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管理规定
维修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范文(5篇)

维修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范文是用于规范设备设施维修和保养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旨在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制度内容:1. 安全责任a.明确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的责任部门和人员;b. 设立安全管理岗位和负责人,负责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的安全管理工作;c.部门主管要重视并落实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责任的到位。
2. 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a. 制定详细的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明确维修保养的周期和内容;b. 根据设备设施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维修保养计划,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3. 维修保养作业a. 维修保养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b. 严格按照维修保养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作业;c. 使用符合要求的工具和设备,保证维修保养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4.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a. 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b. 做好设备设施的维修记录,建立维修保养档案。
5. 废弃设备设施处置a.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报废;b. 对废弃设备设施进行合理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
6. 安全培训和教育a. 定期开展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b. 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确保人员的安全。
通过实施维修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保障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维修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设施使用寿命,确保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一切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及安全管理。
第三条维修保养工作指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保养、维修、维护、更换等工作。
第四条安全管理指针对设备设施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等。
第五条设备设施维修保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度【6篇】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度【6篇】第1篇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和保养,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
3.职责生产部负责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的协调和控制。
4.工作程序4.1人员应定期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4.2新工人必须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4.3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应随时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并认真如实填写运行记录。
4.4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机修或电工,如遇紧急情况,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或值班干部报告。
4.5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4.6认真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保证设备润滑状况良好。
4.7及时消除设备的非正常状态,保持设备和环境整齐、清洁,做到设备见本色。
4.8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员应如实向接班人员说明设备情况。
4.9使用设备时,如果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相关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所在部门或生产部有权对其处以10-100元罚款,若造成设备损坏,根据情节轻重,责任人按设备原价值的10%-30%赔偿,情节严重者,按蓄意破坏处理。
第2篇小区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小区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一)设备维护四项要求:1、整齐:设备零件及安全装置齐全,各种标牌完整、清晰,线路、管道应安装整齐、安全可靠。
2、润滑:按时、按质、按量加油、换油。
保持油标醒目,油杯、油嘴齐全,油线清洁。
油泵压力正常,油路畅通。
各轴承部位润滑良好。
3、清洁:设备无油垢,锈蚀,周围环境清洁。
4、安全:熟悉设备性能、遵守操作规程、及交接班制度。
(二)给排水设备水泵房管理制度:1、未经有关部门许可,非泵房工作人员不得随便入内。
2、泵房内应配备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方便、显眼的地放,泵房内严禁吸烟。
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制度(5篇)

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制度1、建立从安装、调试、验收,到运行、维护、保养、检测等各环节的档案,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测。
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检测责任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3、操作人员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
4、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维护,保证设备安全。
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5、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一次;每半年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大修计划;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维修人员负责,按照事先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继续使用,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等。
6、认真做好设施、设备管理全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都要填写规定的记录表格或图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名确认,存档保存。
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制度(2)是为了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检测制度的示例:1.维护责任-明确设施、设备的维护责任部门或人员,确保专人负责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2.维护计划-根据设施、设备的类型、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制定维护计划。
-确定维护周期,包括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和预防性维护。
-考虑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制造商的建议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等因素。
3.维护内容-明确设施、设备的维护内容,包括清洁、润滑、检查、调整、更换和修复等工作。
-根据设施、设备的特点,确定具体的维护内容和方法。
4.维护记录-建立设施、设备的维护记录,包括维护日期、维护人员、维护内容和维护结果等信息。
-及时记录维护情况,便于查阅、分析和评估维护效果。
5.保养和更换备件-确保设施、设备的保养和更换备件工作得到及时的安排和落实。
-建立备件管理制度,包括备件的采购、存储、使用和更新等方面的规定。
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证生产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
第三条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控、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应按照“谁使用、谁检修、谁维护、谁保养”的原则,实行专人负责。
第五条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第二章检修管理第六条设备设施的检修工作包括日常检修、定期检修和大修。
第七条日常检修由设备使用单位的操作人员负责,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调试等。
第八条定期检修由设备专业人员负责,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查、更换耗损件等。
第九条大修由设备专业人员负责,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大规模维修、更换重要部件等。
第十条检修工作应按照《设备设施检修操作规程》执行,确保检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设备设施的检修工作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以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三章维护管理第十二条设备设施的维护工作包括预防性维护、修补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
第十三条预防性维护是指在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期间,按一定的周期和标准进行的维护工作,主要目的是防止设备设施出现故障。
第十四条修补性维护是指在设备设施出现故障时,对设备设施进行的维修工作,主要目的是恢复设备设施的正常工作状态。
第十五条改进性维护是指在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设施进行的改进和优化工作,主要目的是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
第十六条维护工作应按照《设备设施维护操作规程》执行,确保维护工作的效果和可靠性。
第四章保养管理第十七条设备设施的保养工作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季节保养。
第十八条日常保养由设备使用单位的操作人员负责,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清洁、润滑、调整等。
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一、引言设备设施是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重要资产,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优化效益的实现,下面将分别从检修、维护、保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设备设施的检修管理1.检修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1 目标:保证设备设施能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2 原则:(1)定期检修:按照设备设施使用情况和技术特点,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和计划。
(2)全面检修:对设备的各个部件和系统进行综合检修,确保设备设施的整体运行状态。
(3)科学检修:根据设备设施的使用记录和问题反馈,采用科学的检修方法和技术手段。
(4)标准检修:根据设备设施的使用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检修工作,确保质量和安全。
2.检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1 检修计划的制定:根据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和检修要求,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材料和人员。
2.2 检修工作的组织:设立专门的检修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和协作关系,确保检修工作的高效和安全进行。
2.3 检修工作的实施:按照检修计划和要求,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检修,包括清洁、润滑、更换零部件、校准等工作。
2.4 检修结果的评估和记录:对检修后的设备设施进行评估,记录检修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为下次的检修工作提供参考。
三、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1.维护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1 目标:确保设备设施的长期可靠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1.2 原则:(1)预防维护:采取先行预防和定期维护的方式,防止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和损坏。
(2)计划性维护:根据设备设施的特点和维护要求,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标准。
(3)全面维护:对设备的各个部件和系统进行综合维护,确保设备设施的整体运行状态。
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一、检修管理1.检修计划1.1 检修计划的制定每年组织编制年度检修计划,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评估及计划审核,定期对设备和设施开展检修工作。
1.2 检修计划的落实对检修计划的内容、时间、质量、检修人员进行科学安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检修工作。
###2.检修工作2.1 检修条件在设备及管理条件的前提下,组织单位制订标准化的工具、器具、文件、记录和相关参数等,以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检修程序按照设备检修要求,进行检查、比对、条件检查、功能分析等,制订检修方案,满足工况要求后,对设备启动,记录并填制检修记录表。
2.3 检修人员岗位责任对检修人员进行岗位责任的明确和合理分布,落实第一责任人负责制,保障检修工作的开展。
二、维护管理1.设备设施维护1.1 维护制度的建立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安全要求,组织编制设备维护规程,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和保养流程,建立完善的设施维护管理机制。
1.2 频度管理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根据其重要性、使用频率等因素,进行制定维护频度管理制度,同时定期进行大修、小修,保证设备运行效益。
2.采取措施2.1 设备更新换代建立设备更新换代的机制,除了计划更新外,发现设备严重老化或不适用于生产需要时,应及时更新或淘汰。
2.2 生产运行管理根据生产需要,制定设备配合生产的运行方式,维护设备稳定运行,为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创造条件。
三、保养管理1.保养原则1.1 现场管理对每个设备的保养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保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建立现场保养制度,并进行工程巡视。
1.2 保养定量按照设备使用期限、使用效益、使用条件和使用天数等因素,制定保养计划,实施保养定量,通常采用定期检查、定期换油、定期加注和不定期保养等方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管理机制2.1 备件采购管理实行先进的备件采购管理制度,对不同种类的备件进行分类管理,采取物资分类管控和供应商管理,以期保证设备保养、维修、使用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管理制度5篇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管理制度5篇【第1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平安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做到正确使用,细心维护,使设备常常处于良好状态,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责任管理,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道、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2、操作人员经过岗位培训,对所用的设备必需做到“四懂”、“三会”,经考试合格才干单独操作设备。
3、日常维护保养,由装置各班组举行,分为日保养和周保养。
日保养每班一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周保养每周末一次,每次1~2小时;每班保养工作由班长验收,每周保养工作由装置经理验收,验收标准为清洁、润滑、平安。
4、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修理人员协作,保养内容:彻底擦拭外表的灰尘、油泥,检查油质、油位、疏通油路,清洗设备各个内脏、配齐零件、由生产技术部门逐台做验收记录。
验收标准:脱黄袍、清内脏、油路通、油窗亮、漆见本色铁见光,操作灵便,运转正常。
5、定期保养,由公司统一支配,以操作工为主,修理人员协作作业,保养内容:擦拭外表、检查油质、油量、清洗内脏、滤油器、检查易损件、电机、电路、接地线等,要求内外干净、润滑良好,平安牢靠、完整齐全、操作灵便、运转正常。
【第2篇】重要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与修理管理制度1、目的为保障对各种设备设施的平安管理,预防设备平安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平安,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生产设备、动力设施、及其它辅助设施的各项管理,消防设备设施另有规定。
3、职责3.1 电工人员负责对本公司设备设施的修理保养,做好有关平安技术措施。
3.2 平安主任负责监督设备设施的修理保养落实状况,负责对特种设备的平安管理。
3.3 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并做好有关保养记录等。
4、设备的保养范围及平安管理要求4.1 纳入定期保养的设备包括:生产用的较大及大型设备、动力机械设备、特种设备。
4.2凡纳入定期保养范围的设备都要有平安操作规程,由平安主任组织编制,各使用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平安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及维护保养管理制度(5篇)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及维护保养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公司内生产设备设施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维修工作,确保在用设备设施的安全有效运行,需要对设备设施方面的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消防设施进行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应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及其附带的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消防设施的使用、维护保养过程管理。
3、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安监总危化〔____〕____号)安全生产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失效四大要素。
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是为保证生产设备设施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在做好设备设施管理的同时也做好安全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保养。
安全设施包括通用安全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消防安全防护设施。
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三类。
3.1预防事故设施(1)检测、报警装置: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报警装置,用于安全检查结合安全数据分析等检测设备、仪器。
(2)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传动设备安全闭锁设施,电气过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
(3)防爆设施: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
(4)作业现场防护设施:作业现场防辐射、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
(5)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
3.2控制事故设施(1)泄压和止逆设施: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
(2)紧急处理设施: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等设施。
3.3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等。
(2)灭火设施: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汽、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保养
管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1、目的
为了加强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安全管理。
3、职责
设备管理部门全面负责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登记、使用、维修、保养等管理工作;
安全部门负责对设备设施监督管理。
4、管理要求
设备的购置
设备购置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采购部门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设备。
采购的设备按有关规定,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设备采购部门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设备的安装
设备安装前,安全部门应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
如设备是特种设备的,安装完成后,本公司(或者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设备的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本公司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着位置。
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
技术档案是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
各相关责任人均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保管。
当需调阅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严格照章办事,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
档案内容如下:
(1)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2)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
(4)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高耗能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设备使用管理
公司应对在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查。
使用部门应对在用设备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作好记录。
使用部门对在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处理和报告。
使用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部门报告。
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可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
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运行前的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或阀门状态、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
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强行运行设备。
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启动备用设备。
若没有备用设备时,则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
禁止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动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时。
应根据故障显示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
一时难以处理的,应在上报领导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抢修故障设备。
禁止在故障不清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运行。
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各使用部门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修,并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的显着位置。
设备的定期检验
安全部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30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各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应予以积极地配合、协助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检验工作。
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根据特种设备检验结论,通知各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维修、维护工作,以保证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级和使用要求。
对特种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录留存。
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各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落实。
每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
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
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在不影响维修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
增强设备维修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或降低维修保养的物料消耗。
维修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敷衍了事。
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
使维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教案。
设备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各部门应加大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满足本公司硬件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
对设备故障点相关部位进行附带检查,防止遗漏其它事故隐患。
确认排除故障后,交由运行人员启动设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离开设备维修现场。
5、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