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名句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十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全及翻译【⼗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全及翻译【篇⼀】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伤使⼈⾔于项⽻⽈:“沛公欲王关中,使⼦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怒⽈:“旦⽇飨⼠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兵四⼗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沛公居⼭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关,财物⽆所取,妇⼥⽆所幸,此其志不在⼩。
吾令⼈望其⽓,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季⽗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从俱死也。
”张良⽈:“⾂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具告沛公。
沛公⼤惊,⽈:“为之奈何?”张良⽈:“谁为⼤王为此计者?”⽈:“鲰⽣说我⽈:‘距关,⽏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料⼤王⼠卒⾜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请往谓项伯,⾔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秦时与⾂游,项伯杀⼈,⾂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孰与君少长?”良⽈:“长于⾂。
”沛公⽈:“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吾⼊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夜望将军⾄,岂敢反乎!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沛公⽈:“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因⾔⽈:“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乎?今⼈有⼤功⽽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谢⽈:“⾂与将军戮⼒⽽攻秦,将军战河北,⾂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文言文

语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带注释高中文言文5篇1、《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记录)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用)六月息(气息,风)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凭借)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迅速的样子)起而飞,抢(触、触)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之(到、往)九万里而南为(表语气)?”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这)二虫又何知!小知(通“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独)闻(为人所知),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这样)已(通“矣”)。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区别)也。
故夫知(才智)效(胜任)一官,行比(合)一乡,德合一君,而(能耐)征(征信、取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高一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翻译

高一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翻译高一阶段的文言文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高一文言文古诗词的必背翻译,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1. 《诗经·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雎鸠在河洲上鸣叫,声音和谐。
淑女美丽而端庄,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2. 《离骚》(节选)原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长而遥远,我将不辞辛劳地上下寻求。
3. 《滕王阁序》(节选)原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的余晖和孤独的野鸭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连成一色。
4. 《赤壁赋》(节选)原诗:对海而唱,其声悲壮;临风而立,其气浩然。
翻译:面对大海高歌,声音悲壮;站在风中,气势浩然。
5. 《岳阳楼记》(节选)原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先于天下人忧虑天下的忧虑,后于天下人享受天下的快乐。
6. 《出师表》(节选)原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声名显赫。
7. 《醉翁亭记》(节选)原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是在山水之间。
8. 《桃花源记》(节选)原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等。
9. 《春夜喜雨》原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翻译:好雨懂得选择时机,在春天适时降临。
10. 《静夜思》原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远方的家乡。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精选高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精选高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精选)精选高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精选)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论语·子罕第十四》主要内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翻译:子罕谈及利益,命运和仁爱之道。
孔子说:“父母年老的情况,不可不了解。
一方面可以带给人喜悦,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人感到恐惧。
”二、《史记·太史公自序》主要内容:史记创作背景及写作动机。
凡天下之治乱、考验圣贤,无非文以载之,记以留之,辞以传之也。
翻译:关于天下的治乱和圣人的考验,都无法脱离文学来记录,无法脱离史书来保存,无法脱离辞章来传承。
三、《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大闹天宫》主要内容:悟空与天宫的冲突及泼猴大闹天宫的经过。
悟空闻言不动,故意使个小性儿,道:“老鬼头,我才不吃红葫芦呢!今儿也没钱,不卖些东西,怎的打发我去?”鬼怒道:“你这猴头,好不知天高地厚!他修炼玉皇大帝三百年,纯得个个青紫丁香体,辉煌无比。
你下界修炼三百年,却是个个紫外望中拄杖的婴儿罢了。
”翻译:悟空听了不动,故意耍一下任性,说:“老鬼头,我才不吃那个红葫芦呢!今天没钱,不卖些东西,怎么打发我走?”鬼怒道:“你这猴头,竟然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他修炼玉皇大帝三百年,纯得个个气色红润、颇有神采。
而你下界修炼三百年,只是个紫外望中拄着杖的小孩而已。
”四、《红楼梦·第五十回贾宝玉贬黄蕊夫人葬花词惜春院偷看秦钟》主要内容:宝玉贬谪黄蕊夫人,赋诗葬花,惜春偷窥秦钟。
但见室中残痕扑地无,往事只堪恨。
金波六度随波逐浪,玉渊千载风波叹。
祸景分明千里水,容足半成万丈冰。
堪摧残却,忽复偷将赏。
翻译:只见室中残痕扑地无,回忆只能引起遗憾。
美满幸福六次褪去,琼池传说千年悲叹。
祸福很明显,遥远的水面出现了危机,稍有容忍,冰山会腐蚀万丈高空。
经典高中文言文精选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中⽂⾔⽂精选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中⽂⾔⽂精选翻译 ⾚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既望,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
清风徐来,⽔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
⽩露横江,⽔光接天。
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飘飘乎如遗世独⽴,⽻化⽽登仙。
(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兮天⼀⽅。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之嫠妇。
苏⼦愀然,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东望武昌,⼭川相缪,郁乎苍苍,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驾⼀叶之扁⾈,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
哀吾⽣之须臾,羡长江之⽆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客亦知夫⽔与⽉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尽也,⽽⼜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吾之所有,虽⼀毫⽽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间之明⽉,⽿得之⽽为声,⽬遇之⽽成⾊,取之⽆禁,⽤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尽藏也,⽽吾与⼦之所共适。
”(共适⼀作:共⾷) 客喜⽽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中,不知东⽅之既⽩。
译⽂ 壬戌年秋天,七⽉⼗六⽇,我与友⼈在⾚壁下泛⾈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中“窈窕”这⼀章。
高中必备文言文及其翻译

原文:《滕王阁序》昔闻高阳之墟,有腾王阁者,高敞临江,重楼飞阁,朱栏玉砌,云雾缭绕。
每至春秋,宾客盈门,诗人饮酒,放歌高歌。
予尝登斯楼也,极目远眺,见长江之水,滔滔东流;遥望龟山,郁郁葱葱。
思古之幽情,发而为文。
翻译:《滕王阁序》从前听说高阳的遗址,有一个腾王阁,它高耸临江,重楼飞阁,朱红色的栏杆,白色的台阶,云雾缭绕。
每到春秋之际,宾客络绎不绝,诗人们饮酒作乐,高声歌唱。
我曾经登上这座楼,极目远眺,看到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远望龟山,郁郁葱葱。
思考古人的幽情,便发而为文。
原文:嗟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人秉烛夜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古人云:“千里共婵娟。
”今日之滕王阁,虽非昔日之盛,然登斯楼者,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唉!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人手持烛光夜游,美好的时光,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古人说:“千里共婵娟。
”今日的滕王阁,虽然不是昔日的盛景,但登上这座楼的人,也足以畅叙幽情。
原文:嗟乎!人生如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吾辈虽不及古人,然亦当效法古人,勉力学问,以期有朝一日,能成就一番事业。
翻译:唉!人生如梦,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动摇,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我们虽然比不上古人,但也应该效法古人,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原文:嗟乎!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吾辈当以古人自勉,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翻译:唉!天地是万物的旅店,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而浮生若梦,欢愉又能有多少呢?古人手持烛光夜游,美好的时光,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我们应当以古人为榜样,不要因为物质而喜悦,也不要因为自己而悲伤。
这篇《滕王阁序》以其优美的文辞、深刻的哲理,成为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篇序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观,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高二语文第四册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贼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4、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译:5、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6、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未可以为信也!译:7、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译:8、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译:9、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译:10、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译:1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1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1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1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15、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译:16、此小大之辩也。
译:1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译:1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名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
国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
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做不什么事。
”郑文公说:“我没有
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不过郑国灭亡,
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
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增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
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
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
也以前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不过他早晨刚刚渡河
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
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
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
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
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
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
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赵国的领土,向
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早晚就要渡
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
他的头。
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
”太子说:“樊将
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
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
待将军,能够说太刻毒。
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
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
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
痛恨入骨髓,仅仅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
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
兴愿意接见我。
(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
那么
将军的仇报,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
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
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
4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
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
在匣子里封好它。
5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
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
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6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
眼相看。
就派秦武阳做副手。
7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
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
8过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就又请他,说:“时间已
经快到,荆卿难道不想去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呵
斥太子说:“今日去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现在只
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
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
现在太子嫌动身晚,我就辞别。
”于是出发。
9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
送行。
到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
拍节唱歌,发出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
(荆轲)又向
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
声调,送行的人听,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起来。
于是荆轲就上车走,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10到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11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
(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
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
12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13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
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
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
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