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戏剧鉴赏教案

戏剧鉴赏教案

戏剧鉴赏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品味。

二、教学内容1.戏剧鉴赏的定义和意义。

2.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戏剧鉴赏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精彩戏剧片段或展示经典戏剧照片,引起学生对戏剧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概念讲解与讨论教师简要介绍戏剧鉴赏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强调戏剧鉴赏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3.基本方法与技巧3.1 观察与分析教师解释观察和分析戏剧作品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从舞台布景、演员表演、服装妆容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对整个戏剧作品的贡献。

3.2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戏剧作品,要求他们投入到剧情中去,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理解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3 文化背景了解教师介绍戏剧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内涵和特点。

4.案例分析教师选择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通过分析剧本、观看演出视频等形式,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剧作品的创作背景、情节、角色形象等要素。

5.讨论与总结教师组织学生就案例分析的内容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讨论和参与情况,以及课堂互动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估。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一部自己喜欢的戏剧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戏剧社团的活动,培养真正的戏剧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戏剧作品给学生,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戏剧演出观赏。

六、教学反思该教案通过引导学生对戏剧作品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审美品味。

在案例分析环节,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更多的戏剧作品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学院:杏林学院学号:1015043014 姓名:崔文静1、课程学习内容简述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集唱(歌曲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末(男)五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一、生、旦、净、丑、末分类生:指中青年男性,分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如《回荆州》的刘备、《浔阳楼》的宋江、《借东风》的诸葛亮等都是须生;《群英会》的周瑜是小生;《长坂坡》的赵云是武生。

生角京剧《忆十八》梁伯生角旦:指女性,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等,旦角全为女性。

如《白蛇传》的白素贞、《武家坡》的王宝钏等都是青衣;《西厢记》的红娘、《武松杀嫂》的潘金莲都属于花旦;《白蛇传》的青蛇、《十字坡》的孙二娘都属于武旦;《天门阵》的穆桂英属于刀马旦;老年妇女都属于老旦。

旦角净:指性格粗犷、刚直、剽悍、勇猛、奸诈、残忍的男性角色,要勾脸谱。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戏剧鉴赏》专题PPT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戏剧鉴赏》专题PPT

对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 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 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要复述清楚。
对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 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课堂练习:
1、课文主要写了射箭和酌油 两个场面。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尔安敢轻吾射 、 吾射不亦精乎、 自矜(或骄傲) 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咨 公亦以此自矜的
对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 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学语文教案初步理解和鉴赏戏剧

小学语文教案初步理解和鉴赏戏剧

小学语文教案初步理解和鉴赏戏剧一、引言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初步引导小学生理解和鉴赏戏剧,以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解释;2. 能够辨认并描述戏剧的要素,如剧本、角色、舞台、布景等;3. 能够通过观看戏剧演出,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戏剧的喜爱;4. 能够简单地分析戏剧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等要素,培养思考和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戏剧的基本要素和概念;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交流法: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共同讨论和探究戏剧的特点;2. 视听感知法:观看戏剧演出片段,通过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对戏剧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通过角色扮演、情节展开以及舞台表演等手段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逐渐理解戏剧的含义。

[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要素]戏剧的要素包括剧本、角色、舞台、布景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辨认和描述这些要素,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和举例。

[观看戏剧演出片段]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戏剧的魅力,引导他们观看一段精彩的戏剧演出片段。

在观看过程中,鼓励学生有感而发,提出他们的想法和看法。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经典的儿童戏剧作品进行学习和分享。

要求学生对角色、情节以及背后的主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示给其他小组。

[导入下节课内容]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对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期待。

六、课堂作业1. 查找一则儿童戏剧故事,简要介绍该戏剧的剧情和角色;2. 阅读这个故事的剧本,并标出其中的对白和舞台指示等要素;3. 回答以下问题:你对这个故事的观感如何?你认为其中的角色有哪些特点?你想如何改编这个故事?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对戏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观看戏剧演出片段和小组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英文名称:Drama Appreciation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编码:0504330195学分:2总学时:32。

其中:讲授32学时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先修课程与知识储备:无后继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戏剧综合课程,从戏剧理论、剧种声乐、戏剧特点等方面进行一般性介绍,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戏剧素养,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编辑、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音乐材料打下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戏剧表演活动,也包括欣赏戏剧电影、戏剧歌曲竞赛等等。

三、教学目标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戏剧,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戏剧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了解戏剧的功能及戏剧与人、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2. 课程教学总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戏剧语言、掌握戏剧的基本规律。

3. 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艺术设计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

4. 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表1 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表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建议学时以及知识单元与课程目标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及要求使用音像与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采取文、图、声、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和增加学生们的视野与信息量。

从音像资料视听切入,提倡聆听、欣赏大量各类作品,结合基本的概念、类型,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思维能力。

使用戏剧数据库进行辅助教学。

提供大量作品和相关资料,强化形象记忆戏剧的能力。

六、重点与难点重点:戏剧语言的基本规律;人声的分类;乐器的分类及功能;戏剧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及功能。

难点:中外戏剧的区别;音色与形象的对应关系。

七、学习要求课堂讲授,辅之以多媒体课件,优秀选段案例分析,利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

幼儿园粤剧表演鉴赏与教学 幼儿园戏剧教育

幼儿园粤剧表演鉴赏与教学 幼儿园戏剧教育

幼儿园粤剧表演鉴赏与教学一、引言幼儿戏剧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想象力、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素养。

而粤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幼儿园戏剧教育中,通过粤剧表演的鉴赏与教学,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幼儿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演能力。

二、粤剧表演的特点与魅力1. 粤剧的历史传承粤剧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戏曲,起源于明清时期,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曲艺形式。

其在音律、唱腔、表演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深受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2. 粤剧的表演形式粤剧的表演形式多样,除了唱、念、做、打等基本唱腔外,还包括了武打、表演、表情等多种技艺。

演员在表演时需要配合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同时要求声音音准、吐字清晰,因此能够锻炼演员的技艺和表演能力。

3. 粤剧的艺术魅力粤剧以其独特的音乐美学和戏剧表演艺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其音韵清越、旋律动听,表演技艺娴熟、生动传神,加上精美绚丽的服饰,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或民间故事之中,颇具魅力。

三、幼儿园粤剧表演鉴赏与教学的重要性1. 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粤剧表演的鉴赏与教学,可以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审美情趣粤剧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鉴赏粤剧表演,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学会欣赏艺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3. 培养表演能力通过粤剧表演的教学,可以让幼儿学习基本的表演技能,如站姿、走位、手势、眼神等,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四、粤剧表演在幼儿园戏剧教育中的应用1. 在故事表演中融入粤剧元素幼儿园老师可以在故事表演中融入粤剧的音乐、唱腔、动作等元素,让幼儿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粤剧的魅力,增强他们的表演兴趣和参与度。

大学戏剧鉴赏课程教案

大学戏剧鉴赏课程教案

课程代码:T05039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开课单位:艺术学院总学时数:32(理论教学学时:32,其他教学学时:0)学分:2教学目标:1. 了解戏剧的历史发展脉络、种类及特点。

2. 掌握戏剧文本鉴赏、表导演鉴赏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 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思维,初步进行戏剧文本、戏剧演出的实践活动。

教学大纲:一、课程导入1. 通过播放经典戏剧片段,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介绍戏剧鉴赏课程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戏剧基础知识1. 戏剧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2. 戏剧的种类: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

3. 戏剧的构成要素:人物、情节、主题、结构等。

三、戏剧鉴赏技巧1. 分析剧本结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

2. 鉴赏戏剧中的语言、动作、音乐、布景等元素。

3. 学会运用戏剧术语,如冲突、悬念、象征等。

四、经典剧作鉴赏1. 选取中外经典剧作,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

2.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剧作。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鉴赏心得。

五、戏剧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戏剧演出,如校园戏剧节、专业戏剧团演出等。

2. 邀请戏剧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

3. 组织学生进行戏剧创作、排练和演出,如短剧、小品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讲授1. 讲解戏剧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形态与特点。

2. 通过经典剧作鉴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讲解戏剧鉴赏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剧本、评价作品的方法。

二、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经典剧作,分享鉴赏心得。

2. 针对戏剧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戏剧演出,进行现场点评。

2. 邀请戏剧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

3. 组织学生进行戏剧创作、排练和演出。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和欣赏戏剧作品。

该课采取理论修养与鉴赏能力双重并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戏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戏剧艺术的流派、语言、类型、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内涵,并具备一定的舞台实践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

三、教学学时分配《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西方戏剧发展概述【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概念、内容范畴及西方戏剧发展历史,掌握聆听、体验、理解戏剧鉴赏的方法。

通过具体戏剧作品鉴赏分析,要求学生懂得如何鉴赏各类戏剧作品,轻松步入戏剧世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解除广大学生欣赏戏剧作品的“误区”和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心态。

教学难点: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

第一节神的世纪: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时期的戏剧;世纪从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时期的戏剧第二节批判的世纪:十九世纪戏剧;惶惑的世纪:现代戏剧与当代戏剧第二章中国现代戏剧发展概述【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中国戏剧的体裁及特点,提高学生对戏剧鉴赏的基本素质。

通过具体作品直观详细的分析和鉴赏,要求学生了解掌握中国戏剧与中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不同体裁戏剧的掌握及曲中所表现的文化的品鉴。

教学难点:对戏剧所折射的不同民族背景文化的深层理解。

第一节文明戏:中国现代戏剧的雏形;爱美剧:中国现代戏剧的确立;民众戏剧: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第二节人民戏剧:中国现代戏剧的歧路;新时期戏剧:中国现代戏剧的复苏;后时戏:中国现代戏剧的拓展第三章西方戏剧作品鉴赏【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外话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具体分析和鉴赏经典代表作品,了解西方戏剧的审美特点以及历史发展演变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鉴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科学技术师范学院班级:10级英语教育姓名:周莉学号:201040927112 课程论文题目:简析几种戏剧鉴赏的方法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简析几种戏剧鉴赏的方法
学生:周莉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学院10级英语教育班,学号201040927112
摘要: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

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美丽。

戏剧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学会如何去鉴赏戏剧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于戏剧的鉴赏可从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戏剧的语言、人物形象、戏剧的剧情这四个方面去进行鉴赏。

关键词:鉴赏、矛盾冲突、语言、人物形象、剧情
中国戏剧(China Drama)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

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各种生物的行动的模仿。

2个世纪以后,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

”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实验室说等。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直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和所处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一、了解主要矛盾冲突
理清矛盾冲突的线索(如何产生矛盾冲突——产生了何种性质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发展进程如何),就完整地鉴赏了戏剧文学的主要情节。

(一)冲突说
从戏剧艺术诞生时起,剧作家就用多种方式表现人所面临的各种矛盾。

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异性,由于剧作家观察、表现社会生活的角度和深度不同,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

人们可以从作品的戏剧冲突中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

在戏剧理论中,很多人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则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此后很多理论家同意布伦退尔的观点,遂形成了解释“戏剧的本质”这一命题的一种观念──冲突说。

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二)表现方式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①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

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

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在当代戏剧中,有人提出用“抵触”取代“冲突”的主张。

所谓“抵触”,指的是某一人物在处理同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并不采取断然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如退让、妥协、容忍等,因而就使矛盾不爆发为冲突。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冲突只是矛盾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并不是唯一的形态,因此,提醒剧作家注意“抵触”这种形态,有助于表现各种矛盾发展的复杂多样性。

(三)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1.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时格外强烈的。

2.高度集中:戏剧的冲突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

3.进展紧张:戏剧冲突必须是扣人心弦,波澜起伏的,使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

4.曲折多变:戏剧冲突往往是曲折复杂,变化多姿的。

(四)戏剧动作的几种内型
①纯粹外部动作:如情节剧中的许多动作,是为动作而动作,能引起观众兴趣,但不能激发观众的情感。

表现行为的过程,如程式动作中的趟马、圆场等等。

②性格化动作:即能说明人物性格的动作,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激发观众对人物的爱憎。

(话剧《母亲》中的葛健豪的小脚女人舞步。


③推动剧情的戏剧动作。

(《秋天的花鼓》李向阳来请戏班子。


④心理动作。

话剧通过语言和激烈的形体使它显现出来;戏曲通过唱做念舞表现出来。

在戏曲中,戏剧动作包括唱做念舞,要使人物行动起来,就要尽量地让人物唱做念舞。

二、鉴赏戏剧的语言
(一)戏剧语言的主要构成方式
戏剧语言是构建剧本的基础。

主要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称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这是人物心理活动与行为动作的外观,由此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质的语言,主要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剧情发展的布景、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能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二)品味戏剧中的人物语言
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戏剧文学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尤其重要。

优秀的戏剧人物语言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把人物个性展示出来。

2、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即戏剧冲突中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或人物内心活动。

我们常说的“行由心指”“言为心声”,就是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必定通过言、行表达出来,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出自人物内心,因而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境界。

3、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三、鉴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1、欣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关注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同一个人物的性格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欣赏人物形象时,首要的是抓住其主要性格特征。

2、要揣摩人物的语言。

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载体。

3、要顺着剧情发展的线索,理清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

理清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才称得上对戏剧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的鉴赏
四、鉴赏戏剧中的剧情
(一)什么是戏剧的剧情
戏剧情节是由一条条线索铺设而成的。

线索是情节发展过程的头绪、脉络,故亦称情节线。

情节简单的作品,可以单线发展;情节复杂的作品,可以双线或多线发展。

后者的线索又有主、次之分,其中伴随着主要人物活动而展开的、贯串全局的情节线称为主线;伴随其他人物活动而展开的、枝蔓性的情节线称为副线。

副线需与主线形成有机联系,并为突出主线服务。

线索还有明暗之分,通过人物本身的动作在舞台上直接呈现出来的情节线是明线;通过人物间接介绍、交代出来的幕后活动的情节线则为暗线。

主线通常是明线,但也有将暗线作为主线的。

(二)戏剧情节的构成
戏剧情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戏剧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戏剧情节潜在的动力。

因此,有人认为戏剧情节是由意图、达到意图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结局网织而成的。

在不同风格种类的戏
剧作品中,有的注重于行动外在的力度(如情节剧),有的则注重于心理(动机)的深细度(如心理剧)。

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

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

戏剧情节在作品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

同时,戏剧情节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和娱悦作用。

在戏剧创作中,既不能忽视情节,使作品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又不能单纯地追求情节,从而淹没人物形象,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

恩格斯曾要求戏剧达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


根据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进程,一个剧本情节的构成可分为矛盾的开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决四个部分。

五、结束语
戏剧中的行头也是独树一帜的。

比如:凤冠霞帔、帅盔、相巾、斗篷等,流光溢彩、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

戏剧的这种视觉传承也正是这种也正是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所在。

上述的几种戏剧鉴赏方法只是几种主要的鉴赏方式,它绝不是所有的鉴赏方法。

相信掌握了戏剧的鉴赏方式,对戏剧你会有所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方同德.创作心态与戏剧功能[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2]陈爱国.歌尽桃花扇底风——戏曲艺术的现代解读[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孔繁敏.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传说故事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