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钓鱼城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钓鱼城

乡村振兴钓鱼城

乡村振兴钓鱼城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钓鱼城”则是一个美丽乡村的代表。

乡村振兴钓鱼城,是指通过挖掘和发展乡村的资源优势,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首先,乡村振兴钓鱼城需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

钓鱼城位于河畔山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山资源,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

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开发水上娱乐项目,搭建渔家乐、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基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可以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蔬菜、水果、畜牧等种植养殖业,提供原生态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其次,乡村振兴钓鱼城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可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加大湖泊和河流的水质治理力度,保护水质资源。

同时,加强林业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森林植被的恢复,提高乡村的生态环境品质。

只有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持续发展乡村经济,并且能更好地吸引游客前来。

此外,乡村振兴钓鱼城还要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钓鱼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可以通过举办钓鱼文化节、非遗文化展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让游客了解和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

此外,要注重教育的发展,加强农村学校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

最后,乡村振兴钓鱼城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要加强乡村的规划管理,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钓鱼城是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合川钓鱼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说明书

合川钓鱼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说明书
2.3
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北方草原蒙古各部建立政权后,屡遭金朝掠夺,为求自身发展,主动联宋攻金。宋绍定四年(1231年),窝阔台汗以三路大军伐金,由拖雷为统帅,假道于宋,以宋食言背盟为口实,围兴元府,屠杀州军民,并分兵攻下沔州,从大散关进入四川。第二年冬,蒙宋订立伐金协约。宋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金灭后,蒙古国毁约,趁机派兵击溃南宋,收编三京(即今开封、洛阳、商丘)的赵葵、金子才6万军队,并于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以三路大军攻宋。皇子阔端率军进攻四川,十月破文州,又攻破利州、潼川、成都三路,计154州县。自此以后蒙古侵宋年年不绝,尤其进攻四川之军更为频繁,甚至一年数次,四川大部分州县都遭受蒙军屠杀掠夺,造成全川震恐。为防止蒙军的进攻,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遂派遣部将甘闰到合州钓鱼山筑寨。这年十月,蒙古军再次攻毁成都。四川制置使司迁重庆。蒙古的兵锋直及泸州、夔州,"五十四州俱陷没,独夔州及泸州、果州、合州仅存"(录《宋季三朝政要》卷一)。淳佑二年(1242年),余王介出任四川制置使,采纳冉氏兄弟之谋,在四川境内依山凭险修筑了史称川中八柱的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苦竹、青居、钓鱼诸山城,迁州县治所于山上,合州及石照县迁钓鱼山上。自1241至1250年这段时间,由于蒙古内部汗位之争,侵宋战事呈休止状态。淳佑十一年(1251年),蒙哥登大汗位,第二年再次大举侵宋。宝佑二年(1254年),蒙古军侵合州,被合州守将王坚击退。七月,宋王朝任命王坚为兴元都统制兼知合州。王坚知合州后,再增筑钓鱼城,且屯兵积粮,作长期抗战谋划。宝佑四年(1256年),王坚凭钓鱼城之险势,击退来犯的蒙古兀良合台舟师于嘉陵江上。宝佑六年(1258年)二月,蒙古军分三路侵宋,大汗蒙哥亲率主力军二万(号称十万),进攻四川。至十二月,川西北府州俱陷,蒙哥遣降人晋国宝赴钓鱼城招降王坚。王坚执杀晋国宝于钓鱼城内阅武场。

第三篇 走进四季人居—— 关于合川钓鱼城旅游规划的一些建议

第三篇 走进四季人居——  关于合川钓鱼城旅游规划的一些建议

个谁。就算用世界历史拐点定位钓鱼城 也不完全恰 当,因为纵观世界历史,可
以称 作拐 点 的地方 很 多 ,它并 不具 备 唯


而上 帝折 鞭 处 ,不 失为 一个 好 的
选择。公元15年,被罗马教皇惊呼为 29 “ 上帝罚罪之鞭”的蒙古铁骑横扫半个
欧洲 后 ,在没 有遇 到太 大 阻碍 的情 况下 突 然撤 军 ,劫 后余 生 的欧 、非 人 民欢 呼 雀跃 ,认 为是 上 帝饶 恕 了他 们 的罪 过 。
3 开通 钓 鱼 城 水师 码 头 — — 合 阳 ) 码 头 定 时航 班 , 拉 近 钓 鱼 城 与 合 川城 区旅 游距 离 。 4 模 仿 重 庆 两 江 游 , 建 专 业 游 ) 船 , 开 通 环 钓 鱼 城 半 岛航 线 ,让 游 客 领 略 更 多周 边美 景 。
上 的 问题 ,再 以吃 、住 、行 、游 、购 、
址——钓鱼城有什么联系,文化层次偏 低点的游客甚至就不知道麦加是一个什
么样 的城市 ,所 以,用 麦加 来 比 附钓鱼 城 不恰 当。钓鱼 城 本身 就是 一个 极 具历 史价值 的景 区,在 旅游 定位 上 应该 着重 突 出 自己的特色 ,不需 要去 模仿 做 第二
后来才发现 ,原来,蒙古大汗命殒钓鱼 城 !致使进攻西方的蒙古军统帅回师争
夺 汗位 。因此 ,钓 鱼城 也被 欧 洲人 称 为 “ 帝折 鞭之 处 ” 。 由此 可见 ,用 “ 上 上 帝折鞭 处 ”来 定位 钓鱼 城 除 了可 以激发 游 客 的好 奇心 外 ,关键 是 它紧 扣 了钓鱼 城 成 名 的历史 , 反映 了钓鱼 城 旅游 的核 心价值 。
如 下建 议 :
军民就凭借钓鱼城天险,婴城固守,抵 御 蒙 元 之师 ,击 毙 蒙哥 大 汗 ( 宪 元

重庆合川区钓鱼城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重庆合川区钓鱼城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重庆合川区钓鱼城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者:孙保辉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钓鱼城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及人文景观资源,并探讨了旅游资源在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钓鱼城;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城东五公里的钓鱼山上,山下是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相对高度约300米,地势险要。

因公元1243年至1279年,南宋军民在此抵抗蒙(元)军入侵达36年之久而闻名于世,历来为世人所关注。

一、自然景观资源钓鱼城自身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宋元战争之前便已经在地方志及诗文中有所记载。

据民国新修《合川县志》载:瑞映清风、甘泉灵乳、东津渔火、鱼城烟雨、濮湖夜月、金沙落雁、照镜涵波及涪江晚渡时为古时合川八景。

其中对“鱼城烟雨”有这样的记载:“澹烟微沫,细雨轻霏,秀削天然……。

”每当春日早晨,晨曦初露,登钓鱼城,便见细雨蒙蒙,薄雾渺茫,钓鱼城沐浴于烟雨之中,站在钓鱼山上俯瞰三江汇流,烟雨交融,景色十分壮观,别具一番感受。

与此同时,在钓鱼山上又有著名的鱼城八景,分别是:古洞流泉、沙滩响雨、赤壁文光、东谷晴霞、西市晚烟、天池夜月、顶峰白云、嘉陵萦带。

这么多独特的自然景观的存在表明了钓鱼城在抵蒙(元)战争之前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二、人文景观资源钓鱼城的人文景观资源主要集中在其军事文化资源。

在抵抗蒙(元)入侵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而成的一系列以战争为目的的建筑,成为当今钓鱼城旅游资源的主体部分,如在钓鱼山上所筑钓鱼城,以及一些以生活为目的的其他设施,如码头(即皇隄)、插旗山、练兵场等。

同时,早期的建筑也是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

明万历七年《合州治》中《钓鱼山》一文中载:“城之门有八:曰护国、青华、正西、东新、出奇、奇胜、小东、始关。

其山脚周回四十余里,峰顶有寺,曰护国。

堂殿廊庑,丰有馀间。

宋绍兴间,思南宣尉田少卿所建,至元戊戌为兵火焚熄灰烬。

奇门之外,突然一台,曰钓鱼台。

重庆市文物局关于同意实施《合川钓鱼城遗址南水军码头及南一字城

重庆市文物局关于同意实施《合川钓鱼城遗址南水军码头及南一字城

重庆市文物局关于同意实施《合川钓鱼城遗址南水军码头及南一字城墙文物保护方案(修订稿)》的批复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渝文广行管[2009]197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文物局
【发布日期】2009.12.09
【实施日期】2009.12.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重庆市文物局关于同意实施《合川钓鱼城遗址南水军码头及南一字城墙文物保护方案
(修订稿)》的批复
(渝文广行管〔2009〕197号)
市文物考古所:
你所《关于请审批合川钓鱼城南水军码头及南一字城墙文物保护方案(修订稿)的请示》(渝考古文〔2009〕5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
1 / 1。

钓鱼城景区保护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钓鱼城景区保护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合川钓鱼城景区调查报告钓鱼城景区保护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一、景区概况(一)地理区位钓鱼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城东钓鱼山上,距合川城区约5公里,总面积约3750亩。

山顶东西部地势倾斜,台地层层,西南、西北角和中部山地隆起,形成薄刀岭、马鞍山、中岩等平顶山峦。

整个山顶东西长1596米,南北宽1960米。

钓鱼城上扼嘉陵江、渠江流经要道,下控涪江、嘉陵江汇入长江要津,处于钳形江流、三面临江的险要地势之中。

(二)名称由来钓鱼山地处两江相汇之处,江水环绕,地势险要,远望成鱼状。

钓鱼山有一巨石,突向江面,其上平坦,相传上有古仙人坐其上而垂钓嘉陵江中,故名曰钓鱼台,山因台而得其名,钓鱼城因山而得其名。

(三)主要景点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

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

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筑城背景南宋末年,蒙古发动对南宋的进攻,为保护四川、重庆,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重庆城时,于嘉熙四年(1240年)派大尉甘闰于合州钓鱼山筑寨,作为合州官民临时避蒙古兵的地方。

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 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王介在钓鱼山筑城,并迁合州及石照县衙门机构于城中,作为重庆屏障,以抗蒙古军队的侵犯。

钓鱼城即在此时初建成,其名也始于此。

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七月,王坚调所属五县十七万军民大修钓鱼城。

之后张珏在合州任职时,再次加修钓鱼城,新城规模得以扩大,沿钓鱼山凭险修有两道高二到三丈不等的城墙,绕城墙一周共约十三华里,加上南北两侧沿山直贯嘉陵江的"一字城墙",则共达十六华里。

钓鱼城建有八道城门,皆双砌拱门,门上建楼,分别命名护国、始关、小东、新东、菁华、出奇、奇胜、镇西。

钓鱼城景区保护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钓鱼城景区保护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合川钓鱼城景区调查报告钓鱼城景区保护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一、景区概况(一)地理区位钓鱼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城东钓鱼山上,距合川城区约5公里,总面积约3750亩。

山顶东西部地势倾斜,台地层层,西南、西北角和中部山地隆起,形成薄刀岭、马鞍山、中岩等平顶山峦。

整个山顶东西长1596米,南北宽1960米。

钓鱼城上扼嘉陵江、渠江流经要道,下控涪江、嘉陵江汇入长江要津,处于钳形江流、三面临江的险要地势之中。

(二)名称由来钓鱼山地处两江相汇之处,江水环绕,地势险要,远望成鱼状。

钓鱼山有一巨石,突向江面,其上平坦,相传上有古仙人坐其上而垂钓嘉陵江中,故名曰钓鱼台,山因台而得其名,钓鱼城因山而得其名。

(三)主要景点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

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

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筑城背景南宋末年,蒙古发动对南宋的进攻,为保护四川、重庆,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重庆城时,于嘉熙四年(1240年)派大尉甘闰于合州钓鱼山筑寨,作为合州官民临时避蒙古兵的地方。

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王介在钓鱼山筑城,并迁合州及石照县衙门机构于城中,作为重庆屏障,以抗蒙古军队的侵犯。

钓鱼城即在此时初建成,其名也始于此。

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七月,王坚调所属五县十七万军民大修钓鱼城。

之后张珏在合州任职时,再次加修钓鱼城,新城规模得以扩大,沿钓鱼山凭险修有两道高二到三丈不等的城墙,绕城墙一周共约十三华里,加上南北两侧沿山直贯嘉陵江的"一字城墙",则共达十六华里。

钓鱼城建有八道城门,皆双砌拱门,门上建楼,分别命名护国、始关、小东、新东、菁华、出奇、奇胜、镇西。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1.30•【字号】渝发改推进〔2022〕160号•【施行日期】2022.0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重庆市合川区、长寿区人民政府,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已经川渝两省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

请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渝府〔2022〕2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97号)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1月30日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在合川区、广安市、长寿区打造环重庆中心城区的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根据《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重庆“一区两群”和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协同。

规划建设示范区,有利于促进主干城市与支点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联动发展,共同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升示范区整体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打造促进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二)有利于发挥重庆中心城区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规划建设示范区,承接重庆中心城区一般制造业和专业市场、物流基地等功能疏解,共享成渝地区双核科技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辐射,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重庆城区功能布局,促进重庆主城都市区内涵式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为重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成重要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雷坪寺保护管理规划委托单位铜川市王益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旅游局)编制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技术审核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时间2017.06雷坪寺保护管理规划文本2017-06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一、规划对象概况 ........................................................ - 1 -二、规划性质 ............................................................ - 1 -三、规划依据 ............................................................ - 1 -四、规划期限 ............................................................ - 2 - 第二章遗产构成......................................................... - 2 -一、遗产概况 ............................................................ - 2 -二、环境概况 ............................................................ - 3 -三、历史沿革 ............................................................ - 4 - 第三章价值评估......................................................... - 4 -一、历史价值 ............................................................ - 4 -二、科学价值 ............................................................ - 5 -三、艺术价值 ............................................................ - 5 -四、社会价值 ............................................................ - 5 - 第四章保存现状......................................................... - 6 -一、本体保存现状 ........................................................ - 6 -二、保护工作现状 ........................................................ - 6 -三、环境现状 ............................................................ - 7 -四、管理现状 ............................................................ - 8 -五、展示利用现状 ........................................................ - 8 -六、破坏因素 ............................................................ - 9 - 第五章保护区划......................................................... - 9 -一、保护范围 ............................................................ - 9 -二、建设控制地带 ........................................................ - 9 - 第六章管理规定........................................................ - 10 -一、保护范围管理规定.................................................... - 10 -二、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 - 10 -第七章保护措施........................................................ - 11 -一、保护措施制定要求.................................................... - 11 -二、本体保护措施 ....................................................... - 11 -三、环境整治措施 ....................................................... - 12 -四、安全防护措施 ....................................................... - 13 -五、保护管理措施 ....................................................... - 15 -六、展示利用措施 ....................................................... - 16 -七、建筑研究措施 ....................................................... - 17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对象概况1.简要介绍:清代道教寺观。

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清晚期和民国时期几次修葺。

坐西朝东。

原主体建筑已毁,现仅存圣母宫,包括正殿、过厅、戏楼等,建筑面积约0.02公顷。

2.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王家河村南部。

3.级别及公布批次: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4.公布时代:清代5.遗存类型:古建筑二、规划性质本规划的性质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雷坪寺的文物保护管理专项规划。

三、规划依据1.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3)(6)《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4)(9)《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2.参考依据(1)《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12)(2)《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4)《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1962)(5)《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76)(6)《西安宣言》(2005)3.其他依据(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雷坪寺》(2)《铜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3)《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4)《铜川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2-2030)》(2013)(5)《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陕政发〔2008〕45号)(6)《陕西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编制要求》四、规划期限2017年——2030年第二章遗产构成一、遗产概况1.总体布局雷坪寺南距王家河遗址南缘约415米,是一座清代的道教寺观。

清康熙四十九年(1720)重修,原主体建筑已毁,现仅存圣母宫、过厅和戏楼。

圣母宫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

2.文物建筑(1)戏楼戏楼为硬山两面坡屋顶,面阔3间8.5米,进深3间6.5米。

梁架为四檩(前一后二),三架梁上置脊挂柱,上承斗拱,承脊檩,平身科加施一攒。

两侧施叉手。

后檐檐柱上置单步梁,上承檐檩,后尾插于金檩。

前檐檐柱上置圆木额枋,置坐斗,上接檐檩。

华拱上承镂空木雕。

前檐檐柱高3.37米,柱径0.24米,柱础为圆面八角形,高0.20米。

前檐台阶宽1.4米,高1.6米。

屋面为青瓦,装饰花脊,两侧原有螭吻。

2015年12月初,开始实施抢险加固维修,工程预计2016年年底完成,整体保存较好。

(2)过厅过厅为硬山两面坡屋顶,面阔3间8.36米,进深2间6.3米。

梁架为五檩,五架梁上置两短柱,上置三架梁,承脊檩,两侧施叉手。

前檐柱高3.04米,柱径0.23米,柱础为圆形,已风蚀,残高0.18米。

前檐明间原为隔扇门,上有走马板,现已被改为砖墙。

后檐隔扇门无存。

前后檐椽均为方椽,脊部为圆椽。

厅内南侧山墙上部有壁画,较清晰,前檐枋木上有彩画。

屋面为青瓦,装饰花脊,两侧有螭吻。

墙体为青砖包土坯心,后檐已经塌陷。

2015年12月初,开始实施抢险加固维修,工程预计2016年年底完成,保存较好。

(3)正殿正殿为砖券拱形窑式样,面阔1间8.3米,进深2间3.93米。

上部为硬山两面坡屋顶,内部梁架不详。

屋面使用青瓦、滴水、筒瓦,装饰花脊,两侧原有螭吻已毁。

前檐下有砖雕方椽、枋木等。

檐下面墙中部为门,近正方形,高2米,宽2.62米。

窑洞外背墙、山墙均为砌石。

屋面原已经残破。

2015年12月初,开始实施抢险加固维修,工程预计2016年年底完成,保存较好。

3.历史环境雷坪寺处于关中平原与渭北高原接壤地带,鄂尔多斯台地南部边缘,铜川市中部偏东南方向的丘陵山地峡谷,地势较高且平坦开阔,周边主要河流有渭河的支流漆水河和王家河,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水资源较为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该环境条件有利于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环境概况雷坪寺东临王家河北路,周围被居民区所包围,南侧为矿务局机械厂,尚未针对建筑本体采取与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隔离的专门保护措施,使得整个建筑淹没于市井之中,周边建筑为临街搭建的简易建筑为主,建筑质量和卫生环境较差,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建筑破坏速度较快,不利于文物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