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考点归纳与典型题
(NEW)陶杰《材料科学基础》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对称面是指晶体通过其作镜像反映而能复原的平面,用符号“m”表 示。
(2)对称轴(旋转) ① 围绕晶体中一根固定直线作为旋转轴,整个晶体绕它旋转2π/n角 度后而能完全复原,该轴称为晶体的n次对称轴。 ② 重复时所旋转的最小角度称为基转角a。 ③ n与α之间的关系为n=360°/α。 ④ 对称轴类型及表示方法 a.1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1,国际符号为1; b.2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1,国际符号为2; c.3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3,国际符号为3; d.4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4,国际符号为4; e.6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4,国际符号为6。 (3)对称中心(反演) 若晶体中所有的点在经过某一点反演后能复原,该点称为对称中 心。 (4)旋转反演轴 ① 晶体绕某一轴回转一定角度(360o/n),再以轴上的一个中心点 作反演之后能得到复原,此轴称为旋转反演轴。 ②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只有八种最基本对称元素:L1、L2、L3、L4、 L6、i、m、Li4。 2.32种点群
(1)32种点群对称要素 表1-2 32种点群
表1-3 各晶系中与国际符号三位相应的方向
晶系
立方晶系 六方晶系 四方晶系 三方晶系
国际符号中三位 的方向
晶系
国际符号中三位的 方向
a、a+b+c、a+b 正交晶系
c、a、2a+b 单斜晶系
c、a、a+b
三斜晶系
a、b、c b a
(2)晶族的分类 ① 低级晶族是指对称型中无高次轴,分为三斜晶系、单斜晶系以及 斜方晶系;
图2-1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3)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服从泡利不相容原则、能量最低原则和洪特规 则。 ① 泡利不相容原则是指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 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② 能量最低原则是指电子优先占据能级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 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 ③ 洪特规则是指电子在等价轨道中分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 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或自旋平行)。 (4)原子价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汇总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汇总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㈠-01-⽰意画出平衡态碳钢的强度随钢含碳量的变化曲线,并从成分—组织—性能的⾓度定性解释。
答:强度随碳含量增加先增⾼后下降,在碳含量约1.0%时为强度极⼤值。
强度的这种变化与平衡态碳钢中的组织随碳含量变化有关:当碳含量⼩于0.77%时,钢中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且珠光体的分数随碳含量增⾼⽽增⼤,⽽珠光体在钢中起强化作⽤,故强度随碳含量增加⽽增⾼;当碳含量⼤于0.77%后,钢中的组织为⼆次渗碳体+珠光体,⼆次渗碳体以⽹状分割珠光体,且⼆次渗碳体的分数随碳含量增⾼⽽增⼤。
渗碳体硬⽽脆,少量的不连续分布的⼆次渗碳体起强化作⽤,故强度随碳含量增加继续增⾼;但当碳含量⼤于1.0%后,⼆次渗碳体的分数增加到呈连续⽹状分布,则会在外⼒作⽤下⾸先断裂形成微裂纹,故强度下降。
-02-已知727℃时,碳在奥⽒体中的溶解度为WC=0.77%,⽽在铁素体中的极限溶解度仅为WC=0.0218%。
请解释⼆者差别如此明显的原因。
答:奥⽒体为⾯⼼⽴⽅结构,碳原⼦位于其⼋⾯体间隙中;铁素体为体⼼⽴⽅结构,碳原⼦也位于其⼋⾯体间隙中。
⾯⼼⽴⽅的⼋⾯体间隙半径与铁原⼦半径之⽐(0.414)⼤于体⼼⽴⽅的⼋⾯体间隙半径与铁原⼦半径之⽐(0.155),⽽碳原⼦半径⼤于间隙半径,⼀个碳原⼦固溶于奥⽒体中所引起的晶体能量增⾼远⼩于固溶于铁素体中所引起的晶体能量增⾼。
-03-何谓⾦属的形变强化?⽤位错理论说明⾦属形变强化的原因;⾦属的形变强化在材料⼯程上有何利弊?如何克服所引起的弊端?答:⾦属在塑性变形阶段,其流变应⼒随变形程度增加⽽增加的现象。
或⾦属经塑性变形后,其强度、硬度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在变形过程中,位错之间相互作⽤,产⽣交割,阻碍位错运动;反应⽣成固定位错,使位错难以运动;位错增殖,位错密度增⼤,增⼤了位错运动的阻⼒。
利:强化⾦属的重要⼿段;使⾦属材料压⼒加⼯得以顺利进⾏;使⾦属零构件得以抵抗偶然过载。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题库与答案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题库与答案考研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想要在材料领域深入研究的同学来说,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题库,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晶体结构1、画出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的晶胞,并分别计算其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面心立方(FCC)晶胞中,原子半径 r 与晶格常数 a 的关系为 r =√2a/4;体心立方(BCC)晶胞中,原子半径 r 与晶格常数 a 的关系为 r =√3a/4。
2、简述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区别。
答案: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具体排列方式,它不仅包括空间点阵的形式,还包括原子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而空间点阵是将晶体结构中的质点抽象为几何点,所得到的几何图形,它只反映质点的分布规律和周期性。
二、晶体缺陷1、什么是点缺陷?点缺陷有哪些类型?答案:点缺陷是指在晶体中三维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缺陷。
点缺陷的类型主要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杂质原子。
2、简述位错的基本类型及它们的运动方式。
答案:位错的基本类型有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运动方式有滑移和攀移;螺型位错的运动方式只有滑移。
三、凝固与结晶1、简述纯金属结晶的条件和过程。
答案:纯金属结晶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过冷度。
结晶过程包括形核和长大两个阶段。
形核又分为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均匀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本身的结构起伏自发地形成晶核;非均匀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中存在的固态杂质或容器壁等现成表面形成晶核。
长大过程是晶核形成后,原子不断向晶核表面堆砌,使晶核不断长大,直至液态金属全部转变为固态晶体。
2、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是形核的方式,都需要一定的过冷度,都包含形核功。
不同点:均匀形核依靠液态金属本身的结构起伏自发形成晶核,所需的过冷度较大,形核功较大;非均匀形核依靠现成表面形成晶核,所需过冷度较小,形核功较小。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答案要点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答案要点第二章1.硅酸盐晶体结构有何共同特点?答:(1)每一个Si4+存在于4个O2-为顶点的四面体中心,构成[SiO4]4-四面体,它是硅酸盐晶体结构的基础(2)[SiO4]4四面体的每个顶点,即O2-最多只能为两个[SiO4]4-四面体所共有(3)两个邻近的[SiO4]4-四面体之间,如果要联结,只以共顶而不以共棱或共面相联结(4)[SiO4]4-四面体中的Si4+可以被Al3+置换形成硅铝氧骨干,骨干外的金属离子容易被其它金属离子置换,置换不同的离子,对骨干的结构并无多大的变化,但对它的性能却影响很大2.简述硅酸盐晶体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可分为几类,每类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答:硅酸盐晶体结构是按晶体中硅氧四面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分为孤岛状、组群状、链状、层状和架状五类。
这五类的[SiO4]四面体中,桥氧的数目也依次由0增加至4,非桥氧数由4减至0。
硅离子是高电价低配位的阳离子,因此在硅酸盐晶体中,[SiO4]只能以共顶方式相连,而不能以共棱或共面方式相连。
3.什么是同质多晶?简述同质多晶转变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答: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现象,称为同质多晶。
根据同质多晶转变时速度的快慢和晶体结构变化的不同,可将多晶转变分为位移性转变和重建性转变。
前者仅仅是结构畸变,转变前后结构差异小,转变时并不打开任何键或改变最邻近的配位数,只是原子的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而后者不能简单地通过原子位移来实现,转变前后结构差异较大,必须破坏原子间的键,形成一个具有新键的结构。
4.为什么石英不同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化温度比同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化温度高得多?答:由于石英不同系列变体之间转变是重建性转变,涉及晶体结构中键的破裂和重建;而同一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变是位移性转变,不涉及晶体结构中键的破裂和重建,仅是键长、键角的调整。
5.钛酸钡是一种重要的铁电陶瓷,其晶型是钙钛矿结构,试问:(a)属于什么点阵?(b)这个结构中离子的配位数为多少?(c)这个结构遵守鲍林规则吗?请做讨论。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考前重点复习题1. Mn 的同素异构体有一为立方结构,其晶格常数α为0.632nm ,密度ρ为26.7g/cm 3,原子半径r 等于0.122nm ,问Mn 晶胞中有几个原子,其致密度为多少?答案解析:习题册 P9 2-22.2. 如图1所示,设有两个α相晶粒与一个β相晶粒相交于一公共晶棱,并形成三叉晶界,已知β相所张的两面角为80℃,界面能ααγ为0.60Jm -2, 试求α相与β相的界面能αβγ。
图1答案解析:习题册 P17 3-42.3. 有两种激活能分别为1Q =53.7kJ/mol 和2Q =201kJ/mol 的扩散反应,观察在温度从25℃升高到800℃时对这两种扩散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评述。
答案解析:习题册 P21 4-8.4. 论述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特点和机理。
答:(1)结晶强化。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在凝固结晶以后获得良好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包括细化晶粒,提高金属材料纯度。
(2)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冷加工塑性变形提高其强度。
(3)固溶强化。
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强化。
(4)相变强化。
合金化的金属材料,通过热处理等手段发生固态相变,获得需要的组织结构,使金属材料强化。
(5)晶界强化。
晶界部位自由能较高,存在着大量缺陷和空穴。
低温时,晶界阻碍位错运动,晶界强度高于晶粒本身;高温时,沿晶界扩散速度比晶内扩散速度快,晶界强度显著降低。
强化晶界可强化金属材料。
5. 什么是回复,请简述金属材料冷变形后回复的机制。
试举例说明回复的作用。
答:(1)回复是冷变形金属在低温加热时,其显微组织无可见变化,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却部分恢复到冷变形以前的过程。
(2)回复机制:低温回复主要与点缺陷迁移有关,冷变形时产生大量的点缺陷,空穴与间隙原子。
温度较高时,中温回复会发生位错运动和重新分布。
位错滑移,异号位错相遇而抵消,位错缠结重新排列,位错密度降低。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晶体缺陷2. 扩散3. 塑性变形4. 应力5. 比热容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 玻璃B. 塑料C. 陶瓷D. 铜2.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陶瓷材料?A. 铁B. 铝C. 硅酸盐D. 聚合物3.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A. 玻璃B. 钢铁C. 聚乙烯D. 陶瓷4.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A. 铜B. 铝C. 硅D. 铁5.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绝缘体?A. 铜B. 铝C. 硅D. 玻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请简述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的区别。
3. 请简述材料的热传导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计算一个碳化硅晶体的体积。
已知碳化硅的晶胞参数:a=4.05 Å,b=4.05 Å,c=8.85 Å,α=β=γ=90°。
2. 计算在恒定温度下,将一个100 cm³的铜块加热100℃所需的热量。
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39J/(g·℃),铜的密度为8.96 g/cm³。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材料科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论述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晶体缺陷: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不完整或不符合理想周期性排列的现象。
2. 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的过程。
3. 塑性变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恢复原状的性质。
4. 应力:单位面积上作用于材料上的力。
5.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2. C3. C4. C5.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有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单斜晶系。
大学期末复习—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1)

大学期末复习—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汇总材料科学基础复习1、正尖晶石,反尖晶石;萤石结构,反萤石结构;位移型转变,重建型转变;⼆⼆面体,三⼆面体;同质多晶,异质同晶。
(1)正尖晶石:在尖晶石AB2O4型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
(A)[B2]O4。
(2)反尖晶石型结构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B)[AB]O4。
(3)萤石结构:Ca2+作立方紧密堆积,F-充填于全部的四面体空隙,⼆面体空隙全部空着,因此在⼆个F-之间存在有较大的空洞,为阴离子F-的扩散提供条件。
(4)反萤石结构:晶体结构与萤石完全相同,只是阴、阳离子的位置完全互换。
如:Li2O、Na2O、K2O等。
其中Li+、Na+、K+离子占有结构中F-离子的位置,而O2-或其它离子占有Ca2+离子的位置。
叫做反同形体。
(5)位移型转变:同一系列(即纵向)之间的转变不涉及晶体结构中键的破裂和重建,仅是键长和键角的调整,转变迅速且可逆。
(6)重建型转变:不同系列(即横向)之间的转变,如α-石英和α-磷石英,α-磷石英和α-方石英之间的转变都涉及键的破裂和重建,转变速度缓慢。
(7)⼆⼆面体:⼆面体以共棱方式相连,但⼆面体中的O2-离子只被两个其它阳离子所共用,这种⼆面体称为⼆⼆面体。
(8)三⼆面体:⼆面体仍共棱方式相连,但⼆面体中的O2-离子被其它三个阳离所共用,称为三⼆面体。
(9)同质多晶: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10)异质同晶:答:化学组成相似或相近,在相同的热⼆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2、架状结构,层状结构,岛状结构。
岛状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硅氧四面体以孤立状态存在,它们之间通过其它正离子的配位多面体连结。
层状结构:硅氧四面体通过三个共同氧连接,在⼆维平面内延伸成一个硅氧四面体层。
【材料科学基础】重点论述题总结(一)

【材料科学基础】重点论述题总结(一)一、原子键合1. 简述金属材料的性质与键合的关系金属键结合力主要是正离子和电子云之间的静电库仑力,对晶体结构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求排列最紧密,这样势能最低,结合最稳定。
金属晶体性质与键合关系:(1)金属内原子面之间相对位移,金属键仍旧保持,故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在一定电位差下,自由电子可在金属中定向运动,形成电流,显示出良好的导电性;(3)随温度升高,正离子(或原子)本身振幅增大,阻碍电子通过.使电阻升高,则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d)固态金属中,不仅正离子的振动可传递热能,且电子运动也能传递热能,故比非金属具有更好的导热性;(4)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吸收可见光的能量,被激发、跃迁到较高能级,因此金属通常不透明;(5)当激发出的电子跳回到原来能级时,将所吸收的能量重新辐射出来,使金属具有金属光泽;(6)金属的结合能比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要低一些,但过渡金属的结合能则比较大。
2. 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特点是什么?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键和氢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的特点是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
金属键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的共价键,结合力是离子间的静电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分子力很弱。
氢键是两个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相结合形成的键,具有饱和性。
3. 结合键对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物理性能的影响(1)熔点:共价键、离子键的最高,高分子材料的最低;(2)密度:金属键的最高,共价键、离子键的较低,高分子材料的最低;(3)导电导热性:金属键最好,共价键、离子键最差。
对力学性能的影响(1)强度:结合键强,则强度也高,但还受组织的影响;(2)塑韧性:金属键最好,共价键、离子键最低;(3)弹性模量:共价键、离子键最高,金属键次之,二次键最低。
二、固体结构1. 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晶体结构类型的影响溶质与溶剂晶体结构相同,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键为主,键合力很强,故陶瓷材料的熔点高,硬度高,抗氧化、耐腐蚀,高温强度 高;但由于烧结后陶瓷材料中存在气孔或微裂纹,故陶瓷材料的脆性大,强度低。
4.假如从试验得到如图1-1所示的高聚物形变-温度曲线,请问它们各主要适合做什 么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为什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研]
图1-1 答:(a)适合做塑料,由于其室温为玻璃态,玻璃化温度Tg远高于室温;(b)适 合做橡胶,由于室温为高弹态,而且高弹区很宽。
5.分别论述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优缺点。[南京理工大学2008、 2009研]
第1章 材料概论
1.1 考点归纳
一、材料的分类 工程材料按属性可分为四类: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由前三类相互组 合而成复合材料; 按使用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主要利用其力学性能的结构材料和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能 的功能材料。 1.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中包括两大类型:钢铁材料和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主要包括铝合金、 钛合金、铜合金、镍合金等; (2)在有色金属中,铝及其合金用得最多,这主要是因为铝及其合金的以下特性: ① 重量轻,只有钢的1/3; ② 有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远距离输送的电缆中多用铝; ③ 耐大气腐蚀,可用来制作容器和包装品、建筑结构材料及导电材料。 2.陶瓷材料 (1)传统的陶瓷材料是由粘土、石英、长石等成分组成,主要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2)新型的结构陶瓷材料,其化学组成和制造工艺都大不相同,其成分主要是 A12O3、SiC、Si3N4等; (3)新型结构陶瓷在性能上的优点: ① 重量轻; ② 压缩强度高,可以和金属相比,甚至超过金属; ③ 熔点高,耐高温; ④ 耐磨性能好,硬度高; ⑤ 化学稳定性高,有很好的耐蚀性;
答:(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 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方面的需要,因此金属材料常 以合金的形式适用。常用金属材料有:钢、铸铁、铝、铜等。
金属材料的优点:① 较好的机械性能,易加工成型。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 能,在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即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较好,常用于各种机械零件;② 导电性强,导热性好。金属一般都是电、热的良导体,所以工业上常用铜、铝及其合金 作为导电材料;一些散热器和热交换器的零件也常用铜铝等制造;③ 金属储量大,品种 多,有多种特异性质,如良好的延展性、磁性、高熔点、高密度等。
三、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只有改变了材料的内部结构才能达到改变或控制材 料性能的目的,而材料的制备和加工工艺常常对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什么是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是研究各种材料的结构、制备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一关系 可用一四面体表示,如图1-1所示。
图1-1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在金属、陶瓷和高分子中最易结晶的是( )。[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A.高分子 B.陶瓷 C.金属 【答案】C 二、填空题 1.按照材料的化学组成,可以将材料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大 类。[华中科技大学2007研] 【答案】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3.谈谈你对高强度材料的理解。[中南大学2007研] 答:对于结构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是强度。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 的能力,提高材料的强度可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人们在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时,总 是希望所使用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人们希望合理运用和发展材料强化方法,从而挖 掘材料性能潜力的基础。 从理论上讲,提高金属材料强度有两条途径: (1)完全消除内部的位错和其他缺陷,使它的强度接近于理论强度。目前虽然能够 制出无位错的高强度金属晶须,但实际应用它还存在困难,因为这样获得的高强度是不 稳定的,对操作效应和表面情况非常敏感,而且位错一旦产生后,强度就大大下降。 (2)在金属中引入大量的缺陷,以阻碍位错的运动,例如金属材料的强化手段一般 有固溶强化、细晶强化、第二相粒子强化、形变强化等。综合运用这些强化手段,也可 以从另一方面接近理论强度,例如在铁和钛中可以达到理论强度的38%。
⑥ 电与热的绝缘材料。 (4)新型结构陶瓷在性能上的缺点: ① 容易脆断; ② 不易加工成形。 3.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材料又称聚合物; (2)按用途可分为: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三大类型; (3)塑料又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4.复合材料 (1)金属、聚合物、陶瓷自身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如把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就 产生了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可分为三大类型:塑料基的复合材料、金属基和陶瓷基的复合材料; 5.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和超导材料 (1)电子材料是指在电子学和微电子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介电 功能材料和磁性材料等; (2)光电子材料; (3)超导材料。
二、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1.材料的性能 金属、陶瓷与材料三种基本类型材料中,金属有好的导电性,有高的塑性与韧性; 陶瓷材料则有高的硬度但很脆,且大多是电的绝缘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量、强 度、塑性都很低,多数也是不导电的。 2.内部结构关系 这些材料的不同性能都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从材料的内部结构来看,可分为四 个层次:原子结构、结合键、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显微组织。
2.细化晶粒不但可以提高材料的______,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______和______。 [沈阳大学2009研]
【答案】强度;塑性;韧性
三、简答题 1.试从结合键的角度,分析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西北大学2006研] 答:金属材料:主要以金属键为主,大多数金属强度和硬度较高,塑性较好。陶瓷 材料:以共价键和离子键为主,硬、脆,不易变形,熔点高。高分子材料:分子内部以 共价键为主,分子间为分子键和氢键为主。复合材料:是以上三中基本材料的人工复合 物,结合键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