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身开挖首件施工总结

合集下载

蕉坑岭隧道首件开挖工程总结

蕉坑岭隧道首件开挖工程总结

省道304线沙县官庄至金沙园段公路工程C标蕉坑岭1#隧道隧道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总结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省道304线沙县官庄至金沙园段公路工程C标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三月十九日隧道洞身开挖首件工程分析总结2011年3月18日11时至14时,蕉坑岭1#隧道K10+828—K10+827.3洞身开挖施工,拉开了C标段隧道洞身开挖施工的帷幕。

首次隧道洞身开挖成功完成,各项质量检查项目均达到规定要求,为今后的洞身大面积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工程概况蕉坑岭1号隧道位于福建省沙县境内,隧道进口段洞身位于半径为3000米的圆曲线上,洞内圆曲线长度255.4米。

其它均位于直线上。

隧道进口桩号:K7+890;进口设计标高:220.99米;出口桩号:K10+842,出口设计标高:214.881米。

隧道长2952米,采用人字坡,进口端坡度0.41%,出口端纵坡为-0.94%。

变坡点桩号k9+380。

本标段只承建k9+359至出口段(k10+842),隧道出口采用削竹式洞门内接14m明洞,采用超前大管棚辅助进洞。

本标段该隧道Ⅴ级围岩68m,Ⅳ级围岩130m,Ⅲ级围岩970m,Ⅱ级围岩301m。

洞口围岩为碎石状强风化-中风化石英云母片石。

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坡体现状整体稳定。

洞口边坡高10m,坡体主要为坡积粉质土(含少量角砾)及强风化岩,结构较松散,开挖后稳定性较差。

坡体主要为残积粘性土和强风化岩,厚度大,洞口该段岩体呈碎裂,节裂隙极发育。

隧道洞身围岩以微风化混合混合花岗岩、石英云母片石为主,属较硬-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在k9+840处有一段裂带长72米,宽2m,岩体较破碎。

本工程明洞长14m,V级围岩68m,IV级围岩130m,III级围岩970m,II级围岩301m,隧道开挖方量143922.6m3。

二、本分项工程的详细施工进度计划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4月10日计划完工日期:2012年6月10日三、施工方案CD法施工,在开挖断面中部设置临时隔墙实现化大为小,分步开挖,步步封闭成环,以环环相套形成初期支护。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总结范文一、前期准备在隧道洞口工程施工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工程地点进行了详细的勘察,了解了地质条件、地形特点和周边环境,确定了最适合的施工方案。

同时,我们还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洞口挖掘隧道洞口工程的第一步是进行洞口的挖掘工作。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和掘进机,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挖掘作业。

在挖掘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了安全规定,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我们还对挖掘出来的土石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洞口支护在洞口挖掘完成之后,我们进行了洞口的支护工作。

在支护过程中,我们选择了适合的支护材料和技术,确保了洞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对支护工程进行了严格的监测和检测,确保了支护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支护完成之后,我们还进行了洞口的清理和修整工作,确保了洞口的美观和整洁。

四、洞口装修在洞口支护完成之后,我们进行了洞口的装修工作。

我们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合适的装修材料和技术,确保了装修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装修过程中,我们注重细节和品质,确保了洞口的整体风格和氛围。

同时,我们还对装修工程进行了严格的验收和检测,确保了装修工程的合格性和可靠性。

五、施工总结通过本次隧道洞口工程的施工,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成果。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质量和安全,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工程管理方面,我们严格执行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确保了施工的有序进行。

通过这次施工,我们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今后的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严谨细致地进行。

只有在严格遵守规范和标准,注重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隧道开挖支护首件总结

隧道开挖支护首件总结

隧道开挖支护首件总结隧道工程建设是现代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完成隧道开挖支护工作,是关乎隧道工程建设和隧道使用安全的重要问题。

隧道开挖支护的首件工作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支护首件的定义、支护首件的种类、支护首件的设计原则、支护首件的施工工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支护首件的定义支护首件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开挖隧道时,首先进行的支护工作。

支护首件负责支撑土体围护件,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周期的缩短,同时也保证了隧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支护首件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之后的隧道开挖支护工序和隧道的安全性。

二、支护首件的种类支护首件有很多种类,根据施工现场和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锚喷支护首件、钢筋混凝土支护首件、预制装配式支护首件、拱形钢支护首件。

其中,锚喷支护首件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支护首件,其主要由锚杆、喷浆、钢筋组成,支护效果好、施工快捷、成本相对较低,是大多数隧道施工现场的选择。

三、支护首件的设计原则支护首件的设计原则是根据施工现场所在的地质条件、设计规定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其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要符合规定的荷载能力、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具有防水防渗的功能、高强度、耐久、抗风化和抗冻性好、具有良好的粘着性、具有一定的柔性等。

四、支护首件的施工工作在支护首件的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认真查看设计图纸,确定支护首件的位置和规格,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测量、材料验收等工作,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清理现场、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进行锚杆钻孔、钢筋加工等工序,最后进行喷浆施工和钢筋绑扎、安装工作等。

总体而言,支护首件是隧道开挖支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和施工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隧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支护首件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现场的情况,依据设计原则,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设计和施工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18、平箐一号隧道洞身开挖首件总结

18、平箐一号隧道洞身开挖首件总结

技术交底施工单位: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编号:LL02-18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建设项目六盘水至六枝高速公路YK50+765~YK50+830洞身开挖(首件)总结报告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六六高速公路第2合同段项目部年月日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总结一、工程概况平箐一号隧道右幅位于水城县平箐村西南,进口位于茨冲火车站附近,进、出口附近均有公路,交通条件较好,采用电光照明,机械通风。

起点桩号:YK50+745,终点桩号:YK51+970。

该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右幅全长为1225m,单个隧道净宽10. 25m,净高5. 0m,隧道最大埋深182. 43米,六盘水端洞门型式均为削竹式,六枝端洞门型式均为削竹式。

隧道右线平面设计为940.043m直线接177.785m A-530的缓和曲线接107.172m R=1580m 的圆曲线,纵面设坡率为0.5%、-1.7%的人字坡。

二、工程数量YK50+765~YK50+830段属于Ⅴ级围岩,共65米,衬砌类型采用S-Va65米,其中辅助支护类型有大管棚40米,超前小导管12排共25米。

开挖(硬土):6591㎥。

三、计划工期该段洞身开挖计划于2013年3月01日开工,至2013年4月11日完工。

四、洞身开挖施工工艺及基本要求(一)施工准备全线已完成导线点、水准点测量数据的复测 并在隧道进口附近增设了导线点与水准基点,施工时直接由临近导线点引入洞内。

(二)施工工艺:1.本隧道该段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具体步骤:2.此方法是以“环形导坑开挖预留核心土”为基本模式,分上、下二个台阶六个开挖面,上、下二个台阶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隧道施工方法。

上部台阶用环形开挖的方式开挖四周,预留中部核心土,在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开挖上断面核心土下断面采用分段跳槽开挖,初支双侧交错落底,避免上断面两侧同时悬空,单侧每次落底长度视围岩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不大于3米;开挖后及时施作相应的初期支护,待全断面开挖完成后及时施作仰拱,并进行仰拱回填,然后整体模筑二次衬砌(三) 开挖爆破出渣1、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结合围岩实际情况,为减轻开挖施工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开挖面的稳定,Ⅴ级围岩浅埋段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

首件隧道洞身开挖总结

首件隧道洞身开挖总结

首件隧道洞身开挖总结彭武高速公路C12合同段隧道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工程施工概况我项目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望江寺隧道右线YK33+370~YK33+350作为首件工程,开挖土石方数量为950.4立方米。

二、施工机具及人员1、机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出产国数量(台)额定功率或吨位(千瓦/台)产量(h/t)购进日期装载机ZL50C 中国 1 154KW 3 m3/斗2006 混凝土输送车中国 2 208KW 4 m3/车2005 混凝土拌合站HXS500 中国 2 121KW 50 m3/h 2005 发电机100KW 中国 3 100KW、15KW 备用2005 自卸卡车中国 4 5KW 2004 风动凿岩机YT-28 福州18 2002 台式钻床Z4125B 上海 2 2002 柴油空压机12M3 郑州 4 2002 挖掘机W 重庆 1 20022、劳动力投入总数对于首件工程施工我公司施工难度、技术复杂的特点、我段在人员配置上特为严谨,由从事多年隧道施工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组建项目经理部,下设总工办、工程科、试验室、财务科、安全办、综合办、机料科等各科室,均配备专业人员,施工现场主要人员安排现场施工负责人:游天国现场技术负责人:于海杰现场技术员:龙远树质量检验负责人:周非凡材料员:林兵电工:庸世建现场试验员:杨显银三、施工工序V级围岩地段采用中壁法施工,顺序是左导坑超前右导坑10m。

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超前小导管,在小导管的支护下,开挖左侧上导坑。

2、正洞拱部及中壁初喷C20砼,正洞拱部打入径向系统锚杆,挂钢架网;中壁设置局部锚杆;正洞拱部及中壁架立钢架,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3、开挖左侧下台阶4、正洞边墙及中壁初喷C20砼;正洞边墙打入径向系统锚杆,挂钢架网;中壁设置局部锚杆;正洞拱部及中壁接长钢架,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5、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在小导管的支护下,开挖右侧上导坑。

隧道洞口工程首件施工总结

隧道洞口工程首件施工总结

中山至阳春高速公路开平至阳春段TJ03施工段凤凰山隧道洞口套拱、大管棚施工首件工程总结中交路建开春高速公路总承包部TJ03施工段项目部年月日目录1. 首件工程概况 (1)2. 首件施工准备情况 (1)2.1.人员准备情况 (1)2.2.机械准备情况 (2)2.3.原材准备情况 (2)2.4.技术方案准备情况 (2)2.5.施工场地准备情况 (4)3. 主要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总结 (4)3.1.截水沟施工 (4)3.2.边坡、仰坡施工 (4)3.2.1. 边、仰坡开挖 (4)3.2.2. 边、仰坡防护 (4)3.3.套拱施工 (6)3.3.1. 套拱设计构造 (6)3.3.2. 套拱施工步骤 (6)3.4.超前大管棚施工 (8)3.4.1. 大管棚设计参数 (8)3.4.2. 大管棚施工步骤 (9)4. 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及针对性措施 (11)4.1.安全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4.2.质量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4.3.其他问题 (13)5. 推广的意义及建议 (13)凤凰山隧道洞口套拱、大管棚施工首件工程总结——凤凰山隧道左线出口施工总结为确保凤凰山隧道的套拱、管棚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技术标准要求,我施工段于2018年10月31日完成了本隧道左线出口套拱、管棚(ZK30+332-ZK30+302)首件工程施工,并在施工中对个工序进行了控制及检测,其结果基本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现将具体施工过程总结如下:1.首件工程概况凤凰山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29+080~ZK30+360,总长1280m,其中左线进口明暗交界里程桩号为ZK29+095,进口端明洞长15m;左线出口明暗交界里程桩号为ZK30+330,出口端明洞长30m。

右线隧道起讫桩号K29+110~K30+373m,总长1263m,其中右线进口明暗交界里程桩号为K29+125,进口端明洞长15m;右线出口明暗交界里程桩号为K30+358,出口端明洞总长15m,其中偏压明洞长5m。

隧道洞口开挖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隧道洞口开挖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河北省张承高速承德段TJ5标三道泉子隧道洞口开挖首件总结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张承高速承德段TJ5合同2013年6月三道泉子隧道洞口开挖首件总结报告一、工程简介:本标段位于承德市丰宁县小坝子乡境内,起讫桩号K164+950-K168+050,全长3.1km。

采用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上下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100km/h。

三道泉子隧道承德端位于丰宁县小坝子乡三道泉子村,三道泉子隧道张家口端位于丰宁县小坝子乡半沟组。

起讫桩号左洞为L3K165+584~L3K167+452,全长1868m,纵坡为-1.85%,右洞为K165+584~K167+474全长1890 m,纵坡为-1.85%。

为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后总结施工”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筹建处下达的“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目标实施首件工程,以三道泉子隧道L3K167+440~L3K167+452洞口开挖为首件工程,该首件工程挖方2884.8 m³。

二、施工目标与首件目的1、质量目标:本工程首件质量目标是创优质工程,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综合评分达98分以上,中间交验一次通过;争创标杆工程;2、安全目标:无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

3、环保目标: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落实环保。

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控制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确保沿线景观不受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环境。

4、首件目的:通过洞口开挖的施工,取得相关的技术参数,确定拟定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洞口开挖总结相关经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定劳动力、机械设备等的最佳组合,以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剩余3个洞口开挖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确定最优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

三、首件工程准备及施工情况1、熟悉施工图,编制了洞口开挖首件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我标段首件洞身开挖选定隧道左幅ZK89+834~ZK89+837段,围岩级别为Ⅴ级加强,主要为坡残积粉质粘土、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局部夹少量炭质泥岩、炭质粉砂岩,稳定性差。

地下水类型以裂隙水为主,隧址位于河流侵蚀基准面以上,涌水量小,雨季潮湿或滴水。

根据招标文件、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编制了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在得到驻地办和总监办的批复后,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洞身开挖方案进行了首段洞身开挖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过程现场值班,做好了相关记录,做为施工总结的编制依据,在经过整理分析后,可做为以后洞身开挖施工参考依据,基本达到进行首段洞身开挖施工的重要意义。

二、施工人员情况首件洞身开挖工程主要人员分工明细表三、施工机械设备四、施工过程1、核实地形(1)已在施工前对图纸、资料及隧道所处的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钻探图表、湛江位置和其它相关工程的情况进行核对。

(2)调查了核实水、电、交通运输及通讯设施可资利用的情况,当地生产、生活、劳动力可以供应的情况.(3)调查收集当地气象、水文资料。

2、施工放样洞身开挖前对隧道仰坡布设好沉降控制点,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已经批复。

3、洞身开挖3.1开挖方法进口段V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开挖方法及各个开挖工作面错开间距见下图双侧壁导坑共分6个区域,错开施工。

先施工1号区域,当进尺大于10m后,在施工2号区域,当2号区域与1号区域间距小于10m时,停止施工2号区域,继续进行1号区域的开挖,1号2号区域交替进行.当2号区域与3号区域间距小于10m时,停止施工3号区域,进行2号区域的开挖。

各个部位间距错开10m,如遇到围岩类别变化,并根据围岩监控量测情况及施工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确定合理间距,保证安全。

3.2围岩监控量测拱顶下沉、周边位移测点一般设在同一断面,间距按10m布设,量测断面间距、测线布置见下图Ⅴ级围岩拱顶下沉、周边位移量测测线布置图3.3开挖一般规定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
洞身开挖
首件工程评价报告
江西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LJ-2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六月十五日
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首件工程认可证书
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总结
一.工程概况
花盖梁隧道左线出口ZK106+496-ZK106+499段洞身开挖作为此隧道的首件工程,此段属于V围岩浅埋段,全长3 m,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1.25米(0.75m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1.50m右侧侧向宽度+1.00m检修道),隧道按喷锚构筑法技术要求设计,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洞口段围岩超前支护采用超前管棚周壁预注浆支护,初级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架支撑配合喷射砼形成整体;洞口加强段采用单侧壁导坑开挖法施工;
二:施工目的
延吴高速公路LJ-24合同段花盖梁隧道项目短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出现问题后很难处理,为确保隧道工程质量,根据《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我项目部进行了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施工(ZK106+496-ZK106+499,该段洞身开挖于2010年03月24日开始施工,本着“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对首件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工艺,建立样板工程,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通过首件工程施工达到以下目的:
(1).施工组织检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定人员、机械之间的最佳组合。

(2).收集数据:由首件工程确定在此施工工艺下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方法。

总结出的技术参数作为指导大批量施工控制的依据。

三.首件工程总结
目前,ZK106+496-ZK106+499段洞身开挖首件工程已经完成,试验总结如下:
(一)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地质和气象水文条件,编制了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前场地准备
施工前对所需场地进行清障,整平压实,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地进行临时硬化,加工做好排水设施。

2.人员组合
3、机械组合
4.原材料
(1)水泥——采用秦岭水泥厂P.O42.5R强度等级普硅水泥。

(2)砂——采用灞河中粗砂。

(3)碎石——采用铜川生产的(4.75-9.5mm)碎石。

(4)钢材——采用八大钢厂生产的钢材,保证优质产品。

5、砼配合比严格执行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

6、初期支护前,钢筋等原材及焊接件的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二).施工工艺
V级围岩分布在洞口浅埋部位,围岩稳定性很差,为确保进洞安全,在拱部开挖轮廓线外打设超前大管棚,进行超前预注浆加固,在大管棚超前支护下采用单侧壁导坑开挖,该段围岩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小断面,短进尺,强(紧)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

洞口V级围岩段结合护拱一次打入长度30m的φ108超前大管棚。

在大管棚超前预注浆支护下,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

1.单侧壁导坑法施工顺序
①施作左侧上半断面拱部超前支护→②开挖左侧上半断面土方→③施作左侧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④开挖左侧下半断
面土方→⑤施作左侧下半断面初期支护和接长临时支护→⑥施作右
侧导坑同①、②、③、④、⑤工序→⑦拆除临时支护、开挖仰拱→⑧浇注仰拱及填充→⑨浇注二次衬砌→⑩连续循环。

2.施工方法:
隧道洞口加强段、V级围岩浅埋段采用单侧壁导坑开挖施工及CD 法。

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2.1 CD法施工工艺
CD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2 CD法施工工序说明
CD法施工工序见图2。

㈠、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超前钢花管及导坑侧壁Ф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

⑵人力配合机械开挖①部,高约为2.0m,宽约为5m。

⑶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装径向锚杆及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②部,人工整修表面。

⑵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⑶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

⑷钻设径向锚杆并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③部,人工整修表面,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㈣、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④部,人工整修表面,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⑤部。

⑵接长I18临时钢架至隧底,底部垫槽钢。

㈥、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

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Ⅵ部边墙基础与仰拱。

㈦、利用仰拱栈桥灌筑仰拱填充○Ⅵ部至设计高度。

㈧、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Ⅷ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
架)0.8m 土
中壁(C D )法施工工序平面示意图
说明:本图尺寸除钢筋尺寸以m m 计外,余均以c m 计。

中壁(C D )法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图2 C D 法施工工序图
2.3 CD法施工控制要点
⑴上导坑①、③部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
0.8m),
下导坑②、④部的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但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1.5~1.6m)。

⑵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⑶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三).隧道监控量测
1.现场监控量测的意义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量测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对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施工方法做出修正,可以达到安全、快速的施工目的。

监控量测也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2.量测的内容与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按JTJ042的规定和图纸要求,确定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通常情况的必测项目为: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等。

其他为选测项目。

2.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

洞内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

2.2周边位移量测:量测坑道断面的收敛情况,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以及底板鼓起。

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断面的间距为:Ⅳ类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

围岩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拱顶下
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

当发生较大涌水时,Ⅱ、Ⅲ类围岩量测断面的间距应缩小至5~10m。

量测频率如下表:
2.3地表下沉量测
①根据图纸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观测点,地表下沉观测点按普通水准基点埋设。

并在预计破裂面以外3~4倍洞径处设水准基点,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测点的下沉量。

地表下沉桩的布置宽度应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埋深和隧道开挖宽度而定,断面最外侧的观测点,至少应布置在距预计破裂面以外1倍隧道开挖宽度之处。

地表下沉观测桩的间距隧道中线每侧100m范围内不大于5~10m,其余部位可加大至20~30m。

②量测频率:当开挖工作面到达所布置的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后,量测频率与净空位移量测相同。

当开挖工作面未到达所布置的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前,按下表确定量测频率: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各观测点,至少应在开挖工作面到达前18m 埋设完毕,并获得初始数据。

2.4围岩松弛范围量测:可采用弹性波法或位移法。

.
2.5当围岩条件差、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破损变形较大时,应进行支护结构内的应力及接触应力量测。

2.6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停止量测作业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3.数据处理和应用
3.1及时将各项量测情况填入记录中,根据量测结果绘制各种相关曲线或图表,按规定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3.2当量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采取任何措施都应获得批准。

3.3埋设量测元件情况和量测资料,均整理清楚报监理工程师核查,并作为竣工交验资料的一部分。

3.4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小于下表所列。

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表列数值,或者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3.5根据量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变形管理等级,据以指导施工。

变形管理等级见下表:
注:U
0:实测变形值 U
n
:允许变形值
四、小结
总体来说,洞身开挖首件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组织合理得当,开挖断面符合要求,各项检测数据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