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报告

2024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报告

04
科技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推动 产业升级,提高 生产效率
5G技术:加速信 息传输,促进物 联网发展
区块链:保障数 据安全,推动金 融创新
量子计算:提高 计算能力,推动 科学研究
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传统产业面临挑战: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技术创新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案例: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结论:技术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投资政策:各国的投资政策也会影响全球经济,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贸易发展状况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区域贸易协定增多,推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绿色贸易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跨国企业动态
跨国企业全球布局调整 跨国企业投资策略变化 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风险因素:预计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形势、贸易 摩擦、地缘政治风险等
政策走向及影响
财政政策:预计将保持积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货币政策:预计将保持稳健,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产业政策:预计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区域政策:预计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行业发展趋势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 减少资源浪 费,提高资
源利用率
可持续发展模 式:兼顾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 护,实现长期
稳定发展
案例分析:某 企业通过循环 经济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成功
经验
政策建议:政 府在循环经济 与可持续发展 方面的政策支 持和引导措施
企业环保责任与行动
环保法规: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污染排放 绿色生产:采用绿色生产工艺,降低资源消耗 环保投资:增加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水平 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环保创新:研发环保技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供应链,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2023年中国利率政策动向分析

2023年中国利率政策动向分析

2023年中国利率政策动向分析2023年中国利率政策动向分析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市场利率的形成等方面。

利率的高低和稳定与否可以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消费贷款以及个人储蓄等方面,因此,对于利率政策的动向和走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利率政策的动向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未来的发展和趋势进行展望。

一、2022年中国利率政策回顾在2022年,中国的利率政策整体趋于稳定。

2022年初,中国央行曾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旨在增加银行的流动性,以缓解资金供应的压力。

然而,就在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不久,面临着通胀风险的威胁,央行又开始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预期。

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放缓,政府降息政策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

综合来看,2022年中国的利率政策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也根据经济形势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二、2023年中国利率政策展望在经济形势平稳发展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中国的利率政策将以稳定为主,但也不排除因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而进行一定的调整。

具体展望如下:1. 经济增长稳定: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稳定,且有望出现一定的回升。

因此,央行可能会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此时,利率政策预计将以维持适度的利率水平为主,以使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好地进行投资和消费。

2. 通胀压力增加:随着经济的复苏,通胀预期可能会增加。

为了控制通胀风险,央行可能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以抑制价格上涨。

这可能会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和储蓄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外部经济环境:中国的利率政策往往受到国际利率市场的影响。

如果国际利率上升,中国央行可能会相应提高利率,以避免资本外流和保持人民币的稳定。

反之,如果国际利率下降,央行有可能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

4. 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1. GDP2.均衡产出3.资本积累的“黄⾦率⽔平”4.流动性偏好5.通货膨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D.⼯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中,()不是要素收⼊。

A.总统薪⽔;B.股息;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D.银⾏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个家庭当其收⼊为零时,消费⽀出为2000元;⽽当其收⼊为6000时,其消费⽀出为6000元。

在图形上,消费和收⼊之间成⼀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10 000元,根据⽣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C. 以T年起⾄⽣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额均匀地⽤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平状,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是().A.投资在很⼤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常以⾄于影响投资;C.政府开⽀代替投资,⽽政府开⽀波动剧烈;D.利率⽔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A.右移10单位;B.左移10单位;C.右移40单位;D.左移40单位.8.中央银⾏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保存储备;C. 发⾏货币;D. 为政府赚钱9.利率和收⼊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LM曲线的左上⽅的区域中,则表⽰().A.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B.投资⼩于储蓄,且货币供给⼩于货币需求;C.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D.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挤出效应().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利率,从⽽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出;B.对私⼈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部门可⽀配收⼊和⽀出的下降;;C. 政府⽀出增加使利率提⾼,从⽽挤出了私⼈部门的⽀出;D.政府⽀出的下降导致消费⽀出的下降。

2021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新政策]

2021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新政策]

2021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新政策]北京时间4月18日21点,XXX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强劲,同时风险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小觑。

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5%,2021年达到3.6%,略高于2021年10月预期数据。

报告显示,由于2021年第四季度世界经济增速强劲且有望保持,2021和2021两年的经济前景较2021年更为乐观。

尤其2021年下半年较强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情绪刺激了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XXX表示:“由于商品价格的上涨,发达经济体的总体通货膨胀率将持续上涨,但核心通货膨胀率仍处于较低迷状态。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体通货膨胀率有所回升。

只有少数国家由于2021年和2021年初的货币极速贬值,通货膨胀率仍将继续下滑。

”中国今年增速预期为6.6%,2021年增速为6.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增长率为 4.5%,略低于16年10月预测的4.6%,2021年的增长率预计将增至4.8%。

报告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总体将有明显回升。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宏观经济压力将有所减少,以中国为主的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将加速增长。

中国经济未来两年增速强劲,今年增速预期为 6.6%,高于16年10月展望的6.2%,2021年的增速预期为6.2%。

XXX表示,中国内部的政策支持有效的提高了经济发展,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关注。

中国也连续着手办理需求再均衡和工业产能过剩两大经济问题。

不过,中国经济依然过火依赖于刺激性政策带来的高速增长和快速的信贷扩张,且中国内部金融体系依旧复杂,不透明。

近几个月来,随着全球利率上升,收益差距减少,中国内部有明显资本外流回归趋势,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预期。

然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施展阐发较为纷歧。

印度由于汇率骤跌,堕入较大危急,经济增长将有所减缓,预计增长率为7.2%,较16年10月展望的7.6%有所降落,2021年增速升高至7.7%。

加息、降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加息、降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加息、降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利率是市场经济国家执行的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变动既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发展趋势及结果。

利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因此利率的变动,又将影响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等等。

今后,我国经济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利率水平逐渐下降或上升,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降息、加息对我国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降息的结束,加息周期的到来,给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变化,经济市场前景仍有带关注。

本文阐述了加息、降息的涵义、内容、作用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正确调节利率变动对经济带来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加息降息我国经济影响对策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利率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现代经济中利率是联系金融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因而历来被各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发展的10年中我国利率基于不同时期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特点鲜明的两轮利率大调整。

1996-2002年,通过连续八次降息,以及随后新的加息通道的形成,其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含义值得研究,尤其是对利率变动对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的分析,研究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并体会其中的政策含义及目的,更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全面的借鉴。

一、加息、降息的概述(一)加息、降息的涵义及内容利率作为一个国家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其升降变动自然牵动着经济市场的方方面面。

加息、降息都是央行行政性地人为地对货币币值的重新调整。

加息是对现行的某种或某些利息率进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做出的举措。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货币政策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调节货币供求关系,并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同时也是长期的、累积性的。

货币政策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当物价上涨得过快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而通货紧缩则会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劳动者的工资和职业前途受到威胁,从而加重社会就业压力。

宏观经济主要的运行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就业率。

货币政策影响这些指标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市场的运行。

当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调低时,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降,这将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借贷投资,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相应的,内外需求的增加则会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当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调高时,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会上升,这将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意愿,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相应的,内外需求的降低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

当然,实际上货币政策使用的手段则复杂得多,主要包括直接限制银行贷款、购买政府债券等多种手段。

尽管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控经济运行,但目前经济学家存在着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该独立的争论。

有观点认为,政府在货币政策制定上需要更多地考虑就业问题,除了将通货膨胀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政府也应该更关注失业率的高低。

因为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失业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不是通胀或汇率等问题。

因此,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当放宽财政政策和通货膨胀序列,可以更好地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同时,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时滞性。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贸易依存度高的环境下,国际形势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显著。

很多外国企业将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论利率变动对我国国民经济地影响(初稿子)

论利率变动对我国国民经济地影响(初稿子)

某某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利率变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摘要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按百分比表示。

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也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

在经济学理论中,利率的上下变动,通过一定的传导途径,会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利率是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力的手段,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对我国经济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收缩和扩X,从而来有规律的进展调整,在不同的经济开展的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利率在经济开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使得宏观经济均衡,还提高了微观经济效率,以与在利益的分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开展,经济的进步,金融体制的逐渐完善,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将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得到表现,各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关理论也将越来越完善。

关键词:利率变动;国民经济;货币政策;影响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 toChina’s National EconomyABSTRACTInterest rate and interest rate, that ratio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amount of interest and principal, according to percentage. The interest rate is an important macroeconomic variable, one of the main tools and monetary policy. In economic theory, the interest rate fluctuation, through the pathway,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interest rate is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a powerful,means, plays an important economic lever effect,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thus to regularly adjust, in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iod, plays a different rol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interest rat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not only makes the macroeconomic balance, but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icro economy, and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distribu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gress of economy, the financial system gradually perfect, the economic impact of interest rates will be reflected in more and more aspects of research in various fields, more and more, related theory will bee more perfect.Keywords: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 National Economy; Monetary Policy; Influence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2)1.3 本文的主体结构 (3)2 利率与投资的关系 (5)2.1 利率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5)2.2 利率与货币市场的关系 (7)2.3 本章小结 (8)3 利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 (9)3.1 利率与汇率 (9)3.2 三元悖论 (10)3.3 利率通过汇率影响进出口的传导路径 (11)3.4 本章小结 (12)4 利率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13)4.1 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 (13)4.2 利率对物价的影响 (14)4.3 储蓄率、物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6)4.4 本章小结 (17)5 结论 (18)5.1 结论 (18)5.2 建议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 绪论1.1 研究问题的提出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以与随后欧洲爆发的债务危机,给21世纪初期的全球经济画上了浓重的阴影,也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造成了重要影响。

宏观经济学投资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投资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投资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用货币购物生产资料和其他生产要素,以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能量。

投资在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则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与利率及资本边际效率的关系。

1. 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学中,利率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率指的是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付出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一般来说,利率越低,企业进行生产和投资的成本就越低,借贷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从而刺激企业增加投资。

相反,利率上升则会使得企业的借贷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进行投资的积极性。

2. 资本边际效率对投资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对产出的额外贡献,也可以理解为单位资本的边际产出。

在宏观经济中,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

当资本边际效率较高时,企业将会更愿意进行投资,因为单位资本增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较多,投资更能够得到回报。

相反,当资本边际效率较低时,企业将会对投资持谨慎态度,因为单位资本增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有限,投资回报不明显。

3. 利率、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的综合影响在实际经济中,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往往会共同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

当利率较低而资本边际效率较高时,企业将更倾向于进行投资,因为借贷成本低且单位资本增加能够带来更多的产出增加,投资回报较高。

相反,当利率较高而资本边际效率较低时,企业将更谨慎对待投资,因为借贷成本高且单位资本增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有限,投资回报较低。

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对于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利率政策,以影响企业的借贷成本和投资意愿。

企业也需要根据资本边际效率来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以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利率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银行加息利率上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信贷,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外贸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得出利率上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cpi同比涨幅高;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致使信贷需求有所放缓;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紧缩货币政策使pmi开始不断回落;出口增速放缓,进口规模下滑,贸易顺差增大;财政收入增幅较高。

关键词:紧缩货币政策 cpi 贸易顺差我国经济2011年下半年面临最主要的挑战是关于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收缩流动性会对一些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经营带来压力。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它会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增长,因为加息,包括货币政策趋于稳健,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收缩流动性、控制物价,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紧缩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一)对居民消费价格cpi的影响由表1可知:2011年6月cpi同比上涨6.4%,食品价格上涨6.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

加息主要针对负利率,cpi的下行将使负利率水平收窄,6月cpi达到6.4%,创全年新高。

若不加息负利率水平达到-3.15%,创自2008年6月以来新低。

负利率已经严重影响到普通居民的储蓄收入,cpi创下年内高点的情况下,加息成为缓解负利率和社会矛盾的手段。

而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下降,若新增因素对cpi推动能力不强,负利率水平将在下半年逐步缩小。

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是使中低收入者的实际利益受损,促使高收入者减少银行储蓄,加大对房地产等收益较高资产的投资,进一步推升资产价格,进而增强公众通胀预期和推高物价;二是负利率意味着借贷成本较低,促使投资快速增长,拉升投资品价格;三是负利率使居民和企业储蓄存款活期化倾向明显,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对价格上涨产生较大影响。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但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正向宏观调控预定的方向发展,但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面临的风险因素仍然较多,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

未来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

(二)对信贷的影响在强力的货币政策之下,2011年5月份m1、m2增速延续下行趋势,信贷新增规模也低于预期。

银行加息,准备金率上调,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以及监管新规的准备实施,抑制信贷供给。

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也会导致信贷需求放缓。

到了6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6339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这显示出在多重政策约束下,信贷投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信贷政策的持续收紧之下,中小企业目前国内经济体的流动性存在明显的“二元分化”,大型的国有企业和地方平台公司很宽裕,中小企业较紧张,无论提高存准率还是信贷收紧,最终都是从不宽裕的部分拿钱。

由于现行的金融体系相对有利于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如果金融机构不能进行结构性和风险评估机制的改革,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那么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采取的货币政策放松,只能造成信贷资源继续流向国有企业,造成垄断加剧,并形成投资的过度增长。

(三)对pmi影响pmi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2011年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低于上月1.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并创下自2009年3月以来新低。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pmi的连续回落预示着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降低,物价上涨势头减缓。

pmi在50%以上,反映当前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但经济回落态势仍在延续。

当前制造业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市场需求回落进一步加剧,产成品库存呈现上升态势,企业生产积极性受挫。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了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造成交货期延长。

2011年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调,预示未来经济增长率可能继续降低。

主要原因是由于库存调整,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明显降低,原材料库存指数也降低。

这表明基于通胀预期改变的库存调整已经开始,并将影响经济增长回调。

由于库存调整是短期现象,如果仅因此引起经济下行,预计不会很深,也不会持续很久。

关键还要注意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变化趋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更大。

目前看,需求增长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不会深度回调。

央行提高基准利率,是基于我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的大背景而做出的应对,此时,pmi开始不断回落,但又处于50%上方,表明中国经济开始“软着陆”,这将有利于中国央行对抗通胀的努力。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也因此有所减轻,但是实际负利率仍然高达200个基点。

(四)对外贸的影响2011上半年,随着银行不断加息利率上升,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下同)增长25.8%。

2011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顺差449.3亿美元,同比收窄18.2%。

出口增速放缓。

2011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速呈现回落态势,除了以上紧缩货币政策外,还存在以下三个因素导致出口增速放缓。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变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都加剧了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其次,受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优势在减弱;最后,短期内日本大地震造成了部分产品的供应链条断裂,对我国对外贸易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进口规模下滑。

一是受2010年基期的影响,二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迹象明显,进口需求有所回落,三是国际大宗商品延续震荡回落的态势。

同期,出口同比增速继续回落,一是受2010年基期的影响,二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生产状况持续下滑,中小民企经营困难;三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遇阻,新兴市场国家高通胀压力下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外部出口环境恶化。

贸易顺差增大。

顺差增大同时又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开始增大,同时,大量的贸易顺差也带来资本流入的压力,央行也将被迫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以防止货币供应增速过快。

如果贸易顺差仍然继续增大,今年下半年,央行仍将需要继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五)对财政收入影响2011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26.03亿元,增长31.2%。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8918.62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本级收入27957.2亿元,同比增长35.9%。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非税收入6847.39亿元,同比增长44.5%。

2011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

二是价格上涨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增长。

三是特殊增收因素。

四是政策性增收因素。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影响:从2011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情况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6.3%;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5.7%;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9.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长42.8%;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57.7%;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59.9%。

这些支出都是长期欠账、急需加强的项目,支出增长的幅度大多高于财政增幅,说明社会经济的重点环节得到了重点支持。

消极影响:一是当前的财政高增长得益于2009年4万亿元刺激的经济高增长,随着经济增速减缓,再剔除当前价格增长带来的“虚增”成分,未来财政收入是否还能保持高速增长是有疑问的。

二是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是否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改善国民生活状况。

财政收入越是宽松,财政支出越应该把好口子,有所侧重。

要重点投向少数前沿尖端科技和产业,投向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投向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向社保和医疗等欠账领域,支付事业单位改革和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成本等。

总之,对于重要的公共产品、服务和必须支付的改革成本,要趁财政宽裕的时机,“有钱堪投直须投,莫待无钱空搔首”。

而对于大量竞争性产品领域,则应尽可能少投或不投。

如果该多投的不多投,该少投的不少投,则民众不仅不能从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中获得切实的好处,反而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失衡,为新一轮过热埋下种子。

三是国家手里的资金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里的资金特别紧。

在当前国家手头宽裕、小企业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减税,即适当减少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譬如,像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国八条”中,有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规定。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一,重视价格型工具对物价的调控作用。

从稳定物价、调整利益分配结构和经济转型的角度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应逐步增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工具的作用,从偏重数量型调控向更多运用价格型调控转变,当前可考虑较大幅度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小幅提高贷款利率,实行不对称的加息政策。

第二,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关注资产价格。

近些年,我国居民投资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资产价格比居民消费价格更易受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关注一般商品价格的同时,更应密切关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要加强利率工具在控制资产价格和流动性中的作用第三,优化投资结构和规模。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优先安排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

第四,选择时机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一是初级资源价格与产成品价格改革协调推进。

二是逐步缩小政府定价商品的范围。

三是深化资源财税制度改革。

四是放宽部分资源垄断领域的市场准入,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让市场成为调节资源型产品供求的基础性手段,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1.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2.张蔚.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3.黄飞鸣.从信用传导途径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财经研究,2002(9)作者简介:樊元(1955-),男,汉族,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分析研究,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