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1)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医师①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或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
②有3年以上内科、外科或者放射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③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④开展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I、有5年以上内科、外科或者放射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II、经卫生部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外周血管介入医师培训要求拟从事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培训。
①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不少于50例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其中三级以上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30例,并经考核合格。
②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操作、介入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③在境外接受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培训6个月以上、完成规定病例数的医师,有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4)其他管理要求①《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实施前已经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和考核,开展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I、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内科或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
II、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3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的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IIL在医疗机构连续从事外周血管介入诊疗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已取得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IV、近5年累计独立完成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其中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不少于200例,与介入诊疗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生率低于5%,死亡率低于2%。
7介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下肢动脉CTA 主要分支:髂总动脉-髂外动
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 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 背动脉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介入治疗适应症: Fontaine分期Ⅱ期以上,血管狭窄程度>70%,静息状态下
跨压差>10mmHg,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单处狭窄或闭塞<15cm,未累积腘窝以下腘动脉。 2.单处或多处病变且流出道血流不连续而无法为血管旁路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并发症
一内漏 二脑并发症 三截瘫 四血管入路损伤 五夹层破裂。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腔内支架植入术、机械性硬化斑块旋切术、超声消融术 等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非手术治疗 全身治疗 去除高危因素
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 戒烟 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 降血脂,应用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步行锻炼 扩张动脉,改善微循环:凯时、德纳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手术治疗 腔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 介入结合手术治疗
“5P”: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 (pulselessness)、麻痹(paralysis)、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1、非手术治疗:纤维蛋白溶解制剂(尿激酶、链接酶)静脉滴 注或微量泵泵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解除 血管痉挛。
反搏、主动脉钳夹阻断乃至不恰当的腔内隔绝术操作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DeBakey分 型
DeBakey Ⅰ型
夹层起自升主动脉 ,并累及腹主动脉
医院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9年版)

医院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目录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2)二、人员基本要求 (5)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5)四、培训 (7)五、其他管理要求 (10)附件: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 (12)一级手术 (12)二级手术 (12)三级手术 (13)四级手术 (14)为规范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穿刺途径对除颅内血管和心脏冠状血管以外的其他血管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经血管途径对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普通外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血管外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开展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5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思政案例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思政案例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PVD) is a condition that affects the blood vessels outside of the heart and brain. It commonly involves blockages or narrowing in the arteries of the legs, which can lead to pain, numbness, or even tissue damage if left untreate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such as angioplasty or stent placement, can help improve blood flow and alleviate symptoms for patients with PVD.外周血管疾病(PVD)是一种影响心脏和大脑以外血管的疾病。
它通常涉及腿部动脉的闭塞性或狭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疼痛、麻木甚至组织损伤。
介入治疗,例如扩张血管或植入支架,可以改善血液流动,减轻PVD患者的症状。
One of the main benefits of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for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inimally invasive nature of the treatment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open surgeries,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involve smaller incisions, less pain, and quicker recovery times for patients. Thi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experience forindividuals undergoing these procedures and allow them to return to their daily activities sooner.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其微创性质。
外周血管介入管理制度

外周血管介入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外周血管介入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疾病,例如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动脉瘤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周血管介入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普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改善。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外周血管介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建立规范的外周血管介入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操作符合规范,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2. 保障患者安全: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管理,防范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提高医疗效率:通过规范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 促进医患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促进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三、管理内容1. 术前评估(1)严格遵循诊疗标准,确保手术适应症明确。
(2)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术中操作(1)确保手术设备齐全、消毒合格,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2)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手术过程安全。
(3)根据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后管理(1)定期对患者进行术后复查,观察术后情况。
(2)监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处理。
(3)给予患者术后护理指导,保证患者康复。
4. 资源管理(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手术设备、药品等的充足。
(2)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定期对医疗资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 安全管理(1)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卫生。
(2)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流程,避免手术操作失误。
(3)建立患者隐私保护制度,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安全。
6. 宣教管理(1)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配合度。
(2)建立患者教育档案,记录患者教育情况。
四、管理要求1. 所有参与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医生必须具有相应的手术资格和经验,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外周血管介入是怎么回事

外周血管介入是怎么回事外周血管介入现今发展和原理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在现今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成形术(PTA):血管成形术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放置一根导丝,然后在导丝的引导下将一个膨胀球囊导管送到病变部位。
一旦球囊导管到达病变部位,医生会将球囊膨胀,通过压迫狭窄部位来扩张血管。
这样可以恢复血流通畅,改善症状。
2. 血管支架植入术:在血管成形术后,有时候血管会重新狭窄或闭塞。
为了维持血管的通畅,医生可能会在狭窄部位放置一个金属支架。
支架可以保持血管的开放状态,防止再次狭窄。
3. 血栓抽吸术和血栓溶解术: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管阻塞。
血栓抽吸术和血栓溶解术是用于清除血管内的血栓。
血栓抽吸术通过导管插入血栓,然后使用抽吸器将血栓抽出。
血栓溶解术则使用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血管通畅。
现今,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得到了许多创新和改进,使得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
例如,引入了药物洗脱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可以释放药物来预防再狭窄。
另外,使用更先进的影像引导技术,如三维血管造影和经皮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进行导管的引导和治疗。
总体而言,外周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更加安全和有效,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认识外周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疾病。
它是通过在患者的动脉或静脉中插入导管,然后使用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和治疗。
外周血管介入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外周血管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肾动脉狭窄等。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术、血栓抽吸术、血栓溶解术等。
在外周血管介入中,医生会使用影像引导技术,如X射线、超声或血管造影,以确保导管准确地放置在需要治疗的血管位置。
然后,医生可以通过导管进行治疗,如扩张狭窄的血管、修复血管壁、清除血栓等。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分析报告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外周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人体外周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和淋巴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和血流不畅,进而引发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脑血管疾病、下肢缺血、静脉曲张等。
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介入导管植入术、血管支架植入术等,能够有效地扩张血管、清除堵塞物,并恢复血流通畅,从而减轻病患的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本报告就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市场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以推动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介绍了报告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整体内容安排。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外周血管疾病的概述、介入治疗技术以及市场分析,以全面了解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结果,展望市场发展趋势,并提出结论和建议,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主要竞争对手、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深入了解,为相关企业制定市场推广策略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研究,能够为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的发展作出贡献,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外周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
因此,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2024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调研报告1. 简介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将导管插入患者身体以修复或改善血管功能的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外周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使得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迅速成长。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在过去几年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XXX亿美元。
3. 市场驱动因素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的驱动:3.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患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进而推动了治疗需求的增长。
3.2 生活方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和吸烟等,导致了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这增加了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市场需求。
3.3 高效、低创伤治疗方法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具有高效、低创伤的特点,能够快速恢复血管功能,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3.4 医疗技术的进步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不断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增长。
4. 市场竞争格局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医疗器械制造商、医疗技术公司和医院等。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质量、价格和市场渠道等方面。
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5. 发展趋势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5.1 技术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技术手段将更为精准、高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5.2 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和遗传学的研究,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将逐渐向个性化治疗方向发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5.3 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医疗设备的出现将进一步改善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颈动脉支架注册试 验
Wholey M.H., Fifth update of Global Carotid Stent Registry and Update of Pittsburgh Vascular Institute, 2003 AET course
使用脑保护装置下CAS
• 并发症显著降低
Carotid endartere ctomy (CEA)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removing plaque material from the lining of an artery
Endarterectomy: researches 研究结果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NASCET)
比较CEA和CAS的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 入选例数
CAVATAS 504 Kentucky 104 SAPPHIRE 334 SPACE 1200 EVA-3S 527
CAS 10.9 0 4.8 7.6 9.6
卒中/死亡率
vs
CEA
≈
9.9
≈
1例
≈
5.4
≈
6.5
>
3.9
介入手术中极易发生栓子脱落
血栓碎片包含多种成分
– Mathias: 4%→2%以下 (2002)
– Henry:5%→2%以下 (2002)
比较CEA和CAS的临床试验
• 目前还没有的证据表明CAS可以取代CEA,成为颈动 脉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
• 未来几年是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的关键时期。如 CREST、ICSS、ACT1及ACST2等正在进行。
NASCET 研究
周围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 临床表现及诊断 – 颈动脉狭窄
• 脑卒中病史及体征,颈动脉收缩期杂音 • 颈动脉超声、MRA、CTA、TCD • 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分为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可在狭窄侧闻及血管 杂音而无缺血症状。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指在最近(180日内)
发生过颈动脉狭窄侧的缺血事件。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概况
• 药物治疗 (Medical Therapy) •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Standard? 70年代以后,美国手术病例超过10万/年 • 3.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历史
➢ 1977年,Gruenzig 经皮穿刺腔内球囊 扩张血管成形术
➢ 1980年,Kerbert 第一例经皮颈动脉成 形术
➢ 八十年代 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Complication Learning Curve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胆固醇结晶 • 泡沫细胞 • 坏死组织
➢ 血栓形成物质 • 血小板 • 新鲜血栓 • 组织凝块
• 手术过程中斑块脱落
使用保护装置使患者受益
SAPPHIR支架组=95.6% 注册组=91.6%
保护装置对于衡量主要不良事件 的发生率非常重要
• CAS短期和长期疗效与CEA相当,而围手术期并发症 显著低于后者,CAS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European Carotid Stenosis Trial (ECST)
Results: Dramatic risk reduction with surgery for severe stenosis
T结he果pro:CceEdAur明e t显o r降em低ov颈e p动laq脉ue严bu重ild狭-up窄fr患om者a的n a中rte风ry危. A险性
动脉粥样硬化是系统性疾病
脑供血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多处血管
25%
•冠心病和卒中是导致高死亡率和致
残率主要亚型,每年超过1千600万
7%
人死亡
4% 3%
冠脉
•心脑血管共病率超过10% •防治涉及多学科
12%
30%
周围动脉
19%
Lancet 1996;348:1329-1339
周围血管的定义
周围血管主要指除心 脏及颅内血管以外的 所有血管。
CEA欧美研究资料
• 随机临床研究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NASCET – ECST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ACAS – ACST
CEA
• 术者依赖性强:中风与死亡 5.6-16.8% • 禁忌症严格:
–年龄 >79岁 –患心肝肾、肿瘤等疾患生命预测不足5年 –6个月内发生过心绞痛、心梗 –患瓣膜病、心律失常有栓子脱落危险 –1个月内有大手术史 –已做过该手术者
surgeon scrapes away the arterial lining, where plaque has formed, anNdAtShCeEaTr.teNryEnigslsJtiMtcehde1d99c1l;o3s2e5d:4.45-453
ECST. Lancet 1991;337:1235-1243
周围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 流行病学情况
– 发病部位:
• 颈动脉、椎动脉 • 锁骨下动脉 • 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 • 四肢中远端动脉
周围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 病因
– 病理机制和危险因素
• 动脉粥样硬化 • 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等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
➢ 30%的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引起 ➢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
10.10%
Strokes and All Deaths
6.60%
5.50% 5.10%
4.10%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Procedure Volume
300-900
Survey Results of Global Carotid Stent Placement M.H.Wholey
1年脑卒中发生率为 10%, 5年为 40%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80%)
每年脑卒中发生率为 6% ➢ 严重颈动脉狭窄, CABG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为
20%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风险
狭窄 <70% --- 第 1 年 1.3% 狭窄 70-79% --- 第 1 年 11% 狭窄≥90% --- 第 1 年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