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传统节日详解
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

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一、亚洲地区1. 中国春节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等,以期带来好运和吉祥。
2.印度排灯节排灯节,又称光明节,是印度教徒最重要的节日。
人们会在家中、街头巷尾点起油灯,象征光明战胜黑暗。
3.韩国冬至冬至是韩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冬至食物,如年糕、黑豆粥等,象征着团圆和健康。
二、欧洲地区1.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起源于基督教。
人们会庆祝耶稣诞生,互赠礼物,装饰圣诞树,品尝圣诞大餐。
2.复活节复活节是基督教的另一重要节日,纪念耶稣复活。
人们会举行宗教活动,食用复活节彩蛋和兔子,象征着重生与希望。
3.西班牙番茄大战番茄大战是西班牙布尼奥尔市特有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节日里互相抛掷番茄,欢庆丰收。
三、美洲地区1.巴西狂欢节巴西狂欢节是世界著名的节日,人们身着盛装,参加盛大的游行和派对,展现热情奔放的民族风情。
2. 美国感恩节感恩节起源于美国,旨在感谢上天和收获。
人们会在这一天共进丰盛的晚餐,分享南瓜派、火鸡等美食。
四、非洲地区1.尼日利亚跨年夜跨年夜是尼日利亚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午夜燃放烟花,欢庆新年的到来。
2.埃及开罗节开罗节是埃及盛大的民间节日,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民间舞蹈等活动,展示埃及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加深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交流与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亚洲传统节日的由来

亚洲传统节日的由来亚洲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其中一项重要的体现就是各种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它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日子,更是代表着亚洲人民丰富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
以下将介绍一些亚洲传统节日的由来。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上最盛大的庆祝之一。
它是中国农历的新年,通常在公历的1月底或2月初。
春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天象变化和农耕活动来确定节日期间。
春节的目的是为了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丰收和家庭幸福。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舞龙、放烟花、包饺子等,还有传统的拜年活动。
这是一个重要的团聚时刻,家人会相聚在一起,共度欢乐时光。
二、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源于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屈原是一个忠贞高尚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和为了避邪而设立的。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一项重要的传统,因为人们认为粽子可以驱邪和迎福。
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人们救屈原时划船捞救的情景。
端午节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节日,人们热情参与其中。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亚洲地区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这个节日庆祝的是农业丰收和家庭团聚。
中秋节的起源源于对月亮的崇拜,人们认为月亮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在中秋节的晚上,家人会一起吃月饼、赏月、放孔明灯等。
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和馅料。
中秋节也是一个向家人表达思念和祝福的时刻,无论身在何方,人们都会思念家人,通过月亮表达心中的情感。
四、水灯节水灯节是泰国传统的节日,也被称为洛灯节。
它是为了庆祝泰国的国庆日和感谢水神的保佑。
水灯节通常在农历十月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河流或海滩上放置大量的装饰水灯,并在夜晚点燃,让它们漂流在水上。
这是一种向水神表达谢意和祈愿的方式。
此外,庆祝活动还包括舞蹈表演、烟花、龙舟赛等。
中秋节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意义对比

中秋节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意义对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而亚洲其他国家也有许多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在各自国家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本文将对中秋节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意义进行对比。
一、中国的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欣赏满月、家人团聚、吃月饼,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中秋节的意义在于强调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性,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中秋节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故事、赏月诗词等,使得这个节日更加有特色和魅力。
二、韩国的中秋节(Chuseok)韩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叫作Chuseok,日期与中国中秋节相同。
在韩国,Chuseok是仅次于新年的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去祭祖、扫墓、享用传统美食,并且举行各种传统表演和游戏活动。
Chuseok的意义在于感恩和回报祖先的辛勤劳动,同时也是表达亲人之间的情谊与团结。
三、日本的中秋节(Tsukimi)日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被称为Tsukimi,同样以赏月为主要活动。
日本人会在这一天欣赏月亮的同时品尝传统的月饼——“团子”。
与中国和韩国不同的是,Tsukimi更加注重感恩自然和赏月的氛围,人们会在庭院或公园摆放各种赏月道具,以期能观赏到更加美丽的月亮。
这一节日也寓意着秋收的丰收和感恩的心情。
四、越南的中秋节(Tet Trung Thu)越南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叫作Tet Trung Thu,也是一个与中国中秋节相似的节日。
然而,越南的中秋节更加偏重于儿童的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家长会带着孩子参加游行、表演和各种传统游戏,同时赏月并品尝月饼。
Tet Trung Thu强调家庭和亲子关系,同时也是社会团结与友谊的体现。
五、印度尼西亚的中秋节在印度尼西亚,中秋节被称为“洞仔”(Tanggi),是印度尼西亚华人的传统节日。
洞仔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包括舞龙舞狮、歌舞表演、传统游戏等。
这个节日凝聚了华人社区的凝聚力,也是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大文明的民间传统与习俗

世界各大文明的民间传统与习俗世界各大文明的民间传统与习俗构成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和习俗被视为一种传承和表达特定文化的方式,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通过探讨不同文明的代表性传统和习俗,来展示他们的独特之处。
一、亚洲文明1. 中国文化 - 春节中国的春节是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家庭会进行大扫除,装饰房屋,亲朋好友会相聚一堂,共度团圆的时刻。
人们还会制作和欣赏烟花爆竹,观看舞狮和舞龙表演,而红色则是这个节日的主题色彩。
2. 印度文化 - 恒河淋浴在印度,恒河被认为是神圣的河流,许多信徒会选择在那里参加一种叫做“淋浴”的仪式。
他们会脱掉衣服,步入恒河,这被认为可以洗净身上的罪孽,获得新生。
3. 韩国文化 - 秋夕秋夕是韩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品尝传统食品,如巨大的月饼和烤肉。
人们也会制作并观看传统舞蹈和戏剧表演,来庆祝这个节日。
二、欧洲文明1. 英国文化 - 圣诞节圣诞节是英国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也是家庭聚会和庆祝的时刻。
人们会互换礼物,并在家中装饰圣诞树。
传统的圣诞晚餐通常是火鸡和布丁。
2. 法国文化 - 巴士底日庆祝巴士底日的活动通常发生在法国农村地区。
这是一个象征着丰收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市集、游戏和篝火晚会等活动。
还有一种特殊的蛋糕叫做“巴士底日蛋糕”,上面会放有幸运符。
3. 德国文化 - 慕尼黑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节是德国最著名的活动之一,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
这个节日通常在九月举行,为期两周,人们会穿上传统的巴伐利亚服装,品尝各种美味的啤酒,享受音乐和娱乐。
三、美洲文明1. 美国文化 - 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庆祝。
这一天,家人会聚集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感恩节大餐,其中包括火鸡、南瓜派等传统食物。
人们还会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2. 巴西文化 - 狂欢节巴西的狂欢节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庆典之一,特别是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
亚洲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亚洲传统节日对印度尼
西亚的影响
• 泼水节、龙舟赛等节日的传播
• 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传播
• 圣诞节、开斋节等节日的传播
• 节日习俗与民间活动的融合
• 节日习俗与民间活动的融合
• 节日习俗与民间活动的融合
• 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
• 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
• 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
亚洲传统节日对西亚国家的影响
• 吃七夕饼、七夕粥
• 日本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儿童节的起源与庆祝方式
01
02
03
儿童节的起源
儿童节的庆祝方式
儿童节的民俗特色
• 国际儿童节的引入与发展
• 学校活动、亲子互动
• 儿童成长与教育的重视
• 日本儿童节的本土传统
• 儿童表演、游乐设施
• 家庭观念与亲子关系的强调
• 儿童权益与福利的关注
• 礼物赠送、表彰活动
播与影响
01
亚洲传统节日在日本的影响
•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传播
• 节日习俗与民间活动的融合
• 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
02
亚洲传统节日在韩国的影响
•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传播
• 节日习俗与民间活动的融合
• 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
亚洲传统节日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亚洲传统节日对泰国的影响
亚洲传统节日对越南的
龙舟赛的历史
龙舟赛的文化内涵
龙舟赛的民俗特色
• 中国龙舟赛的传入与发展
• 祈求风调雨顺与丰收
• 南传佛教信仰与宗教仪式
• 东南亚龙舟赛的本土特色
• 祭祀神明与祖先
• 强烈的民族认同与竞技氛围
• 龙舟赛在东南亚的重要性
亚洲各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亚洲各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的关系亚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陆,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亚洲国家独特的文化景观。
一、春节与团圆饭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越南等的重要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而团圆饭则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饮食活动之一。
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饭菜,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幸福美满。
团圆饭中的传统菜肴也有着特殊的寓意,比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年糕代表步步高升等。
春节的团圆饭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二、中秋节与月饼中秋节是中国和东亚地区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亚洲各国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而赏月的同时,人们也会品尝美味的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月饼的制作工艺独特,品种丰富多样,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口味。
除了作为一种美食,月饼还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美好祝愿,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象征。
三、日本的节日与寿司日本是亚洲国家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其节日和饮食文化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
日本的传统节日如元旦、春分、端午等,都与自然和季节的变化有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寿司是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
寿司的制作精细,讲究新鲜、原汁原味,体现了日本人对食物品质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
在日本的节日里,人们常常会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寿司,以此庆祝节日的到来。
四、印度的节日与咖喱印度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和饮食文化的国家。
印度的节日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排灯节。
排灯节是印度教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和蜡烛,庆祝光明战胜黑暗。
而在排灯节期间,人们也会品尝到印度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咖喱。
咖喱是印度菜的代表,口味丰富多样,辛辣而香浓。
亚洲与欧洲的传统节日与庆典

亚洲与欧洲的传统节日与庆典传统节日和庆典是亚洲和欧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信仰和传统习俗。
不同的节日和庆典在日期、庆祝方式和参与活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承载着人们的希望、欢乐和团聚。
本文将探讨亚洲和欧洲的几个传统节日和庆典,从中展示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
亚洲传统节日和庆典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阳历新年之后的第一天开始,为期15天。
春节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通过庆祝活动来驱逐邪灵、祈求好运。
在春节期间,家人聚会共进团圆饭,互相拜年并交换红包,还会点燃烟花爆竹来驱逐邪灵。
此外,人们还会贴对联、挂红灯笼和舞龙舞狮等活动,以增加喜庆氛围。
2. 日本樱花节日本的樱花节,或称为“花见”(Hanami),是每年春季盛开的樱花树下的盛大庆典。
人们聚集在公园、庭院或山坡上,欣赏粉色樱花的美景,并进行野餐、唱歌和跳舞等活动。
樱花节是日本人感受大自然之美、表达感恩之情的机会,也象征着短暂而美丽的生命。
3. 印度节日 - 深夜狂欢节印度的深夜狂欢节(Holi)是在每年春季庆祝的一个彩色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泼洒彩色粉末和彩色水,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深夜狂欢节是为了庆祝胜利和欢乐,人们跳舞、唱歌、品尝传统美食,并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欧洲传统节日和庆典1. 圣诞节圣诞节是欧洲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纪念耶稣基督的诞辰而庆祝的。
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挂袜子、互相祝福,并参加教堂的庆祝活动。
此外,圣诞市集也是欧洲圣诞节期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集中有各种商品和美食,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
2. 瓦伦西亚节瓦伦西亚节(La Tomatina)是西班牙瓦伦西亚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举行。
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向对方投掷熟透的番茄,从而创造一场狂欢和友谊的盛会。
瓦伦西亚节旨在纪念该地区的土产番茄,人们穿着白色衣服参与活动,享受彼此间的欢乐和快乐。
亚洲传统节日详解

亚洲传统节日详解亚洲的节日大都古老而富于传统。
这些节日凝聚了东方人的信仰、道德、情感和东方式的浪漫,虽经世事沧桑,仍一代代传承。
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洲各国,毕竟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改革,日本的飞速发展和东南亚“四小龙”的腾飞,以及阿拉伯国家和南亚次大陆的发展,都会给各国的节日习俗带来深刻影响,促其摒弃落后的不合时宜的陋习,为其注入新的现代化的内容,并且不可避免地接受更多的西方文明。
亚洲人最重视的节日莫过于各种传统历法的新年。
如中国、朝鲜、蒙古、越南、新加坡等国的农历新年春节,东南亚一带的佛历新年泼水节,印历新年洒红节,伊朗历新年诺鲁兹节,犹太教历的新年逾越节,回历新年开斋节。
虽然19 世纪末以来,亚洲各国相继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公历,公历新年也已成为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但旧的历法仍在亚洲一些国家,特别是在乡村通行,公历新年,其隆重和热闹的程度也远不及传统历法的新年。
亚洲人的新年节俗丰富而有特色,许多传统的庆祝方式至今盛行,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人过春节过去有一套祭祖敬神敬佛的仪式,腊月初八就拉开了序幕。
这一天是腊八节,民间要以干果、杂粮熬粥,用来敬佛过节。
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
过去的中国,灶神是家家必供的神祗。
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神要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家的善恶行止,所以这一天家家要摆各种供品为灶神送行,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除夕前,家家贴门神供财神,倒贴“福”字,贴春联。
除夕夜,阖家团聚吃年夜饭,要先祭祀祖先。
元宵夜要点灯敬神。
经过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后,这一套祭祀的仪式已不常见,但是喝腊八粥、过“小年”,倒贴“福”字,贴春联,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初一吃饺子、拜年,十五吃元宵、看花灯,这些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过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自古到今都必不可少。
过去是为给孩子“压祟”保护孩子,现在是为了给孩子增添节日的快乐。
但也有人借此机会比富斗阔,溺爱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传统节日详解亚洲的节日大都古老而富于传统。
这些节日凝聚了东方人的信仰、道德、情感和东方式的浪漫,虽经世事沧桑,仍一代代传承。
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洲各国,毕竟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改革,日本的飞速发展和东南亚“四小龙”的腾飞,以及阿拉伯国家和南亚次大陆的发展,都会给各国的节日习俗带来深刻影响,促其摒弃落后的不合时宜的陋习,为其注入新的现代化的内容,并且不可避免地接受更多的西方文明。
亚洲人最重视的节日莫过于各种传统历法的新年。
如中国、朝鲜、蒙古、越南、新加坡等国的农历新年春节,东南亚一带的佛历新年泼水节,印历新年洒红节,伊朗历新年诺鲁兹节,犹太教历的新年逾越节,回历新年开斋节。
虽然19 世纪末以来,亚洲各国相继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公历,公历新年也已成为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但旧的历法仍在亚洲一些国家,特别是在乡村通行,公历新年,其隆重和热闹的程度也远不及传统历法的新年。
亚洲人的新年节俗丰富而有特色,许多传统的庆祝方式至今盛行,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人过春节过去有一套祭祖敬神敬佛的仪式,腊月初八就拉开了序幕。
这一天是腊八节,民间要以干果、杂粮熬粥,用来敬佛过节。
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
过去的中国,灶神是家家必供的神祗。
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神要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家的善恶行止,所以这一天家家要摆各种供品为灶神送行,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除夕前,家家贴门神供财神,倒贴“福”字,贴春联。
除夕夜,阖家团聚吃年夜饭,要先祭祀祖先。
元宵夜要点灯敬神。
经过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后,这一套祭祀的仪式已不常见,但是喝腊八粥、过“小年”,倒贴“福”字,贴春联,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初一吃饺子、拜年,十五吃元宵、看花灯,这些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过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自古到今都必不可少。
过去是为给孩子“压祟”保护孩子,现在是为了给孩子增添节日的快乐。
但也有人借此机会比富斗阔,溺爱孩子。
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此风近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年年春节后,舆论界都要就此问题表示担忧。
除夕守岁时,家庭中往往有一些娱乐活动,以前多为打麻将,打扑克牌,或玩其他游戏,放烟花、爆竹等。
打麻将一度遭禁,近年来又开始风行。
燃放烟花爆竹1995 年相继在一些大城市被明令禁止。
这一取意消灾祛邪、可以渲染喜庆气氛,但却威胁到人身安全的习俗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更为文明的庆祝方式已在影响着节日习俗。
1983 年开始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就是一例。
这个节目荟萃全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节目都是精心安排,春节文艺晚会通过覆盖全国的电视网向各地播放。
除夕夜,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这台节目,已成为春节时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农历春节也是朝鲜的传统节日,1896 年朝鲜采用公历后,曾中断这个节日,许多朝鲜人为此大感遗憾。
1989 年韩国恢复了春节,受到欢迎。
在蒙古国,农历新年现在不是国家规定的正式节日,但在民间仍很受重视。
“小年”要祭灶,“大年”要守岁和拜年。
旧时初一往往要请喇嘛到家中念经或去寺庙拜佛,祈求来年的平安,如今这一活动已不盛行。
越南人过春节,各地都要举行庙会,表演文艺节目,进行各种游艺活动,最受欢迎的是对唱民歌。
新加坡的春节近年来呈现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
许多大公司,包括西方的跨国公司,在春节期间,也学着当地华人的做法,在公司建筑物上张挂春联,在客厅内摆放春节的饰物银柳和金桔,以求来年顺利。
春节家家团聚仍为人们所重视,但一些受西方影响较深的年轻人,现在已不喜欢在家过年,而是去国外旅游。
日本经济高度发展,日本的传统习俗也得到珍视。
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改用公历,公历的元旦就成为日本最为隆重的节日。
但是尽管过的是新历年,习俗中却有许多是春节旧俗。
年前用一种叫作“注连绳”的草绳和松树装饰家庭和商店,除夕全家团聚守岁,过年吃年糕和“杂煮”,初一参拜神社,这些都是旧时传统;办公大楼、大商店和汽车上也用“注连绳”和松树装饰,不打年糕买机制年糕,很少上门拜年而采用贺年卡“以卡代人”,却是新的时尚。
日本人有在除夕午夜时倾听寺庙里108 声钟鸣的习俗,现在则通过电视将著名寺庙的钟声传递到全国和世界各地。
日本电视台每年除夕还要播放一台《红白组赛歌》的节目,已播放了多年,极受欢迎,已成为日本人和世界各地日本侨民辞旧迎新时不可缺少的节日。
近年来,受西方影响,利用新年假期外出旅游的家庭日渐增多。
一项调查表明,新年时,有10%的家庭外出旅游或去滑雪。
也有人在除夕时,选择东京迪斯尼乐园这类游乐场所彻夜欢庆。
佛历新年称泼水节,流传在东南亚和中国西南边境一带,约在公历的4月13 —16 日间。
节日最主要的活动是泼水狂欢。
泼水有涤旧迎新图吉祥的意思,来源于小乘佛教的一种宗教仪式。
至今泼水节的活动中还保留了许多宗教内容,如听唱经文、施浴佛礼、堆沙造塔、斋僧放生等。
古时泼水仪式讲究而文雅,人们用花枝蘸取香水,轻轻地抖洒在对方的身上。
现代绝大多数人已无禁忌,尽情泼洒,被淋得越湿越认为有福。
现代生活给泼水节带来一些不易察觉的变化,如泼水用的工具,泰国人一般用彩色鲜艳的塑料碗,一些年轻人还用上了可以转换方向的塑料火箭筒,它能把水射到10 米以外。
缅甸人泼水不仅拿盆拿桶,政府还设大泼水站,准备几十支水龙管,供男女青年和孩子们打水仗或喷射街上的人。
在没踝的积水中,人们唱着流行歌曲,和着节拍跳舞。
泰国还有巨象游行和选美活动。
缅甸有花车游行。
柬埔寨则有各种民间娱乐活动。
而在泼水嬉戏中,男女青年们的爱情也在传递和滋生。
洒红节是印历新年,大约在公历2 —3 月间。
洒红节在印度也称泼水节,不同的是在泼洒的水中加入了红色和其他颜色的染料。
尼泊尔的洒红节更是直接将红粉向人抛撒。
洒红节原是印度最低种姓首陀罗庆祝正义战胜邪恶的节日,现在已变成印度全国性的最大节日。
在尼泊尔,洒红节增加了新的内容,小伙子们往往利用节日之机,到相中的姑娘门前高歌试探,而姑娘也会含蓄地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回答。
除了过年,象征团圆的中秋节、月圆节、祭祀亡人的清明节,象征祥和的各种灯节,以及各种农事节如插秧节,纪念节如端午节,拜物节如尼泊尔的牛节,印度的蛇节、泰国的象节,还有二战后新成立的一些国家的国庆日,都是亚洲人所看重的。
到了近代社会,各地区的经济贸易需求增加了,又创立了许多利用当地资源和传统吸引顾客,发展旅游和经贸事业的节日,如中国潍坊的风筝节,洛阳和荷泽的牡丹花会、日本札幌的雪节、新加坡的食品节等。
蒙古民族的那达慕大会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规模较为盛大,已有数百年历史。
现在,每年夏、秋季,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仍分别举办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在蒙语中意为“娱乐”或“游戏”。
过去,节日的主要活动是摔跤、赛马和射箭,如今早已不限于这“男儿三艺”,而是发展到赛骆驼、套马及举行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大会期间,还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经贸洽谈会、文艺演出、草原旅游等一系列经贸和文化活动,其规模和活动内容近些年来逐步扩大。
古老的节日注入了现代的内容,也使节日本身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也是三大宗教都得到广泛传播的区域。
三大宗教的节日很多,千百年来一直被教徒们纪念和传承。
与欧洲相比,今天亚洲的宗教节日更多地保留着原来的宗教意义和宗教庆典仪式,而较少世俗性的转化,因而也就影响了它的传播。
当然也有例外,如前面讲过的泼水节、洒红节。
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和“西风东渐”的结果,西方同样始于宗教的节日,二战后却在亚洲,特别是在比较开放、发达的地区产生了影响。
越来越多的亚洲人接受了西方的节日习俗。
日本是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国家,在学习西方科技精华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文化。
日本的基督徒不到日本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圣诞节却是许多人热衷的节日。
据日本儿童调查所近年对东京都400 名小学生进行的调查,圣诞节中,举行家庭聚会的占71%,请朋友来参加晚会的占16.5%。
50%的孩子收到了父母送的圣诞礼物,祖父母赠送孩子圣诞礼物的占30%。
18%的学生还收到长辈给的钱。
50%的学生感到圣诞节过得很愉快。
圣诞节那天在日本虽是一个正常的工作日,但到处可见节日的气氛。
西方的情人节在日本的年轻人中也颇受青睐。
商人们为此制售各种各样的情人卡、情人节巧克力和精美的内衣以及各种饰品,供年轻人选购,送给男友或女友表达柔情蜜意。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的古老文明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80 年代以后,中国各地的基督徒数量有所增长,但喜欢过圣诞节的中国人,远远不止这些基督徒。
圣诞节在年轻一代中很流行。
圣诞节前夜,教堂里挤满了前来做弥撒和看热闹的人。
中国人赠送圣诞礼物不像日本人那样普遍,但寄送圣诞卡却很盛行。
也有人在圣诞节前送出贺卡,将圣诞、元旦、春节三节并祝。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中,许多大饭店都装饰了圣诞树,举办圣诞夜晚会,招待外国来客和花高价买了晚会票的中国人。
晚会上,圣诞老人穿插其间向人们送上礼物和祝福,有时还会有唱诗班为人们演唱圣诞歌曲。
大学生们则在校园和家里举行圣诞晚会和舞会。
情人节也是大受年轻人欢迎的节日。
北京等大城市的鲜花在情人节这天往往销售一空。
中国的情侣已学会用西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东方式的爱情。
愚人节的习俗近些年在中国也产生了影响,学生们喜欢在这天编些谎话,让同伴和大人们大受其骗。
还有万圣节,已有一些人在学校里听到介绍,对鬼节习俗感到好奇的孩子们和年轻人,于万圣节前夜戴上面具顽皮一阵。
对于这个令人开心的节日,人们在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