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笔记总结
任之堂医话

作者:任之堂主人任之堂医话序言我认识任之堂主人,是在伤寒论坛,他的一篇《我的医学故事》不仅感动了无数的人,也感动了我。
从此,我成了他的铁杆粉丝,他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地拜读,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不仅使我学到了许多秘方,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明白的中医学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他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治疗的方法,这种方式不是从“三”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是从“二”甚至从“一”的角度来寻找根源,只有解决了思维方式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了中医的脉博。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经·系辞》:“包羲氏之王于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所以,《易经》的思维方式就是“观”。
《老子》:“故常无,欲以观其缴,常有,欲以观其妙”,同样用的“观”,所以这个“观”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佛家的核心经典《心经》:“照见五蕴皆空”,这里的照,就是观。
这一观,观出了什么呢?那就是:万物与我同体,天地与我同根!也就是天人合一,心物一元也!所以任之堂主人“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这种思维方式是与三教经典一脉相承的,所谓同一鼻孔出气也。
有些人,认为不科学,没道理,甚至嗤之以鼻,对于这些接受西方式教育,对于传统文化一窍不通的现代人,我们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观分为观万物,就是外观法,观自身,就是内观法,也就是内照法,我一直相信,中国古人正是通过内照法,才发现了人体自身存在的经络和穴位,由此为传统医学奠定了根基。
从《扁鹊见齐桓公》中可看出,扁鹊就会观,他具有“透视”的功能,所以能清楚“看”到齐桓公的病情的发展,而根本不需要借助其他的诊法。
现代社会这种人也还有,只不过这类人他们都不被大众所知道罢了。
任堂主的文章,并非写成的,而是用“心”观成的,所以不同于其他医家的著作,每每读到精妙处,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击节赞叹不已,“千年暗室,一炬明之”,这正是我爱读他文章的原因,读了他的文章,自己明显感觉对中医的理解更进了一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慢慢地也开始“观”了。
湖北省十堰市任之堂的学医心得

湖北省十堰市任之堂的学医心得湖北省十堰市任之堂的学医心得湖北省十堰市任之堂的学医心得2011-03-20中医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五个字:“信”、“求”、“疑”、“悟”、“行”。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学习中医首先的信中医,相信中医。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
行,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信”:信,两个问题,信什么?为什么要信?信什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第一、要信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讲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肺主皮毛,肾主骨”;这些基本的中医理论必须要信,因为这是中医的骨架,中医的标准。
如果我们不信这些,只相信中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是买椟还珠。
临床上很多西医大夫不相信中医,首先就是不相信这些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它是错的,认为中医水平的高低在于用药经验的积累,与这些基本理论无关。
更有废医存药之说。
在这里,结合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些基本理论非常有用,它就是我们进入中医之门的.钥匙。
举几个例子:1、临床上经常遇到面部长痤疮、长黄褐斑的患者,治疗时如果思路不对,效果就很差,但如果我们想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认识到面部疾病要从心入手,面部的所有问题,都与心有关,当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心脏的调理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临床上遇到湿疹、荨麻疹的患者时,我们要首先想到“肺主皮毛”,而是不把目光放在是否过敏这个问题上。
任之堂跟诊日记(51--55)

任之堂跟诊日记(51--55)51关于念善念恶,决定生死,我们这些人似乎体会不深,这时吉林又问老师,脑溢血、中风偏瘫,能治吗?吉林也是来找老师治病的,她的无心随口一问,老师居然讲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病案,就是形体肉身与心神念想一并治疗的。
老师喝了口茶说,以前有个***老大,他回到乡村里,村民们都避之如猛虎,不敢正视。
有一次,他酗酒过度,得了脑溢血,身体全瘫掉了,昏迷不能动。
但这人意志力、行动力特强,也就是说他神志方面特别顽固。
即使身体已经瘫痪不能动了。
但他另外的神志,却一定要他醒过来。
一直给他信号,我必须要醒过来,必须要动起来。
强烈的求生欲望催促下,结果不到十天,他居然可以勉强动了些并醒了过来。
然后马上找当地的医生治疗,好是好了些,却手脚不麻利,连正常自理都不能。
后来又找了好多医生看,花了不少钱,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善。
在心灰意冷之际,他看了老师的书,就来找老师,扔下行李,当面就跟老师说:如果我这病治不好,我就从这桥上跳下去。
老师的药方前面,就是一座大桥,叫做二堰桥。
老师说,治好可以,但你必须按照要求来做。
于是,老师边开方给他调理,老师将一斤黄豆和一斤黑点混在一起。
然后叫他将黑豆与黄豆分开,他刚开始手脚板结,根本挑不开黑豆与黄豆,这样老师又改为用杏仁给他挑,这杏仁大了点,容易挑了一些。
挑到顺手后,大约花了一周时间,老师又买些弹珠子给他抓,结果不到五天时间,他就可以抓稳了。
而且坐在药方旁边,一抓就是一上午,没有不耐烦的意思,老师则在药房里面看病。
这样又过了一周,老师便安排一些实习生带他去爬山,有时是这个实习生,有时是那个实习生。
刚开始要人扶,还只能爬到半山,后来他自己都可以爬上去。
当坐公交车时,人家都会给他让座,都知道他是瘫痪恢复的病人,而他相反还给别人让座,拉着车厢的把手,任凭车子在晃,他仍抓得稳稳的,这也是老师交代他这样做的。
由于他走路不平衡,还要颤颤巍巍的,老师便给他搞了个七斤半的大棍子,再叫他拄着棍子走三四里,然后再搬火砖,这样耐力跟体力都有很大的长进,他也靠咬紧了牙关挺了过来。
任之堂跟诊日记笔记总结3

顺其性,养其真1、即便是要培补,也要通补而不壅补。
“深耕胜浇水,搭好瓜棚胜浇水”给植物广阔生长空间,顺其性。
脉独大者要顺其性,脉独小者要养其真。
持脉之道,知脉过与不及之理,思过半矣。
2、虚火上亢,你要引火,而不是清火。
肝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
胃气上逆,直接用竹茹、半夏20g。
阳明胃经降,百脉降。
3、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
瘀血在中焦,血府逐瘀汤,上焦头部,通窍活血汤,咽喉部,会厌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去掉川芎、川牛膝+玄参)。
木蝴蝶15g治疗咽喉咳痒极好。
4、通肠6味,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红藤、金荞麦5、风四药,羌独活,荆芥防风。
6、肠道不通,脾阳不足,通肠6药通肠道,四君子健脾,羌独活,少量风药把湿气往上宣通。
火麻仁20g、猪甲10g、艾叶5g、苦参5g、金荞麦20g、红藤20g、羌活5g、独活5g、红参15g、苍术15g、茯苓20g、炙甘草8g。
7、通小肠同时温心阳养心血,加强心脏功能,彻底把身体浊气排出。
心与小肠相表里。
8、道为源,医为流,道为根,医为枝,学医要站在道的层面去领悟,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9、早期心病治胃,晚期胃病治心。
心脉不足,桂枝汤去白芍+红参。
温胆汤降胆胃之气治疗心脏病。
10、引火归原,用自身上焦火来暖自身下焦寒,使寒热对流,常用,附子、龙骨、牡蛎、龙牡来伏火,少量附子少火生气。
妇女,腹中冷痛多年,指甲乌青,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肉桂、干姜,温肾阳,散厥阴肝寒。
肝寒要治肾,肺寒要治心。
11、心阳虚、桂枝汤+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或丹参、石菖蒲。
咳而背心发凉,要从心火入手。
12、火不靠清,靠降,肺气一降,一顺,火气随之下降。
常用竹茹、枇杷叶、白茅根、芦根、黄芩。
病人如果上焦热,小便黄赤。
左脉亢盛,用导赤散,导心火下行;右脉亢盛,用枇杷叶、竹茹、黄芩、芦根,导肺火下移。
13、交叉平衡,右膝盖麻痛不能屈伸,找他左手,肘弯到心包经这一条线拍打。
14、人心眼小了,小时也会变大事,人心胸大了,大事也会化为小事。
任之堂中药讲记

理顺草药思路 商陆与入地金牛
菟丝子与艾叶
土茯苓、仙鹤草与首 乌藤
1
五倍子与威灵 仙
2
菖蒲
3
络石藤
4
凤尾草和车前 子
5
上山采药要注 意些什么
麻骨梢根治牙痛 南瓜子治前列腺增生
八里麻治疗跌打损伤 橘叶治乳腺增生
韭菜子、花生与核 桃
银杏叶与白果
薄荷与夏枯草
1
无意得山珍
2
草医郎中的头 痛酒方
3
草医郎中的耳 鸣酒方
黄连、干姜寒热搭配 治脾胃病
脾胃三药 胃三药
01
金果榄
02
一味冰片治 胃神效
04
开胃三药
06
脾三药
03
生姜、大枣 调和阴阳
05
口臭三组药
金果榄
草医手中的金刚钻 药象体会
生姜、大枣调和阴阳
圣药要药需重视 生姜的四大功效 生姜大枣调营卫气血 生姜萝卜汤
肝三药
气病总司乃香附,情 志不遂郁三药
口苦三药 眼痒二药
5
脚踝扭伤方
牙痛方
清胃散和玉女煎 寒包火茶饮方 眼耳鼻舌是五脏的窗户
预防感冒的苏叶生姜汤
升降肺气,苏叶杏仁 干姜细辛、五味子 鳝鱼中毒找紫苏
小柴胡颗粒 午时茶冲剂
王氏保赤丸 小儿发热三根汤
1
小儿食积发热 用二丑粉
2
一味鸡矢藤消 积
3
小儿疳积一二 三四
4
小儿常用咳嗽 方
5
小儿食积感冒 方
第一宝——药 第二宝——方
眼花二药
白睛溢血用桑叶与生 麻黄
降压合剂一 降压合剂二
一味穿破石善通肝胆 经
肝郁热四药
任之堂用药经验总结(内有三角药对)

任之堂用药经验总结(内有三角药对)◎头部用药1.通脉饮:川芎15g、葛根20g、丹参20g主要是用于活血通脉,以升达阳气。
要点:1.症状,患者主诉有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等清阳不升为主;2.左手脉下陷脉;2.眼四药:蒲公英30g、枸杞15g、菊花8g、刺蒺藜15g针对眼花,视物模糊等眼睛视物不清的症状,脉实者去掉枸杞3.鼻三药:苍耳子15g、辛夷花15g、通草8g针对鼻塞、鼻子不通气;不是上越脉均可用4.痤疮基础方:丹参30g、石菖蒲20g、连翘15g、乳香6g、没药6g5.低血压方: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枣5枚、炙甘草10g、仙鹤草50~100g针对患者素体虚弱、面色无华、萎黄,常年血压偏低;脉象缓弱,沉取无力6.脱发散:高良姜60g、山柰60g、牛蒡子60g、肉桂30g、丁香60g患者排除肝肾亏虚者,且舌苔白腻,脉濡,右关郁滞,湿气内停之象;上方磨粉,一天2天,一次5g,饭后30分钟服用7.扁桃体三药:白英30g、青皮10g、威灵仙30g左关脉弦,实证均可用;虚火上冲,脉弱,舌淡白,则不可用;8.寒痰用药:三子养亲汤:紫苏子15g、莱菔子15g、白芥子15g寒痰,舌苔白腻,痰白质黏,脉滑兼紧象,右脉上越,可用之9.热痰用药:贝母12g、枇杷叶30g、全瓜蒌30g舌红苔黄腻,痰黄绿,质黏腻,脉滑数,右脉上越10.失眠三药:首乌藤30~50g、合欢皮20~30g、炒酸枣仁20~50g针对平素神经紧张,眠浅易惊,遇事放不下,神经官能症11.思虑过度、元神失养二药:麦冬15~30g、川芎20~30g针对平素思虑过度,压力较大的患者;主诉:大多白天困乏,不清醒,晚上躺在床上又谁不着,手少阴脉亢盛有力,左寸不足,舌尖红赤;12.安神三药:生龙骨15~30g,生牡蛎15~30g,茯神20~30g针对阳气、心神浮越在外,患者脉浮缓,脉势上越,失眠多梦◎躯干部用药1.心三药:红参15~20g、红景天20g、银杏叶20~30g针对胸闷气短、头晕为主,左寸沉取细弱。
《医间道》——如何学中医(任之堂主人)

《医间道》——如何学中医(任之堂主人)一直想将自己学习中医的感悟写出来,帮助正在学习中医的人和中医爱好者,减少他们学习的弯路,却苦于无法将深邃的中医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描述出来,让有中国人的地方,都能学习中医,懂得养生。
最近反复思索,这项工程必须要进行,这也是作为一个中医工作者的任务,弘扬中医,让中医理论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任务。
古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愿今“凡有华人处,皆能谈中医!”第一章:什么人适合学中医不少人抱怨,学习中医太难了,很想学,但不知如何下手,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中医方面的书籍浩如烟海,在这么多书籍中如何找到进入中医宝库的大门,好像真的很难,其实这既是中医的魅力,也是中医的短处。
古人学习中医的大多是读书出身的文人,文人就爱卖弄文字,本身很简单的问题,从文人笔下就写得玄而又玄,好像不玄就不能证明自己有水平,就好像现代的有些诗,读出来只是一种感觉,但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
其实中医来自于民间的医疗实践,在文人的总结和提升下,转变成中医理论,然后再指导临床。
一个来自于民间的、朴素的、简单的东西,来自于我们祖辈反复总结出来的东西,我们为什么害怕学习,不敢学习呢?为什么要排斥它呢?学习中医其实也很简单。
每个人对学习中医的理解各不相同,就好像练习武功,有的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却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想成为一代宗师;有的……思想不同,出发点也不一样。
学习中医也是如此!有些小孩子的母亲,想学习中医,只是为了让小孩更加健康,不再受疾病的困扰。
有些长期被疾病缠绕的病人,学习中医,只是想让自己健康起来,能够健康的生活每一天。
有些从事临床的中医工作者,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目的是让自己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
从事科研的人员,学习中医,是为了在疑难疾病的攻克上找到新的方法。
也有的学习中医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能够混口饭吃,能够养家糊口……不是所有的学习中医都要求有悟性,这是错误的,中医是交给人们养生的方法,教给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但如果以中医作为职业,那要求就会高一些,懂得的就应该多一些,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命关天,病人生命所托,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则不是救人,而是杀生了。
任之堂-余浩--一堂脉法课笔记

诊脉的目的
确定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凡诊脉,先知其常。
左升后降,后升前降。
左手号督脉(督脉的上中下部对应寸关尺),右手号任脉。
如号任脉觉气往上冲,则患者会有反酸,呕吐之病像。
五行相生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1.阴虚,阳大阴小,需解表
2.阳虚,阴大阳小,需扶阳
3.脱阳,浮脉,大汗淋漓临死之兆。
4.绝症或脱症,或进入骨髓很深。
脉势分上跃或下陷。
桔梗升,桔壳降。
病例,阳气在上,脖子不舒服,头重脚轻,腰酸腿软。
恶心,反酸,咽喉不舒服。
月经不调。
清阳不升,头昏;该降的降不下去,整个阴阳逆行,腿脚也没劲,冬天手脚冰凉,浑身无力。
姜桂附汤,升阳。
同时舒肝降胃,枇杷叶,半夏降,柴胡升肝阳。
第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之堂笔记总结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良田万亩,日食一餐。
家宅千间,日宿一床——知足常乐2、牵牛牛黄丸,治腰痛如神:黑牵牛半生半炒,研末,用水做成梧桐子大的丸子,用硫磺末做外衣,空腹用盐水和酒,一次送服50丸。
服用下去,排出黑便,腰骨轻松3、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断肝经湿热。
六神丸,调醋外敷,也会好。
4、引火下行,跺脚跺到脚步发麻、发热、发胀,效果才好。
长痘痘,虚火上冲,每天坚持跺脚,有助于痘痘消除;跺脚后气不足,搓脚心,帮助肾气恢复。
5、《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心胸内关摩,头脑涌泉搓。
6、脉弦细,太在意细节东西,针尖一样大小的事,别老惦记在心上,对身体不好。
7、《内经》说“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乃致和平”百病皆生于气,气血能够调和,百病不治而愈。
8、在人身体,肠道的浊气要下降为地,清阳要上升为天,中间脾胃气机要斡旋起来,像一个枢纽一样。
9、腰椎间盘突出症:杜仲25g、桑寄生20g、川续断30g、五加皮15g、火麻仁20g、鸡矢藤40g、金荞麦40g、红藤15g、黄芪30g、当归尾20g、桂枝15g、白芍20g、生姜15g、大枣5枚、炙甘草10g、葛根30g、牡蛎20g、猪鞭3条,5剂。
杜仲、寄生、川断、五加皮,补腰府肾精,火麻仁、鸡矢藤、金荞麦、红藤,通前面肠腑。
凡治疗腰肾问题,都必须兼顾到这个前后思想。
这前后是一个杠杆,前面的肠腑向下通畅,后面的肾精就能向上荣养,形成圆圈循环。
所以说治肾不忘治肠,治肠不忘治肾。
红藤能把肠积通开,鸡矢藤能把肠积化开。
桂枝汤加葛根作为向上升清阳之用,再用牡蛎作为向下降浊阴之用。
用药要符合人体气机,不能一味过亢。
《黄帝内经》说:“亢为害,承乃治。
”治疗腰椎键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往往都会加入民间一味良药,这也是草医郎中传给老师的,叫做猪鞭。
交代病人要节房劳,凡是治疗筋骨疾病,都要节制房事。
因为中医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要想筋骨长得快,恢复得好,没有后遗症,一百天内是不能同房手淫的。
10、药不对证满船装,药若对证一碗汤11、常治的痘疮,病人正气足时,可以用宣发透出来,也可以用泻肺热,从肠腑排出来,这是痘疮初起的治法。
可如果顽固的痘疮,或者是痘疮治疗后期的收尾工作,往往就不是以祛邪为主,病人表里交攻,阳热炽盛,老师通畅选用防风通圣散的思路。
痘疮后期选用黄芪建中汤的思路。
12、鸡蛋乃大发之物,粘滞生痰湿,会让血脉走动不利,不利于痤疮治疗。
13、胆为少阳春生之气,春天为温和生发的季节。
所以冬天的大寒,以及夏天的大热,都不利于胆气的疏泄通畅。
故水果、冰冻、冷饮、凉茶,这些寒冷的食物都是伤胆的。
反过来,鸡蛋、鸡肉、肥肉、西餐、烧烤,这些燥热粘腻的食物,也是伤胆的。
14、脉象,关部郁得打团,必有不能释怀之事。
心胸内关摩,手上整条心包经都需要拍拍。
痧出而无突起状,一般为血瘀为主,而痧出突起如豆,则是气滞为主15、苏梗这味药很好。
既能行气宽中,也可以降胃浊。
病人肝胃不和,肝气不疏胃逆不降的用上这药很好。
碰到打呃,胸闷堵得慌,舌苔白腻或有白痰的,用苏梗款中下气16、可以理气又可降气的药,比如降香、沉香、川楝子、苏梗等。
17、打呼噜痰重的人,决不能碰水果绿茶,寒凉之物只会让痰湿更加难清除。
18、熬夜本来就伤肾,还经常上网,用眼过度。
伤肝血,又盗用肾精。
气血怎么上得了头发去呢?都在眼睛这里截断了,肝血肾精都给电脑吸干了。
19、运动就是一个阳升阴降的过程,你动起来,阳气往上升,然后心静下去,浊邪就往下沉。
这样一升一沉,人就健康了。
可你心不能够沉静下来,去运动了,非但不能把浊邪降下去,反而心浮气躁,把身体下半部分的浊气浊水带上来,反倒不妙。
少想事儿,多跺脚,跺到脚底发热,把虚火引下去,眼睛就没那么模糊了。
20、羌活,是一味仙灵之药。
以其气味轻灵,善于宣通游走,它可以在补肾补血的方中,鼓舞气化,引动脾胃清气上达,既使补药不呆滞,又能使外寒内湿宣化。
一般少许用五到十克,取它的流动通达之力。
大量用却容易耗损阳气。
21、用牛膝能引气火血下行。
凡是上半身风火实热、痰瘀、牛膝皆可以引之下行。
22、《神农本草经》说:“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
治疗各类风湿病,重用白术以健脾胃行气机,助脾胃以主肌肉。
一般都用到三十到六十克不等。
死肌?就是肌肉气血循环变差后,出现的各种疮脓,如脸部痘疮,腰部死血。
顽固性腰痛,久不愈,也可理解为腰间有死血死肌,阻碍气血不能流通。
苍白术连用,且重用。
《医学实在易》说:“白术能利腰脐之死血,凡腰痛诸药乏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它药,一服入神。
”常年习惯性便秘的病人,服用很多导下的药,导致胃肠动力更差,造成顽固性的耐药体质。
这时往往重用生白术,既治标也治本。
白术健运脾气,脾土旺盛,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以中焦升降的小循环,带动周身气血运转的大循环。
23、小儿病一般都离不开麻痘惊疳这四种,麻是麻疹,痘是水痘,惊是惊风或受惊,疳是疳积或食积。
24、关于小孩家教方面的书籍,前面也提到过,有一套是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有四十集,是非常不错的精神食粮,能够在精神层面上防病治病。
25、舌苔白腻且厚的病人,用香薷就可化掉。
这样的病人,往往用平胃散加香薷,白腻的舌苔便退得很快。
表汗赶走外寒,香薷发汗行水,相当到位。
26、车前子小剂量,利小便祛湿,而大剂量却可以润肠通大便排浊。
凡仁皆润27、关脉主中焦,关脉独大独小,都说明中焦有问题。
独大为中焦瘀滞。
28、羌活防风祛风圣药,《药性赋》“僵蚕治诸风之喉痹”,喉科圣药。
凤凰衣,鸡蛋壳内衣,小鸡刚孵出来收集的,治疗咳嗽咽痒,都是上品。
29、老年人心神不足,阴气容易来犯,特别爱梦死人。
30、丹参对于血热或者血脉不通引起的失眠烦躁,是一味良药,活血安神,还带补。
31、肺热上越脉,感到寸脉往鱼际方向冲,明显的还可见跳动,甚至在鱼际肌可以摸到脉动。
32、不能生育者应该注意什么?33、胃火上逆,就会口臭;胆火上蒸,头皮会发油,容易掉发。
黄连温胆汤,治疗胃气上逆的口臭泛酸,失眠奇效。
3034、咽喉痒,干咳3天,雪梨膏。
35、寸脉上越,关脉郁住,代表心肝消耗气血太过,入不敷出。
36、“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营养太富足,精细,肥美,足以让身体长出许多疔疮来37、猪蹄熬花生,助妇人通乳,这就是猪蹄甲具有穿透之性的道理。
它这种穿透,跟穿山甲不同,穿山甲的穿透,是上下左右无处不到的,而猪蹄甲的穿透,这是偏于向下的,以降浊排浊为主。
38、磨牙,排除虫积外,一般都是痰热、上攻于齿,用鲜竹沥水,加些生姜汁,可治疗。
还可以治疗嘴臭,打呼噜,打呼噜就是痰湿上攻阻碍经络。
39、凡心与心包因痰热所困而癫狂中风、语塞难言,心神不安者,用竹沥而效捷。
40、炒薏苡仁,利湿温阳。
41、胡颓子叶治哮喘特效,磨粉,每次一小勺,可以米汤调服。
42、专治膝盖膝筋骨痛专药,伸筋草、透骨草、鹿衔草。
43、肠道血脉不通畅,身体逼汗外出,用通肠法治疗盗汗。
44、过度用眼,抽用肝血肾精,明目地黄丸+火麻仁、艾叶、苦参,排肠浊45、长包块的病,生病期间都不能吃鸡蛋,鱼肉。
越吃越补,把包块越补越大。
46、药物质量好坏主要看其色香味47、学理论要学黄元御,学用药要学郑钦安48、手心红,心中有郁热,烦躁。
栀子豉汤+火麻仁、猪甲,把胸腔之热与肠腑之积往下撤。
再加大黄、附子寒热并用。
49、通瘀煎:蒲黄、五灵脂、郁金、枳实、白术、泽泻、桃仁、赤芍、琥珀,健脾利水,活血化瘀。
各种瘀血怪病。
打粉煎煮,节约,提效。
50、老年养生诀窍“好吃不多吃,吃药不过饱”,老年人气血不足,消化吸收食物也要消耗能量。
50、葛根、黑豆,升清降浊一组对药51、马钱子除了制成丸散药外,泡药酒外用,一点一点在皮肤上就有效。
关节炎有风湿的,一抹上去立马就好。
52、肩周炎,麻黄细辛、桂枝、桑枝、乳香、没药、当归、丹参、马钱子。
马钱子中毒用白糖。
马钱子如散剂,一般不过g,汤剂不溶于水,课用量稍大一些。
三副药用3个马钱子。
不到万不得已,没药把握,不能用马钱子。
马钱子中毒,用白砂糖解。
吃几勺白糖。
53、附子毒用蜂蜜或者甘草。
马钱子炮制,洗净去毛,水煮三沸捞出,外皮刮干净,浸热水,日暮各换汤一次,三昼夜取出,香油煎至纯黑色,擎开其中心微有黄意,火候到。
捞出,温水洗数次。
以油气尽净为度。
54、打呼噜就是痰湿上攻阻碍经络。
55、养肝肾之阴,女用旱莲草,男用桑葚子。
56、二至丸,女贞子采集时以农历十月为佳,这时正值冬至,而旱莲草采集时则以农历五月为佳,正值夏至,故取名为二至丸,交通心肾,治疗各种肝肾阴虚、视物过度引起的身体劳损。
57、无论吃啥最好只吃六七成饱,疾病以减食为药。
58、羌活、防风、白芷、葛根,表风寒之邪于上焦,解除头痛之标。
59、苍术、白术、茯苓、干姜把湿浊之邪从腰间温化出去。
60、60、炒薏苡仁、龙胆草、滑石让湿邪从小便渗利而出。
61、膝关节积水,炒薏苡仁15,牛膝15,木瓜15,甘草,8.62、暖下元,男用阳起石,女用紫石英。
阳虚嘴唇蜕皮的病人,大部分是中下焦元阳不能向上蒸腾,导致皮肤坏死。
常用,附子,龙骨,牡蛎,杜仲,桑寄生,川续断。
63、妇女月经病,大多是小腹受寒引起的,特别是痛经。
治疗以温经散寒。
艾附暖宫丸:艾叶、香附、吴茱萸、肉桂。
续断,暖宫驱寒调经。
黄芪四物汤补气血。
64、紫石英为矿物,能把温热能量重镇下纳,使命门那团温火凝聚于子宫,治疗宫寒众药先导。
65、失眠虽然在心,但是心与小肠表里,心经有热从小肠排走。
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朱砂、丹参调心神。
66、金荞麦、红藤各20g,肠道息肉、癌瘤都可以治疗,是专通下水道的。
67、刷牙出血,吃药无事,阳明胃热,竹茹20g 煎水泡水服用。
常坐电脑过度用眼引起亚出血,枸杞,女贞子泡水服用。
68、咸味伤血管,让血脉走不动。
风湿痹痛、血脉不通,更要少吃盐。
69、长期吃泻火药导致心脉受损,可吃桂枝汤。
70、治疗头痛,升清降浊思路,葛根、白芷把阳明经寒邪往外发,把清阳往上升;大黄、附子,把养命腑浊气往下降,往外涤荡。
71、乳香、没药、白芷、天花粉,治疗痤疮要药。
72、心脏病大便不通,酸枣仁、柏子仁润心肝,火麻仁润小肠。
73、玫瑰花养颜,红花清头面部瘀斑。
74、凡久病,老年病,重病,往往胃气虚弱,不耐重剂,从小量微量开始,少添勤添。
75、桑叶一味,30—50g,煎水,清肝肺火热,凉血止血,治疗白睛出血,效果极好。
76、脾阳被寒凉所伤,水湿化不开,腰部就会粗大。
蜂房、紫石英暖子宫,炒薏苡仁、滑石渗利下焦水湿。
77、逍遥散加枳壳、桔梗、木香,叫“加强版逍遥散”,再加牡丹皮、栀子、淡豆豉,超强版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上冲鱼际,烦躁不得眠。
78、治疗耳鸣头痛,三根葱做药引放到汤剂里面,效果很好,整根都用,不切碎,天地人通用79、风湿腰腿痛,泡酒药方,灵芝180g、天麻80g、蜈蚣10条、黄芪60g、红参50g、乌梢蛇80g、虎杖40g、红花30g、鹿茸25g、木瓜50g、远志50g、枸杞子8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