneurysms (aortic aneurysms) bulge in artery 动脉瘤
6.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血栓去除:In thoracic
surgery, a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 PTE, is an operation that removes organized clotted blood (thrombus)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ies.
5
心脏内腔手术的手术环境
心脏直视手术:即打开胸腔、切开心
脏并暂时阻断上、下腔静脉血流向右心 房的流动,使心脏内处于无血状态。
通常对生命体而言,静脉血流停止 时间不得超过3-4分钟,否则将因缺氧 而造成死亡。
6
低温法应用于简单的心脏手术
• 动物实验表明:将动物的体温降低,心 脏的血流能暂时切断一个较长的时间而 不致引起组织缺氧。
41
调节滚柱张紧度
42
管夹
• 泵管夹固定泵管:既不改变泵管内径 又能夹紧泵管,防止在滚柱的反复推 动下产生滑移而影响血液灌注
• 泵管固定夹:固定准确、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43
管夹图
44
泵槽
• 内壁一般为优弧半圆形或圆形 • 要求内壁光滑无毛疵。无须密闭,易
于清洗和擦拭 • 开口角210度,为什么?
16
离心泵(灌注用)
• 离心血泵:出现于60年代 • 作用原理:利用离心力作为动力,驱使
血液流动 • 特点:创伤小、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17
第二节 体外循环原理
18
XF-4A型
人工心肺机
19
上 械 厂 人 工 心 肺 机
20
工作原理
1. 将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静脉血通过管道 引出,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 再经过血泵(人工心脏) ,将氧合后的血液 输入动脉系统,以维持机体在循环阻断时 的生理功能。
性和管壁不同,实际流量可不同。
52
转速显示
• 转速显示可以间接地显示流量 • 流量或转速:一般可由选择开关同
时控制和显示
53
管径选择
• 不同管径(内径)的泵管在同样转 速下,其流量不同。因此,在使用 时,应根据实际应用的泵管口径将 选择旋钮指向所用的型号。
• 管径有英制和公制两种。
54
指示灯
电源指示灯,有的机上还有转 向或转速指示灯。
8
人工心肺机发展的各阶段
1885年Von Frey及Gruder制成第一套人工 心肺机,将血液以薄膜形式分布在旋转 的圆筒上完成血液氧合(表面暴露式),并 作了离体器官灌注
9
人工心肺机发展的各阶段
• 1890年Jacobe用手间歇地挤压放在动脉端 的橡皮囊,使其产生波动血流灌注,并 用动物肺进行氧合
指示灯往往与开关合并在一起。
55
反向转流开关
• 一些心肺机具有反向旋转滚柱的功能 • 为了防止误操作,在开关上增加了保
护措施。 • 注意:反向运转时,将流量旋钮调至
零,关闭正向流量开关后再启动反向 开关,同时调节流量旋钮
56
搏动控制装置07j5
1. 带有搏动性能的泵具有搏动控制开关。 在启动搏动开关之前,根据情况选择 搏动延迟时间和搏动比率以及触发型 式等。
• 低温法在临床上可应用于简单的心脏手 术,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