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八下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2测量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2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2测量物体的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测量物体的质量。

我们将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工具进行物体的质量测量。

教材中涉及到的章节有:1. 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2. 天平和量筒的使用3. 质量的单位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体的质量测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熟练使用天平和量筒。

难点: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砝码、测量物体(如石头、金属等)。

学具: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称量一包糖果的质量,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介绍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体的质量测量。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

5. 讨论:学生交流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换算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及其用途。

答案:千克、克、吨,分别用于表示不同大小的质量。

2. 一本书的质量大约是多少?请说明你的估算方法。

答案:一本书的质量大约在0.2千克到0.5千克之间,可以通过观察书的体积和重量进行估算。

3. 请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块石头的质量。

答案: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石头放在天平的左盘上,记录下质量数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天平和量筒。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培养了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解答,学生加深了对质量概念和单位换算关系的理解。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不同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电子秤、台秤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苏科版 (2)

八年级物理下册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苏科版 (2)
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测量烧杯和 水的总质量
测量烧杯的质量。
将测 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序号
测量步骤
质量/g



与同学们比较各自的测量步骤,谁的更合理?
4。估测物体的质量(记住常见物体大概质量)
铅笔
橡皮
估计质量/g
实测质量/g
阅读:
古代天平
小制作:
制作一架简易天平.比比看,谁制作的天平既简单,效果又好。
三.课堂小结
四.练习
引入课题
复习巩 固
实验
教师小结
实验
教师小结
学生
讨论
学生实验
对比
板书设计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2.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3.估测物体 的质量
板书
教后感
二新课教学
1.练习天平的调节(做好分组,做好指导)
2.实验:练习使用天平测量较小固体的质量
6.2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实验次数
大头针数量/枚
总质量/g
一枚大头 针的质量/g

1

100

200
想一想,哪一种测量的结果更精确?用了什么方法
3.实验: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活动6.3测量水的质量
以下是测量水的质量的 三个步骤.想一想,应按怎样的顺序操作?(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课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执教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
三维
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正确地记录测量值.
2.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会正确地观察和读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和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操作技巧;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和步骤;2.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天平、不同质量的物体、课件;2.实验准备:准备两个相同的物体,称为A和B,以及一枚10g的质量砝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问题:同样大小的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2. 学习新知•通过展示课件,讲解质量的概念和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

•强调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如水平放置、待指示灯稳定后再进行测量等。

3. 进行实验操作1.让学生各自取出一个相同大小的物体,称为A和B。

2.将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上,注意调整天平使其保持水平。

3.等待指示灯稳定后,记录下物体A的质量。

4.将物体A取下,再将物体B放在左盘上,进行相同的操作。

5.比较物体A和B的质量是否相同。

4.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相同大小的物体质量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是什么?5. 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但是没有天平怎么办?•引导思考:学生通过讨论或小组合作,思考并提出测量物体质量的其他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尝试,比如使用弹簧秤、浮力秤等进行测量。

6. 小结归纳•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

•提示学生关键点和重要概念。

五、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引导学生解答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

六、布置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

课题: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型:新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②认识目标: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天平,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时间】( 1 学时)【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二)互阅作业(三)自学与互帮1.内容一:探究影响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自学方法:1.称橡皮泥的质量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标尺上的分度值为;②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是否改变了?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无关)生活经验:当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他们的质量是否改变?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无关)科学研究还发现:物体的质量不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例如。

综上所述:物体的质量不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3.自学内容二: 6.2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方法:当测量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

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按照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

4.自学内容三:6.3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1)、排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A 、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B 、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C 、测量烧杯的质量(2)将测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序号 测量步骤质量/g① ② ③(四)练习1.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 ( ) A .物体的形状 B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C .物体所在的位置D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形状2.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 ( ) A .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 .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C .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D .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3. 某同学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如下:a.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b.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0”点,调节平衡螺母;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d.计算盘中砝码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则为被测物体质量;e.整理器材.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有遗漏,有一个步骤有错误,请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和改正.② 20 ③40①有遗漏是步骤( ),补充:②有错误的步骤( ),改正:(四)知者加速1. 小明使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个零件的质量,该天平配置的最小的砝码的数值是1kg.(1)小明按正确方法测量时,测得零件的质量为39.70g,则小明在天平的盘放了砝码,其质量数值由大到小依次是 .(2)若小明使用这架调好的天平测量一个物体质量时,误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按正常方法读出物体的质量为32.40g,则这个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五)因人作业(适度作业量,知者加速)。

八年级物理下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天平的平衡调节:如何准确快速地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达到平衡状态;
-物体与砝码的放置:正确放置物体和砝码,避免因放置不当导致的测量误差;
-数据的读取与记录:准确读取质量数值,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直接用手触摸砝码,防止砝码污染和损坏。
举例:针对天平平衡调节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指导,让学生多次实践,掌握调节平衡螺母的技巧,确保天平平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天平的平衡调节和物体、砝码的正确放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避免误差和正确读取数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天平使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d.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避免直接用手触摸砝码,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知道物体有多重的情况?”(例如:买水果时如何知道斤两是否足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准确测量物体质量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天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6.2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案

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6.2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测量物体的质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掌握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等效替代的思想,掌握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2.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

难点:托盘天平的调节平衡,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托盘天平、砝码、测量筒、细线、剪刀、胶带。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每组一份。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称量水果,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测量物体质量。

2. 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介绍天平的结构、调节平衡的方法、称量物体的步骤。

3.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包括调节平衡、放置物体、加减砝码、读数等步骤。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与交流: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测量结果,交流测量方法。

6. 讲解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介绍积累法的原理,讲解如何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

7.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 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托盘天平测量下列物体的质量,并填写实验报告。

(1)一颗苹果(2)一包食盐(3)一瓶矿泉水2. 答案:(1)苹果的质量:_______g(2)食盐的质量:_______g(3)矿泉水的质量:_______g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用积累法测量物体质量的掌握程度如何,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

铁佛中学活页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日期课型班级课题§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

2.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通过自主的活动创新学习。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整个活动过程从活动材料的准备到活动的实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领悟,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探究活动状态中,充分体验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观念,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3、通过对古代天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运用积多求少教学难点如何减少测量的误差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那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讨论:学生1:只要把一枚大头针放到天平上称就行了。

学生2:应该在托盘上多放一些大头针来称。

学生3:应先测一空杯质量,再将一枚大头针放入空杯中测出总质量,两次测量结果相减即得大头针质量。

二、预习设计、成果展示三、小组合作、师生探究观察天平,弄清天平的性能和规格,弄清天平的测量范围,标尺的分度值,并按正确方法进行调节。

思考应如何解决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新奇、有趣的物理情境能紧扣学生心理,把他们引入探究情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和求知的热情,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在物理实验中,了解测量仪器的性能和规格是很重要的。

1.活动6.2 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按照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实验序号回行针数量/个总质量/g 一个回行针的质量/g① 1②20③40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动手实验,也可以边做边商量,看哪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

第六章教案6.1 物体的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通过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精神。

二、设计思路:本节教学内容为三个知识点和一个活动。

三个知识点是: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

其中三个知识点中,质量的概念是定性的,要求较低,重点在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教材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托盘天平的说明书,寻找天平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这与传统教法有明显区别。

本节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体会同一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外界环境变化时,该物体质量不变,不同物体的质量一般不相同,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它只反映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

三、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校内资源,即学校物质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和生活中的案秤、台秤、杆秤等。

四、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导课: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本节导图)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学会了“比较”的思维方式,同时采用了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归纳出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符号教师作介绍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先讲授,后练习)建立质量单位的大小的具体体验,一只苹果质量约0.15kg,一只大公鸡质量约2.5--3kg质量的测量工具(重点介绍托盘天平)结合实物讲授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使用注意点介绍日常生活中质量的其它测量工具(可利用实物或实物投影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6.1归纳分析探究结果小结布置作业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作回忆,接触过的有哪些?学生板演学生当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验室面对天平学习练习天平的调节方法、游码的读数方法分组讨论图6-2的问题利用托盘平天进行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及地理位置的变化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完成课本P4的填空部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放开了巩固已学过的单位换算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大小的具体体验更直观明了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反思: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熟练掌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杨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

2.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通过自主的活动创新学习。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5.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观念,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6.通过对古代天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设计思路
整个活动过程从活动材料的准备到活动的实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领悟,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探究活动状态中,充分体验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

三、教学资源
教材、《学习指导用书》、《物理实验》、《名师导学》及配套教学光盘
四、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