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古诗词考题是高考语文的必考点,古诗词赏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诗表达技巧题型解析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尚缺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3.请鉴赏某句诗或某联。

4.作者用了那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某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间隙作者的情感。

6.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是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格式】赏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温馨提示】解答这类题时要避免以下失误:1.答非所问。

有的考生因为诗歌方面的知识欠缺,加之对诗作理解不透彻,鉴赏准备不充分,答题时就东扯西扯,答非所问。

2.孤立片面。

如贺知章的《咏柳》,问: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看,很有可能有不少考生会答成“比喻”。

而实际上从全诗来看,《咏柳》是通过写柳树来讴歌春的创造刘,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故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以实写需(或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具体是指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及某篇布局的技巧。

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判定与确认;二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三是分析技法运用效果。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述、说明、议论、抒情等。

而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是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简介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情怀。

间接抒情包括:1.触情生情2.借景抒情3.以物喻人等。

二、修辞方法。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对比、互文、反复等,诗歌是十分将就含蓄凝练的。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解答方法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解答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解答方法考试卷上的古代诗歌,在表达上肯定有其独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技巧。

考生需要培养“识别独特”的敏感意识,这样答题就容易找到方向。

一、强化识别“修辞手法”的意识“比喻、比拟、衬托”这三种修辞格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不管试题有没有提示,考生一定要有将这三种修辞格依次对号入座的意识。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略)本题虽然没有明确说考查表达技巧,但是考生可以推测:命题者问“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既然提到“方法”这个词语,可见试题考查的还是作诗的技巧,只不过换了一种问法而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呢?“比喻”在诗中找不到,“比拟”在诗中也找不到,那就试一试“衬托”吧。

最后一句中的“惆怅”是这首诗抒发感情的标志词,这一点考生应该能看出来。

但是,诗的前两句并未写“惆怅”,而是写自己“惯别家”,就是习惯离开家乡,第二句“等闲挥袂客天涯”更带上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毫无悲切惆怅之感。

前后照应起来看,前两句诗与后两句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个转折,形成了对比,使用了衬托手法。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二、遇“怎么描写”,用四个术语分别验证“侧面描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这四个术语都属于表现手法,考生答题时不能胡乱套用,而要结合诗句进行验证分析。

古诗歌鉴赏之常见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解答方法与步骤

古诗歌鉴赏之常见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解答方法与步骤

古诗歌鉴赏之常见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解答方法与步骤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2.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描写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引用4.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二.考查点[考查点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段]1.设题角度:一般考查方式是指出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以及有何表达效果。

2.知识储备:抒情手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用来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

抒情手法作用直接抒情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借事抒情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秋思》唐代张籍)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总述及答题方法点拨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总述及答题方法点拨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 内涵
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作用 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分析:句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 范例 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词人的 伤感情怀。
五双 关
内涵
古代诗歌的表达 技巧总述及答题
方法点拨
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 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总体来说主要体现在
以下 4 个方面:
描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 写 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 表达方式 抒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 情 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融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比如: 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 这句话的第二句不是抒情,只是讲了柳枝在风中缠绕的 事实,但是其中含有情。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融情于 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多用于写景诗中,托物言志多用于咏物诗 中。 ②借景抒情的“景”一般由多个物象构成,托物言志 一般只有一个物象,它是靠一个物象的众多方面构成“景 象”。 ③借景抒情的近义词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近 义词是“借物咏怀”,甚至是“象征”。
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 等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 等
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答题三步骤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 4 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 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均可采用“3 步骤”。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归纳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1、比喻: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对事物的描写更加细致传神;比喻鉴赏题答题模式:……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事物)比喻为……(喻体事物),对……(本体事物)进行……(生动、细致、传神等)的描写,显示了……,表达了诗人……(情感特点)。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指代所要表现的事物。

可以使语言简练、使描写对象具体实在,情感表达更为含蓄。

3、夸张: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烘托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4、比拟:生动形象地表现所要描写的事物。

5、对比:把不同事物相近或相反的了两个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

答题模式:通过……与……相比较(比照),突出……的……(特点),寄托(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6、通感:把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串通起来表现事物的修辞手法。

能够勾勒事物的立体形象,把人对事物的感受和主观情感协调统一。

7、互文:上下句文意互相照应补充。

让诗歌的语言更为简洁,在抒情上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8、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抒情含蓄。

9、顶真:使诗歌的语言更富节奏感,让全诗的描写对象浑为一体。

10、列锦:将名词与名词性短语罗列在一起(《天净沙·秋思》)。

烘托气氛,勾勒画面,营造意境,丰腴情感。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对事件进行有序叙述。

(交代事情缘由和人物的经历和遭遇。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事物、景物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具体内容见下面归纳)。

3、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喜恨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予、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常情况下,均以美景写乐情,以恶景写哀情,但也有用“乐景写哀情”的,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与例题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与例题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与例题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模板与例题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满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说,准确指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即回答是什么。

第二步:分说,结合作品具体诗句分析为什么用了这种方法。

即回答为什么。

第三步:小结,该方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即回答怎么样。

【答题模板】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述(描写)+叙述(描写)什么+抒怎样的情赏析修辞手法:解释手法+分析表达的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高考中对古诗词阅读考查的热点之一。

可提醒学生在赏析时,注意以下两点:1.细致审题,强化四个留意①细读题干,留意赏析范围和对象。

②留意鉴赏表达技巧必须与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③留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诗词会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的表达技巧作答。

④留意回答表达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只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2.规范答题意识,严谨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规范严谨,表意完整全面。

如可按照“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的思路组织答案。

对点演练:(一)表达方式的赏析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题目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4分)答题格式:1. 诗句内容理解(1分):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入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2. 表现手法(1分):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情感表达(1分):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宏伟气魄,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 艺术效果(1分):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海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这是赏析的基础。

然后明确运用的夸张和想象手法,这种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

从情感上看,曹操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政治抱负在诗中有所体现,而这样描写的艺术效果就是让整首诗充满了雄浑壮阔之感。

题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4分)答题格式:1. 修辞(1分):运用了拟人修辞。

“生”“入”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哲理(2分):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3. 情感与效果(1分):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从修辞角度看,拟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哲理方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交替,暗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

这种描写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在艺术效果上能给读者带来鼓舞。

题目3: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答题格式:1. 内容(1分):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象,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2. 炼字(1分):“争”和“啄”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争”字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活泼动态,“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

(完整版)初中古诗词解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初中古诗词解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初中古诗词解读常见题型及答题
技巧
一、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初中古诗词解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题型,提升解诗能力。

二、常见题型
下面列举了初中古诗词解读中常见的题型:
1. 辨析诗句:要求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解释。

2. 理解意境:要求根据整首诗句的表达,把握其所营造的意境或情感。

3. 感悟主题:要求归纳出诗句所表达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4. 解释修辞:要求理解和解释诗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5. 分析蕴意:要求通过阅读和理解诗句,挖掘其中的深层意义和蕴意。

三、答题技巧
初中古诗词解读题型的答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注意关键词: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主题”、“意境”等,有助于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2. 分析全文:不要只看单个句子,要将整篇诗句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把握整个意义。

3. 注重上下文:通过理解上下文,可以更好地把握诗句的含义和意图。

4. 注意修辞手法:时刻关注诗句中可能出现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拟人、对偶等,这有助于理解诗句的深层意义。

5. 多角度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诗句的意义,可以有助于发现更多的解读可能性。

6. 练积累:通过多做练题和阅读更多的诗词,积累经验和提高解诗的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初中古诗词解读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提高你的解诗能力。

祝你学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古诗词考题是高考语文的必考点,古诗词赏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诗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尚缺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3.请鉴赏某句诗或某联。

4.作者用了那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某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间隙作者的情感。

6.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是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格式】
赏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时要避免以下失误:
1.答非所问。

有的考生因为诗歌方面的知识欠缺,加之对诗作理
解不透彻,鉴赏准备不充分,答题时就东扯西扯,答非所问。

2.孤立片面。

如贺知章的《咏柳》,问: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看,很有可能有不少考生会答成比喻。

而实际上从全诗来看,《咏柳》是通过写柳树来讴歌春的创造刘,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故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以实写需(或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具体是指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及某篇布局的技巧。

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判定与确认;二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三是分析技法运用效果。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述、说明、议论、抒情等。

而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是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简介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情怀。

间接抒情包括:1.触情生情2.借景抒情3.以物喻人等。

二、修辞方法。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对比、互文、反复等,诗歌是十分将就含蓄凝练的。

古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借助一些修辞方法,这样不仅能准确,更富有表现力。

所以,鉴赏古诗词,只要抓住诗中的修辞方法深入研究
就可以事半功倍。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赋,比,兴,烘托,用典,象征,联想,对比,渲染,动静结合,一动衬静,以虚趁实。

例如用典就是在诗歌中使用典故。

用典是故事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因为它即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丰富内容,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四、谋篇布局技巧
鉴赏结构技巧: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总分、详解、巧妙过度、伏笔照应、铺垫、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