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 [1000字]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智慧与启示的宝库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智慧与启示的宝库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智慧与启示的宝库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杰作,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典籍。

在小说中,许多经典的语句让人深感其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语录:
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
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3.城中安无事,吾心安已。

4.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5.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6.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7.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8.众口难调,因人心不同。

9.以今日之大势观之,唯三分天下可成鼎足之势。

10.有时朝廷是非难辨,当局者明知不对,但唯有忍耐。

这些语句都体现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思想观念和处世之道。

通过这些经典语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经典语录《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之一,它以历史事件为基础,以人物命运为主线,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中不仅有精彩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和名句,经典语录更是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志·魏书·陈群传》这句话出自《三国志》中的魏书,讲述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静以修身指的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律,俭以养德则是指要节约生活,以此培养道德品质。

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这句话出自《三国志》中的魏书,讲述了做事情要提前预先准备的道理。

如果预先有计划和准备,就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做到事半功倍。

3. 治国安邦,不可不慎也。

——《三国演义》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中,讲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性,需要谨慎和慎重处理各种事情,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国演义》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如果国家和民族遭受祸福,作为公民应该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和拯救国家。

5. 英雄所见略同。

——《三国演义》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英雄之间的默契和相互理解。

真正的英雄之间可以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6.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三国演义》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军事行动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顺利完成军事行动,必须先准备好充足的粮草,以维持士兵们的生命和战斗力。

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演义》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努力,才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才干,从而成就自己的志向。

8.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国演义》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对时事的理解和把握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 金句

三国演义 金句

三国演义金句1.三国里啊,那曹操可真是个厉害角色,“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多霸气!就像一只孤狼,在这乱世之中,只相信自己。

就说他误杀吕伯奢全家那回吧,他心里想的就是不能让别人有机会害自己,哪怕错杀了好人,这就是曹操的处世之道,够狠!2.刘备这人啊,老是哭哭啼啼的,可你别小瞧他。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这话说得够绝。

想当年张飞丢了徐州,他老婆孩子都在城里,张飞觉得没脸见刘备,要自杀,刘备就说出这话。

这就好比在他心里,兄弟间的情谊是最最珍贵的,其他的都能舍弃,真让人感叹这兄弟情的分量啊!3.诸葛亮多聪明的人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简直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就像一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蜀汉。

你看他为了刘备的大业,六出祁山,不管遇到多少困难,身体都累垮了,还是一心扑在兴复汉室上,这种忠诚和执着,太让人钦佩了。

4.周瑜啊,那也是个英才,可他那句“既生瑜,何生亮。

”充满了无奈和不甘。

就好比两个人赛跑,自己拼了命地跑,却发现有个人总是比自己快那么一点点。

周瑜觉得自己很厉害,可诸葛亮老是压他一头,最后被气得吐血,真是可怜又可叹。

5.关羽多傲气的一个人,“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这话说得,简直狂到没边了。

就像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根本没把敌人放在眼里。

你看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轻松斩了颜良,这就是他的实力,有底气才这么狂啊。

6.张飞也是个猛人,“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一嗓子吼出去,得吓破多少人的胆。

就像一阵狂风席卷而来,敌人听了都要抖三抖。

长坂坡上,他这么一吼,曹操的大军都不敢轻举妄动,可见他的威名有多厉害。

7.赵子龙那可是忠勇双全,“常山赵子龙在此!”这一声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他单骑救主的时候,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怀里还抱着阿斗呢。

他面对那么多敌人毫不畏惧,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所到之处无人能挡。

8.孙权也不是吃素的,“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都这么夸他。

他就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的大船的船长,稳稳地掌控着东吴的大局。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奸雄的写照: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被陈宫责问,曹操非但面无愧色,反而颇为自得,大言不惭,多疑、自私,而又奸诈的性格暴露无遗。

)2、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

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荀彧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是一句“若不早图”泄露了天机,既然为勤王兴兵,何惧“人将先我”。

)3、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曹操有眼力,看出了刘备的抱负和能力;但竟然纵敌,堪比鸿门宴上项羽放跑刘邦。

问题是,项羽是妇人之仁,曹操可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

一定不是曹操一时疏忽,而是刘备太能装了。

由此看来刘备的忍术,远超过他的高祖刘邦。

)4、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里肉生。

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刘备英雄末路,感慨岁月蹉跎,壮志未酬。

)5、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

长板坡前,赵云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刘备却把阿斗扔在地上,假装关心赵云。

赵云和在场的将士感动得一塌糊涂,无不感到得遇明主,发誓誓死效忠。

“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是刘备的观点,刘备能与曹操、孙权抗衡,凭的就是这一手。

)6、大丈夫只患名誉不立,何患无妻。

(赵云拒婚,豪气冲天。

虽然稍显不近人情,不过与吕布贪恋女色相比,那境界可是高多了。

)7、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不服,所以气死;司马懿服了,结果诸葛亮累死。

人与人,是有差距的;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不愧为曹操的子孙。

不昏,能看透司马昭的野心;不畏,敢率领几十人去讨伐司马昭。

虽然卤莽无谋,以卵击石,不过比汉献帝是强多了。

魏国没有亡在曹髦手里,应当是上天对他的勇敢的奖励。

)9、此间乐,不思蜀也。

(后主刘禅投降后的保命之计。

虽然留下了“没有心肝”、“扶不起的阿斗”的恶名,但是的确让刘禅得以安享晚年,混了个善终。

《三国演义》10大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10大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10大经典语录1、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开篇之语。

这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一切都事在人为。

分久了,人心想着要合,天下就统一了;合久了,产生很多矛盾,彼此不能协调,人心急着要分,天下就分裂了。

看起来是自然的趋势,我们称为天意;但实际上是人为的,取决于人心。

周末七国纷争,弄得民不聊生,盼望早日统一,所以并入于秦。

秦朝焚书坑儒,真正的用意大家不容易了解。

秦灭引起楚汉纷争,又造成西汉的统一。

彼时天下大乱,三国鼎立,暗示大家最后也会统一。

【2、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

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

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史慈遗言,道出了作为武将的生平志愿,功未成而身先死,确实不甘,可叹!【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于误杀吕伯奢之后,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骇人听闻之言,并如一颗毒瘤深刻地影响了此后近千年的人文价值观。

时至今日,仍是许多人奉为金科玉律的哲学宝典,可谓《三国演义》中祸害最广、毒害最深、贻害最久的一句“经典之言”。

【4、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才俊横流的激情时代,即使才华横溢、妙计可安天下的一代奇才周瑜周公谨,兀自只能在诸葛亮的光辉掩映下苟且而生,更别提其他寻常的谋士良臣了,足可见当时英雄齐聚、百舸急流的残酷与无情。

周瑜的才华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冠绝天下的栋梁奇材,只可惜他时乖命蹇,竟然与千古智绝的诸葛亮狭路相逢,使其只能沦为陪衬,这不能不说是周瑜人生际遇的莫大悲哀。

“既生瑜,何生亮”,是一个应该盖世而未盖世的英雄,在他命危旦夕、已无法再一争短长时的哀叹。

三国演义著名句子

三国演义著名句子

三国演义著名句子1、孤傲寡心,任性放肆,英雄少年突然骤然而起,一代名臣出尘而出。

——《三国演义》2、诸葛亮和周瑜,两个大智若神,当初在赤壁,一筹莫展,合力便可取胜。

——《三国演义》3、东吴最大的强头,周瑜,被唐僧逼的泪流满面。

——《三国演义》4、蜀汉丞相,刘备,一身正气,使天下人都想依靠。

——《三国演义》5、诸葛亮的七星灯,可以把日出的太阳遮挡,照耀大地。

——《三国演义》6、青梅竹马,三剑定风波,开创蜀汉,铸就汉室礼部,定天下之义理。

——《三国演义》7、火烧赤壁,满城尽带黄金甲,千军万马来相见,你看那功勋浩荡,笔墨宫廷无处不在。

——《三国演义》8、黄巾贼是天灾,吾等联兵,势必必将其灭。

——《三国演义》9、司马懿才识过人,薄俊夜叛董卓,历代将相,皆惊见司马懿之谋,诸葛亮曰:“此人就是魏武必用之人!”——《三国演义》10、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只是因为不能屯兵守城,终身难忘此恩。

——《三国演义》11、刘备见孙权面有不悦,大怒之下,一杯断梅酒,醉卧高台说:“吾等从此再无亲属!”——《三国演义》12、项羽,无惧无畏,忠肝义胆,无敌于天下,不达汉魏,吾将绝足而死!——《三国演义》13、卧龙兴起,英雄唤起,众将矢志不渝,一鼓作气,冲锋陷阵,闯出三国英雄之路。

——《三国演义》14、短兵相接,胜者为王,仗剑决鸿雁之争,子龙出击,力挽狂澜,纵横天下,立新世界。

——《三国演义》15、军中之计,有七种驰骋,依地形,求天时,观人数,求先机,战地之变,斗势之变,精准无比。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悲伤经典语录大全

三国演义悲伤经典语录大全

三国演义悲伤经典语录大全摘要:一、《三国演义》简介二、悲伤经典语录概述三、具体语录及感悟1.桃园三结义2.刘备失徐州3.关羽败走麦城4.张飞被害5.诸葛亮五丈原临终遗表6.其他悲伤语录四、悲伤语录背后的历史意义正文:《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该书以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作品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悲欢离合。

其中,许多悲伤的经典语录成为了读者心中的永恒。

以下是一些《三国演义》中的悲伤经典语录及其感悟:1.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时,立下了生死与共、荣辱共担的兄弟之誓。

然而,历史的演变却让他们分道扬镳,关羽败走麦城,张飞被害,刘备也在白帝城托孤。

桃园结义时的誓言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悲伤。

2.刘备失徐州刘备原本是徐州牧,但因战败而失去徐州,家眷失散,颠沛流离。

刘备的悲伤在于失去曾经的家园,也预示着未来的艰辛。

3.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在樊城之战中被东吴军队击败,败走麦城,最后被俘身亡。

关羽的英勇忠诚成为了历史的悲剧,让读者感叹命运的无常。

4.张飞被害张飞在醉酒之后,被部下范疆、张达所害。

这位曾经怒发冲冠的猛将,最终也难逃悲剧的命运。

5.诸葛亮五丈原临终遗表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前,为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并向刘备托孤。

诸葛亮的悲伤来自于未能完成刘备复兴汉室的遗志,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6.其他悲伤语录《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悲伤的语录,如曹操的“对海而唱,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这些悲伤语录背后,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挖掘。

老三国经典语录

老三国经典语录

老三国经典语录《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充满了许多经典的语录。

这些语录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箴言格言。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些老三国中的经典语录,感受那些令人振奋的智慧和战略吧。

第一句经典语录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话由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说,它强调了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只有对自己的实力和敌人的实力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战局的发展,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句话也引申出了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了解自己和了解对方的智慧之处,只有了解自己和了解对方,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

第二句经典语录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

无论是军事战略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才能顺应潮流、应对变化。

第三句经典语录是:“尔等敢应战否?”这是曹操在对抗孙权时说的,他以此激励手下将士勇敢应战。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句经典语录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强调了行为的正义和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在面对善恶时,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不论善恶的大小。

这句话提醒我们,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不论处于什么境地,都要坚守善恶标准。

第五句经典语录是:“百密一疏。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警惕和谨慎。

即使每一个细节都被我们把握到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人们常说“疏忽大意,满盘皆输”,只要有一个疏漏,就可能失去整个局面。

第六句经典语录是:“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强调了言行的一致性和诚信的重要性。

在言辞时要真诚可信,做事时要言出必行,做到有话可信,有行可依。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稳固的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七句经典语录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这句话也是曹操说的,它强调了胜者和败者之间的不同待遇和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
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奸雄的写照: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被陈宫责问,曹操非但面无愧色,反而颇为自得,大言不惭,多疑、自私,而又奸诈的性格暴露无遗。


2、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

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荀彧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是一句“若不早图”泄露了天机,既然为勤王兴兵,何惧“人将先我”。


3、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曹操有眼力,看出了刘备的抱负和能力;但竟然纵敌,堪比鸿门宴上项羽放跑刘邦。

问题是,项羽是妇人之仁,曹操可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

一定不是曹操一时疏忽,而是刘备太能装了。

由此看来刘备的忍术,远超过他的高祖刘邦。


4、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里肉生。

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刘备英雄末路,感慨岁月蹉跎,壮志未酬。


5、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

长板坡前,赵云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刘备却把阿斗扔在地上,假装关心赵云。

赵云和在场的将士感动得一塌糊涂,无不感到得遇明主,发誓誓死效忠。

“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是刘备的观点,刘备能与曹操、孙权抗衡,凭的就是这一手。


6、大丈夫只患名誉不立,何患无妻。

(赵云拒婚,豪气冲天。

虽然稍显不近人情,不过与吕布贪恋女色相比,那境界可是高多了。


7、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不服,所以气死;司马懿服了,结果诸葛亮累死。

人与人,是有差距的;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不愧为曹操的子孙。

不昏,能看透司马昭的野心;不畏,敢率领几十人去讨伐司马昭。

虽然卤莽无谋,以卵击石,不过比汉献帝是强多了。

魏国没有亡在曹髦手里,应当是上天对他的勇敢的奖励。


9、此间乐,不思蜀也。

(后主刘禅投降后的保命之计。

虽然留下了“没有心肝”、“扶不起的阿斗”的恶名,但是的确让刘禅得以安享晚年,混了个善终。

仔细想一下,亡国都亡了,投降也投了,千古骂名是一定的了,还真不如窝囊到底,保住性命重要。

刘邦、刘备面对项羽、曹操的时候,也是这么装孙子的,刘禅不愧为他们的子孙。


10、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投降后,被带到晋国,晋国皇帝司马炎让他坐下。

并客气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已。

”没想到,作为亡国之君,孙皓倒驴不倒架、肉烂嘴不烂,竟敢这么猖狂。

孙皓以暴君闻名,性格刚烈,估计是投降以后后悔了,想找死。

司马炎没有计较这厮的无礼,真是够宽宏大量的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