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3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五课《描绘美丽大自然》
川教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描绘美丽的大自然》同步练习题附知识点归纳

川教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描绘美丽的大自然》同步练习题附知识点归纳一、课文知识点归纳:《描绘美丽的大自然》一课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绘图软件)来描绘和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课程知识点包括:1. 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如何启动绘图软件、选择画笔和颜色等。
2. 自然元素的绘制:学习如何绘制天空、树木、花草、流水等自然元素。
3. 色彩的搭配与应用:了解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来表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4. 作品的保存与分享:掌握如何保存自己的作品,并了解如何与他人分享。
二、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绘图软件中,我们通常使用_______工具来绘制线条。
2. 为了让画面中的天空看起来更加蔚蓝,我们可以选择_______色作为主色调。
3. 绘制大树时,通常先画出_______,再添加树叶和树枝。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绘图软件中常用的工具?()A. 画笔工具B. 文字工具C. 计算器工具D. 橡皮擦工具2. 在绘制流水时,为了表现水流的动态感,我们通常使用哪种线条?()A. 直线B. 波浪线C. 虚线D. 点状线3. 如果你想在画面中表现春天的气息,以下哪种颜色组合更合适?()A. 深蓝色和黑色B. 淡绿色和粉红色C. 橙色和红色D. 深棕色和灰色(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绘图软件中的线条粗细是可以调整的。
()2. 在绘制自然景色时,不需要考虑色彩的搭配。
()3. 绘制完成后,我们应该及时保存自己的作品,以免丢失。
()(四)、简答题。
1. 描述一下你绘制大自然画面时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在绘制大自然画面时,你是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技巧的。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5课《描绘美丽的大自然》教案2川教版

(2)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绘图软件或工具,进行描绘大自然的实践操作,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3)学生可以组队参加信息技术比赛或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展示一些描绘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
简短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绘图软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绘图软件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绘图软件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作业反馈
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反馈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通过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2. 创新思维: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较为有限,他们在描绘大自然时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元素,缺乏新颖独特的创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将美的元素融入作品中。
3. 团队协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不同的团队协作能力。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工明确,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作品;而另一些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表现出依赖心理,缺乏主动性。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3)创意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创意性和个性化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三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五课描绘美丽的大自然(教案)

5.拓展反思:学生在进行拓展学习后,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他们可以思考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同时,学生也可以思考如何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其他领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7.作业布置:提前准备好本节课的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堂实践后能够进行巩固和练习。
8.学生反馈表:准备学生反馈表,以便在课堂结束后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情况和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9.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准备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和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描绘美丽的大自然》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实践。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自然图片、视频、图表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实验器材:确保电脑、绘画工具(如数位板、绘图软件等)、投影仪等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2.拓展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学生可以尝试独立完成一幅描绘大自然的作品,或者与同学合作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所学技巧,发挥个人创意。
3.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大自然描绘相关的比赛或活动,如绘画比赛、摄影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创作能力,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描绘美丽的大自然》信息技术教学案设计

②巡视,帮助,指导。(若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漏色”情况,教师个别帮助解决。)
③点评,总结。演示“喷枪”的操作,着重是三种样式的区别。
①将活动一完成的树移栽到春天里,同时展示“素材2”(无色彩的春天)。引导学生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完成对“春天的色彩”的描绘。
让学生融入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快乐地学习。
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合作交流中去探究与掌握。教师只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所有的知识点应由学生实践后,反馈到老师处来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工具是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升华与提高,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评价反馈环节,促进交流与学习。
②巡视,帮助,指导。
③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明白,颜色的选择不局限于颜料盒,更多的颜色可在“颜色”菜单里编辑。
比比哪个小画家把春天描绘得最美丽、最漂亮。(播放背景音乐)
巡视,帮助,指导。
哪个小画家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
个别点评。
这堂课你又学会了哪几种魔法小工具?
“画图”软件里的魔法工具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起去继续探索吧!
2、和声唱《春天在哪里》。
3、花草树木
(一)初识工具,明确目标。
观察绘画作品,回答所用画图工具。
(二)自主探究,梳理方法。
1、探究活动一:练习使用“喷枪”工具。
①根据要求,自主探索,完成操作。(在“画图”软件中打开“素材1”,完成用“喷枪”工具对“春天里的树”进行描绘。)
②展示个人作品,讲述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探究活动二:练习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
①观察“素材2”,产生需要填充颜色的需求。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描绘美丽的大自然》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第5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在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画图”软件中的绘画工具。
2、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刷子”工具。
学会利用“喷枪”“颜色填充”工具画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进行画画的兴趣,提高绘画能力。
渗透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喷枪”和“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画图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又学会了2种工具。
教学时可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操作。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阐述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自己动手,绘制出一幅漂亮的图画来。
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学法指导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独立操练——思考讨论”。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