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2课时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我国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良好品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依法行使权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在实际生活中滥用权利或忽视义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良好品质。
4.提高学生在生活中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4.小组竞赛法: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
4.划分学习小组,分配角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正确行使权利?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是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和公民权利义务的关键单元。
本单元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使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三课“公民权利”是本单元的核心课,主要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旨在让学生明白,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能滥用权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公民意识,但对公民权利的理解尚浅,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不清。
本节课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并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认识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
2.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法治观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认识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和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认识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权利》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的主题,本课时的《依法行使权利》是该主题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从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角度,介绍了公民权利的种类、行使权利的原则和方式,以及正确行使权利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学会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的内涵,掌握依法行使权利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种类、行使权利的原则和方式,以及正确行使权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权利的种类、行使权利的原则和方式,以及正确行使权利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内涵和行使权利的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制作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公民权利的相关知识。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公民权利的种类和行使权利的方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权利》是道德与法治八下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以及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的内涵和边界,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权利意识不强,容易侵犯他人权利或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深入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权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2.引导学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提高学生的权利意识。
3.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以及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
2.难点: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的内涵和边界。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场地。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正确行使权利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利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_21

第三课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的意义、增强权利观念、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
2.知识目标:知道权利的行使有界限,学会正确行使和维护公民权利,能依照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能力目标:掌握维权的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权利行使有界限三、教学方法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视频导入《成都“柯基犬”事件》教师设问:思考事件发酵前,如何看待本案中何某某和吴某的行为?学生回答:(板书)第三课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活动二:《成都“柯基犬”事件后续》教师设问:事件发酵后,何某某和吴某是在依法行使权利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是,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活动三:《成都“柯基犬”事件处理情况》教师设问:如果你是办案民警,你会对三人讲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活动四:《成都“柯基犬”事件后续》教师设问:这里的“限度没把握好”是指的什么?学生回答: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1.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活动五:《成都“柯基犬”事件后续》教师设问:为了推动“柯基犬”事件的解决,公安机关告知当事人怎么做?学生回答:协商,调解,诉讼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注意:三种调解的区别。
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
行政调解:是指由我国行政机关主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调解制度,通常称为政府调解。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教案新人教版

六、教学资源
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
七、教学建议
1.在讲解公民权利的含义和种类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预习笔记,展现他们的初步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新知识。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对公民权利的基本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原则和方式。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依法行使权利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五、教学评价
1.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依法行使权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策略和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民权利的含义、种类及其行使方式,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1.公民权利的含义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自由和利益,是公民基本的人权。
-公民权利体现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利益的前提。
3.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提出问题,并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是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单元。
本单元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强调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课“公民权利”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教育文化权利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些权利的含义、内容以及行使权利的要求,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行使权利时,往往因为对权利的理解不深入、不全面,导致权利被侵犯或者滥用权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的含义、内容以及行使权利的要求,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
2.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3.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的含义、内容以及行使权利的要求,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权利的含义和内容。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权利的理解和行使权利的经验。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权利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公民权利》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以及如何依法行使这些权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和行使权利的途径。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于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利,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他们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明确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和行使权利的途径。
2.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公民素质。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明确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和行使权利的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提高他们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呈现教材内容。
3.准备相关法律知识资料,以便学生查阅。
4.准备实践操作材料,如模拟法庭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公民权利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明确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和行使权利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课时依法行
使权利1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能力目标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如图)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活动一:角色扮演
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雷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
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1.思考:(1)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2)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
提示:(1)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2)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
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
(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拓展: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1)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3.总结: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活动三:探讨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好处
201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飞往上海的上海吉祥航空公司HO1252次航班上,因一名四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原计划6点55分起飞的飞机延误至11点59分起飞。
吉祥航空公司对于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的行程深表歉意,并表示,针对当日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1.思考:(1)假如你是这次航班的乘客你会主动维权吗?(2)维护权利时需要遵守程序吗?为什么?
提示:(1)会(或不会)。
(2)需要。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四:探讨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怎么办
(阅读教材第42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1)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2)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提示:(1)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协商。
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了解相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以及下列图片:
3.归纳总结:
维 护 权 利 守 程 序
原 因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
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方 式
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又一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
护自身权益
本节课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
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
3 板书设计
依法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有界限⎩⎨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维护权利守程序⎩⎨⎧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4 教学反思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第一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
行使权利的界限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认识,特别是结合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来认识,这些限制性的要求就是权利的界限;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结合例子容易当堂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