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

合集下载

把握“三个环节”

把握“三个环节”

把握“三个环节”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抓好阅读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即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精心巧妙地设计教案、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蜕变,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三个环节解读文本设计教案实施教学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时间用于阅读教学,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还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是在分析课文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的课文只是教语文的“载体”,是个“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来教学生学习语文。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抓好阅读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蜕变,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阅读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是什么呢?具体来说,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巧妙地设计教案,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案例,谈谈对这“三个关键环节”的理解与实践。

审问: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才能准确、正确地把握和理解教材,最终才能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小学的语文教学毕竟不是故事课或者品德课,准确深入地解读教材,从专业性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关键的环节。

于永正老师对解读文本有过精辟见解,他认为: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

《黄鹤楼送别》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

在解读这篇课文时,我发现课文中的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而诗歌则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

《崧舟细讲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记录

《崧舟细讲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记录

《崧舟细讲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读书记录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作者介绍 (3)2. 书籍背景 (3)3. 主要内容 (4)二、文本解读篇 (5)1. 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6)(1)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8)(2)增强教师教学质量 (9)2. 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技巧 (10)(1)深入研读文本内容 (11)(2)分析文本结构特点 (12)(3)挖掘文本深层含义 (13)三、教学设计篇 (14)1.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15)(1)以学生为本原则 (15)(2)系统性原则 (17)(3)灵活性原则 (18)2. 教学设计步骤与实施 (19)(1)制定教学目标 (21)(2)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 (22)(3)实施教学过程并评价效果 (23)四、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24)1. 教材结构与特点 (25)(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26)(2)教材特点与优势分析 (27)2. 教材使用与改进建议 (28)(1)合理使用教材资源 (30)(2)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材改进与优化建议 (31)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31)一、书籍概述在这次阅读的旅程中,我深入探索了《崧舟细讲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独到见解和深厚底蕴。

该书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不仅揭示了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还结合教学实际,为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建议。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准把握文本特点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还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应当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知识。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信念。

《崧舟细讲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是一本极具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小学语文教育书籍。

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文本解读能力,还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支持,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单元解读一、单元概述1.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心”,语文要素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2.单元内容构成及编排意图本单元安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4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儿童散文和儿童故事,内容富有童心童趣。

4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想象的角度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六个板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积累语言、丰富语汇,初步学习观察、表达和阅读方法。

3.单元课时安排这是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计11-12课时完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彩色的梦》:1.认识“盒、聊”等9 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 个字;会写“彩色、脚尖”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枫树上的喜鹊》:1.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好像、说话”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沙滩上的童话》:1.认识“堡、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量”,会写“周、围”等9个字,会写“周围、补充”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3.展开想象,能根据故事开头的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我是一只小虫子》:1.认识“屁、股”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泡”,会写“屁、股”等8个字,会写“屁股、苍耳”等8个词语。

2.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不认识的字能查字典认读。

3.朗读课文,能就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

《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1.认识“陀、螺”等10个生字。

2.能认读有关玩具名称的词语,能说出自己玩过的玩具。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

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

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

《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对学生而言,这里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

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度,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即可。

另外,在感受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也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目标。

主要目标: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1、突出单元主题,丰满领袖形象今天的孩子,对毛泽东这样一位伟人,只是在有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略知一二。

从一个口耳相传中万民敬仰的一代伟人,到大气磅礴的诗人;从高不可攀的革命领袖,到一位经受丧子之痛的慈爱的父亲,一位老百姓眼中亲切、似曾相识的首长。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六下第五单元要点解读及教学建议一、要点解读我们先来看看本单元的导语: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这句话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科学精神,指出了“好奇心”和“爱思考”是打开科学发现大门的钥匙。

爱因斯坦说:“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可以说,好奇心和爱思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科学探究的必备品质,当然,还是儿童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我们要借助教材,充分激发、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四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小古文所写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实事求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勇于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找到真理。

《表里的生物》通过作者对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的回忆,告诉我们对事物应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描绘了由机器老师授课的未来学习生活。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另一个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很明显,这两个语文要素都指向于文章的表达方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对这句话,我们可能并不陌生,那是因为在五上第一单元中,有一个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在六上第五单元中,也有类似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研读教材一、教材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

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

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01教材编排新人教版部编本于 2019 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 27 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 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 5~ 8 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

第 9~11 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

第 12 ~15 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

第 16 ~17 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

18~20 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21~24 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25~27 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

新选入 19 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 2 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

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

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等。

口语交际增加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图》《安慰》《讲历史故事》等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正确解读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正确解读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正确解读教材(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1.我以一位一般读者的身份去读, 理解它的内容, 理解它的结构, 理解的写作意图,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 理解熟悉事物的观点方法, 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2.我以同学的身份去读课文, 前提是建立在同学的知识积存基础上对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哪些是熟悉的, 哪些是陌生的;积存水平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些相同或差异之处, 以便确立今后的备课路向。

这一点实际是很难把握的, 不过只要老师熟知课程标准,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和积存, 还是可以克服的。

(二)关注教材的总体趋向去解读课文学习课程标准是前提, 不管是本学期教几年级, 都应把各年级语文教材全部学一遍, (从一到六年级教一轮会更好)不难发现, 低年级关注字词教学, 中年级关注了句段的教学, 本学期我接任了六年级语文教学, 发现高年级更重视同学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 更加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落实, 我想这是最终实现"读好书, 会读书, 多读书'总目标的重要一步, 也是解读高年级课文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三)以提升文学素养为目的去解读课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 包括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 在语言编写方面, 体现了以同学为学习主人的特征, 而在其教材的助读体系, 课后的思索和学习, 均已不追求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标准答案, 让孩子遐想连篇, 给教师与同学的教与学留下很大的空间。

2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联想描摹, 领会绘画趣味和纯粹的表音文字相比, 汉字的独特性在于它的"象形'性。

象形的汉字在〔形体〕造型上既是一种指意的符号, 又是把自然事物的感性形式美贯注到文字的形象中去, 可以说, 在汉字的形体里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审美情趣。

如, 从"鸟'字即可见其轻快, 从"飞'字即可见其飘逸, 一个"虎'字威猛尽显, 一个"水'字柔美尽现通过许多字的外形, 我们都能感受到它丰满的姿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教材解读是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的,要体现课标要求,要理解教材的编写
意图,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教师应在认真研读
语文课标、钻研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创造性地、
合理地运用教材文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理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070-0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17.065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使用,但部分教师受认识和能力所限,
对教材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越位”或“不到位”的现象。

究其原因,教师对教材的认识缺乏深入理解,不能从多维度去领悟、理解教材文本的内涵
及思想价值,对教材的解读不精准,对教学目标没有系统的认知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

如何正确解读小学语文教材文本,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品读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及对生活中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见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
去捕捉教材文本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用心品味文中的字、词、段,品味其语言艺术特色,发掘其内在价值。

品味教材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文中有一些概括性、语意深刻的词语,它们对体现文
章的主旨有很大作用。

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让学生细细体会诸葛亮的“笑”,让学
生从“笑”字解读课文内容,领悟“笑”在文中的深意。

文中共有“诸葛亮说”多处,但
有一处“诸葛亮笑着说”。

教师让学生说说诸葛亮笑的是谁。

有的学生说:笑曹操。

因为
曹操性格多疑,雾大,不敢出兵。

这其中饱含着轻蔑的笑,有讽刺的意味;有的学生认为:笑鲁肃,鲁肃担心,怕曹操出兵,鲁肃不明白诸葛亮的想法,这笑中有宽厚的意蕴,笑得
幽默;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自己,这笑中透着自信、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
的学生认为诸葛亮笑周瑜,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中第二、三自然段,领悟其中“笑”
的含义,这笑声中掺杂着胜利、自豪的韵味。

学生抓住了“笑”这个细节,就能深入体会
文中人物鲜明的性格。

二、揣摩文章巧妙的构思
1.文章结构。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一些文章的结构特色,对于学生写作有益。

如总分式结构类型,《牧场之国》这篇文章有五个段落,作者用总起,然后分述形式,展
现出优美迷人的景观,让学生为异国的田园风光所陶醉。

文本先写荷兰总体印象,接着重
点写“牧场之国”来展现其独特的风情。

2.语言结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语言风格各有特色:生动形象、简洁质朴、含蓄深邃……教师要仔细揣摩这些语言文字。

解读教材文本时,教师应深入理解、体会、感悟这些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寓意,要触动学生的灵魂,让他们领悟这些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欣赏、运用。

如《山中访友》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透过这些语言文字,可感悟到充满诗
情画意的景象。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语句,领悟作者的语言
特色。

一篇文章抒写一种情感,阐发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见解,它诠释着作品的意義。


学语文教材文本在布局谋篇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它流露出作者的某个观点、感想、见解。

教师只有认真解读教材文本,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掌握文章的结构,才能对文章进行
整体把握。

三、以学生为本,解读文本
1.从学生的角度解读。

解读教材文本应以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为导向,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应拓展、延伸教材内容,甚至是超越文本。

教师不应脱离文本,不能以自己解读教材文本
替代学生体验,肆意发挥、拔高。

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
学生是以“好奇、期待”的心情去阅读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形象思维;学生与
文本对话的根源在于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文字。

解读教材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引
导学生听、看、想、思考。

总之,教师解读文本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研读教材文本,明
确教学目标,选择教法,还要为学生考虑。

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进行换位思考:学生
怎样理解这篇课文?解读文本并不是一味延伸、拓展。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
以学生的水准解读文本。

2.细读教材文本。

细读就是教师与学生要仔细、认真地读,要细细品读、体会、领悟。

解读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师本职工作。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应细读文本。

解读教材
文本,一是文本中提供的信息;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提取的知识进行加工、再创造。

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品读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把握主要思想内容,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所谓细读就是要反复读,读后要留心文中人物形象,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作者的情感,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教材解读应以教学活动为基础,体现课标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实现
教学三维目标。

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认真研读语文教材文本,充分理解教材
内容,创造性地、合理性地运用教材文本。

参考文献:
[1]高峰.多元解读,实现“美”味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8(16).
[2]陈焕庆,蒋玲珊.“意”“言”兼得,方为和谐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8(4).
[3]石耀华.文本解读的方向偏差、成因分析与出路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11).
[责任编辑谷会巧]
作者简介:宋景景(1982.1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