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院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院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质量和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进口、生产、配送、接受和使用输液药品单位。

第三条医院秉承“临床第一、患者至上”的原则,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专业准则,规范静脉输液管理行为,加强对静脉输液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促进静脉输液合理使用。

第四条医院注重静脉输液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静脉输液知识掌握和技能培训。

第二章静脉输液规范管理第五条医院坚持静脉输液的治疗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静脉输液治疗。

第六条医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规定,采购合格的静脉输液药品,严格控制静脉输液药品的进货、存储、配送、使用和废弃环节。

第七条医院制定静脉输液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医师、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药品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第八条医院根据静脉输液药品的性质和特点,合理确定药品配制和使用的适宜条件。

第九条医院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药品追溯制度,确保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医院对静脉输液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输液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静脉输液知识掌握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静脉输液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医院设立专门的静脉输液管理岗位,负责静脉输液的规范管理工作,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对从事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知识。

第十四条医院明确静脉输液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对静脉输液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督促,确保静脉输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医院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定期的抽查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第十六条医院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工作小组,进行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的全面督查、检查。

第十七条医院建立静脉输液管理考核制度,对静脉输液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XXXXXX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规范门、急诊医疗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根据《XXXXXXX的通知》(X卫规[20XX]X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一、管理及实施机构医务科为我院规范门急诊静脉输液的综合管理部门,总体负责管理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各项工作,协调各部门分工。

各门、急诊科室主任为第一负责人,直接负责各科室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工作,重点科室为儿科门诊和急诊科。

药剂科负责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的调配审核工作。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负责定期实施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工作。

宣传科负责宣传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抗菌药物及激素等宣传工作。

二、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应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用药的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具体指征如下:(一)、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二)、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四)、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六)、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七)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八)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三、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严格执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静脉使用。

同时加强儿科门诊、急诊科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管理力度,逐步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比例和药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努力降低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比例和使用量,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在诊疗“附件”中所列疾病患者时,原则上不采用静脉输液。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汇编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汇编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汇编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门诊静脉输液的规范化和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医院需建立健全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对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进行汇编,以供医院参考和实施。

二、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1. 制定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医院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医疗卫生标准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制度应包括静脉输液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责任分配、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

同时,医院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2.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在输液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药物过敏史、静脉条件等。

(2)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患者病情和静脉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

(3)穿刺操作: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

(4)固定输液装置:穿刺成功后,应妥善固定输液装置,防止滑脱和脱落。

(5)监测输液过程: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6)结束输液:输液结束后,应妥善拔针,并进行局部按压,防止出血。

3. 责任分配与质量控制(1)责任分配:明确各级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质量控制:建立健全静脉输液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输液操作进行评价和改进。

4. 风险管理(1)风险评估:在输液前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应急预案:制定静脉输液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

(3)药品管理: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三、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改进1. 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 监督与检查医院应定期对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患者满意度调查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门诊静脉输液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为了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有效、合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目的1. 规范静脉输液治疗的管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合理性。

2. 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3. 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工作。

三、职责1. 医疗机构应成立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负责本机构静脉输液治疗的管理工作。

2. 护理部负责制定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 药学部负责对静脉输液药物进行管理和监督。

4. 医务部负责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管理制度1. 静脉输液治疗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输液途径的选择等。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

3. 合理选择输液途径,优先选择中心静脉导管,避免多次穿刺。

4.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输液速度。

5. 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反应。

6. 输液结束后,及时拔除静脉导管,并进行有效的护理。

五、培训与考核1. 护理部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2. 医务部应定期对医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培训,提高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

3. 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输液治疗的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的规范性。

六、总结与反馈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静脉输液治疗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输液治疗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门诊输液日常管理制度

门诊输液日常管理制度

门诊输液日常管理制度一、引言门诊输液是医院门诊部门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患者药物和营养物质,以帮助恢复患者的健康。

由于门诊输液需要专业的护士来进行操作,因此门诊输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建立门诊输液日常管理制度,规范门诊输液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门诊输液操作流程1. 门诊输液医嘱的审核(1)接受门诊医生的输液医嘱后,护士应当仔细审核医嘱内容,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液方法等是否符合要求。

(2)对于每位患者的输液医嘱,护士应当及时录入到系统中,并保留好书面记录备查。

2. 输液前患者的评估(1)护士在进行门诊输液前,应当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过敏史等,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

(2)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当及时报告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输液方案或进行特殊处理。

3. 输液设备的准备(1)护士在准备输液设备时,应当先检查输液管、针头、输液瓶等设备是否完好,避免使用损坏的设备。

(2)进行输液前,护士应当确保输液管的通畅性,避免出现气泡或堵塞等情况。

4. 输液操作的规范(1)护士在进行门诊输液时,应当遵循“五查五正确”的原则,即查明患者、查清药物、查看药物、查验输液器具、查对用药,确保输液操作正确无误。

(2)注射药物前,护士应当先进行雾化处理或涂抹麻醉剂,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5. 输液后的监测(1)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不间断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输液结束后,护士应当对患者进行评估,检查输液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等情况,确保输液的安全性。

6. 输液记录的完善(1)护士在进行门诊输液时,应当及时记录输液的时间、剂量、次数等信息,并将记录整理保存在患者的病历中。

(2)对于早晚班交接班期间的输液情况,护士应当及时交接记录,避免信息遗漏或错误。

三、门诊输液管理制度的执行1. 护士的培训与考核(1)医院应当定期组织门诊输液操作的培训课程,包括输液操作技能的培训、安全知识的普及等,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静脉输液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1.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确保输液安全。

2. 提高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风险的认识,加强风险管理。

3. 保障患者权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静脉输液治疗活动。

四、组织管理1. 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

2. 静脉输液管理小组成员由医疗、护理、药学、设备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五、制度内容1.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病情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输液用具的安全。

(3)正确配置药物,遵守给药时间和剂量。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液反应。

(5)定期更换输液部位,预防静脉炎。

(6)正确处理输液完毕后的用具,确保医疗安全。

2. 输液安全管理(1)加强医护人员对输液风险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

(2)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输液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输液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4)加强输液用具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管理,确保输液安全。

3. 输液药物管理(1)严格执行药物处方制度,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2)加强药物配置中心的管理,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

(3)遵守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4)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4. 输液环境管理(1)保持输液室整洁、安静、舒适,确保患者休息。

(2)定期对输液室进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3)加强输液室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六、监督与评估1. 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3. 对表现优秀的医护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七、修订与解释本制度由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负责修订和解释。

八、实施时间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规范门诊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内容:
1. 管理人员:明确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包括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组成和职责分工;
2. 设备和耗材:明确门诊静脉输液所需设备和耗材的类型、规格、采购和管理要求,确保设备和耗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管理流程:明确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包括患者病历管理、医嘱书写和执行、药品准备和配置、输液过程监控等,确保流程的规范和顺畅;
1
4. 人员培训:明确门诊静脉输液相关人员的培训要求和内容,包括
输液技术、药品知识、双人核对等,确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
5. 输液监测:明确门诊静脉输液的监测要求和方法,包括对患者状
况的观察和记录、输液过程的监控和记录等,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和有效;
6.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明确门诊静脉输液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的报告和处理要求,包括责任人、报告流程、处置措施等,确保及时、准确地处理不良事件;
7. 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明确门诊静脉输液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包括适应人群的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的分析、问题整改等,确保
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的结合,不断改进门诊静脉输液质量。

2
需要注意的是,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具体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并且要密切关注相关法律和规定的更新和变化,保持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3。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了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

本文将探讨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目的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通过加强静脉输液管理,可以降低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问题。

二、制度内容1. 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静脉输液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环境管理医疗机构应确保输液室环境整洁、干净,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同时,应配备足够的输液设备,如输液架、输液泵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输液药品的管理,确保输液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输液药品应储存于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应定期对输液药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4. 输液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输液管理制度,包括输液前评估、输液操作、输液观察和输液后处理等环节。

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定,确保输液用具的安全。

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液反应。

输液后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5. 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应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的改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

三、制度实施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执行要求。

同时,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规范门、急诊医疗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根据《XXXXXXX的通知》(X卫规[20XX]X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一、管理及实施机构
医务科为我院规范门急诊静脉输液的综合管理部门,总体负责管理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各项工作,协调各部门分工。

各门、急诊科室主任为第一负责人,直接负责各科室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工作,重点科室为儿科门诊和急诊科。

药剂科负责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的调配审核工作。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负责定期实施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工作。

宣传科负责宣传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抗菌药物及激素等宣传工作。

二、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
应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用药的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具体指征如下:
(一)、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二)、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四)、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六)、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七)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八)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三、加强静脉输液管理
严格执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静脉使用。

同时加强儿科门诊、急诊科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管理力度,逐步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比例和药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努力降低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比例和使用量,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在诊疗“附件”中所列疾病患者时,原则上不采用静脉输液。

符合门诊静脉输液的处方,处方量原则不得超过1天,若特殊情况需要超过1天量的,需书面向医务科申请,但总量不得超过3天。

同时要加强处方审核,对用药不适宜处方,药师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
方;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配并告知处方医师,按照规定报告医务科。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每月随机抽查一周门、急诊不少于10个常见病、多发病(内科1个病种、外科1个病种,妇科4个病种,儿科4个病种)处方各50例(不足者以实际例数为准),了解门、急诊静脉输液使用比例,并对抽查处方(用药医嘱)进行点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跟踪管理,持续改进。

纳入每月处方点评考核内容,同时要定期展开自查,每年不少于两次,并形成相应的文字报告。

医务科对滥用静脉输液、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医务人员,应根据我院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罚,并予以公示。

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医务人员培训。

宣传科应在我院门、急诊醒目位置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印制发放宣传单或手册、制作简报、播放流媒体、借助新闻媒体及公众号等方式,大力开展静脉输液管理相关知识科普宣传,并不断扩展宣传范围。

我院内部也要持续开展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抗菌药物、激素等教育培训,开展方式不仅限于集中培训,方式应多样化,提高认知度,纠正不合理用药,积极探索减少门诊静脉输液、滥用抗菌药物及激素的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康复治疗、物理治疗等替代手段。

附件
门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高热患者除外)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三、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四、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