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推荐声现象PPT1
合集下载
声现象小结PPT课件(人教版)

(3)特点: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危及人的 生命。
(4)防止:在生产活动中尽量防止次声波 的产生,尽量远离次生波。
声源振动
声现象知识树
声音
分 类
声音的 传播
声速
音调
乐音 噪声
响度
音色 声源处减弱 传播中减弱 耳朵处减弱
噪声的等级
不同媒介 中声速不同
空气中声速 约为340m/s
课堂练习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振__动__而产生的, 发声体的_振__动__停止,发声也停止。
6、人在野外喊叫时,常把双手合拢做成 喇叭状围在口边,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_响__度___。
7、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 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B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
8、“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
与“低”指的是( )
A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2)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B 超
2、声波可以传播能量。如: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 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3、次声波:
(1)定义: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为次声 波。
(2)主要声源:火山爆发、地震、风暴、 核爆炸等
声音的产 生—振动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的 传播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 分类
乐音 噪声
乐音的特性? 如何防治?
现代技术中 声的应用
超声波 次生波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 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
(4)防止:在生产活动中尽量防止次声波 的产生,尽量远离次生波。
声源振动
声现象知识树
声音
分 类
声音的 传播
声速
音调
乐音 噪声
响度
音色 声源处减弱 传播中减弱 耳朵处减弱
噪声的等级
不同媒介 中声速不同
空气中声速 约为340m/s
课堂练习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振__动__而产生的, 发声体的_振__动__停止,发声也停止。
6、人在野外喊叫时,常把双手合拢做成 喇叭状围在口边,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_响__度___。
7、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 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B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
8、“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
与“低”指的是( )
A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2)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B 超
2、声波可以传播能量。如: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 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3、次声波:
(1)定义: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为次声 波。
(2)主要声源:火山爆发、地震、风暴、 核爆炸等
声音的产 生—振动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的 传播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 分类
乐音 噪声
乐音的特性? 如何防治?
现代技术中 声的应用
超声波 次生波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 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现象 PPT课件 人教版

的
传 播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
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除了气体,液体以外,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声
音
的 传
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
播
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
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思考: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
第一章 声 现 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一、 声 音 的 产 生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两个实验: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 橡皮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
有请问大家: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 特点,在它们发声的时候让它们停止发声, 看它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D
2.【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要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AD
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理论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不能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合作探究:1.将可以发声的物体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还能听到声音吗?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让另一名同学轻轻敲桌子,能听到声音吗?
思考与讨论: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支持你的观点呢?
吓死我了!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为什么太空中的宇航员无法直接面对面说话呢?
骨传导耳机
骨传导助听器
骨传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
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
介质:声音传播需要的物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声音的记录
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1.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以上说法都不对
B
例
思考:很多声音是值得记录的,那么如何去记录声音呢?
思考:我们在教室可以面对面交流,为什么太空中的宇航员无法直接面对面说话呢?
2.【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要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AD
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理论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不能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合作探究:1.将可以发声的物体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还能听到声音吗?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让另一名同学轻轻敲桌子,能听到声音吗?
思考与讨论: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支持你的观点呢?
吓死我了!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为什么太空中的宇航员无法直接面对面说话呢?
骨传导耳机
骨传导助听器
骨传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
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
介质:声音传播需要的物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声音的记录
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1.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以上说法都不对
B
例
思考:很多声音是值得记录的,那么如何去记录声音呢?
思考:我们在教室可以面对面交流,为什么太空中的宇航员无法直接面对面说话呢?
声现象(课件) 人教版1

知识点❷:响度 5.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响度的说法正确 的是( A ) A.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B.医生用听诊器其实是增大声音的响度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站在田野听到远处微弱的音乐声,说明发声体声音响度很小 6.要提高鼓声的响度,应采取的办法是( B ) A.离击鼓处远一些 B.用较大力气击鼓 C.改用鼓面小一点的鼓来轻轻敲击 D.提高击鼓的速度
振幅大小
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距__发__声__体__的__远__近,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有
关,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音色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也不同。
知识点❶:音调 1.(2015·安徽)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 前低,因而声音的__音__调___会降低。 2.(变式题)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 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 这表明:__音__调__的__高__低__与__振__动__频__率__有__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14.下列句子中的 “高”分别是指声音的什么特征?(均填“音 调”“音色”或“响度”) (1)引吭高歌:______响__度_____; (2)女高音歌唱家:_____音__调__________; (3)高声喧哗:______响__度_______; (4)这首歌调子太高:________音__调______。
人教版教材PPT《声现象》优质课件1

②响度:声音的 强弱 或指声音的 大小 。 a.响度跟发生体的 振幅和距发声 距离的远近有
关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 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 c.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
③音色:声音的品质←材料、结构
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 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
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 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 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的距离由 s=1/2vt 得出。
①打击乐器中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 越快,音调就越高。 ②弦乐器音调的高低与发音弦的长短、粗细、松 紧程度有关,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 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 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③管乐器是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真空罩中的闹钟
现象: 抽出空气声音变小,空气进入声音变大;
说明: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方法: 科学推理法(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推理)
③声音在15°C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 ; ④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 温度 、 种类 有关 ⑤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⑥人耳能辨别能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人教版教材《声现象》精品课件1

【变式拓展3】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D )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思路点拨: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噪声进入耳朵三方面控制噪声.
课堂检测
限时_1_0_分__钟___总分__3_0_分__ 1.(4分)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C
2.(4分)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 的是( B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3.(4分)人处在噪声等级为80 dB的环境中( B )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4.(4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 秋·自知》.这则寓言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盗 铃者是采用了哪种途径来减弱铃铛所产生的噪声传入他的耳朵里?( C ) A.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 B.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 D.盗铃者采用“掩耳”的方法不能减弱噪声
•
4.有人把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八句话 :先读 原文晓 大意, 再审题 目作标 记,文 题对照 定范围 ,抓住 关键再 提取, 提取之 后需整 合,经 过验证 再确立 ,语言 转换不 可少, 答案简 洁又明 晰。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1

控制噪音 噪声的产生
噪声的传播
噪声的接收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安消声器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隔音墙
戴耳罩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巩固练习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 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 同的是( B ) 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C.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当堂训练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2.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
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C )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课堂小结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噪 音 的 危 害 和 控 制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噪音的来源 噪音的等级 噪音的危害 噪音的控制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 习和工作的声音
单位:分贝 各种分贝的声音
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
妨碍噪音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第二章 声现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复习回顾Βιβλιοθήκη 提问1、请同学们列举出声能传递信息的例子?
2、请同学们列举出声能传递能量的例子?
导入新课
既然声音对生活的影响这么大,那声音起的都 是积极的作用吗?
你身边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常来自哪里呢?
噪声的传播
噪声的接收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安消声器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隔音墙
戴耳罩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巩固练习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 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 同的是( B ) 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C.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当堂训练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2.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
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C )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课堂小结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噪 音 的 危 害 和 控 制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噪音的来源 噪音的等级 噪音的危害 噪音的控制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 习和工作的声音
单位:分贝 各种分贝的声音
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
妨碍噪音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2
第二章 声现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复习回顾Βιβλιοθήκη 提问1、请同学们列举出声能传递信息的例子?
2、请同学们列举出声能传递能量的例子?
导入新课
既然声音对生活的影响这么大,那声音起的都 是积极的作用吗?
你身边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常来自哪里呢?
【新教材】人教版声现象PPT精美课件1

【 新 教 材 】 人教版 声现象 PPT精美 课件1
专题一 声学与光学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人耳的听声条件: ① 声源在振动发声; ② 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③ 听觉器官完好。
【 新 教 材 】 人教版 声现象 PPT精美 课件1
【 新 教 材 】 人教版 声现象 PPT精美 课件1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复习试题
【 新 教 材 】 人教版 声现象 PPT精美 课件1
【 新 教 材 】 人教版 声现象 PPT精美 课件1
•
1.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 的作品 ,但含 义丰富 。它是 一部寓 意深远 的古典 悲剧式 的小说 ,也是 一支感 人至深 的英雄 主义赞 歌。
•
2.“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 个真正 的孩子 ,真正 的大海 ,一条 真正的 鱼和许 多真正 的鲨鱼 。然而 ,如果 我能写 得足够 逼真的 话,他 们也能 代表许 多其他 的事物 。
•
5.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 过多地 使用形 容词, 特别是 华丽的 辞藻, 尽量采 用直截 了当的 叙述和 生动鲜 明的对 话,因 此,句 子简短 ,语汇 准确生 动。在 塑造桑 地亚哥 这一形 象时, 他的笔 力主要 集中在 真实而 生动地 再现老 人与鲨 鱼搏斗 的场景 上
•
6.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 话。海 明威善 于从感 觉、视 觉、触 觉着手 去刻画 形象, 将作者 、形象 与读者 的距离 缩短到 最低限 度,而 且很少 直接表 露感情 ,他总 是把它 们凝结 在简单 、迅速 的动作 中,蕴 涵在自 然的行 文或者 简洁的 对话中 ,由读 者自己 去体会 。
考点4 噪声的控制与危害 1、噪声及噪声来源: (1)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 出的声音。 (2)噪声来源: ① 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 汽笛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8.(遵义中考)关于下列设备所涉及声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扬声器——可以将声音的音调变高
( B)
B.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纹锁——辨别声音的响度来开锁
四、结合题 15.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 着前方 680 m 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爱你……姑婆山!”(空气 中的声速是 340 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 s。 解:由公式 v=st得,从发声传到瀑布的时间为 t1,则 t1=vs=364800mm/s =2 s; 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 t,则 t=2t1=4 s;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7.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
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
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听诊器——利用超声波来进行诊断
二、填空题 9.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 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振动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 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大象。
10.下雨时,天空中传来震耳的雷声,雷声的大小用 响度(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来描述。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 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 声音的 音色来判断。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a 和 d 。(均选填“a”“b”“c”或“d”)
(2)若选择琴弦 a 和 b,则是为了研究 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3)若有同学选择 c 和 d 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 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没有控制变量单一,琴弦的材料不同,长短也。不同 (4)可以选择琴弦 a 和 c 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均选填“a”“b”“c”或“d”)
( A)
3.(广东中考)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了我国的悠久历史
和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题 13.晚上你在家学习时,邻居放音乐的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 为了保障你的学习,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途 径减小干扰的方法。
答:(1)告诉邻居将音量调小一些;(2)将门窗关闭,戴上一个防噪声 耳塞。
14.某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 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 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 度老锁 铺变得 越来越 冷清了 。虽然 没有客 人,老 锁匠每 天早上 还是会 准时打 开铺子 ,在门 口泡上 一壶茶 ,握着 那把祖 辈传下 的壶, 安静地 品着祖 辈传下 来的味 道。
•
3.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 口喝茶 。这时 ,巷口 来了个 年轻人 ,路过 锁匠铺 时停了 下来。 看着锁 匠铺头 上里挂 着的老 招牌, 上门写 着“制 锁”两 个苍劲 有力的 大字, 年轻人 马上兴 奋了起 来。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 D)
5.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
解:设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为Δt,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 汽车距测速仪
s1=v 声 t1=340 m/s×0.26 s=102 m;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 声 t2=340 m/s×0.24 s=68 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
s′=s1-s2=102 m-68 m=34 m; 汽车行驶 34 m 共用时间 t′=Δt-t1+t2=Δt-0.26 s+0.24 s=Δt
11.特种部队使用的微声冲锋枪的声音很小,是因为采用了消声器, 从控制噪声的环节看,这是在 声源处减弱噪声;松软的雪可以吸音, 所以雪后的街道格外安静,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 声音可以在 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 6.75 km,声音在海 水中的速度是 1 500 m/s,则需经过 9 s 才能接收到信号。
•
4.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 形锁, 半圆锁 ,长方 锁,还 有八角 形白铜 雕花锁 ,谐音 就是“ 福禄” 的葫芦 锁。每 把锁都 是件工 艺品, 展示出 老人精 湛的制 锁技艺 ,看得 年轻人 目不暇 接,连 连竖起 大拇指 。
•
5.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特点的 明确认 知,“ 新子学 ”强调 ,“国 学”在 漫长的 岁月中 必然存 在一个 变化发 展的过 程,可 以说一 代有一 代的“ 国学” 。从历 史上看 ,不可 否认, “六经 ”是中 国文化 学术的 最早源 头,它 深刻地 影响着 中华民 族的基 本精神 。
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
式不同的是
( C)
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
C.通过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
D.利用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6.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 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 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
7“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 ,它是 “旧子 学”的 再发展 。在这 种理解 下,“ 新子学 ”仿佛 没有摆 脱在原 有经学 体系下 旧“国 学”中 的位置 ,最多 也只是 经学的 多样化 实践与 儒学的 外围羽 翼,显 然无法 承担作 为“新 国学” 主导的 重担。
-0.1 s;
汽车的速度
v′=st′′=Δt3-4 0m.1
,解得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 s
间隔Δt=1.1 s。
•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解:人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分的时间为 0.1 s,所以能听到回声。
16.如图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固定 的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 信号用时 0.6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 0.4 s,测出汽车的 速度为 34 m/s,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 m/s。求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 间间隔。
期末复习二 (第二章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鄂州中考)成语“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频率高
( B)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B.“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D.开会时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