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小论文

合集下载

研究生应用统计学论文

研究生应用统计学论文

浅谈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题目:浅谈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姓名:王震宇指导老师:学号:浅谈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摘要: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多变量大样本无疑会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同时对分析带来不便。

如果分别分析每个指标,分析又可能是孤立的,而不是综合的。

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信息,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

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收集的资料作全面的分析。

由于各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可能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

主成分分析就是这样一种降维的方法。

关键词:spss 主成分分析统计学(一)主分成分析原理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

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

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

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

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再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 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

(二)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F1=a12ZX1+a22ZX2……+a p2ZX p……F p=a1m ZX1+a2m ZX2+……+a pm ZX p其中a1i, a2i, ……,a pi(i=1,……,m)为X的协方差阵Σ的特征值多对应的特征向量,ZX1, ZX2, ……, ZXp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须先消除量纲的影响,而将原始数据标准化,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就存在量纲影响[注:本文指的数据标准化是指Z 标准化]。

应用统计学论文Word版

应用统计学论文Word版

关于物价形势的思考摘要: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而这次5.1%的物价上涨幅度带来了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应,社会大众普遍表现出对通胀形势的担忧。

本文通过分析商品零售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预测物价、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进一步探究当前物价形势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关键词:物价分析消费者信心指数1.数据分析1.12010年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通过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对商品零售价格进行长期趋势分析,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商品零售价格呈上涨趋势,而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对于居民的消费造成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

商品零售价格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r1=−0.448440223分析: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商品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信心呈弱负相关,而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其负相关现象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当前的物价满意度的降低。

1.2食品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其价格的变化消费者比较敏感,食品的购买量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于当前物价水平的满意程度,通过分析食品的价格走势及其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物价变化对于消费者的影响程度。

分析:2010年食品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与总体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趋势相吻合,下文图表通过对食品价格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更明显的反映消费者对于物价上涨的态度。

食品价格变化消费者信心的相关性分析:r2=−0.594669557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2010年食品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呈负相关,且r2<r1,其负相关性更大,食品价格越高消费者满意度越低,食品价格的变化对于消费者对当前经济情况的满意度2. 宏观经济状况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分析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析分析: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系列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临界值,100以上为信心较足,100以下为信心不足。

应用统计毕业论文

应用统计毕业论文

应用统计毕业论文【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应用统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应用统计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工具和方法,能够对各种数据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指导。

本文将以应用统计为题,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应用统计的基本概念】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工程学等领域。

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断。

2. 应用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应用统计是指将统计学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其主要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计算和推断等。

应用统计的步骤一般包括问题的确定、观察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的推断和结论的得出等。

3. 应用统计的主要应用领域应用统计在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经济管理、医疗卫生、社会调查、环境保护、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等。

应用统计主要用来支持决策、评估成效、揭示内在关系、预测趋势、探索新规律等。

【应用统计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1. 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意义数据分析是一种通过使用统计工具和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过程。

数据分析可以揭示数据之间潜在的内在关系,发现数据的特性和规律,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规划。

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2. 应用统计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应用统计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应用统计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发现其潜在的关系和规律。

应用统计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应用统计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应用。

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规律,揭示数据隐藏的潜在规律和趋势。

(2) 结果的推断和模型建立通过应用统计方法,可以对数据的结果进行推断和预测,建立相关模型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应用统计学范文

应用统计学范文

应用统计学范文Statistics is a branch of mathematics that deals with collecting, analyzing, interpreting, presenting, and organizing data. 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收集、分析、解释、呈现和组织数据。

It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science, business, economics, and social sciences. 它被广泛应用在科学、商业、经济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In this modern era of big data, the importance of statistics cannot be overstated.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的重要性无法低估。

Statistic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统计学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y analyzing data, statistician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that help businesses and organizations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通过分析数据,统计学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帮助企业和组织做出明智的决策。

For example, market research relies heavily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understand consumer behavior and preferences. 例如,市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统计分析来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喜好。

Without statistics, it would be challenging to make sound decisions based on data. 没有统计学,基于数据做出明智的决策将会很具挑战性。

应用统计学毕业论文

应用统计学毕业论文

应用统计学毕业论文应用统计学毕业论文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我在我的毕业论文中选择了一个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分析社交媒体对个人情绪的影响。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绪。

然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例如社交媒体对个人情绪的影响。

我的研究旨在探索社交媒体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这种影响。

首先,我收集了一份包含个人社交媒体使用数据和情绪指标的样本。

通过使用API接口,我能够获取参与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动数据,例如发帖数量、点赞数量和评论数量。

同时,我还使用了情绪分析工具来分析参与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情绪指标,例如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例。

接下来,我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

我首先计算了参与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动水平和情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我能够确定社交媒体活动与个人情绪之间的关联程度。

我发现,活跃度和积极情绪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活跃度和消极情绪之间则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索社交媒体对个人情绪的影响,我进行了回归分析。

我将社交媒体活动水平作为自变量,将情绪指标作为因变量,并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我发现社交媒体活动水平对个人情绪有显著的影响。

特别是在积极情绪方面,社交媒体活动水平的增加与积极情绪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此外,我还进行了一些子群分析,以探索不同人群在社交媒体对个人情绪的影响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我将参与者分为不同的年龄组、性别组和职业组,并对每个子群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在社交媒体对个人情绪的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年轻人在社交媒体活动水平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关联程度更高,而女性在社交媒体活动水平和积极情绪之间的关联程度更高。

最后,我通过讨论和结论部分总结了我的研究结果。

应用统计论文

应用统计论文

应用统计学课程论文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的线性回归分析工程管理091陈佳09133101摘要:SPSS是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的缩写。

它在经济、管理、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民的收入及消费支出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 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等。

关键词:农民人均收入消费支出线性回归分析1.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背景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生活在农村。

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

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一些支撑农村经济老的经济增长点作用在减弱,如何继续保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加入WTO这种新形势,我们应着眼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为农民收入增长寻求新的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调查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2.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下表是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这一资料性年刊,它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用以探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趋势。

浅谈应用统计学论文

浅谈应用统计学论文

浅谈应用统计学论文应用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能帮助管理者高效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管理决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应用统计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应用统计学论文篇一在当今企业经营中,经常会把企业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看成企业管理,其实对于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常常会被企业管理者所忽略,在企业管理中,经营方式的是否有效,对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能否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统计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管理,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

统计信息是按国家统计制度采集的规范的、系统的信息、是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信息,因而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统计工作是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当一个企业建立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便可以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首先它可以反映出企业规模,其次可以反映企业结构。

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资产规模和盈亏规模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人员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

2 统计方法的应用2.1 企业中概率论的应用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来说一个企业的经营和销售状况并不是由经营者的主观意愿决定的,它是由很多的不可控制因素影响的。

比方说,某一商场在一定时间内有多少位顾客光临;这些顾客中有多少位进行了真正的购物活动;每位顾客在进行购物时,一共花费了多少等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利用概率论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在商业企业中,概率论有着广阔的应用。

2.2 企业中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2.2.1 商品市场占有率的问题比方说,在某一城市的四家电器商场中,对手机销售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为:一个星期内一共销售手机数量为2000部,其中,某一个品牌的手机销售数为214部,通过数理统计中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在把握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得出这一品牌手机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在9.42%~12.13%之间。

应用统计硕士论文(5篇)

应用统计硕士论文(5篇)

应用统计硕士论文(5篇)应用统计硕士论文(5篇)应用统计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1工程硕士信息资源的需求特点本次统计限于河北联合高校2021—2021年毕业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虽然不够全面,但由于学校工程硕士招生时间短,人数比较少,故本次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学校工程硕士文献需求和特点。

在学位论文中,引文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献需求的集中反映[2]。

通过对引文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工程硕士对文献的归纳力量和创新水平,把握其利用信息资源的特点和需求,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供应量化依据。

1.1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均衡性1.1.1引文数量分析引文量的多少,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硕士生对相关学科文献信息的了解和汲取力量[3](见表1)。

从表1可见,在统计的6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共引文献3029篇,平均引文量为54.83篇,引文篇数最多的达82篇,最少的有40篇,可见工程硕士从选题、调研到写作的每一环节都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的需求量比较大。

1.1.2引文语种分析———引用文献的语种不均衡通过对引文语种的分析,可在肯定程度上了解工程硕士撰写论文时利用国内外文献的状况,汲取信息的力量[3]。

同时,对图书馆如何合理地保藏各语种文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表2可见,学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引文语种最多的是中文文献,均占总引文的60%以上,而对英文文献的引用率只有将近30%左右。

1.1.3引文文献类型分析———引用文献类型不均衡在所统计的60篇论文中,引文文献包括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谈论文、专利等(见表3)。

结果表明,论文引文中有70%以上的文献来自于期刊,其次为图书,而其他类型的引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可见,工程硕士由于“进校不离岗”,不能像在校生那样有时间、有力量系统地利用书籍,而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奇等特点,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

而且,工程硕士论文预备时间有限,写作过程求快,这也导致他们更多地依靠期刊。

同时,随着图书馆学位、会谈论文数据库的日益完善,查阅起来更加快捷,也正日益成为工程硕士猎取信息的渠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011401班
姓名:李雪
学号:1011301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年7月
摘要
本论文分析选取了1996至2008年的中国粮食与人口数据,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国96至08年粮食生产情况,分别计算了历年的粮食人均占有量、增长率,并进行分组。

96年至08年我国粮食产量基本呈递增趋势,尤其是04年的粮食总产量总额甚至同比增长6。

65%,达到了最大涨幅。

接着计算了平均粮食总产量及增长速度,进行了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离散程度分析及趋势分析。

分析得出,若不过多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人均占有量也将继续提升。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粮食问题也日趋明显。

从长远来看,粮食问题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因此,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对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及其必要性,中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及实现和平崛起的大局。

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业逐步稳定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体制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农业政策,促进粮食产量跨越式发展,人均占有量也稳步提升,确立农业大国地位,并正在向农业强国迈进.本实证分析了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的生展状况,并研究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掌握粮食的生产状况,对于即时作出对粮食生产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资料分组
我收集了1996至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历年的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和人均占有量,如表1所示.接着根据增长率的大小将96至05年分为4组,如表2所示。

再根据人均占有量的大小将数据分为六组,如表3所示。

表2 按增长率分组
分组结果如图1所示
<0%
0%-2%
2%-4%
图1 增长率分布
表3 按人均占有量分组
分组结果如图2所示
A
B
C
D
E
F
图2人均占有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基本稳定在360至380之间,说明我
国粮食产量基本上呈稳定发展态势.另外,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上看,可以把1996-2004年这一阶段粮食产量的上下波动称为现代农业化的“起步"阶段,而2004—2008年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的事实则说明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加速”阶段。

三、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 1996至2008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数计算。

计算公式为:
平均粮食总产量=时期数
年粮食总产量之和
年20081996
a =n
a a a a n +++321=n a ∑
根据表1中的资料,可以计算1991~2008年我国的平均粮食为:
a =13
528506.508385.51229.494175.50453+++++ =48489.14
2。

1996年至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比例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稻谷产量的平均比例=均数
年粮食总产量的序时平年数
年稻谷产量的序时平均年2008199620081996--
c = b a = n
b n a
∑∑ =∑
∑b a 根据表1中的资料,可以计算1996至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
c =
∑∑b a =8.6303589.241414*100%=38.3% 3。

1996至2008年粮食总产量的平均增长率计算。

根据表2的资料,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应采用几何平均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为: 平均发展速度=
n
n a 0
a =13
50453
52850=
13
047499.1=1.03576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3.576%
四、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
1.增长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由该表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逐期增长量1999年~2003年为负,且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39.5,说明这一时期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

而2004~2007年均为正,说明我国加强了粮食生产,粮食人均占有量不断增加。

而累计增长量都为负,尤其在2000~2005年,其值均在-40以上,说明近十来年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不好,但近几年有所回升,人均占有量稍有增加,发展前景较好.总之,我国应加强粮食生产,努力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以保障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2。

速度指标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
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每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所示。

由该表可知,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围绕100%呈上下波动的状态,说明我国粮食人均量生产不稳定;而定基发展速度均小于100%,表明粮食发展都不如1996年,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

环比发展速度在1999~2001年为负2004~2008年为正,说明我国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正在加强农业发展。

定基增长速度都是负的,表明我国近十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均小于1996年,但在逐步缩小差距。

每增长1%的绝对值在3%~4%左右,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相对稳定,发展状况良好。

五、主要粮食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由表1的数据绘制折线图如图3、4所示
图3 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变化趋势折线图
由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呈上下波动的态势,玉米产量的增长速度比小麦和稻谷的发展速度更快,其中自2004年~2008年起,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品产量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小麦和玉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图4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变化趋势
从自增长率的分析来看,2004年达到了一个增长高峰之后,增长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6—2004年这一阶段的粮食总产量的上下波动称为粮食生产的“起步”阶段,而2003-2004年粮食总产量迅速提升的事实则说明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加速”阶段。

而2004年之后,增长率又重新回落,并逐步稳定在2%左右,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逐步步入正轨。

图5 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均占有量在400以上,但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及粮食总量的下降,致使进入21世纪以来,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

使三农问题再度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自2003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明显递增趋势.说明党中央实行的“三农“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分析
我们以粮食总产量的趋势为例加以说明。

我们建立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方程:
Y=a+bt
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
∑∑
+=t b na Y ∑∑∑+=2
t
b t a tY
b=
∑∑∑∑∑--2
2)(t t n Y t tY n
t b Y a -=
由于∑t=0 所以上述方程就可变为: =∑Y/n
b=∑Y/∑t 2
通过EXCEL 计算可以求得:
b= 23.8912 a=48489。

0165
应用统计学小论文
则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方程为:
y=48489.0165+23.8912t
根据该方程可以预计之后几年的粮食总产量,也对我国的粮食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八、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单位粮食产量也是在稳步的发展之中,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是基本处于下滑的状态。

这就表明我国的粮食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由于建设使耕地不断减少。

所以,从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的支持力度,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所以加强粮食生产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做扎实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此我提出提以下几点建议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1.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发展政策.
2.加大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实行惠农、互农政策.
3.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增加单产量.
4.确保农业生产要素的稳定供给。

5.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实现粮食生产的技术变革。

6.加快农业生产工具的普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此,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努力的发展生产,中国的粮食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解决,从而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粮食局网站()
[2]中国统计局网站()
[3]《应用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