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十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全及翻译【⼗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全及翻译【篇⼀】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伤使⼈⾔于项⽻⽈:“沛公欲王关中,使⼦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怒⽈:“旦⽇飨⼠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兵四⼗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沛公居⼭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关,财物⽆所取,妇⼥⽆所幸,此其志不在⼩。
吾令⼈望其⽓,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季⽗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从俱死也。
”张良⽈:“⾂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具告沛公。
沛公⼤惊,⽈:“为之奈何?”张良⽈:“谁为⼤王为此计者?”⽈:“鲰⽣说我⽈:‘距关,⽏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料⼤王⼠卒⾜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请往谓项伯,⾔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秦时与⾂游,项伯杀⼈,⾂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孰与君少长?”良⽈:“长于⾂。
”沛公⽈:“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吾⼊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夜望将军⾄,岂敢反乎!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沛公⽈:“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因⾔⽈:“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乎?今⼈有⼤功⽽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谢⽈:“⾂与将军戮⼒⽽攻秦,将军战河北,⾂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精选高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篇一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1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宋代〕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
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
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__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独善其身。
虽未能及古人,心向往之,未尝敢忘。
达人所知,达士所达,达人知命,达士达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必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遁世无闷,随俗不污。
是以君子不以其道得之,则不受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乘舟济川,不如翼也;立乎高山,不如登之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夫君子之学也,贵其修己以安人,而不贵其修己以害人。
《论语》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此之谓也。
译文:君子的行为准则,是内心平静来修养自身,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如果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保持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培养出才华。
不学习就无法拓宽自己的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大器。
放纵懈怠就无法激发精神,轻薄急躁就无法修养性情。
时间随着岁月流逝,意志随着日子消磨,最终变得枯萎衰落,只能独自修身养性。
虽然不能达到古人的境界,但心中一直向往,从未敢忘记。
明白人的命运,明白大道理,明白人的命运,明白大道理。
在困境中,只能独善其身;在通达时,就要兼善天下。
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也会遵守;自身不端正,即使命令了人们也不会遵守。
因此,君子必须慎独。
小人闲居时必定会败坏,不会进入危险的国家,不会居住在混乱的国家,隐居在世不感到忧闷,随俗而居不沾染污秽。
因此,君子如果不是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获得的东西,就不会接受。
君子做官,是为了推行自己的道义。
道的不能实行,已经知道了。
乘坐船只渡过江河,不如飞翔的翅膀;站在高山之巅,不如亲自攀登。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就会产生。
《易经》说:“积累善行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庆;积累恶行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祸殃。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看看下面的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吧!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塞翁失马》文言文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翻译: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劝学原文及翻译: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三峡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高中必备文言文及其翻译

原文:《滕王阁序》昔闻高阳之墟,有腾王阁者,高敞临江,重楼飞阁,朱栏玉砌,云雾缭绕。
每至春秋,宾客盈门,诗人饮酒,放歌高歌。
予尝登斯楼也,极目远眺,见长江之水,滔滔东流;遥望龟山,郁郁葱葱。
思古之幽情,发而为文。
翻译:《滕王阁序》从前听说高阳的遗址,有一个腾王阁,它高耸临江,重楼飞阁,朱红色的栏杆,白色的台阶,云雾缭绕。
每到春秋之际,宾客络绎不绝,诗人们饮酒作乐,高声歌唱。
我曾经登上这座楼,极目远眺,看到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远望龟山,郁郁葱葱。
思考古人的幽情,便发而为文。
原文:嗟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人秉烛夜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古人云:“千里共婵娟。
”今日之滕王阁,虽非昔日之盛,然登斯楼者,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唉!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人手持烛光夜游,美好的时光,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古人说:“千里共婵娟。
”今日的滕王阁,虽然不是昔日的盛景,但登上这座楼的人,也足以畅叙幽情。
原文:嗟乎!人生如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吾辈虽不及古人,然亦当效法古人,勉力学问,以期有朝一日,能成就一番事业。
翻译:唉!人生如梦,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动摇,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我们虽然比不上古人,但也应该效法古人,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原文:嗟乎!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吾辈当以古人自勉,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翻译:唉!天地是万物的旅店,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而浮生若梦,欢愉又能有多少呢?古人手持烛光夜游,美好的时光,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我们应当以古人为榜样,不要因为物质而喜悦,也不要因为自己而悲伤。
这篇《滕王阁序》以其优美的文辞、深刻的哲理,成为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篇序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观,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高中必背古诗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君子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我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由啊!教导你懂得这个道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啊!”《庄子》选段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就来问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言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
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
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
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
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4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
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
5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
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6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
就派秦武阳做副手。
7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
8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
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
”于是出发了。
9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
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节唱歌,发出了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
荆轲又向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声调,送行的人听了,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了起来。
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10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11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
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12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13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
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14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
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
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
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15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
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16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
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
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
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17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象箕的样子坐在地上。
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18秦王的待臣上前,杀死荆轲。
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
《鸿门宴》1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
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2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
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
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
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
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
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
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
”项王答应了。
3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
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
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
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
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4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
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
”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
”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
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
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
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
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