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生未完成学习心得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此生未完成》是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的结果。
下面是语文迷整理的,欢迎参考。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篇1】认真地看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于娟,曾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前在复旦大学执教,正当她学业有成,羽翼丰满,刚要振翅高飞的时候,却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书中大量的文稿是于娟在身患重病的时候,坚持在她的博客里写的,所以被称作是于娟的生命日记。
文中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她与病魔抗争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她的坚强、她对生命的珍视、对亲人深深的爱,虽然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就象是黑夜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无边的深渊,但她却还在想着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她的无畏施,她对自己患病原因的分析,以及她的博文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警醒世人,她希望可以对他人有益,哪怕有一个人受益也是好的。
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她非同寻常的苦痛,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她孱弱的躯体里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令人震憾,感人至深,发人深思!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的人生感悟值得我们深思。
“在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
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她深深地爱着她的亲人,她的孩子。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导语: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一)活着,真好!——读于娟《此生未完成》于娟去世快两年了,一直很抵触阅读《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害怕书中会出现大段煽情语句。
没想到,还是无法控制。
那就读吧,用了三个晚上的读书时间。
阅读中,被于娟的聪慧、坚强打动,被文字中的率真、质朴打动。
我把它定义为一本在生死临界点完成的书。
或者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日记。
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于娟在弥留之际,用这样发自肺腑的文字传递她的人生感悟。
她在文中写道:“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到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的想发表文章搞课题。
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
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事情。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
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见她,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另外,“为什么会得癌症之非学术报告”中的分析值得关注:1.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无论荤素;2. 熬夜晚睡的不在乎,如通宵达旦,无论学习或游乐;3. 应急备考的不规律,如攀比贪念,无论有没有用的证书;4. 居住环境的不戒备,如装修甲醛,无论超标与否。
读此生未完成心得[精选3篇]
![读此生未完成心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e78b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a.png)
读此生未完成心得[精选3篇]【读此生未完成心得第1篇】的确,每个人都会有疯狂拼搏的一段回忆,也曾经因为考试宿不能寐,也曾经想着在短短的几年里面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为此可以说放弃自己的业余生活、放弃与亲人相聚的欢愉时刻,回过头来细细想想这些是否真的值得?我并非是一个悲观的,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让纠心的事,常常为了一些人情事故未能处理好而心神不宁,想想若干年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己是否还能忆起。
印象深刻的是为了自考的事情国庆也不回家,那段时间天天忙工作、天天想考试,结果换来了什么,的确我报的每一门考试都过了并且是高分,可是为此引发了皮肤问题,花了两三个月的调养才稍微好了些许,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如鲠在喉。
现在想想放下心灵的包袱,珍惜生命,乐于生活,享乐生活比一切都重要。
的确,在上海每个人压力都特别大,虽然女生在别人眼中压力不如男生大,不一定要买车买房,可是我的人生际遇让我必须得努力奋斗,朋友眼中的我活得一点也不洒脱,说我的生活的绝大部分都是工作,可是我知道我并非是一个工作狂,只是为了心中曾经的誓言。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会放弃自考,相反从这些事情之后,我会更加平衡自己的生活,在空闲的时候想想哪些是自己特别急切想要追求的自己,抓紧时间着手做,而不要等到临界点了才会想到临时抱佛脚。
古时候的人们都会很相信命运,于我,命运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上,你的一生应该怎么过或者说你想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帮你规划,也没有人告诉你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条路是捷径,包括你父母,这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貌美如花,这样即使别人无需任何奋斗也可以衣食无忧,但是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没法选择自己的容颜,只能通过自己的后半生去创造自己想要的幸福。
着实,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也正是一些使你痛苦的东西才是真正锻造着你。
人生没有后悔的路,等到已然将死才想到应该好好保养身体,等到虚发花白才想到自己碌碌无为确实已然太晚。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多篇)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多篇)第1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从20XX年九月就从图书馆带了出来,一直冷落在我的床头,浮躁的心,没有心思去触碰它。
续借了一次,这次马上就要过期了,拿着它看完了后面的一部分。
对于于娟这样既聪明又有文采的人,我肯定是望其项背。
对于她的离去,我心中甚是惋惜。
也许,人就是这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回头瞅瞅自己走过的路。
以前的开心与痛苦,都历历在目,对于人生的思考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此刻,我失败的在这一个一般本科还默默无闻,每天过得不快乐,孤单伴我左右,越来越多的自信心被我丢在了行走中。
忘却了自己想要的,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半了,内心渐渐没了自己,只有一个自私自利处处留小心眼的我,也许此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才会慢慢的走出这个枷锁。
我不懂的自己怎么去做,怎么去善待我的朋友,忘却了自己的圈子曾经是那么大。
孤独的世界,大同小异,不少人在讨论着孤独,但我也许此刻是迷茫。
对于未来的胆怯,对于感情的畸形对待。
为了小武筒子,我曾说过要离得他近一些,选择考研方向时,我甚是怯懦,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野性与自信,对于自己的实力,现在存在的是质疑。
考海洋,难且危险,考海洋所,现在还不了解难易程度,只是知道难考;考石油,真心不想只是考一个211,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此生未完成》中,我得到了一丝解脱,我可能是看到了自己的路,两个人,如果能够抵挡住两三年不算做距离的距离,那熬过去,便是柳暗花明了吧。
感谢于娟,让我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让我对于爱情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理智。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平静快乐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家庭的重担慢慢的移向我的背,我会井井有条的去接受。
在路上……第2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活着,真好!——读于娟《此生未完成》于娟去世快两年了,一直很抵触阅读《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害怕书中会出现大段煽情语句。
没想到,还是无法控制。
那就读吧,用了三个晚上的读书时间。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a7b9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f.png)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800字第1篇】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出版,我却直到今天才拿起来。
看到郑培源写道“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才想到几年前确实看到过这样的新闻,“复旦女博士反思为啥是我得癌症”云云,虽意在警醒当代年轻人,却实在索然无味。
好在我真正翻开了这本书。
于娟的病潜伏多年,确诊时已经是晚期,癌痛令她完全不能活动。
甚至清洁阿姨打扫病房时碰到她的病床,引发的震动也能让她痛到昏过去。
从确诊到她去世,不过一年半时间,她写的这本书,其实还有好多内容没来得及写。
她还有好多遗憾,在她短短的生命里,都还没有完成。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心情好沉重。
于娟这本书真的是文采飞扬,有幽默的妙语,也有深刻的思考。
她写她的病痛,不知是落枕还是脑转移,在BBS上大肆灌水、自我安慰,“虽然有点搞笑,但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麻痹也是勇敢表现。
”她写她的家人对她悉心照料,但妈妈还要兼顾她的能源林项目,不能守在病床前,“她知道我那一刻最需要的是家庭‘生活在继续’的有条不紊,以及社会心愿的未竟之事有人继承,不是多一个人伺候屎尿”。
她写她放心不下儿子,“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这是我今年读的第四本这种题材的书。
熊顿的《滚蛋吧肿瘤君》,李开复的《向死而生》,保罗卡拉尼什的《当呼吸化为空气》。
我们都是凡人,面对绝症,方寸大乱也是人之常情。
读完这些书,并不奢望自己能有几位作者这样的气概,只求面对生活琐事能更心平气和。
生死之外无大事,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认真过好拥有的每一天。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800字第2篇】有点胆战心惊的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胆怯是因为怕从书中看到太多的生死、离别、挣扎及不舍。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b319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8.png)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第1篇】在我看来《此生未完成》是一个天选之女最后的独白,也是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终身之言。
每个人对于一本书的解读都有不同的角度,可能大多都偏离了作者写书时的想法。
如若说于娟女士写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我是万万不敢揣测的。
可能是想告诉世人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可能是想给刚刚满2岁的孩子留下母亲对生死的看法,或者仅仅是想在离世之前记录下自己短暂的一生。
无论乎哪一种,都是作者获得最后满足的方式。
而读者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或者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东西,我想那是非常个人化,结合每个人经历所得来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叫我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在世俗看来非常成功的女人在生死面前的经历和态度。
在我不算长的人生阶段而言,说见过多少生死那是虚假的,不过身边也有那些短暂和遗憾的逝去。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死亡这件事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意义。
可能是来自于父母日渐衰老的身体,自己越离越远的距离。
如果是对于我来说,一生最怕的事不是鬼,而是老去。
于是甘愿花费数以万元在延迟衰老这件事上。
可以读完《此生未完成》这本书,突然明白,对抗衰老不是通过违逆生理变化上,而是在心理上坦然迎面它,直视它,见证它。
这本书是于娟女士的回忆录,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求学经历以及治疗过程。
每个过程都让人感受到一个伟大的女人对抗生命的过程,她勇敢的面对生活给与的各种困难,也感激命运给与的所有馈赠。
书中很多她对待每一件事情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
他让我知道一个优秀的女人必定是美丽的,这种美丽不是指皮囊肤浅层面的,也不是来自于世俗认定的,而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
那是一种强大的自我安全感和认同感,这种会散发光芒的本质,即使面对生死也可以开出一朵花,不仅能安抚自己,也能照耀她人。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来自于一位大学好友,在她研究生毕业的前夕,堆满了杂物的宿舍里,淘来的。
那是20__年的6月。
时隔我读完这本书两年半的时间。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00字[精选3篇]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00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b1857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7.png)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00字[精选3篇]【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00字第1篇】的确,每个人都会有疯狂拼搏的一段回忆,也曾经因为考试宿不能寐,也曾经想着在短短的几年里面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为此可以说放弃自己的业余生活、放弃与亲人相聚的欢愉时刻,回过头来细细想想这些是否真的值得?我并非是一个悲观的,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让纠心的事,常常为了一些人情事故未能处理好而心神不宁,想想若干年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己是否还能忆起。
印象深刻的是为了自考的事情国庆也不回家,那段时间天天忙工作、天天想考试,结果换来了什么,的确我报的每一门考试都过了并且是高分,可是为此引发了皮肤问题,花了两三个月的调养才稍微好了些许,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如鲠在喉。
现在想想放下心灵的包袱,珍惜生命,乐于生活,享乐生活比一切都重要。
的确,在上海每个人压力都特别大,虽然女生在别人眼中压力不如男生大,不一定要买车买房,可是我的人生际遇让我必须得努力奋斗,朋友眼中的我活得一点也不洒脱,说我的生活的绝大部分都是工作,可是我知道我并非是一个工作狂,只是为了心中曾经的誓言。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会放弃自考,相反从这些事情之后,我会更加平衡自己的生活,在空闲的时候想想哪些是自己特别急切想要追求的自己,抓紧时间着手做,而不要等到临界点了才会想到临时抱佛脚。
古时候的人们都会很相信命运,于我,命运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上,你的一生应该怎么过或者说你想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帮你规划,也没有人告诉你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条路是捷径,包括你父母,这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貌美如花,这样即使别人无需任何奋斗也可以衣食无忧,但是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没法选择自己的容颜,只能通过自己的后半生去创造自己想要的幸福。
着实,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也正是一些使你痛苦的东西才是真正锻造着你。
人生没有后悔的路,等到已然将死才想到应该好好保养身体,等到虚发花白才想到自己碌碌无为确实已然太晚。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其实我并不是很想看这种充满着悲剧的书,虽然文字中透露着轻松,但是背后却是对生命的无奈和生命的渺小。
正如之前看周国平的《妞妞》。
而这一本《此生未完成》作者于娟也已经离开了人世间,仅仅三十多个春秋。
往往在生命的最后关心,人们才会停下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生命的一些意义和不舍。
书中有一段文字在微博和网络上流传的很广。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话是多么真实,却同样是多么难得去做得到。
在分析自己得癌的原因是,讲到了饮食、睡眠、身体透支、环境污染等等因素。
这些都是自身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当一个人失去健康的时候,才会觉得健康的可贵。
而真到了这一天,一切又已经晚了从书中,可以看到于娟的乐观与坚强,做了一次次地化疗。
还是有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人绕不过的,想通过中医和一些土方法去治疗。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于娟还是去尝试了。
一些看似有道理的饥饿、碱性治疗差点要了她的命,也确实要了医友的命。
在生命消失面来,再理性的人有时候也会失去方向。
在这个时候,亲情和友情也出来了。
我想于娟最感到欣慰的一点就是家里的父母和丈夫对她的照顾和爱,一直不离不弃地坚持。
最不舍得还是自己才十几个月的儿子。
书中有一段读起来让人动容。
“有一回化疗结束后回家,才19个月的儿子“土豆”开心地围着我转来转去,他奶奶说,“唱支歌给妈妈听吧?”“土豆”就趴在我膝盖上,奶声奶气地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成了“草”。
”读完之后,确实让人心酸,但是就是这么苦短的人生,有多少不舍。
书中还讲到她的一个病友,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发现得癌。
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坚持等了几个月再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郑州市第六十八中学王志华
于娟,一名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一个大学副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
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了一年多的病中日记,她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
2011年4月年仅33岁的于娟离开了人世。
偶然的机会听闻了于娟的故事,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了她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
的确,此生未完成,对于娟来说,此生太短,有太多太多的依恋和不舍,还有太多的事来不及做。
书中躺在病床上的于娟发出这样的感慨“活着就是王道”,这样一句好似轻松调皮的语句却为我们每个人敲响了生命的警钟。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在生死的临界点上,于娟强忍着病痛,用键盘敲击出了一篇华美的乐章,而留给我们的也是深深的反思。
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一切都是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难道我们真的要经历这样的时候,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么?到那时,或许为时已晚了。
用生命去参悟人生意义的时候,是否代价过于大了呢?于娟用她的故事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于娟用幽默的文字记录下病中的趣事,看着书中那些灵动的语句,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癌症病人写下的文字,不禁让我敬佩她的毅力。
于娟引用尼采的话“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面对病魔,于娟不屈,始终是以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她知道自己若是把痛苦表现出来,这带给她家人和朋友更大的痛苦。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那么,于娟是“真正的勇士”。
放下书后,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记得书中于娟这样记录着
在对这个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的同时,我很感谢于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看淡名利权情、关注健康、守护生命,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珍惜每一天,活着就有机会!篇二:《此生未完结》读书心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有关《此生未完成》的简介,不禁被书的作者于娟所感动,于是当从校长手中接过为同事们推荐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时,我便捧书夜读,在于娟那灵动的文字里感动她的无畏施精神。
因为知道作者已经不在人世,所以翻开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甚至有些害怕。
可是看到于娟平实的叙述,文字中丝毫没有悲伤和绝望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会被其中的事例逗得笑出声来,居然忘记了斯人已去。
于娟是坚强乐观的女人,在生死关口,她用笔留下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生活中,人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希望能混出别人眼里成功的模样,于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忘记了休息,玩命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
于娟告诉我们:“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为于娟遭受绝症的苦难而伤感落泪,同时自己的心也顿时变得坚强了。
人生的路上,总会遇到磨难和挫折,只要你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会跨过人生的每一个坎,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于娟有“乳房诚可贵,卵巢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皆可抛。
”的豪情,为了活下去,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
“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的真情让我们不能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很惨淡,但是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不忍放手。
”于娟在这书上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最为可贵的。
也许在面对生死临界点的时
候,这种体会更深刻些。
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疼爱自己的有几个呢?当我们明白了,可是却常常有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叹了,只愿我们都可以给自己的亲人尽可能多的带去快乐吧。
最让人痛心和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母亲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或许于娟的书名《此生未完成》不仅有作为一个妻子、女儿的遗憾,我想更多的是包含了做一位母亲的遗憾了。
于娟说过即使为了儿子终年无休也心甘情愿,她是多么爱她的儿子,可是她还是走了...... 合上书,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愿于娟安息。
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篇三: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此生未完成》是于娟生前所作,在她去世后集成出版。
书中上半部分写的是自己患癌治疗的心路历程,笔调活泼,谈笑自若;下半部分写的是她患癌症之前的生活片段,笔触清淡,灵动隽永!她的性格、她的才情、她病躯里蓬勃灿烂的生命力……像她一贯的笑容,若春风拂面,深深感染读者。
一、我喜欢她的文字
在确认癌症住院治疗时,于娟以“黑色幽默话自杀”写下病友们的故事,轻松诙谐的笔触将感人肺腑的故事婉婉道来,令人笑中有泪。
通过她的文字,你能感受她的真诚善良、率性活泼、思敏好学、乐观幽默、正直向上……这些品质汇集成她的优秀,你无法不喜爱她、怜惜她。
二、我钦佩她的勇气
在璀璨美好的青春年华,触手可及的前程似锦,却因为不期而至的癌症而跌入尘埃。
可是我实在钦佩她的勇气!若不同的人遇到同样的遭遇,有多少人能如她这般从容潇洒的面对。
从面临生死挑战到最后一次的生死离别,她宛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她在书中写到勇气的来源:“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关键的人与事,要积极争取,可以有失败,但是不能有放弃。
”
三、我珍视她的思考
于娟用理性思考自己的病因,日日承受病痛却用积极的态度感染旁人,她捧着一颗真实
“透过生死,的心写下自己的经历和顿悟,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对需要帮助的人有贡献。
于娟说,
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没有一样在生命终结的时候可以带走”而在这之前,忙碌的她为了那些“浮云”是何其辛苦努力。
于娟说,她喜欢尼采的那一句:“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让你更强”。
无常发生之时,如何学会与它共处,由此学会重新去思考定义自己的人生,也许才是每个人这辈子最艰难的功课。
生命是随时可以终止的,所以我们要感恩,要热爱生活,要且行且珍惜。
于娟在书中也说,人越长大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认真思考过生死的人在生命面前会更加谦卑而舒展、积极而达观,以一种不卑不亢而又豁达自然的态度来对待命运。
四、我感动于她生命尽头的无畏
《此生未完成》里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一种无畏的力量,从文字中透射出来,癌症并不是让人畏惧的可怕,而是催人
向前的力量。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几度挣扎在生死一线间的女子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每日的煎熬,在没有任何止痛措施,能够连医生都惊讶这可能因为剧痛而死亡的疼痛,于娟却几乎不因此而发出呻吟,只为让家人能够多几分慰藉。
她说:“但凡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
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受。
”
打开书的最开头是几页是于娟生活彩色照片。
每一张照片里都有着自信的笑容,如此灿烂,充满着活力。
正如周国平在序中所写的那样,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与以前有所不同,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
但是于娟走了,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读完此书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