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三节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2.氢气、氧气、水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一些气体的制取方法,如氧气。
那么,你们知道如何制取氢气吗?生:……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师:实验室制取氢气通常采用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
以锌与稀盐酸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师:在这个反应中,锌是还原剂,稀盐酸是氧化剂,的氢气是还原产物。
3.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操作步骤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金属锌和稀盐酸。
(3)收集氢气。
(4)实验结束,处理实验器材。
4.学生实验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
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金属锌和稀盐酸。
(3)收集氢气。
(4)实验结束,处理实验器材。
师:在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生:……(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控制反应速率,避免剧烈反应。
(3)收集氢气时,要注意防止氢气泄漏。
(4)实验结束,及时处理实验器材。
6.讲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师:我们来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约为0.09g/L,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
7.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安全、准确地制取氢气。
五、作业1.复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熟记操作步骤。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能够正确书写和简单解读化学方程式;(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 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3)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简单解读;3.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解读;2.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碳酸钠等;3.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方程式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作用?二、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0分钟)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物之间数量关系的符号表示法。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物在方程式的右边,反应物和物之间用“+”号连接。
3. 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三、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简单解读(10分钟)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要写清楚,反应物和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正确表示。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解读方法:通过观察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物和物的种类、数量关系等信息。
3. 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解读。
四、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10分钟)1. 讲解化学方程式在物质量计算中的应用: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物的物质的量。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局部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化学式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化学式
一、教学内容:化学式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化学式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够根据元素符号书写化学式
3. 能够根据化学式判断物质的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
1. 化学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式的书写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元素周期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式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式的概念,即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关系。
3.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给元素的符号拼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加深对化学式的理解。
4. 小结:总结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能判断某种物质的组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练习化学式的书写,并要求他们通过化学式判断一些物质的组成。
六、课后反思: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化学式的相关知识。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 课时教学设计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方法。
1.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1.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2.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2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方程式知识,如书写方法、反应类型等。
2.提问:化学方程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2.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如确定已知量和待求量、列出比例式、计算结果等。
3.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经验。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提问: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难点,如配平、单位换算等。
2.通过实例演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
三、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相关物质的量。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5篇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氢气的特性和用处;2.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1. 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2.理解氢气的特性和用处。
教学难点:1. 理解氢气的产生原理;2. 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锌片、盛装水的烧瓶、碱液〔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设备:瓶塞、气液分液器、长颈漏斗;3. 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识1. 议论日常生活中使用氢气的场景〔例如气球充气、气体焊接等〕;2. 引导学生考虑:氢气在化学中的特点是什么?Step 2 知识讲解1. 通过课本介绍氢气的特性和用处;2. 说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理:利用活泼金属与酸或碱反响制取氢气。
Step 3 实验操作1. 分组进展实验操作;2.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锌片参加装有水的烧瓶中;b. 快速将瓶塞插入瓶口,并连接气液分液器;c. 在长颈漏斗中参加一定量的碱液;d. 缓慢地将长颈漏斗倾斜使碱液流入烧瓶中;e. 观察气液分液器中气体的搜集情况。
Step 4 结果记录与整理1. 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实验数据;2. 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 发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法。
Step 5 总结与稳固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现象和重要结论;2. 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要将长颈漏斗倾斜?Step 6 拓展应用1. 利用课本和其他资料,理解氢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 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氢气在某个领域的应用。
Step 7 作业布置1. 考虑:氢气在哪些领域可能有更广泛的应用?2. 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准备参加课堂讨论和展示。
Step 8 检查与评价1. 检查学生对氢气实验制法的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对氢气特性和用处的理解程度。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的:1. 理解氢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式——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A、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之一
B、
在化合物里,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
C、
在化合物里,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在氢气和氯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
+1
价。
2
、写出下列元素的化合价
氢
氧
K
钠
S
Zn
C
Mg
Al
Si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P68
,
2
思考:同一化合物中同一元素一定显示同一化合价吗?
化
学
式
1
(1)
铜
(2)硫
(3)二氧化碳
(4)氧气
(5)水
(6)氯化氢
(7)氦气
(8)氨气
单
质
纯净物
化合物
2
、讨论
(
1
)物质的名称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
2
)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3
、请以水的化学符号—
H2O
为例说明这种符号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的?
(
1
)元素符号。
(
2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说明:没有角码是将“
我来告诉同学们,
H2O2
——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化学式表示的第一个意义——(
1
)表示一种物质)。
2
、“
H2O2
”这个化学式还能表示出什么意义呢?
(
2
)物质的组成元素——
H2O2
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
3
)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H2O2
表示这种物质中氢、氧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是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
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会了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原子数目、原子种类都不变。
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都为本课顺利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初中学生在接触化学方程式时,往往表现出既好奇又困惑的复杂情绪。
他们对化学反应充满兴趣,但面对复杂的化学式和配平过程时,容易感到挫败。
部分学生可能因基础知识不扎实,难以快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因缺乏逻辑思维训练,难以准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此外,学生在化学计算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迅速完成配平任务,而部分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其含义和读法。
科学思维: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适当的文字及有关化学用语表达相应信息;五、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六、教学难点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
(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
把短线改等号。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讲述〕我们已经学过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那么什么叫做化学方程式呢?
〔注意〕△表示点燃或加热、高温。
催化剂等条件须注在等号上方。
若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态物质化学式右边注上“↑”;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而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