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技术总结
养蜂年终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这一年里,我全身心投入到养蜂事业中,不断学习、实践,收获颇丰。
现将我的养蜂年终总结如下:一、产量与质量1. 产量:本年度,我的蜂群数量从最初的10箱增加到50箱,蜂群规模不断扩大。
在蜜蜂繁殖季节,我严格按照养殖规程,及时调整蜂群密度,确保蜂群健康。
经过一年的努力,蜂蜜产量达到500公斤,比去年增长了30%。
2. 质量提升: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我注重提高蜂蜜品质。
通过引进优良蜂种、加强病虫害防治、优化蜂箱管理等措施,蜂蜜的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消费者反馈良好,蜂蜜口感纯正,深受好评。
二、技术创新1. 蜂箱改造:为了提高蜜蜂的生存环境,我尝试对蜂箱进行改造,如增加蜂箱保温性能、调整蜂箱通风等。
经过实践,蜂箱改造取得了显著效果,蜂群越冬成活率提高,繁殖速度加快。
2. 蜜蜂授粉技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我尝试利用蜜蜂进行授粉。
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将蜜蜂放置在农作物种植区,实现了蜜蜂授粉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作物增收。
三、市场拓展1. 线上销售:为拓宽销售渠道,我在电商平台开设了蜂蜜专卖店,通过图片展示、详细描述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我们的产品。
目前,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0%。
2. 线下销售: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与商超、酒店等建立合作关系,将蜂蜜销售到更多消费者手中。
四、团队建设1. 培训与交流: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养蜂技术培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同时,积极参加行业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其他养蜂户的成功经验。
2. 团队协作:强化团队意识,明确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在遇到问题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
五、环保意识1. 节能减排:在养蜂过程中,我注重节能减排,如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绿色生产:选用无污染的蜂群养殖场地,确保蜂蜜品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蜂产品。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在养蜂事业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蜂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养蜂技术培训总结

养蜂技术培训总结篇一:养蜂技术培训篇二:彭水县农养蜂从业人员技培训工作总结彭水县养蜂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工作总结彭水县中宝蜂业公司人力资源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我县养蜂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勤劳致富开辟了一条途径,而且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食品安全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和食品供求与消费的主调。
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充分挖掘利用我县地理区位、自然生态和中蜂资源优势,提高我县养蜂标准化水平,生产出绿色安全蜂产品,促进我县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我县蜂业当前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开展养蜂人员培训,提高养蜂人员素质,是建设现代养蜂、促进养蜂从业人员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扎实做好养蜂从业人员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20XX年11月18日至20XX年1月8日,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彭水中宝蜂业公司积极推进活动的开展,促进彭水县蜜蜂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保证工作目标任务能圆满完成,对本县养蜂从业人员100余人进行了培训。
现将养蜂从业人员科技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各级领导更加重视,组织体系更为严密养蜂人员是养蜂业生产的主体,养蜂人员教育是新阶段科学养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因此,养蜂人员培训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已在各级职能部门领导的思想中达成共识,在行动上付诸实践。
我公司培训从组织、师资、教材、考核等方面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初步形成了养蜂人员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从我县的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出发,将养蜂实用技术培训内容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相衔接,以精品蜂业、出口蜂业、加工蜂业、生态蜂业、休闲蜂业为方向,开展优质蜂产品生产的培训。
针对我县养蜂生产的现状,对养蜂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法、蜜蜂生物学特点、蜜蜂产品高产技术、蜜蜂育王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蜜蜂数控养蜂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到公司蜜蜂养殖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受训人员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掌握科学养蜂技术和高品质蜂产品的生产技术。
养蜂人员一天的工作总结

养蜂人员一天的工作总结作为养蜂人员,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充满挑战的。
从清晨开始,我们就投入到了照顾蜜蜂和收蜜的工作中。
首先,我们要检查蜂箱,确保蜜蜂们的生活环境良好。
这包括检查蜂箱的结构是否完好,蜜蜂的数量是否正常,蜂箱内是否有足够的蜂食和蜂蜜等。
这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因为蜜蜂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蜜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接着,我们要进行蜜蜂的喂养和疾病防治工作。
这包括给蜜蜂喂食糖浆和花粉替代品,以补充蜜蜂的营养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定期检查蜜蜂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蜜蜂的疾病,确保蜜蜂群的健康和稳定。
在蜜蜂繁殖季节,我们还需要进行蜜蜂的人工授粉工作,以提高蜜蜂的繁殖率和产蜜量。
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进行,确保每个蜜蜂都能获得充分的授粉机会,从而保证蜜蜂群的生长和繁殖。
当蜂箱内的蜂蜜成熟时,我们就需要进行蜂蜜的收获和加工工作。
这包括取下蜂巢,提取蜂蜜,过滤和灭菌等工序。
这是一项需要技术和经验的工作,因为蜂蜜的质量和口感直接取决于收蜜和加工的方法。
最后,我们还需要进行蜜蜂产品的包装和销售工作。
这包括对蜂蜜和蜂蜡等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和制作产品包装和标识,以及开展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工作。
这是我们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通过良好的包装和销售,我们才能将我们辛苦劳动的成果变现,并为蜜蜂产品赢得更多的市场和消费者。
养蜂人员的一天工作总结就是这样,充满挑战和收获。
我们用心照顾每一只蜜蜂,用心呵护每一滴蜂蜜,用心创造每一个产品。
我们的辛勤劳动,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收益,更为社会带来了美味和健康。
愿我们的劳动成果,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蜜蜂产品的美好和价值。
蜜蜂养殖年终总结报告

蜜蜂养殖年终总结报告
近年来,我公司在蜜蜂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进展。
在本年度,我们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以下亮点:
首先,我们注重蜜蜂种群的健康管理。
通过定期检查和治疗,我们有效预防了疾病的传播,并保持了蜜蜂种群的健康稳定。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蜜蜂饲料的研发和改良。
通过科学配方和营养调整,我们提高了蜜蜂的生产力和抗病能力,并改善了蜜蜂产品的质量。
另外,我们注重蜜蜂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蜜蜂养殖的效率和规模。
同时,我们积极探索蜜蜂的多样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我们注重蜜蜂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通过积极参加展览会和推广活动,我们扩大了蜜蜂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
同时,我们也与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蜜蜂产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本年度我公司在蜜蜂养殖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和进展。
我们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为蜜蜂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养蜂技术工作总结教师发言

养蜂技术工作总结教师发言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关于养蜂技术的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学习、实践了养蜂技术,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了蜜蜂的生态习性和繁殖规律。
我们购买了一批蜂箱,并在校园内选择了适宜的场地进行布蜂。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对于蜜蜂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验中保持了一定的成功率。
其次,我们对蜂箱进行了维护和管理,严格按照季节变化进行巡查和操作,做到了及时补充蜜水和饲料,保持了蜜蜂的生产状态。
同时,我们也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避免了蜜蜂暴露在恶劣环境下。
此外,我们经常开展了一些养蜂技术的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了专业人士来校内进行指导。
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养蜂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还增进了我们与养蜂从业者的交流合作,为进一步提升养蜂技术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了养蜂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我们与当地农户合作,共同创办了养蜂合作社,将养蜂技术应用于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机会,并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总体来看,我们在养蜂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蜜蜂群的疾病防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与实践,提升养蜂技术水平,为学生和地方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们的支持和关注!谢谢大家!。
养蜂实践教学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养蜂这一行业,我便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在我国,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参加养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养蜂技术的严谨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我对养蜂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养蜂技术的严谨性1. 蜜蜂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养蜂实践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蜜蜂的生物学知识,包括蜜蜂的种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
这些知识为我后续的养蜂实践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蜜蜂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分工协作能力,这对于提高蜂群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蜂箱制作与维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蜂箱的制作与维护。
蜂箱是蜜蜂生活的场所,其设计与维护直接影响到蜂群的健康和产量。
我们了解到,蜂箱应具备保温、通风、防潮、防盗等功能,以满足蜜蜂生活的需求。
在制作蜂箱时,我们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确保蜂箱的尺寸、形状、材料等符合要求。
3. 蜜蜂养殖技术养蜂实践教学还包括了蜜蜂养殖技术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蜜蜂养殖过程中要注重蜂群的管理、饲料的配制、病虫害的防治等。
这些技术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以确保蜂群的健康和产量。
二、养蜂技术的实用性1. 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养蜂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蜜蜂授粉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水果、蔬菜、油料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养蜂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2. 蜜蜂产品的开发利用蜜蜂养殖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以生产出丰富的蜜蜂产品,如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
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旺盛。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蜜蜂产品的采集、加工和销售,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养蜂实践教学使我认识到,蜜蜂养殖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合理利用蜜蜂授粉,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蜜蜂养殖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养蜂技术的可持续性1. 蜂群资源的保护在养蜂实践中,我们了解到蜂群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蜜蜂养殖个人工作总结

蜜蜂养殖个人工作总结蜜蜂养殖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工作,我在这个领域工作已经多年了,下面是我对蜜蜂养殖工作的个人总结:首先,蜜蜂养殖需要耐心和细心。
蜜蜂是一种敏感的昆虫,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细心照料。
需要经常检查蜂箱,观察蜜蜂的状况,及时处理蜂群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蜜蜂养殖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蜜蜂养殖行业技术迅速变化,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经验,以提高蜜蜂养殖效率和产量。
再次,蜜蜂养殖需要良好的管理能力。
养殖蜜蜂有时需要与许多供应商和客户打交道,需要管理供应链和销售渠道,需要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最后,蜜蜂养殖需要注重安全和健康。
在操作蜜蜂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被蜜蜂蛰伤。
同时,蜜蜂养殖也需要关注蜜蜂健康,防止蜜蜂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蜜蜂养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但同时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工作。
可以通过养殖蜜蜂,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蜂蜜和其他蜂产品,也能为自己和家庭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希望在将来,能够继续在蜜蜂养殖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蜜蜂养殖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断努力的工作。
在这个行业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下面我将继续分享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在蜜蜂养殖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和细心。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蜂群内有着复杂的层级和分工,需要经常观察蜂群的状态和行为,及时调整蜂箱的位置和结构,以保持蜜蜂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在处理蜂箱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小心谨慎,以免惊动蜜蜂,导致受伤。
此外,我也深刻体会到蜜蜂养殖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蜜蜂养殖技术非常复杂多样,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我经常参加相关行业会议和交流活动,与其他养殖者和专家们分享经验,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不断完善自己的养殖方法。
在蜜蜂养殖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良好的管理能力。
在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管理蜜蜂养殖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也需要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蜜蜂产品能够稳定地输送到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
养蜂心得体会综述(热门15篇)

养蜂心得体会综述(热门15篇)一、技术是关键。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养蜂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蜂匠技术。
众所周知,蜜蜂是非常敏感和复杂的昆虫,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因此,养蜂者必须懂得蜜蜂的生态习性,对生长周期、群体行为、产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进行科学化养殖。
二、环境要合适。
蜜蜂的生长环境也很重要,合适的生长环境可以促进蜜蜂的生长和繁殖。
在选择蜜蜂养殖地点时,应该考虑生态环境、气候、光照、水源等多种因素。
为了让蜜蜂在更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病虫害防治、饲料管理、蜜蜂群体调整等等。
三、定期巡视。
平时养蜂还要定期巡视,防止蜜蜂群体滋生疾病。
如果出现蜜蜂大量死亡、蜂巢脱落、甚至蜜蜂蜇人等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特别是在蜜糖蜜蜂活动旺季要多加注意。
四、蜜蜂的产蜜周期。
蜜蜂的产蜜周期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这段时间是蜜蜂群体最为繁荣的时间。
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采蜜和收蜂蜜的工作,这样既能保证蜜蜂的生长和繁殖,也能增加我们的收入。
五、养蜂需有耐心。
作为一种高强度的农作物养殖,蜜蜂养殖需要非常耐心和毅力,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够培养出一支专业且有经验的养蜂团队。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将教育、技术、市场等各种因素相互结合,才能够形成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养蜂产业链。
总之,我对蜜蜂养殖的热爱是源于一颗心,一个热爱生命的心。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我深信蜜蜂养殖业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个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重要产业。
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团队一定会把这条路走得更远,做好蜜蜂养殖行业,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贡献。
养蜂学习心得体会养蜂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技艺,它不仅给予了人们甜美可口的蜂蜜,还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在接触养蜂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养蜂不仅需要关注细节,还要有坚定的耐心和热爱。
通过养蜂的学习,我对农业和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从中体会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到20-30框蜂(3万-6万只蜂),子脾8-12框,群势相对稳定,蜂群往 往出现分蜂热(造王台,培育新蜂王,作自然分蜂的准备)。 强盛时期,常
有主要蜜蜂源植物大量开花、流蜜,是要蜜源植物流蜜期结束后,蜂群培育的冬季蜂更替夏蜂, 冬季蜂主要是没有哺育过的工蜂,它们的上颚腺、舌腺、脂肪体等 都保持发育状态,能够度过寒冬,到来年春季仍然能够哺育幼虫。
养蜂的主要目的是为 了授粉、取蜜和获得 其他一些产品,而饲 喂蜂群,正是为了上 述目的所要采取的一 种手段。因此,“该 取则取,该喂则喂”, 是养蜂入员在管理蜂 群中必须遵循的一条 基本原则。喂蜂的饲 料,主要有糖浆、花 粉、水等。
中蜂的饲喂
饲喂糖浆
❖ 蜜是蜂群的主要饲料,蜂群缺蜜就不能正常发展甚至 难以生存。对蜂群喂糖浆有两种情况:一是补助饲喂,一 是奖励饲喂。 对蜂群进行饲喂,应注意: ⑴不用来路不明的蜂蜜喂蜂,以防止蜂病的传染; ⑵缺蜜群和强群多喂,反之少喂; ⑶无粉期不奖励饲喂,以防蜜蜂空飞; ⑷傍晚喂,白天不喂,饲喂期间要缩小巢门,以防盗蜂; ⑸饲喂量以当晚食完为度; ⑹在蜜源中断期喂蜂,应该防盗蜂,以免造成管理上的 麻烦; ⑺红糖、散包土糖、饴糖、甘露蜜等,在北方均不可当 作越冬调料,以保障蜂群安全越冬。
❖ ⑴加础造脾在蜂群大量进粉、进蜜,巢内子脾正常、 蜂脾相称,且巢脾基本满框时,可插入巢础框造脾。
❖ ⑵未满框脾续造当巢内有不满框的巢脾时,应使蜜 蜂更加密集,必要时可把群内的满框巢脾暂时抽调到 它群,以促成造脾优势,并提供充足的饲料,使群内 未造满的巢脾筑造至满框。
❖ ⑶ 接力造脾蜂场中,通常有一部分蜂群特别善于造 脾,而另一部分却始终不积极造脾。宜让善于造脾的 蜂群连续不断地造脾,待巢脾修造至3~4成时,即调 给造脾不积极的蜂群续造完成。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间接诱入
间接诱入蜂王是使用器具诱入,蜂王安全,蜜蜂容 易接受,尤其诱入种用蜂王和给失去较久的蜂群诱入 新蜂王,安全可靠。用全框诱入器诱入蜂王,既安全 不影响被诱入蜂王的产卵。把蜂王和蜜蜂的巢脾装入 全框诱入器,脾上要有一些贮蜜,关上上面的盖板, 放进无王群里,经过3-4日,撤去全框诱入器即可。由 于蜂王在蜂群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产卵正常,容易被 蜂群接受。通常是使用安全诱入器(扣脾笼),把蜂 王装入器内,选一个幼蜂多,有少量蜜的子脾,把安 全诱入器的底板抽出,把它扣在有数只幼蜂和一些蜜 房的地方。经过一两天,如果有一些蜜蜂围在铁纱外 面,甚至有的蜜蜂咬铁纱,说明蜜蜂没有接受,需要 继续将蜂王囚禁几日。铁纱外面没有蜜蜂包围,有蜜 蜂饲喂蜂王时,就可以把蜂王释放。用薄纸卷成的小 纸筒也可作诱入器用。把蜂王装入纸筒,封上两口, 纸筒外涂少许蜜,挂在无王群的两个巢脾之间。
①
若2个相距较远的蜂群 合并,则应在合并之 前,采用渐移法使箱 位靠近;
②
如果合并的2个蜂群 均有蜂王存在,保留 其中品质较好的蜂王, 在合并前1~2d去除 另1只蜂王;
蜂群合并的 注意事项
③
在蜂群合并的前 半天,还应彻底 检查、毁弃无王 群中的改造王台
④
在缺蜜季节 合并的蜂群 都要有饲料
为了保证蜂群合并时蜂 王的安全,应先将留用 蜂王暂时关入蜂王诱入 器内保护起来,待蜂群 合并成功后再释放
⑥
合并蜂群时 要防止盗蜂
直接合并
合并时,打开蜂箱,把有王群的巢脾调整到蜂箱的一侧,再将无王群的巢脾带蜂 放到有王群蜂箱内的另一侧。视蜂群的警觉性调整两群蜜蜂的巢脾间隔的距离,多为 间隔1~3个巢脾,也可用隔板暂时隔开2群蜜蜂的巢脾。次日,2群蜜蜂约群味完全混
同后,就可将两侧的巢脾靠拢。 为了合并的安全,直接合并蜂群时可同时采取混同群味的措施,混淆群味界限。直 接合并所采取的措施有:向合并的蜂群喷洒稀薄的蜜水;合并前在箱底和框梁滴2~3 滴香水,或滴数十滴白酒;向参与合并的蜂群喷烟;在合并之前1~2 h,将切碎的葱 末分别放入需要合并的蜂群的蜂路中;将要合并的蜂群都放人同一箱后,中间用装满
❖ ⒉饲喂花粉 ❖ 花粉是蜜蜂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蜂群采集花粉,主要
是用来调制蜂粮养育幼虫。1 个强群在1年中,大约要采集25~ 35 kg花粉。1万只幼虫在发育过程中需消耗蜂粮1.2~1.5 kg。 粉源不足,会造成蜂王产卵减少和幼虫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蜜 蜂群势的发展。此外,还会引起蜜蜂早衰及分泌王浆和蜂蜡的 能力降低。因此,当蜂群在繁殖期内如果外界缺乏粉源时,必 须及时补喂花粉。 ❖ 中蜂饲喂花粉,通常是将花粉拌糖浆制成花粉团的方式饲喂。 方法是:将花粉用适量50%浓度的糖浆拌匀后,放置12~24h, 让糖浆渗入花粉团后,再酌情加入适量糖浆把花粉揉成团。尔 后,将花粉搓成长圆形小团,放在群内巢框上梁供蜜蜂自行取 食。 ❖ 长圆形花粉团大小,以蜜蜂能在3d内取食完为度。
巢脾的修造
巢脾的修造
1
2
3
4
造 备造
脾
脾
最
前
适
的
时
准
期
造 脾 的 方 式
注 意 事 项
造脾最适时期
当蜜蜂携带着大量粉蜜涌进蜂巢,巢脾上出现粉圈 1 2
巢框上梁表面发白,即出现白色蜡点;
蜜蜂开始在巢脾下添造新巢房
3
造脾前的准备
1把蜂群内无子或少子的旧脾 抽出,使群内蜜蜂密集.
2对造脾蜂群实施奖励饲喂,促使蜜蜂泌蜡造脾。
❖ ①一般情况每群每次加1个巢础框;
❖ ②加入巢础时巢础框两侧蜂路要缩小
(5 mm),脾基本造好后恢复原蜂路;
注
❖ ③加入的巢础未造好时,不要急着加 第2个巢础;
意
❖ ④寒流来时,若群暂不加础造脾;
事
❖ ⑤非流蜜期每晚要对造脾蜂群进行奖
项
励饲喂;
❖ ⑥对造脾偏向的巢脾或巢础框要适当 调转方向。
⒊造脾的方式方法
盗蜂的危害
❖ 盗蜂现象必然会影响到蜂群的正常采集与繁殖。轻 者,被盗群内贮蜜被盗窃一空,工蜂部分伤亡,剩下 的工蜂寿命缩短;重者,工蜂大量死亡,被盗群蜂王 被咬杀,或者被盗群被迫迁飞逃亡,全场蜂群间相互 盗取,生产停滞,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盗蜂的预防
❖ ①平常检查蜂群时,动作要快,时间要短; ❖ ②喂词蜂群时,勿使糖汁滴落箱外; ❖ ③抽出的巢脾,应放在密闭的空箱内严加保管,切勿暴露在外; ❖ ④在繁殖期和蜜源缺乏的时期,应适当缩小巢门至1~2只蜜蜂能出
❖ 饲养少量的蜂群,可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屋檐下或篱笆边作单 箱排列。
❖ 矮树丛多的场地,蜂箱可以安置在树丛一侧或周围,以矮树 丛作为工蜂飞翔和处女王婚飞的自然标记,也可以减少迷巢现 象。
中蜂蜂群 合并
蜂群的合并就是把2个或2个以上的蜂群合并为1群的 养蜂操作技术。蜂群合并是养蜂生产中常用的管理措 施。早春合并弱群,可加强巢内保温和哺育幼虫的能 力,加快蜜蜂群势增长的速度;晚秋合并弱群,可保 障蜂群安全越冬;主要流蜜期前合并弱群,组织强盛 的生产群,以获蜂蜜高产;王浆生产可合并弱群,组 织产浆群;在流蜜期后合并弱群,有助于预防盗蜂发 生。在蜜蜂饲养管理中。蜂群丢失蜂王而又无法补充 储备蜂王或成熟王台时,也需要将无王群并入其
蜂王的诱入
大流蜜期间,于傍 晚先向无王群喷些 蜜水或糖水,然后 手沾蜂蜜,轻轻捉 住蜂王 胸部或翅膀, 从将蜂王直接放在 框梁上,让蜂王自 行爬入蜂团。
在黄昏或夜间, 将无王群的蜜 蜂逐脾抖人蜂 箱,并喷较多 的蜜水,趁工 蜂混乱时将蜂 王从巢门口放 入,随工蜂爬 入蜂箱。
于傍晚将蜂王 连同1个带蜂 子脾,直接放 在无王群的隔 板外50~ 100mm的处, 并喷些糖水。 次日将提到隔 板内合为1群。
❖ 如果放蜂场地有限,蜂群排放密集,可在蜂箱前壁涂以黄、 蓝、白、青等不同颜色和设置不同图案方便蜜蜂认巢。
❖ 对于转地采蜜的中蜂群,由于场地比较小,可以3~4群为1 组进行排列,组距1~1.5 m。但2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 45°~90°。当场地小、蜂群多,需要密排时,可采取分批进 场的办法,把先迁来的蜂群在全场布开,2~3d后,再把后迁入 的蜂群插入前批各箱的旁侧,这样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糖液或灌蜜的巢脾隔开。
铁纱间隔合并法
在晚上,在有王群的巢箱上放1块铁纱副盖后叠加1个空继箱,然后将需 要合并的无王群蜜蜂连脾带蜂提入继箱,盖上副盖合箱盖。经1个晚上, 2个蜂群的群味通过铁纱互通混合,消除敌意,于次日早上将继箱中的 蜜蜂提到底箱,撤除铁纱副盖和继箱即成。
报纸间隔合并法
方法同铁纱间隔合并法相仿,但将用钻有许多小孔的报纸取代铁 纱副盖。将巢箱和继箱中的2个需合并的蜂群,用有小孔的报纸隔 开,待上下箱体中的蜜蜂将报纸咬开时,2群蜜蜂的群味也就混同 了。
❖ ⒉场地地点
❖ 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前面有 开阔地、环境幽静、交通相对 方便、具洁净水源和远离烟火、 糖厂、蜜饯厂的地方。避免选 择在其他蜂场蜜蜂过境地(其 它蜂场蜜蜂飞经的地方。“过 境地”易出现盗蜂)。
蜂群的排列
❖ 中蜂的认巢能力差,但嗅觉灵敏,当采用紧挨、横列的方式 布置蜂群时,工蜂常误入邻巢,并引起格斗。因此,中蜂蜂箱, 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 能错开。在山区,利用斜坡布置蜂群,可使各箱的巢门方向、 前后高低各不相同,甚为理想。
中蜂盗蜂的防止
❖ 盗蜂的识别 ❖ 盗蜂的危害 ❖ 预防盗蜂的发生
盗蜂的识别
❖ 主要从蜜蜂的外在表现来判定。通常情况下,场内 多数蜂群较安静,个别群巢门口较繁忙者,要么为被 盗群,要么为作盗群。对于被盗群,除巢门口较繁忙 外,箱壁四周或蜂箱缝隙处,也有大量蜜蜂绕飞。另 外,被盗群门口常有从箱内爬出的工蜂,由于负载、 慌张而跌落在巢门口地上的现象。盗群门口也很繁忙, 但箱周围无蜂绕飞,并且在一天中出勤早收工迟。盗 蜂初起时,多为年老尾部油黑的工蜂,发展起来,各 日龄外勤蜂均可成为盗蜂。如需确切知道作盗群,可 在被盗群巢门口撒一些面粉,身上带有面粉的工蜂飞 入的蜂群即为作盗群。盗群与被盗群的识别,有助于 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