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解析版)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出高分3语用+默写+文化常识+诗歌形象含解析

练出高分3语用+默写+文化常识+诗歌形象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
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
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
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
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B.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C.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解析:“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
“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故答案选C。
答案:C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解析: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B、C;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A。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形象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形象(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归雁二首[唐] 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第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的一片衷情。
E.最后一句,是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薇草,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紧扣题目,写于长安“春望”,侧重写望中所见,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千门”代指京城长安,以“草色闲”衬托诗人的闲适之情。
B.颔联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
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羡慕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包含一种嫉妒之情。
C.颈联又转人写景,诗人先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远不可及;转而写近景,写眼前的长安宫殿。
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诗中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解析:选B B项,“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答:解析: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
赠别诗常见的情感有: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
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
参考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白话诗歌]我称赞你文章通达,当年才华有志。
可惜时光荏苒匆匆白头,宦海一生却官位轻微。
如果没有遇到明主就不要展露自己,安于低位不要发牢骚。
如果遇到盘根错节却值得做的大事,就发挥自己的才干好好地做一番吧!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2020版高考语文新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二编第2讲诗歌形象含答案

第2讲诗歌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题型一事物形象(意象)———[名师点]——————————————————————————————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回答时,要先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题组练]—————————————————————————1.(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2) 题。
(11 分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赵鼎①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
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
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
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
西北欃枪②未灭。
千万乡关,梦遥吴越。
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
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
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
[ 注 ]①赵鼎(1085~1147),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②欃(ch án) 枪:这里指金兵占据北部中国。
(1) 结合全词,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5 分)答:解析:“愁”是全词的词眼,对于这个字的理解应该结合全词分析。
上阕前几句集中写景,尽显萧瑟之感,环境凄清;接着通过琴声的描写,表示知音难觅;下阕回首中原,尽是满目疮痍,故土沦陷;回想年少时光,曾有豪情壮志却无从施展;最后感慨自身年老,四处漂泊。
参考答案:环境凄清,知音难觅,中原沦陷( 有家难回 ) ,壮志难酬,老来漂泊。
★(2) 词的下阕对比手法鲜明,试做赏析。
(6 分 )答:解析:本题题干中已经明确手法为对比,比较容易作答。
可从年少与年老、现实与想象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可以看出词人在年华老去之时依然存有壮志难酬之感;最后一句通过写“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可见归隐之意。
参考答案:①将年少时的横槊风流和老来的漂泊憔悴进行对比,表达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伤。
②将现实中看人脸色的生活和想象中枕流漱石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 题。
(11 分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韦应物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 注 ] 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 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
(5 分)答:解析:写景特色包括选取典型景象和写景手法,作答时,要抓住诗歌的意象来分析。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含解析)(最新整理)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本诗描绘的是春日江景,除了“江林”外,还有和两个意象也能说明诗歌描绘的对象。
(2分)参考答案:津亭客船★(2)本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江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答:参考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途中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前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3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2分)错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8分)[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形象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风光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4分)答:解析:此题考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才能。
此题考察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这两句诗描写的风光特点时,需要抓住诗句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详细讲解,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风光特点是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风光特点是清幽。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答:解析:此题考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才能。
就此题来说,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注意诗下的注释,根据“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然后抓住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详细诗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形象特点: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分析: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白话诗歌]第一首: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
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像,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出高分1语用默写文化常识诗歌形象(含解析)

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解析:A项,察:考察后予以推举。
举:推选,推荐。
“察”“举”与“擢”的含义不同。
答案:A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三司即三公。
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解析:B项,“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错误;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答案:B四、诗歌鉴赏(形象)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B.“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C.“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考查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特点时,需要抓住诗句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景色特点是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景色特点是清幽。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就本题来说,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注意诗下的注释,根据“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然后抓住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具体诗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形象特点: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分析: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白话诗歌]第一首: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
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像,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第二首: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
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
江洪藏器[注]欲邀时,年来不相让。
红颜征戍儿,白首边城将。
落日惨无光,临河独饮马。
瑟飒夕风高,联翩飞雁下。
[注]藏器:《周易·系辞下》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器,指才德,这里指老将胸怀武艺韬略。
★(1)作者在两首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第一首诗通过叙述,简略概括了老将一生怀才不遇,第二首诗描写了老将边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以“惨”“独”,突出白首老将的寂寞失落之感。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空有雄心壮志却始终未能一展抱负,失落戍边、充满怨尤的边地老将形象。
(3分,意思对即可) (2)第一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首诗总写老将一生怀才不遇。
首句描写老将武功韬略卓荦不凡,又有企求建功立业的雄心。
次句写岁月悠悠,老将渐渐老去,却始终未能一展抱负。
后两句“红颜”与“白首”对照,突出时间跨度之大,反差强烈,而老将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剧命运已尽在不言之中。
参考答案: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1分)首句先说老将当年怀有高远的理想,次句写岁月不饶人,暗指当下不堪的处境,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1分)三、四句再作对比:第三句“红颜”让时间回到少年时期,作者当时意气风发,从军征戍;第四句“白首”让时间重回当下,“边城将”的现实表达了壮志未酬而渐渐老去的感慨。
(2分)整首诗从理想与现实、少壮与老大两个角度进行双重对比,反复跌宕,赋予诗作以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1分)[白话诗歌]第一首:老将胸怀武艺韬略,希遇风云际会,但岁月不饶人。
少年时代已从军征戍,至今白发苍苍,却只是一个普通的边将。
第二首:落日惨淡无光,独自在河边牵马饮水。
夕阳下的晚风呼呼地刮着,大雁前后相连往南飞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对举,“望边色”与“”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悲苦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沉重代价。
(2分) 解析:根据诗句内容“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和“戍客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就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思归当此夜★(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答:参考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是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等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
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第二幅图画是由诗歌中间四句描绘的,是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
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
③第三幅图画是由诗歌后四句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等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
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白话诗歌]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8分)[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徐再思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
鸥鹭栖,牛羊下。
万顷波光天图画①,水晶宫②冷浸红霞。
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③。
[注]①天图画:天然的图画。
②水晶宫:在此比喻江水清澈明净。
③背影昏鸦:此处指乌鸦背上带着余晖。
(1)“一川枫叶”与《沁园春·长沙》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凝烟暮景”是从《滕王阁序》中一句化用而来。
(2分)解析:“一川枫叶”中枫叶经霜打后是红色的,满山都是红色的枫叶,故应是《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句。
“凝烟暮景”跟《滕王阁序》诗中相关的诗句应是“烟光凝而暮山紫”。
参考答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烟光凝而暮山紫★(2)本曲意境恬淡温暖,请具体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意境,实际上就是考查意象、意境的关系。
应结合曲中具体的诗句分析恬淡温暖的意境。
可以从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①前四句色彩浓烈温暖:红霞、残阳、枫叶与雪白的芦花交相辉映;②五、六两句画面恬淡温暖静谧:夜幕降临,鸟雀归巢,牛羊牧归,万籁渐寂;③七、八两句运用比喻联想添温暖:将波光粼粼的湖水比作天然的图画,色彩明丽斑斓,并由此联想到水下的“水晶宫”,也一定绚烂美丽;④结尾三句在动态中流露温暖。
暮霭起,余晖动,昏鸦染金辉,全无凄凉萧瑟之感。
[白话诗歌]晚云渐收,夕阳斜挂,秋霜染红了漫山枫叶,两岸是雪白的芦花。
鸥鹭在芦花中栖息,牛羊从枫林中走来。
万顷波光宛若一幅天然的画图,红霞映入水中为水晶宫增添绚丽的色彩。
淡淡的暮霭笼罩着山川,夕阳的余晖移动着老树的身影,鸦背驮着夕阳向远方飞去。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8分)[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注]张可久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注]此曲为作者访友之作。
鲁卿,隐士。
(1)梅是高洁的象征,作者以梅喻指,而“探梅人”喻指。
(2分)参考答案:鲁卿作者自己★(2)该曲前三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分)答:参考答案:青苔之上,古木参天;苍云飘逸,秋水无边;红叶掩映之中,小小山房隐约可见。
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虞美人刘辰翁①梅梢腊尽春归了。
毕竟春寒少。
乱山残烛雪和风。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②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
唯有华风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
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①刘辰翁:南宋词人。
宋亡后,词人飘零隐居于深山。
②窖群:地窖、羊群。
指苏武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
★(1)“梅梢腊尽春归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答:解析:“梅”即梅花,“腊”即腊月。
梅花开败,腊月将尽,春天归来,点明了时节。
“腊尽春归”“春寒少”都是所感,而实际上仍有“雪和风”,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答案:描绘出枝头梅花凋谢,冬天逝去,春天到来的景象;交代了时令,引出下文“春寒少”的感受,与后文描绘的“雪和风”的山中景象形成对比。
★(2)结尾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答:解析:原本期望在酒醉中可以忘却忧愁,却不料不知是谁又唱起了“春花秋叶”,让“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下。
由“醉”“幸”可知词人期望可以借酒消愁,“泪偷流”则表现了词人的期望落空,亡国之恨无法排解。
参考答案:刻画了一个借酒浇愁,寻求解脱,却在听曲时忍不住泪流的亡国之愁无法压抑更无法排遣的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