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化学内容培训内容1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物质与能量是重要的基本概念。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可以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的物质实体。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产生运动。

1. 物质的特性- 颜色:物质可以有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不同物质。

- 形状: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 质量:物质有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 体积:物质占据空间,可以用容器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2. 能量的转化- 工具和设备:各种工具和设备能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电灯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动汽车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能量的转化,例如,水沸腾时将热能转化为蒸汽,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

-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能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变化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物质的形态变化、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1. 物质的形态变化- 融化:固体物质经加热变成液体,在小学实验中常用固体物质如蜡烛、冰进行融化实验。

- 凝固:液体物质经降温变成固体,在小学实验中可观察到水的凝固过程。

- 气化:液体物质经加热变成气体,小学实验中可通过煮水或沸腾水观察到气化现象。

- 液化:气体物质经压缩变成液体,小学实验中常用液化气体等进行实验。

2. 物质的分子构成- 分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分子可以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小学科学中常学习一些常见元素如氧气、氢气等。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反应,例如酸和碱中和的反应。

- 物质的消失与生成: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铁与酸反应产生铁离子和氢气。

三、生物和环境小学科学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小学科学囯培培训计划

小学科学囯培培训计划

小学科学囯培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2.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3. 增强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的兴趣和能力;4.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1. 科学原理与实验(1)物理实验:如简单机械、光学、声学等实验;(2)化学实验:如酸碱实验、燃烧实验、颜色变化实验等;(3)生物实验:如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验。

2. 科学知识探究(1)宇宙与地球科学:太阳系、地球运动、天气变化等知识;(2)生物科学:植物、动物、人体等知识;(3)物质与能量:物质的种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

3. 科学教育活动(1)科学实践活动: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2)科学竞赛:参与各类科学竞赛,如科学小达人大赛、科学创新大赛等;(3)科普教育活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开展科普实践活动等。

4. 科学思维培养(1)逻辑思维: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2)观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3)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方法1. 教学讲解: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2.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3.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4.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5. 竞赛训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培养他们的竞赛技能和心理素质。

四、培训评估1. 学生日常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情况,评定其科学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 综合能力评估:开展学科综合能力测试,考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3. 竞赛成绩评估: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后,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对其进行评估。

五、培训时间1. 寒暑假集中培训: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的集中培训;2. 每周课外培训:在周末或晚间开展科学课外训练,每次约2-3小时。

小学科学物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物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物质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小学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大部分事物都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因此,了解物质的基本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归纳小学科学物质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构成各种事物的基本单位,它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指成分相同、性质一致的物质,它通常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它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二、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金属物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呈现出金属光泽和延展性。

常见的金属物质有铁、铜、铝等。

2. 非金属物质非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大部分状态下为固体或气体。

常见的非金属物质有石墨、炭、氧气等。

3. 液体物质液体物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常见的液体物质有水、酒精等。

4. 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具有较大的体积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常见的气体物质有空气、氢气等。

三、物质的性质变化1. 改变物质的形状和颜色物质的形状和颜色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将黄色的纸条撕成小碎片,颜色会发生变化。

2. 改变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通过改变温度或施加压力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

例如水可以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气态),在低温下变成冰(固态)。

3. 物质的燃烧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燃烧,产生火焰和热量。

例如木材可以被点燃,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和烟雾。

四、物质的分离和净化1. 过滤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它通过过滤纸、滤网等将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分离开来。

2. 蒸发蒸发是一种将液体中的溶质分离的方法,通过加热使液体蒸发,溶质会残留在容器中。

3. 简单提纯简单提纯是指通过加热或冷却使物质转化为不同的状态,进而分离杂质或纯化物质。

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操作培训

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操作培训

一、实验目的:设计并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操作建议: 1、制作: (1)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教材配套光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2)、让学生理解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二、操作建议:
方法一:看 实验十二:五下4——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方法二:演
试验时,精心组织 确保试验效果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区别对待: 演示实验,教师要做到:程序合理、操作规范、引导观察要仔细、总结结论要科学。
2、分组实验教学过程的控制:
事先不告诉实验结果或把意见强加于学生,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想象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控制,要引导学生在熟识实验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实验操作程序。 合理分工。
操作建议 书上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有的学生可能看到过水斜射到水里、玻璃里会发生偏折,课堂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解释为:光在同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让学生用直管和弯管再次进行验证自己的结论。 同时,可以让学生看手电筒的光、以及很多玩具手枪发出的光,都能证明。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不要用眼睛直对很亮的光源。 由于本单元多数实验都需要强光,根据天气状况,建议把本单元与一单元顺序进行调换,在天气好的9月做实验效果会好得多。
04
五、实验效果不明显原因分析:
纸袋没有密封 读数时把温度计从纸袋内拿出来,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汇报人姓名
一、培训目的
消除知识盲点,完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水平,指导有效探究。
二、培训要求
了解并掌握小学科学课常用实验器材的构造原理、使用要领及 有关注意点;了解并掌握几个稍复杂实验的操作技能。
八、烧杯
九、烧瓶(平底、圆底与锥形)
主要用途: 加热;长时间的化学反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烧瓶内的液体不要超过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一,以免外溢。 2.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 热均匀;加热时,烧瓶外壁应无水滴。 3.平底烧瓶不能直接或长时间用来加热。 4.不加热时,若用平底烧瓶作反应容器,无需用铁架台固定。
三、培训范围
1.量筒 2.放大镜 3.天平 4.温度计 5.酒精灯 6.蒸发皿 7.集气瓶 8.烧杯 9.烧瓶 10.玻璃棒 11.漏斗 12.试管
一、量筒
主要用途: 1.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其精度可达到0.1mL)。 2.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气体的体积。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有10mL、25mL、50mL、100mL、200mL、500mL等规格的, 量筒规格越大,精确度越低。 2.量筒无零刻度。 3.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 处保持水平。 4.用滴管作微调 5.量筒是圆柱形的,量杯是锥形的,都是量取液体体积的量器。 量杯的精确度比量筒差,但量杯可以将溶质直接加在其中来配 制试剂;
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 干燥固体物质。
主要用途:
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2/3。 可直接加热,受热后不能骤冷。 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培训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培训

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制定具体安全标准。
学校及实验室内部规章制度
03
各学校和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
规程。
02 实验室设备与安 全操作
实验室设备分类与功能
01
02
03
基础实验设备
包括显微镜、放大镜、天 平、量筒等基础实验工具, 用于观察、测量和实验基 本操作。
专用实验设备
如化学实验台、生物安全 柜、电磁学实验箱等,用 于特定学科领域的实验操 作。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后果及预防措 施,使学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防护技能培训
针对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了专业的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包 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化学品泄漏处理、火灾逃生等。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以前很多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调整护目镜或面罩位置,确保眼睛和 面部得到全面保护,同时保证舒适度。
手套穿戴方法
选择合适尺寸的手套,将手套完全套 在手腕上,避免手腕裸露。
口罩和呼吸器佩戴方法
根据口罩或呼吸器的类型,正确佩戴 并调整位置,确保密合性和舒适度。
个人防护用品检查与更换周期
定期检查
更换周期
每次使用前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完好无损, 如有破损或老化应及时更换。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划分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 生物实验室等。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如临床、诊断、教学、 研究、或者生产药物或疫苗所用的实验室和设施。

小学科学培训内容摘要

小学科学培训内容摘要

小学科学培训内容摘要简介小学科学培训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科学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培训的内容概要,包括各个年级的重点知识和实践活动。

一年级•探索身边的物体和现象,学习基本科学概念,如物体的重量、大小、颜色等。

•制作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记录,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科学原理,如水的状态变化、有机体的特征等。

二年级•深入学习物体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学习简单的科学测量和观察方法,比如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长度、重量等。

•认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等,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三年级•学习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探索简单的自然与物质相互作用现象,如磁铁吸铁矿、酸碱中和等。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年级•学习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深入研究一些科学现象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如声音的传播、物质的变化过程等。

•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年级•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结果,并形成结论。

•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融入一些前沿科技和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六年级•深化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进行综合实验和项目研究,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学术素养。

•引导学生就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展开讨论,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互补。

以上是小学科学培训的内容摘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计划实验培训内容

小学计划实验培训内容

小学计划实验培训内容1. 实验室安全知识
-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
- 化学品使用和储存注意事项
- 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基础科学实验
- 物理实验
- 力学实验
- 光学实验
- 电学实验
- 化学实验
- 物质的三态
- 化学反应
- 简单分离与提纯
- 生物实验
-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微生物观察
3. 科学探究方法
- 提出问题
- 制定假设
- 设计实验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结果分析与总结
4. 综合实践
- 简单机械装置制作
- 小发明创意设计
- 编程控制实验
- 环境保护主题实践
5. 实验报告撰写
- 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
- 数据记录与图表绘制
- 结果分析与讨论
6. 科学素养培养
-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 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
- 团队合作与交流表达
以上内容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科学化学内容培训内容1小学科学化学部分培训内容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B、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 AB=A+B A+BC=B+AC AB+CD=AD+CB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如:1 / 21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练习】1.下列常见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晒干B.铁钉生锈 C.瓷碗破碎 D.石蜡熔化 2.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变化的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B.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 C.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D.开电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3.能说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亮光 D.生成黑色固体 4.自然界中的下列变化:①下雨;②木材燃烧;③植物的光合作用;④瀑布落下。

其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填编号)。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发生了,形成新的分子。

6.我们要知道一种物质是什么物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温度、变化中是否有沉淀、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最新资料推荐------------------------------------------------------ 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

7、美国 9. 11 恐怖事件,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客机撞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美国突然陷入了恐怖危机。

客机撞击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碎玻璃纷飞 B.汽油燃烧爆炸C.房屋钢筋熔化 D.大楼坍塌 8、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变化时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D.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9、请将下列各种物质的变化以及物质的性质,分别填入下表中:(填写编号)⑴瓷器破裂;⑵酒精燃烧;⑶石蜡密度比水的密度小;⑷铁器表面生锈;⑸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⑹一氧化碳气体有毒;⑺潮湿的衣服晒后变干了;⑻汽油的挥发;⑼铁熔化成铁水;⑽铜丝能导电;⑾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⑿火药爆炸;⒀食物腐烂;⒁氨气极易溶于水。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0、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可用下图表示。

则下列反应中属于阴影 3 处的化学反应是3 / 21-------------------------------------------------------------------------()A.Zn+H2SO4=ZnSO4+H2 B. 2KMnO4 K2MnO4+MnO2+O2 C. Fe2O3+3CO 2Fe+3CO2 D. C+O2 CO2 11、袋装食品中常用小包装生石灰作干燥剂,这是因为生石灰能吸收水并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 。

这一化学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 B.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 点燃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1.物质的构成分子物质原子物质元素得电失子离子物质(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2)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原子的半径一般在 10-10米数量级,大多数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在 10-26千克数量级。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分子间有间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仅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最新资料推荐------------------------------------------------------ 别的分子。

(3)分子、原子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4)化学反应(变化)的实质分子先离解成原子,原子再发生重新组合,组合成新的分子。

所以,构成构成构成构成组成(O2、 H2O、 CO2)(C、 Fe、Cu)(NaCl、 KNO3)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

(6)纳米材料纳米是物体长度度量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8米)到亿万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学问;同时在这一尺度5 / 21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又被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科技的研究内容包括:创造和制备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设计、制备各种纳米器件和装置,探测和分析纳米区域的性质和现象。

2.原子的构成(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4)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5)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相对质量带电情况+1 0 -1 1 1 1/1836质子和中子都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1)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主要观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是一样的;③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

(用现代的观点看都是不正确的)(2)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推论原子中还存在某种带正电的微粒,说明原子还能再分。

并建立了汤姆生模型。

(3)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建立了卢瑟福的核式模型。

(4)从科学家对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体现了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实验修正模型的科学方法。

【练习】 1、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右图是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从模型中你可以看出构成二氧化碳分子共有种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最新资料推荐------------------------------------------------------ 2、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如碳原子的半径和质量的数量级为() A. 10-9米 10-27千克 B. 10-9米 10-26千克 C. 10-10米 10-27千克D. 10-10米 10-26千克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质量 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C.原子可以构成分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A.氧气 B.金刚石 C.水 D.二氧化碳 5、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⑵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6、关于原子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原子是物理变化中的最小微粒7、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十分干燥。

因此,人们常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种方法可以说明() A.水分子由原子构成 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8、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下列哪种微粒的数量不同() A.原子核 B.质子 C.中7 / 21子 D.电子 9、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⑴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⑶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⑷带正电荷的是;⑸带负电荷的是;⑹不显电性的是;⑺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⑻质量最小的是;⑼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10、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

下图是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进行整理的概念图,请你补充完整。

原子构成构成构成组成元素物质三、物质的分类(1)无机物的分类注:要搞清楚每个分类的依据。

2.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混合物纯净物区别①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联系---------------------------------------------------------------最新资料推荐------------------------------------------------------用物理方法过滤, 结晶, 蒸馏或化学方法分离不同物质简单混合纯净物混合物 3.混合物分离的的主要方法(1)过滤: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间的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