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课《设计实例》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课《方案的构思方法(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先是复习提问“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的一般过程”,其目的是在本节课中,在方案的比较
和权衡中会用到设计的一般原则,所以课前提问不但是复习旧知识,同时也为课上应用做铺垫;复习提问“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因为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第二步是“制定设计方案”,目的引出新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在设计中处于哪个环节,本节课就是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讲述“制定设计方案”
其次是观看书籍作品图片:上海中心大厦,600 多米高,为什么底层砖瓦不被压碎而坍塌?如何解决楼梯、电梯、防火、防烟、停电等方面问题;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馆鸟巢,要求有91000 个座椅,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结构?在设计这些建筑的时候要把建造时和使用时将遇到的各种困难解决掉,如何解决,必须提前想到,在设计中提供出解决办法。
这样引出方案的构
思首先要设计分析,我们以简单的台灯设计来“解剖麻雀”。
设计分析是本节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对这一小节的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多方面考虑产品设计所涉及的因素。
教材紧扣物、人、环境三者间的关系,从三个方面对台灯这个具体案例进行设计分析,产生新的设计方案来。
认识各部分的功能能与作用,综合考虑功能、结构、安全、成本等因素,提倡使用标准件。
在进行方案构思教学时,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力,提出多种方案。
构思方法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画出设计草图,展示给大家。
比较和权衡也是设计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重要过程,比较和权衡侧重于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 4 种设计方案的比较图表来讲解。
[生活]高二通用技术简易笔筒的设计案例-教学设计苏教版
![[生活]高二通用技术简易笔筒的设计案例-教学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986a7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a.png)
2010年福建省首届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三节简易笔筒的设计——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简易笔筒的设计——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2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总的思路为: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内在提升和应用,侧重于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结构,深化对知识点特别是稳定性和强度的理解。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简单结构设计过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去。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结构与设计》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认识结构,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及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也具有强烈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潜能,但是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缺乏对结构设计的思考和技术实践。
(三)教学目标《简单结构的设计》的总体目标是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图样,做出模型和原型。
本课时在上述总体目标之下,设计如下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以实例形式强化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2、以笔筒结构设计为项目学习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绘制设计草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设计对象简单结构并能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B、过程和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2、交流体验,多元评价,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2、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意识;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废物再利用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难点:针对所选材料和结构,处理好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2 二设计实例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说课案重庆市实验中学谷瑞廷1212一、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广东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全单元的综合,又是控制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技术素养的集中展示。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运用简单的控制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本节内容由“控制系统设计概论”和“设计实例”两部分组成。
我在处理此内容时,有意变换了先后顺序,先让学生实际参与“LED 发光画”实例的设计与实施;在归纳总结,展示交流中让学生总结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普通规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构思控制方案;②能实施方案,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③能总结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过程2.过程与方法:①参与课堂活动,对案例进行分析、设计、实施;②学会从控制角度思考问题,实现对知识的迁移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理解控制系统在生活中的运用;②培养对控制系统设计的兴趣和想象力;③形成学以致用、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过程2、教学难点: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四、学情分析1、学习能力分析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了解掌握了简单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理解开环、闭环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对一些简单的控制已经能画出方框图。
在上本课之前,学生还系统的学习了Arduino电子制作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编写简单的代码。
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度,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否则会给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2、学习动机和兴趣分析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就通用技术学科而言,能让学生动手的项目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
高中通用技术课《工艺实践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简易小板凳的制作(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明确木工制品的制作程序,初步掌握划线、锯割等一些基本的木工加工方法,并能根据不同制作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经历小板凳腿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能力、创新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二、本课重难点:教学难点:榫卯的尺寸加工精度。
划线、锯割等一些基本的木工加工方法。
三、教学方法:教师现场示范和学生探究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发学生主动活动和探究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桌子、凳子、床等,多数是利用木材制成的。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成的吗?下面我们以小板凳的制作为例来学习一下简单木制品的基本制作。
(二)木工制作的一般步骤木工制作一般要经过下料、划线、锯割、做榫、做卯、装配几个步骤。
(三)划线工具:铅笔、角尺要求:根据板的厚度定榫长,根据登腿的大小定榫的长度和宽度。
首先根据我们设计的板凳图样,先应在准备好的木条上按尺寸划线,在划线时要注意以下点:(1)划线的准确度,主要靠量具的正确运用。
一是划线的工具,如尺子的规范,角尺和斜尺的角度正确;二是用笔的误差。
(2)正确运用吃线和留线的方法。
即加工时去掉线合适还是留下线合适,这就是一线之差。
一线之差可以保证木工制品结构的牢实,一线之差又可以造成结构的松动而影响质量。
(四)学生画线操作老师先让学生讨论应画哪些线,用一个实例讲解各条线的画法,并作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画线操作,老师巡视做指导。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再点评(五)锯割1、台虎钳使用注意事项:①在钳台上安放虎钳时,应使固定钳身的钳口工作面处于钳台边缘之外、这样便于夹持长条形工件,强力作业时,应使作用力朝向固定钳身,以免过多增加丝杠螺母的负荷。
②夹持工件时用手扳紧即可,不得用加力杆或敲ft,以免损坏丝杠、螺母,同时工件夹紧的程度要合适,注意防止夹伤工件表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技术活动设计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技术活动设计案例技术设计活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在必修模块有关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
体例:一、题目;二、设计缘起;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资源准备;七、项目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
技术试验活动技术试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
它既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活动,是从构思开始到价值实现的探索性实践过程。
体例:一、试验项目;二、设计缘起;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五、教学重点、难点;六、教学资源准备;七、项目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
技术探究活动技术探究是的探究项目首先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其次技术活动项目是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提出的。
技术探究的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技术探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技术体验类的探究、技术试验类的探究、技术制作类的探究、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探究等。
维目标);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资源准备;七、项目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
技术体验活动技术体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从事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进行价值判断,从而领域知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式教学也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特点,以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体例:一、题目;二、设计缘起;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资源准备;七、项目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技术游戏活动技术游戏是指技术教育中所进行的,以技术教育内容为领域,以技术设备、工具与材料为中介的游戏。
高中《通用技术一》教案全套

⾼中《通⽤技术⼀》教案全套⾼⼀通⽤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册教案第⼀章⾛进技术世界第⼀节技术的价值(第1课时)⼀、教学⽬标《通⽤技术》新课程是以提⾼学⽣的技术素养、促进学⽣全⾯⽽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学⽣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师⽣、学⽣间互动教学、⾃主探究等形式进⾏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产⽣和技术与⼈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的⽣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分析。
3、引导学⽣对周边的技术进⾏探究,培养学⽣对技术的兴趣。
(⼆)过程与⽅法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探究。
从⽽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技术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1、重点(1)理解技术的产⽣与⼈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类⽣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
(3)激发学⽣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段1、模式:探究、⾃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法,使学⽣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边,技术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的学习、⽣活和⼯作所带来的巨⼤影响。
使学⽣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家了解了什么是通⽤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技术,如何学好通⽤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家明确了学习通⽤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完整全套教案课程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一)教材内容分析“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
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
特别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难于理解。
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技术,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技术的价值所在。
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分配:2课时(七)教学流程: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二、技术的性质(一)教材内容分析“技术的性质”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二节内容,既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
教材以“案例分析”、“马上行动”、“阅读材料”和“举例讨论”为主线,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进而让学生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
高中通用技术_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方案的构思方法一、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第2课时。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设计一般过程中的关键部分,也是设计该过程最有挑战性、最能表现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环节,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所讲的内容是思维层面上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的训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创新力的机会。
三、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问题已经不大,但要形成能力,还存在思维定势制约和构思方法实践应用欠缺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收敛思维的思维定势,具有趋同性,而这恰恰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最大障碍。
学生总想一下就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其结果却是排除所有不满意因素后,发现一个方案自己也拿不出来。
二是在各种构思方法的具体运用上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似懂非懂”,好像理解了构思方法的意思,但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如何进行思考。
在设计分析的阶段对设计对象有一些浅显的、朦胧的想法,展现出一定的创造能力,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和训练。
四、教学目标(一)学科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方案构思的常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灵活地运用模仿法、联想法和奇特性构思法、草图法等进行方案的构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批判性思想、创造性思维、科学的决策综合运用在方案构思过程中的意义,体验创造的乐趣。
(二)德育目标1.在发散思维训练和方案构思过程中,激励学生完成创意,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富于想象,勇于表现以及积极思维的创新精神。
2.在掌握科学的构思方法的前提下努力拼搏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流程(一)全课教学框架图1 全课教学框架(二)教学活动六、效果分析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发散思维的学习、训练,学习掌握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和草图法等四种基本的方案构思方法,并通过实践训练,形成方案,享受创新的快乐,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二、设计实例
—水位控制饮水器的设计制作
通过控制水位饮水器的设计制作,初步学会简单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加深理解
控制的思想和方法,培养严谨科学的技术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做出设计方案并制作模型。
难点:运用所给材料制作模型后的实验调试与改进。
【情境设计】
宠物作为人类的一种陪伴,很好的缓解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的孤独感,他们的饮水
情况关系到宠物们的健康,许多饲养宠物的人们想要一种合适的饮水器,可以让宠物
随时喝水,请同学们帮忙进行设计一款水位控制饮水器。
【任务1】根据设计要求,做出方案设计,并画出控制系统框图。
设计要求:水位控制饮水器要求水位高度:5cm;使用限定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和材料:美工刀,粗铁丝,细铁丝,塑料瓶,水槽,棉线,泡沫块,乳胶管
1.各小组根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画出草图和控制框图
草图:
2.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
【任务2】
根据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模型制作,实验调试并改进。
控制框图:
自我评价
被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