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的分布》PPT1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A 外力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C 内力作用(板块碰撞抬升)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 10497
10°N 3000
交界处板块 亚欧、非—美 印度洋—非 印度洋—非 美—亚欧 印度洋—亚欧 非—亚欧 太平洋—美 太平洋—亚欧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名称:①
② 亚欧板,块③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形成: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
的下面,亚欧板块受挤压抬 升形成的; 红海形成: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PPT(1)PPT(32张)优质课件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1234
6.读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6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底地
形:a
,b
,c
,d
,e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
超过
米,且坡度较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
处。
(4)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人类活动使海洋变成陆地,即填海造陆。
思考讨论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 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探究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温州市约 356 千米,福州市约 385 千米,基隆市约 190 千米。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 有龙头鱼岛、大黄鱼岛、小黄鱼岛、金钱鱼岛等岛礁。钓鱼岛周边海域渔 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架 为止
大 陆
大陆架之外相对陡峭的斜 坡
200~ 4 000 坡度大


米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Fra bibliotek地岛弧 带,也称“岛链”或“弧形列

岛”,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弧形分布
太平洋西部岛 弧
海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
沟 洋盆的分界线

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
洋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4
地壳活动相对
000~ 稳定,地形较 —
1234 56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 C. 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洋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 然气形成;④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 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答案:C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原因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分布 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1)大陆架
(2)大陆坡
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2、岛弧和海沟—大陆边缘 与洋盆的过渡带
(1)岛弧:
概念 著名岛弧 成因 分布
(2)海沟
著名海沟
成因
海沟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
岛弧或 海岸山 脉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1 活动
•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海沟的位置关系。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
应起来。
位置
水深
分布规律
从大陆边缘 到大洋中心 依次为 ________ 大陆架 、 ________ 大陆坡 、 ______ 洋盆 和 ________ 洋中脊
P18 阅读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大陆坡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 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 地带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A
B C
D 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大 陆 架 大 陆 A ,B
坡 , 岭 ,
C
E
洋 海
盆 沟
,D
,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B.图中B处是海岭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秋高二上人教版地理选修2课件22海底地形的分布共26张

秋高二上人教版地理选修2课件22海底地形的分布共26张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wán chéng)下列要求:
A BC D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dìxíng)名称是:
A 大 陆 架,B
, 大陆坡
C 洋 盆,D
,海 岭
E 海 沟,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图为“世界(shìjiè)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 回答
图中字母(zìmǔ)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P16 思考(sīkǎo):以大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 对称
第九页,共27页。
一、海底地形(dìxíng)的分布规 律1、大陆架和大陆坡
(1)大陆架
①陆地(lùdì)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hǎiyáng)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 方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原因

中洋

海洋(hǎiyáng)底部最深的 地方。
第六页,共27页。
海底(hǎi dǐ)地形
第七页,共27页。
海底(hǎi dǐ)地形分布示意图
大陆架
岛弧(dǎohú)
大陆坡
海沟(hǎigōu洋) 盆
洋中脊
第八页,共27页。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fēnbù)规律
基本规律 从陆地(lùdì)向大洋中心: 大陆架—大陆 坡—海沟—洋盆—洋中脊(海岭)
了现深度巨大的海沟;同时,大陆地壳的继续(jìxù)运动 使它的前缘的表层沉积物质相互叠合到一起形成了岛弧。
由于这两种地壳的相对运动速度较大,所以碰撞后形成
的海沟深度较大,而岛弧上峰岭的高度也较大。因此,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通用课件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通用课件

海底地形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海底地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构 造运动、板块运动、海洋水深和海洋沉积物等。
详细描述: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板块运动是影响海底 地形的主要因素之一。构造运动和板块运动可以引起海 底扩张、板块俯冲等地质现象,进而影响海底地形的形 成和发展。海洋水深也是影响海底地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水深条件下,海水的压力、温度、盐度等都会有所 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演化产生影响。 此外,海洋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也会对海底地形产生影 响。例如,海洋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和颗粒大小等都会影 响海底地形的形态和演变。
03 沉积作用
沉积物在海底的堆积速度和分布范围对海底地形 产生影响。在沉积平原上,沉积物的积累可以形 成新的陆地。
影响海底地形演变的主要因素
地球动力学 地球动力学是影响海底地形演变的根本因素。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和地球重力等地球动力学因素共同作用于海底, 导致地形变化。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海底地形演变产生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导致 海平面升降,从而影响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演变。
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要点一
总结词
海底地形主要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山等 类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大陆架是靠近陆地的浅水区域,水深较浅,一般不超过 200米,是海洋资源的重要开发区。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 倾斜的区域,水深逐渐增加,地形起伏较大。海沟是海洋 中深度较大的狭长凹槽,一般位于板块俯冲带附近,地形 陡峭。洋盆是海洋中的平坦区域,一般水深较深,地形较 为平坦。海山则是指海底的高地,高度较高,地形崎岖。
水流湍急,海底地形复杂多样。
边缘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决定了其 边缘海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地质构造和
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边缘 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边缘海的地质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ppt课件1
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 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大洋底部很 重要的地形地势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 的海底隆起。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 延伸四大洋。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 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脉,其物质组成为硅 镁质火山岩。这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B陡



南美洲西部大陆架向 洋盆过渡
C 较陡




亚洲东部大陆架向洋 盆过渡
课外视野拓展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 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 成为今天的状态。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 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 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 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 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千米,总面积约为8000 万平方千米,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200 m~
4000 m
海平 6000 4000m 面以 m以 ~
上 下 6000 m
2000m ~
3000 m
之间
特 征
地势 起伏 较大
坡度 平缓
坡度较 陡,表 面崎岖 不平
地势 起伏 较大
深海 洼地
底部平 坦,微 有起伏
海底山 系,相 对高度 大
例1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 A.大陆架、大陆坡、洋中脊、洋盆 B.洋盆、大陆架、大陆坡、洋中脊 C.洋中脊、大陆坡、大陆架、洋盆 D.大陆坡、洋中脊、大陆架、洋盆
度缓,光照、 营养物质和 海洋生物丰

秋高二上人教版地理选修2课件22海底地形的分布共23张

秋高二上人教版地理选修2课件22海底地形的分布共23张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P16 思考:以大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规律。1.观察地 形图,分析大陆(dàlù)架、大陆(dàlù)坡、岛弧、海沟的位置关系。2.比较下列三幅大陆(dàlù)边缘向洋盆过
No 渡图的差异,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应起来。(1)洋盆(深海平原):。海洋地
第一页,共24页。
第二页,共24页。
8844.43m
第三页,共24页。
一、海底(hǎi dǐ)地形的分 布规律
第四页,共24页。
第五页,共24页。
第六页,共24页。
第七页,共24页。
第八页,共24页。
一、海底地形(dìxíng)的分布规律
基本规律 从陆地向大洋(dàyáng)中心: 大陆架—大陆 坡—海沟—洋盆—洋中脊(海岭)
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P18 阅读。大陆(dàlù)坡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B A
C
第十五页,共24页。
3、洋盆和洋中脊
(1)洋盆(深海(shēn hǎi) 平原):
大洋底的主体(zhǔtǐ),占海底 一半
地形(dìxíng)平坦 地壳活动稳定
水深:4000---6000米
第十六页,共24页。
3、洋盆和洋中脊
第十七页,共24页。
(2)洋中脊
最长的海底(hǎi dǐ)山系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原因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分布
大陆架向外延伸形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第十一页,共24页。
一、海底(hǎi dǐ)地形的分布规律
2、岛弧(dǎohú)和海沟—大陆 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带

人教版地理选修2《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人教版地理选修2《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三、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
大陆架
三 大陆边缘
大陆坡
大 基
岛弧
本 地
海沟
形 大洋盆地


洋中脊(海岭)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③生长边界一般位于_洋__中_脊___,大陆裂谷也属于 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多形成海__沟____,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③海底岩石的年龄,以洋__中__脊__最新,离它愈 远则_年__龄_越__老_,并在它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④洋底从裂谷处形成到海沟处消亡周期一般不 超过_2_亿__年_
(2)理论观点:板块构造学说( ★ ★目前公认学说)
①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 _海__岭_和__海__沟_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 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板块。 ②板块边界为_地__壳__活__动__带_,__多__火__山__、_地__震。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洋盆(深海平原):
大、深、平、稳
思考: (1)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中脊的形状如何?
(2)各大洋的洋中脊分布规律如何?
位置
水深
特点
分布 规律
洋盆
海沟 与 洋中脊之 间
4 000米 至
6 000米
地壳活动 相对稳定 地形较为 平坦
洋中 脊
大洋中心
中轴为裂 谷,其两 侧群峰对 峙,内壁 陡峻
从大陆边 缘到大洋 中心依次 为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和
洋中. 脊
读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说出地形A和B的分布规律。
根据等深线数值和地形延伸特点可以判断:A深度超 过7 000米,且呈线状延伸,为海沟;B也呈线状延 伸,但深度小于4 000米,两侧地形宽阔、平坦且深 度超过4 000米,为洋中脊。
课堂 小结
大陆架 大陆坡
岛弧 海沟 洋盆 洋中脊

1.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 :我国 城镇化 研究主 要集中 在预测 城镇化 速度和 趋势上 ,而对 城镇化 过程中 公共政 策的负 面影响 则明显 被忽视 。

2. 这个高台光滑突兀,陡峭高矗,十分危 险。听 老人们 说,这 个高台 从来就 没行人 能上去 过,上 去的人 从来就 没有能 活着回 来的。
分界线
海洋中 最深处
弧形
分布
从大陆边缘 到大洋中心
依 大陆、架大
陆坡、洋盆
深度大 和 __洋__中_ 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异,并将 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应起来。
坡度 宽度 岛弧 海沟
A缓 大 无无
位置
欧洲西部
B陡 小 无有
南美洲西部
C 较陡 小 有 有
亚洲东部
3、洋盆和洋中脊
• 【解析】 该图说明新大洋壳从生长到消亡 的全过程以及与海底地形分布的关系。B处为 板块分离的地方,岩浆不断涌出,形成新的 岩石,并推动老的岩石向两侧移动。大洋板 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地 势低,向大陆板块下面俯冲,岩石被拖曳至 地幔,熔融于软流层中;俯冲作用也形成海 沟。位于太平洋板块东面的则是美洲板块, 两者相碰撞则形成了巨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 2.海底地形的形成 • (1)海底扩张说与洋壳的形成
海底地形
用海底扩张说解释形成过程
海底扩张 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
说的内容 的过程,是地幔物质对流的结果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
• (2)板块构造学说与洋壳的消亡
课堂小结:
大洋发育阶段
特点、案例

3.安南提交的报告如果能够得以通过 ,日本 就有希 望获得 常任理 事国席 位。对 此,曾 经深受 日本军 国主义 之害的 中、韩 等邻国 存有很 深的疑 虑。

4.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 子老师 时,向 皇太子 陈说正 直道理 ,并上 密奏章 陈述 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 训练检 阅军队 。
孕育阶段
裂谷(东非大裂谷)
幼年期
红海、亚丁湾
成年期 衰退期 终了期
洋中脊体系和深海盆地(大西洋)
洋中脊偏居一侧,边缘发育一系列 海沟、岛弧(太平洋) 大陆彼此接近,大洋趋于闭合 (地中海)
消亡期
陆地碰撞、海水退出(喜马拉雅山)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3)1如)据图M勘中板探海块,底为C地太、形平DA、洋处E板为三块_处_,_海_则_底_N_地_板,层块P岩处的石为名年_称_龄_是_按__自,老 _到_B_处新__是依___次__板_排_块_列_,_是_当物__M质__板上__块升__俯处,冲。这到个N发板现块为下_面__,__N__板_学块受 挤说(压2的)下上建列拱立各,提类形供岩成了石高事中大实,山依在系据H的。处名常称见是的__是___________山__系_。。
从大洋中脊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
二、海底地形的特征
1、大陆架和大陆坡
①位置: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
(1)大陆架
为止,平均宽度75千米。
(2)大陆坡
②特点
较浅(水深200米以内),坡度缓, 海洋生物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
①位置: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 的斜坡
②特点 坡度陡(水深200——4000米)
海底地形
71%
29%
8844.43m
海底地形示意图
说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海底地形名称
描绘图中箭头所示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请你描述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大致分布情形:从陆地向大洋中心: 大陆架—大陆 坡 —海沟—洋盆—洋中脊(海岭) 思考:处于成年期的大洋海底以大洋中脊为中心, 各类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海底地形
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地幔物质对流,使大 陆地壳向上拱起,并 产生无数的裂隙
地壳断开处,岩块 下陷,形成裂谷带
裂谷扩张,形成初期 的海洋,上升岩浆冷 却凝固形成海洋地壳
洋壳不断扩张生 长,海底扩张形 成宽广的洋盆
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
思考:洋中脊附近为什么多火山分布?图中火山 ①~④,形成年代由新到老,试解释其原因。
位置
特征
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 坡度较缓,200M以内,海
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洋生物繁盛;油气丰富。
大陆向外延伸, 坡度突然增大
200~4000M,坡度大
弧形群岛,多山(高出
大陆坡前缘 水面);太平洋西部
岛弧外缘
介于海沟与洋中 脊之间
最深(>6000M),大 陆与洋盆的分界线
大、深、稳、平
大洋中心部位 最长,连通(80000KM)

5.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 曲直, 他当面 判断, 事后从 不再说 ;赞人 全面, 不遗漏
• 【答案】 (1)海沟 洋中脊 地幔
• (2)M (3)A
• (4)E、C、D 海底扩张 (5)美洲 科迪勒拉
随堂巩固:P22活动
1、A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海底地形? 洋中脊,海岭 2、两边的缝隙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海底什么地形?海沟 3、图中从A向BC两侧,洋壳岩石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由新到老 4、这个模型与洋底对比,还缺少哪些重要的内容?岛弧
2、岛弧和海沟—大陆 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带
读图: (1)自北到南有哪些 著名的群岛和海沟? (2)据它们的分布, 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岛弧与海沟往往相 伴而生,多位于板 块交界处。
位置
水深 特点 分布规律
大陆与 洋盆 之间呈弧形 岛 分布的群岛 弧 也称“岛链 ”或“弧形 列岛”
岛弧外缘, 海 一般是大陆 沟 坡与洋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