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和解决—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

在大量生产中,此类制件的拉深均在双动压力机上进行。双动 压力机具有拉深和压边的两个滑块,即内滑块和外滑块,压边 力可达到总拉深力的40%-50%以上,能满足制件周边变形分 布不均的要求,且压边力稳定,易得到刚度较好的拉深件。
1.3拉深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
此类制件大多是作为机械的外壳,要求有足够的刚度(使 用中不会发生颤抖和噪音)和尺寸稳定性(保证焊接、装配质 量)。这就要求在拉深过程中使材料各部位受到均匀的拉应力 (最理想的是双向拉应力状态),且使拉应力超过屈服极限, 而低于强度极限,使制件的弹性回复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形状 不致于产生畸变,同时也不致于破裂。
b 模具装配误差-导向部分间隙大、凸凹模装配不同心等;
c 压力机精度差—如压力机导轨间隙过大,滑块底面与工作台表 面的平行度不好 ,或是滑块行程与压力机台面的垂直度不好 ,工作台刚性差,在冲裁时产生挠度,均能引起间隙的变化;
d 安装误差—如冲模上下底板表面在安装时未擦干净或对大型冲 模上模的紧固方法不当,冲模上下模安装不同心(尤其是无导 柱模)而引起工作部分倾斜;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 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
主讲人:王德清
培训内容总括
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二、弯曲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三、大型曲面拉深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四、冲压件检验工具的使用
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分离的冲压工序。 冲裁件常见缺陷有:毛刺、制件表面翘曲 、尺寸超差。 1、毛刺
2.2.2压料面的进料阻力太小,进料过多而起皱。这时可调节外滑 块压力或改变拉深毛坯局部形状,增加压料面积来消除,或局 部增加拉深筋来增大进料阻力。
2.2.3压料面接触不好,严重时形成里松外紧。材料通过外紧区域 后压料圈就失去压料作用,造成进料过多,产生皱纹。这时要 重新研磨压料面,保证全面接触,允许稍有里紧外松。
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分析

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分析冲压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
然而,由于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冲压件存在各种质量缺陷。
本文将从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类、原因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1.尺寸偏差:冲压件的尺寸是其最基本的质量指标,常见的尺寸偏差包括平直度、圆度、平行度、垂直度等。
如果冲压件的尺寸偏差超出了允许范围,会影响其装配和使用。
2.表面缺陷:冲压过程中,由于模具和原材料的摩擦、挤压等作用,容易出现表面缺陷,如划痕、折皱、碰伤等。
这些表面缺陷不仅影响冲压件的外观,还可能导致功能失效。
3.断裂:冲压件的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质量缺陷,可能导致冲压件无法使用。
断裂的原因包括材料强度不足、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等。
4.弯曲变形:冲压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可能导致模具及冲压件的弯曲变形。
如果弯曲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可能会导致装配困难或功能失效。
5.错位和偏斜:冲压件的错位和偏斜通常是由于模具安装不牢固、冲床刚性不足等原因导致,影响了冲压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原因分析1.材料问题:冲压件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其质量缺陷,如材料强度不足、含杂质或夹杂物等。
2.模具问题: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冲压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模具的磨损、厚度不均、开裂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冲压件的质量缺陷。
3.工艺问题:冲压件的质量缺陷往往与冲压工艺参数的设置不合理有关。
例如,冲压速度过快、冲压压力不均匀等都可能导致质量缺陷。
4.设备问题:冲压件质量缺陷还可能与冲压设备的性能和状态有关,如冲床刚性不足、冲压力不稳定等。
三、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解决方法1.加强材料的检验和筛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材料缺陷的种类和级别一般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合理设计和制造模具,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耐磨性。
及时维护和修复模具,延长其使用寿命。
3.优化冲压工艺参数,确保冲压过程中的力、速度、温度等参数合理。
使用先进的数控冲压设备,提高冲压精度和一致性。
冲压件缺陷及消除方法

冲压件缺陷及消除方法冲压件是一种常见的零部件加工方式,用于制作各种金属零部件和产品。
在冲压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性质、模具设计、设备运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缺陷。
以下是常见的冲压件缺陷及其消除方法:1.塑性变形缺陷:塑性变形缺陷主要包括裂纹、皱折、起皮等问题。
缺陷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材料的强度不足、模具设计不合理、设备问题等。
解决方法包括调整冲压工艺参数,优化模具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2.尺寸偏差缺陷:尺寸偏差缺陷指的是冲压件的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包括尺寸过大、过小、不平整等问题。
尺寸偏差缺陷的原因可能是模具磨损、设备不稳定、材料变形等。
解决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和更换模具、调整冲压工艺参数,加强设备维护等。
3.表面质量缺陷:表面质量缺陷指的是冲压件表面出现划痕、氧化、凹凸不平等问题。
表面质量缺陷的原因可能是模具表面粗糙、模具损坏、冷却液不足等。
解决方法包括修复模具表面、更换损坏的模具部件、增加冷却液供给等。
4.偏色缺陷:偏色缺陷指的是冲压件表面出现色彩不均匀、色泽不符等问题。
偏色缺陷的原因可能是材料的成分不均匀、模具表面污染、涂装工艺不当等。
解决方法包括调整材料成分、优化模具表面处理,加强涂装过程的控制等。
5.强度不足缺陷:强度不足缺陷指的是冲压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变形、失效等问题。
强度不足缺陷的原因可能是材料选择不当、工艺参数不合理等。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工艺参数,加强质量控制等。
综上所述,冲压件缺陷的消除方法包括优化材料选择、调整冲压工艺参数、优化模具设计、加强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等。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对冲压工艺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 ppt课件

1.2可靠的定位方法
毛坯的定位形式主要有以外形为基准和以孔为基准两种。外形定位操作 方便,但定位准确性较差 。孔定位方式操作不大方便,使用范围较窄,但 定位准确可靠。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用外形初定位,大致使毛坯控制在一 定范围内,最后以孔位最后定位,吸取两者的优点,使之定位即准确又操作 方便。
ppt课件
ppt课件 6
小结: 毛刺的产生,不仅使冲裁以后的变形工序由于产生应力集中 而容易开裂,同时也给后续工序毛坯的分层带来困难。大的毛刺 容易把手划伤;焊接时两张钢板接合不好,易焊穿,焊不牢;铆 接时则易产生铆接间隙或引起铆裂。 因此,出现允许范围以外的毛刺是极其有害的。对已经产生 的毛刺可用锉削、滚光、电解、化学处理等方法来消除。
2.2.2 压料面的进料阻力太小,进料过多而起皱。这时可调节外滑块压力或改 变拉深毛坯局部形状,增加压料面积来消除,或局部增加拉深筋来增大进料 阻力。 2.2.3 压料面接触不好,严重时形成里松外紧。材料通过外紧区域后压料圈就 失去压料作用,造成进料过多,产生皱纹。这时要重新研磨压料面,保证全 面接触,允许稍有里紧外松。 2.2.4涂油润滑过多。
ppt课件 12
二、弯曲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弯曲件常见缺陷有:形状与尺寸不 符、弯裂、表面擦伤、挠度和扭曲 取措施以减少回弹 外,提高毛坯定位的可靠性也是很 重要的,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措施;
ppt课件
13
1.1压紧毛坯 采用气垫、橡皮或弹簧产生压紧力,在弯曲开始前就把板料压紧。为达 到此目的,压料板或压料杆的顶出高度应做得比凹模平面稍高一些。
ppt课件
11
3、尺寸精度超差 3.1 模具刃口尺寸制造超差 3.2 冲裁过程中的回弹、上道工序的制件形状与下道工序模具工 作部分的支承面形状不一致,使制件在冲裁过程中发生变形,冲 裁完毕后产生弹性回复,因而影响尺寸精度。 3.3 板形不好。 3.4 多工序的制件由于上道工序调整不当或圆角磨损,破坏了变 形时体积均等的原则,引起了冲裁后尺寸的变化。 3.5 由于操作时定位不好,或者定位机构设计得不 好,冲裁过 程中毛坯发生了窜动。或者由于剪切件的缺陷(棱形度、缺边等 )而引起定位的不准,均能引起尺寸超差。 3.6 冲裁顺序不对。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二、弯曲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三、大型曲面拉深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四、冲压件检验工具的使用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分离的冲压工序。
冲裁件常见缺陷有:毛刺、制件表面翘曲、尺寸超差。
1、毛刺在板料冲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毛刺,一般来讲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提高制件的工艺性,改善冲压条件,就能减小毛刺。
产生毛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 间隙冲裁件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可产生毛刺。
影响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的有如下因素:a 模具制造误差——冲模零件加工不符合图纸、底板平行度不好等;b 模具装配误差——导向部分间隙大、凸凹模装配不同心等;c 压力机精度差——如压力机导轨间隙过大,滑块底表面与工作台表面的平行度不好,或时滑块行程与压力机台面的垂直度不好,工作台的刚性差,在冲裁时产生挠度,均不能引起间隙的变化;d 安装误差——如冲模上下底板表面在安装时未擦干净或对大型冲模上模的紧固方法不当,冲模上下模安装不同心(尤其是无导柱模)而引起工作部分倾斜;e 冲模结构不合理——冲模及工作部分刚度不够,冲裁力不平衡等;f 钢板的瓢曲度大——钢板不平。
1.2 刀口钝刃口磨损变钝或啃伤均能产生毛刺。
影响刃口变钝的因素有:1、模具凸、凹模的材质及其表面状态不良,耐磨性差;2、冲模结构不良,刚性差,造成啃伤;3、操作时不及时润滑,磨损快;4、没有及时磨锋刃口。
1.3 冲裁状态不当如毛坯(包括中间制件)与凸模或凹模接触不好,在定位相对高度不当的修边冲孔时,也会由于制件高度低于定位相对高度,在冲裁过程中制件形状与刃口形状不服帖而产生毛刺。
1.4模具结构不当1.5材料不符工艺规定材料厚度严重超差或用错料(钢号不对)引起相对间隙不合理而使制件产生毛刺。
1.6制件的工艺性差——形状复杂有凸出或凹入的尖角均易因磨损过快而产生毛刺。
小结:毛刺的产生,不仅使冲裁件以后的变形工序由于产生应力集中而容易开裂,同时也给后续工序毛坯的分层带来困难,大的毛刺容易把手划伤;焊接时两张钢板接合不好,易焊穿,焊不牢;铆接时则易产生铆接间隙或引起铆开裂。
冲压件常见质量缺陷及原因分析整改对策

适用!最全的冲压件弊端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一、图片显现常有的弊端有 9 类,分别是:开裂、叠料、波浪、拉毛、变形、毛刺、缺料、尺寸不符、坑、包以及压伤。
二、冲压件弊端原因及预防1.冲压废品1〕原因:原资料质量低质;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也许没有保证条料按必然的缝隙送料;冲模由于长远使用,发生缝隙变化或自己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地址发生相对变化;操作者的马虎,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对策:原资料必定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吻合 (严格检查原资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必然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买卖外时要及时办理; >前沿数控技术微信不错,记得关注。
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达必然要用适合的工位器具,否那么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干净,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2.冲裁件毛刺1〕原因:冲裁缝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冲模工作局部刃口变钝;凸模和凹模由于长远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2〕对策: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置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在安装凸模时必然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缝隙并使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冲裁件剪裂断面赞同毛刺的高度冲裁板材厚度 >0.3>0.3-0.5>0.5-1.0>1.0-1.5>1.5-2.0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生产时赞同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3.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1〕原因:有缝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25P][497KB]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25P][497KB]](https://img.taocdn.com/s3/m/7666d91b6edb6f1aff001f58.png)
1.3 冲裁状态不当 如毛坯(包括中间制件)与凸模或凹模接触不好,在定位相对高度 不当的修边冲孔时,也会由于制件高度低于定位相对高度,在冲 裁过程中制件形状与刃口形状不服帖而产生毛刺。 1.4 模具结构不当 1.5 材料不符工艺规定 材料厚度严重超差或用错料(如钢号不对)引起相对间隙不合理 而使制件产生毛刺。 1.6 制件的工艺性差-形状复杂有凸出或凹入的尖角均易因磨损 过快而产生毛刺。
在大量生产中,此类制件的拉深均在双动压力机上进行。双动 压力机具有拉深和压边的两个滑块,即内滑块和外滑块,压边 力可达到总拉深力的40%-50%以上,能满足制件周边变形分 布不均的要求,且压边力稳定,易得到刚度较好的拉深件。 1.3拉深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 此类制件大多是作为机械的外壳,要求有足够的刚度(使 用中不会发生颤抖和噪音)和尺寸稳定性(保证焊接、装配质 量)。这就要求在拉深过程中使材料各部位受到均匀的拉应力 (最理想的是双向拉应力状态),且使拉应力超过屈服极限, 而低于强度极限,使制件的弹性回复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形状 不致于产生畸变,同时也不致于破裂。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 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
主讲人:王德清
培训内容总括
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二、弯曲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三、大型曲面拉深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四、冲压件检验工具的使用
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分离的冲压工序。 冲裁件常见缺陷有:毛刺、制件表面翘曲 、尺寸超差。 1、毛刺 在板料冲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毛刺 ,一般来讲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提高制件 的工艺性,改善冲压条件,就能减小毛刺 。 产生毛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5表面划痕(拉伤) 表面划痕通常有如下原因造成:凹模圆角部分光洁度不够 ,这样在拉深过程中材料被划伤,并有可能使材料粘附在凹模 上,而形成划痕;由于脏物落入凹模中或拉深油不干净,也会 划伤制件表面;如果压料面是由镶块组成的,则由于镶块结合 不好,也会造成划痕;由于工艺补充部分过小,通过凹模口的 划痕没有被切去。 2.6表面粗糙和滑移线 表面粗糙的缺陷是材料本身晶粒度过大引起的。
冲压件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改善方法

冲压件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改善方法冲裁件常见质量问题改善对策序号质量问题原因分析解决办法1制件断面光亮带太宽,有齿状毛刺冲裁间隙太小减小落料模的凸模或加大冲孔模的凹模并保证合理间隙2制件断面粗糙圆角大,光亮带小,有拉长的毛刺冲裁间隙太大更换或返修落料模的凸模或冲孔模的凹模并保证合理间隙3制件断面光亮带不均匀或一边有带斜度的毛刺冲裁间隙不均匀返修凸模或凹模并调整到间隙均匀4是什么造成冲压毛刺维修①.设计或线割间隙不合理②.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③.冲压磨损或凸模进入凹模太深④.导向结构不精密或操作不当①.规范设计和线割间隙②.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合理热处理③.研磨冲头或镶件,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④.检修模具内导柱导套及冲床导向精度,规范冲床操作5冲压时为什么跳废料模具间隙较大、冲压速度太高、凸模较短、材质的影响(硬性、脆性),冲压油过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着作用,冲压振动产生料屑发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废屑带到模面上①.在冲头上加顶杆来防止跳废料,实用于比较规则的废料②.将冲头头部磨成异形,适用于料比较薄的不锈钢等材料③.设计增大废料的复杂程度④.查检其他影响因素6啃口①.导柱与导套间隙过大②.推件块上的孔不垂直,使小凸模偏位③.凸模或导柱安装不垂直④.平行度误差积累①.返修或更换导柱导套②.返修或更换推件块③.重新装配,保证垂直度④.重新修磨装配7脱料不正常①.脱料板与凸模配合过紧,脱料板倾斜或其他脱料件装置不当②.弹簧或橡胶弹力不够③.凹模落料孔与下模座漏料孔没有对正④.凹模有倒锥①.修整脱料件,脱料螺钉采用套管及内六角螺钉相结合的形式②.更换弹簧或橡胶③.修整漏料孔④.修整凹模8工件底部有压痕①.料带或模面有废屑、油污②.模具表面不光滑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够④.材料应变而失稳①.清除废屑油污②.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③.表面镀铬、渗碳、渗硼④.减少润滑,增加压应力,调节弹簧力9落料后制件呈弧形面凹模有倒锥或顶板与制件接触面小返修凹模,调整顶板10工件扭曲①.材料内应力造成①.改变排样或对材料正火处理②.顶出制件时作用力不均匀②.调整模具使顶板正常工作11工件成形部分尺寸偏差修正上下模及送料步距精度12每批零件间的误差对每批材料进行随机检查并加以区分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